诗歌赏析
耶稣,只要一想到你
诗歌简介
伯纳(Bernard of Clairvaux)曾说:“如果你写什么,我若念不出有耶稣在里面,那于我是无味的;如果你讲道,若没有耶稣的回音在里面,我不敢阿们;耶稣在唇中是甜蜜,在耳中是音乐,在心头是愉快。你们中间有人愁烦么?若让耶稣进入你心,从此你就不能不宣扬耶稣,在你高举耶稣之名时,不但愁云消散,晴朗快乐也就重临了”。
李文斯顿在非洲冒险旅行中,时常唱这首诗歌,甚得安慰。这首流传近千年的诗歌,对圣徒有何等的造就。
赏析一
我们这次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几首诗歌。我们将先介绍作者们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然后以鸟瞰的眼光,来看古今的圣徒对真理的认知,再与他们在经历上的进展作一比较,相信这个比较能帮助我们认识真理“恢复”的轨迹,使我们更珍惜主所赐给我们的丰富产业。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171首。这首诗歌是十一世纪末,在今日法国中部的一位修道院院长伯尔纳(Bernard)所作的。将近一千年了,这位弟兄所作的几首诗歌仍是脍炙人口,为许多人所喜爱。在《诗歌》中,我们一共选录了三首伯尔纳的作品,包括第82首,171首,与172首。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伯尔纳弟兄所处的时代背景。自从第四世纪,罗马的康士坦丁皇帝接纳了召会,将基督徒的信仰转变成国教之后,成千上万的异教徒受浸,加入了召会,随着这些异教徒而来的异教风俗和礼仪也渗入了召会,如拜马利亚与圣人的雕像,如过异教的节日,却冠上了基督教的名称,圣诞节与复活节就是这么来的。到了第六世纪,普世教皇制度被建立起来,罗马大公教会(即今日的罗马天主教)注正式出现,与属世的君王争夺权势,利用迷信控制了整个中古时代的西方世界,还封锁了圣经,叫人只听教皇与神甫的教导。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之内,更是变本加厉,制订出一些迷信与违背圣经教导的教义来,带领信徒偏离圣经真理,陷入异教的实行。这正是主耶稣在启示录第二章责备推雅推喇的召会时,所说的:“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女申言者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奴仆,引诱他们行淫乱,并吃祭偶像之物。”(20)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当人要祷告时,罗马教的教导是必须到马利亚或圣人的雕像前去烧香、祈求。当人犯了罪,就必须到神甫的面前去告解,还要受肉体的惩罚或鞭打。若人想要追求圣洁,就需要禁食,还要到罗马朝圣,三拜一些罗马教搞出的神圣遗物、古迹等。这些源自于异教的敬拜与实行,如同层层的障碍,摆设在信徒与救主耶稣之间,拦阻了人认识基督救主。没有几个人知道在神与人之间,除了耶稣基督之外,别无中保(提前二5);更不知道神是要人以灵、以真来敬拜祂(约四24)。繁琐的礼仪与神甫的代行仪式绝不能替代信徒在灵里来敬拜神。当时认识主耶稣与祂救恩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真是感谢主,在这中古时代,一片黑暗之中,伯尔纳弟兄就是这少许认识主耶稣的人之一。
1090年,伯尔纳生在高卢(今日法国)的一个贵族家中。他从小就受了良好的教育。二十一岁时,想逃避世俗的邪恶,就投入了当时罗马天主教中最严谨的西是特(Cistercian)教派创办的修道院。他的表现优异,三年之后,当克勒窝(Clairvaux)地方要成立一个新的修道院时,才24岁的伯尔纳就被任命为院长,在他的主持与竭力经营之下,此一教派增长迅速,当他离世时,已经有七十处由克勒窝增长出去的修道院成立在各处。
伯尔纳对主相当有认识,也有敏锐的辨识力,他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写了什么东西,我若念不出有耶稣在里面,那对于我就是毫无味道的。如果有人讲道,若没有耶稣的回音在里面,我也不敢阿们。耶稣在我的唇中是甜蜜的,在(我的)耳中是音乐,在(我的)心头是令人愉快的,你们有人愁烦吗?若让耶稣进入你心,你就不能不宣扬耶稣了。在你高举耶稣之名时,不但愁云消散,晴朗快乐也就降临了。”他很喜欢旧约中的雅歌,但是在那个时代,他所看见真理的光不是那么清楚明亮,有些解释也不是那么妥当,但是他的确是在那个黑暗迷信的时代,真正认识主,也享受主的一位弟兄。
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第一节与第二节:
“耶稣,只要一想到你,我心就满甘甜;但这甘甜还远不及亲眼看见你面。”
“无口能唱,无心能思,也无记性能忆;一种声音比你名字更为甘甜、可喜。”
伯尔纳唱歌的对象不是别的人事物,而是主耶稣自己,他心所想念的只是主自己。他说出我们的心声,只要一想到主,就像远游天涯的儿女思念亲爱的父母一样,满了甘甜喜乐。但是光是这么想念,虽然心中满了甘甜,却觉得不够,更盼望能亲眼看见主的荣耀脸面。在每一个爱主、享受主丰富的基督徒心中,都自然的会有这么一个向往,就是能早日见到那爱他们的,也是他们所宝爱的主。今天一想到主就觉得这么美,这么甜,若是到那一天,能亲眼见到主,那该有多好呢!
