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速
读经:出埃及记二十六章三十六至三十七节;三十六章三十七至三十八节;四十章五节,二十八节。
在本篇信息里,我们要来看二十六章三十六和三十七节。我们也许认为这两节圣经很容易懂。三十六节说:“你要拿蓝色、紫色、朱红色、捻的细麻,用绣花的手工织帐幕的门帘。”(直译)。这节圣经说到帐幕的门帘。可是三十七节说到帘子:“要用皂荚木为帘子作五根柱子,用金子包裹;柱子上当有金钩,又要为柱子用铜铸造五个带卯的座。”
一 盖、幔子,以及帘子
制造帐幕门帘的材料,与第一层盖及隔开圣所、至圣所的幔子材料一样一式。因此,帐幕上面的平顶、里面的幔子,以及门帘都是用同样的材料作的;颜色、设计和手工也都一样。每逢祭司进入帐幕的时候,就能看见上面、前面和后面有许多幅幔子,或是单独的一幅幔子,都是用蓝色、紫色、朱红色、捻的细麻作的。里面的帘子叫作幔子,而门的幔子叫作帘子。
达秘把三十六节翻作:“你要作帐幕入口的帘子。”达秘不用“门”字,而用“入口”一词,也许你会认为入口与门没有什么不同。它们虽然意义相似,可是入口比门特别一点。门可以作为入口和出口,可是入口不是出口,入口只是进来用的,不是出去用的。三十六节的门既可作为入口,也可作为出口,不过,门主要的目的是作入口,不是作出口用的。
我赞同达秘三十六节的翻译。实际上,帐幕前面看起来不太像门,既没有门框,也没有门楣,倒是有一幅由五根柱子支撑着的帘子,作为进入的通路。为这缘故,我宁可说入口的帘子,而不说门帘。
我们曾经指出,隔开至圣所与圣所的幔子,在材料与手工上,与帐幕入口处的帘子一样一式。虽然它们的设计与外表都一样,可是一个叫作幔子,一个叫作帘子。
作者描述与帐幕有关的对象,都不是从外面说到里面,而是从里面说到外面,这样描述很有意义。比方,说四层盖是从最里面捻的细麻作的那一层说起,一直说到最外面海狗皮作的那一层。照样,里面的幔子与帘子这两种幕幔,神圣的记载首先描述里面的幔子,然后才说到帐幕入口的帘子。了解幔子与帘子的意义是非常要紧的。
幔子把我们的视线挡住,与某个东西隔离,叫我们看不见那个东西。通常幔子是用来遮掩非常贵重的物品。一样东西被幔子遮盖起来时,我们就与它隔开了。贵重的物品本身不是不能看见,但是因着幔子,我们就不能看见。在帐幕里面,有些贵重的物品是用幔子遮起来的,堕落的人不能看见它们。至圣所里面第一件贵重的物品就是柜,它向神的子民是隐藏的。我们已经看过,柜表征基督是神的具体表现。这柜与神的历史有关,神的历史包含了祂的一切所是,以及祂所成就、所得着,并所达到的一切。这一切都具体表现在柜所表征的基督里面。此外,在柜——基督——的上面有个地方叫作蔽罪盖。在那里神能够与我们相会,对我们说话。这是彰显神荣耀的地方,正如基路伯所表征的。此外,救赎的血要弹在蔽罪盖,就是柜的盖子上。因此,柜使我们看见神,看见神的历史、神的具体表现、神彰显出来的荣耀,以及基督的救赎。柜以及与柜有关的一切实在何等宝贵!
在圣所里面,我们看见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香坛。在桌子那里,我们领受生命供应,作我们的滋养;在灯台那里,我们被照亮:在香坛那里,我们有基督作乳香——表征基督是馨香之气,神因此能悦纳我们。所以,我们在圣所里有供应、有光照,并且蒙神的悦纳。现在我们必须再来看柜里面的东西:约版、隐藏的吗哪,以及发芽的杖。这三样符合圣所里的另三样东西。圣所里面有饼,而至圣所里有吗哪,这表示圣所的饼成了至圣所隐藏的吗哪。另外,在圣所里有灯台及灯台的亮光,在至圣所里却有律法作为神的见证。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圣所里被灯台照亮;另一方面,我们在至圣所里,被律法——神的见证——照亮。再者,在圣所里,我们有香坛上的乳香,使我们蒙悦纳。可是在至圣所里面,我们有发芽的杖,表征复活的生命,使我们蒙悦纳。因此,圣所的香成为至圣所里发芽的杖。发芽的杖与乳香表征复活的基督。
吗哪、律法和发芽的杖,与饼、灯台和香坛之间相对应的关系,可以用约翰福音里面的恩典和实际,与约翰一书中爱和光之间的关连来说明。在我们这一面是恩典,在神那一面,恩典乃是爱。照样,我们这一面是实际,但是我们追溯这实际的源头时,在神那一面,实际就是光。因此,我们这一面是恩典和实际,神那一面却是爱与光。同样地,饼相当于吗哪,灯台相当于约版,乳香相当于发芽的杖。在圣所里,我们有基督的生命供应、基督的光,以及基督的乳香,就是悦纳。但是在至圣所里,我们有基督自己作为我们的生命供应、光照,和悦纳。然而,只要我们还留在堕落的性情里,约柜并其中贵重的物品就会被遮盖起来,我们就看不见,也不能接近。
有一件事很有意义:外面的幔子,就是帐幕的门帘在第三十七节中称为帘子。帘子的功用一面来说是让空气进来,但另一面来说,是要把昆虫和别的有害之物阻挡在外。我们如果没有装纱窗,苍蝇蚊子就都进来了。等一下我们就要来看,帐幕入口处的帘子,是要把一