当我们沉浸在对主的这种享受里,主自己宝贵的名“耶稣”,“耶稣”这名所带来的甜美与喜乐,顿时弥漫了我们的心,叫我们觉得,整个世上,所有人与物都无法与祂相比。苑蠲的声乐家也唱不出主名的美与甜,再琳麋巧妙的心思也想不到主名可以将爱祂的人带进这么佳美的境界,在我们有限的记忆中,实在想不出有哪一种声音,如同主耶稣的名那么悦耳动听。不是吗?雅歌中的女子就是被主的名吸引了,她觉得主耶稣的名就如同倒出来的香膏,那么柔细,那么温馨,那么令人觉得甘甜,也使人满了喜乐。这位救主耶稣不是拘限在宗教礼仪之内的一位,祂完全是一位活生生的、可亲可爱的人位。
这首诗歌的第三和第四节是这么唱的:
“你是痛悔者的希望,温柔者的喜乐;你对寻求者何善良,跌倒者何仁德。”
“但对寻得你者如何?无口无笔能述;耶稣的爱,其深、其阔,惟被爱者略熟。”
被黑暗笼罩之下的中古世纪,罗马天主教教导人要向圣人的雕像祈求;作了错事,要向神甫认罪悔改;人若要追求敬虔,就需不断的三加教会的弥撒,最好能去罗马或耶路撒冷朝圣。可是我们在这首诗歌中发现,有这么一位弟兄认识主。在第三节里,伯尔纳清楚的指出“你”(即第一节的耶稣)是那些心中为罪愆悲痛、真心悔改之人的希望,耶稣是那些心中温柔者的喜乐;对那些真心寻求神之人,主自己能让他们寻见,这是何等的美好(英文为good),而对那些受罪恶绊跌而失足的人,主耶稣又是多么的仁慈,能施安慰。啊!绝不是宗教的礼仪,也不是向圣人的祈求或神甫的认罪,更不是作出什么敬虔的工夫,就能叫人得到救恩的,但只要是我们来到主耶稣面前,寻求祂、接触祂就可以完全得到,就可以享受得到。所以伯尔纳接着说,对于我们这寻得你(耶稣)的人该怎么来述说你的爱呢?我们真是拙口笨舌,无法形容你爱是如何的深邃泱漭,连我们这坠落罪恶深渊的人,你都能爱;我们也无法说清,你爱又是何等的宽远辽阔,连我们这远离你的人,都被你的爱寻回。我们虽然尝到了你爱的滋味,但还是多么的有限,只是略略浅尝,还有那么多、那么深、那么广、那么阔的爱等着我们呢。真是好啊!
我们来看第五到第七节:
“耶稣!你是世人之光,你是生命之源!远超一切我之所享、一切我所能羡。”
“你外我无别的源头能解我心干渴;无穷宝泉!活水涌流!别流全都干涸。”
“耶稣,你今是我喜乐,将来是我赏赐;你是我的荣耀、诗歌,从今直到永世。”
伯尔纳弟兄写到这里,不禁又呼求耶稣宝贵的名。在这首诗歌里有七节,作者呼求主的名有三次,头一次是在一开始的第一句话,讲出这首诗是向着主耶稣唱的。第二次是在他感受了主自己对我们一切丰富的供应之后,情不自禁的直呼“耶稣”,并且使用了惊叹号!并且称主是世人之光,也是生命之源!又一个惊叹号。到了第六节,伯尔纳弟兄又大声喊出,“无穷宝泉!活水涌流1这里有两个相连的惊叹号。所以这首诗歌到了这里,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高峰。真的!主耶稣就是世人之光,外面宗教的控制与压抑,虽然为世界蒙上了一层黑暗,带来了死亡;但是光来了,就撕裂了黑暗;光来了,生命也随之而至。主耶稣就是生命的源头,涌流出明亮神圣的生命活水。这个生命之源与其他的源头不一样,其他的水叫人喝了还要再渴,只有主耶稣这个源头能尽解我们一切的干渴,所以耶稣就是我们无穷的宝泉!啊!这活水在我们里面是何等的澎湃汹涌,一直涌流入永远的生命,我们喝了这样的活水、畅饮了这么一个宝泉,别的水都不能相比,都叫它干涸吧!经过了这个高峰,在末了的第七节,伯尔纳第三次呼求耶稣的名,再把目标对准了主自己,赞美耶稣是我今天的喜乐,主再来时,主没有把祂自己之外的事物或祝福赐给我们,主所给我们的赏赐就是主的自己,多好啊!从我们得救的那天开始,一直到永世,主耶稣就是我们里面的喜乐,也是显在外面的荣耀,这样宝贵的救恩真叫我们高歌颂扬不已。(比较)注:罗马大公教会(Roman Catholic Church)于明朝末年来到中国,他们翻译圣经时,将“神”这个字翻成“天主”,所以中国人就将其称为“天主教”,但在西方世界,在路德马丁澳教之前,罗马大公教会就是从第六世纪之后的“基督教”。那些从罗马大公教会出来的改教团体,西方称为“抗议宗”(Protestant或“更正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基督教”。) 王生台
赏析二
约在主后三百年,教会开始逐渐走下坡。到了主后五百年,罗马天主教成形。他们实行政教合一,政治和宗教利益挂勾,并禁止人读圣经,神的百姓因而失去直接从主话认识主的机会。主的话就是人的光,失去了光,人就肆无忌惮。因此主后五百到一千年,整整五百年的欧洲被称作“黑暗时代”,道德沦丧,弱肉强食。虽然这么黑暗,主还常常兴起一些清心爱主的人。当教会极其腐化,事奉主的人带头过浮华、堕落、贪腐的生活,有一班人却出来作相反的见证。这些修道士刻苦克己,过清贫的生活,并帮助许多贫穷的人。很多人虽只是外面的修行,但这首古诗的作者伯纳德(Bernard,1091~1153)却很在生命里。由此诗可见,他与主有很深的生命联结。
伯纳德生在法国一个爱主的贵族家庭,父亲Tescelin是武士,在三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阵亡了。在那个时代,武士非常受人景仰。他从小就钦佩父亲,羡慕将来可以作武士。他母亲Aleth非常的敬虔爱主,从他小时就为他祷告,希望他成为修道士,脱离那时代一切腐败的光景。他十七岁时,母亲过世。这个敬虔爱主的妇人过世时的安详、尊贵、庄重,让他领悟有神的人在人生尽头时,与没有神的人截然不同,因此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从此,他面对人生每一件事时,都以“永远”来衡量。作一切事,都问自己:“我作这件事,对‘永远’有什么价值?”他母亲在世时没有看到她为儿子的祷告得着答应,但就在她过世的那一刻,她的祷告蒙神垂听。因此大学毕业时,他没有继续飞黄腾达的人生,却摆上一切,进到一个最清贫、默默无闻的修道院。他说:“这对我松散的性格,是一帖良药。”在修道院受了三年训练后,他在一处叫苦哀谷的地方设立了名为“克勒窝”的修道院,意思是光明之谷。他一生创立了六十几个修道院。因为他的道德、品格、操守都是顶尖的,叫人一看到就羡慕,他甚至被称为“欧洲的良心”,影响力非常大。听说他每到一个地方,太太就把丈夫藏起来,母亲就把儿子藏起来,因为人看到他,就要去作修道士。我们今天能不能走到一个地方,人就受我们里面的基督吸引?如同主耶稣穿着一点也不光鲜亮丽,但人一看到祂就被吸引。伯纳德有五个兄弟、一个姊妹,也都一生清心地事奉主。后来他名声愈来愈大,甚至教皇、国王,好多贵族都来找他听取圣经的真理,甚至要以重金聘请他。但他只愿一生卑微事奉神,非常的干净。
第一节:“耶稣,只要一想到你,我心就满甘甜;但这甘甜还远不及亲眼看见你面。”很简单的两句话,就带进基督徒的今生和永世。今生我们都是在灵里遇见祂,而亲眼见主乃是主再来的时候。这里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将来的眼,决定于今天的心。今天我们的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心?多少神的儿女一听到“主的再来”都说:“主啊,你最好慢一点来。”所有心想到主就甘甜的人,都希望快快见主。伯纳德在母亲过世时,就知道人的一生很短暂,“永远”远比“今天”更严肃。他是全人活在永远的眼光里来面对所有今天的事。
第二节:“无口能唱,无心能思,也无记性能忆一种声音比你名字更为甘甜、可喜。”比如对儿女讲到父亲的名字,或儿女的名字对于父亲,不是平面、冰冷的字眼,而是一种声音;主的名字对他而言,是活的、立体的,是可亲、真实的一种呼唤。
第三节:“你是痛悔者的希望,温柔者的喜乐;你对寻求者何善良,跌倒者何仁德。”这里说到四种人,也就是我们人生最容易碰到的四种景况。第一,主是痛悔者的希望。我们从小到大犯了许多错,但很多时候不敢痛悔,因为我们表示歉意之后,人不一定会原谅;或者人原谅了我们,却让我们觉得很绝望。但这位主之于作者为什么这么宝贝?是因他在经历里发现,这位主是痛悔者的希望。对每一个痛悔者来讲,他最需要的是人家使他觉得有盼望;这对他来讲比什么都更宝贵。第二,祂也是温柔者的喜乐。为什么我们常常很难喜乐?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损失。我们面对不合理的损失时,就失去了温柔,就跟人据理相争。但一个得着主、认识主宝贵的人,在面对一切不合理的损失时,非常温柔,就成为一个在温柔里满了喜乐的人。唯有认识“永远”的人才能对主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今天常常失败,同样的错一再犯,同样的罪也一再犯,因而一再地到主面前认罪。在主的许可里,我们有许多的软弱脱不掉也脱不净,但我们根据什么还能一再认罪?一再转向主?我们知道当主再来时,祂的来临要叫我们全人得赎,那是我们真正的盼望。当我们得着主,我们就愿意放下一切对损失的计较,成为温柔的人,在喜乐里来面对一切。第三,主对寻求者何善良。我们这个人稍微聪明一点,对反应迟钝的寻求者就没有忍耐。其实我们既贫穷、软弱、缺乏也愚蠢,但当我们来到主的面前寻求主,什么时候主对我们是不耐烦或者不屑?有时候我们实在不想再去问一个人问题,因为他的表情很不屑。第四,主对跌倒者何仁德。
第四节:“但对寻得你者如何?无口无笔能述;耶稣的爱,其深、其阔,惟被爱者略熟。”第三节是指在各样的情形里来寻求主的人,第四节则说这些人因着寻求便寻得了主。主对寻得祂者如何?简直无法描述。罗八说:“万有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我们常常说“神叫万有互相效力”,却觉得结果叫我受了亏损,受了很多损失。但什么时候你的心单单来爱主,单单只要主,你就会领会:原来好多的损失、掠夺,反而是益处。好多人因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健康,他才知道他需要主。所以这里说“惟被爱者略熟”。“略”是指领略。主对我们的爱,一点不是物质的,一点也不是肤浅的物质利益,那是拜偶像的人所寻求的。神乃是要我们模成祂儿子的形像(罗八29)。主对我们的爱是那样的深、那样的阔。
第七节:“耶稣,你今是我喜乐,将来是我赏赐;你是我的荣耀、诗歌,从今直到永世。”结论,又是今天跟将来的对比。伯纳德写此诗,不只给人看见一个与主那样亲那样近的人,也给人看见一个在永世眼光里来爱主的人。主后一千年,在教会最黑暗的时候,圣经最被封锁的时候,他写了圣经中最难读的书卷之一——雅歌——的注解,其中说到,“这是基督徒操练怎么爱主的一个神圣生命的历程。雅歌就是说到主是新郎,我们是新妇,新郎与新妇之间联结的爱,那个最高极致的达到,根据爱主的人一生而有的一种爱的操练。这样的爱不是一种肤浅的爱。从浅处来看,很多人爱主是因为怕神。”多少人爱主很低浅;有的人爱神是因为怕神,有的人爱神是为得着利益。“雅歌给我们看见,我们爱神爱到最后,不是因为外面任何可见的东西,乃是因为神自己可爱。”(完)爱诗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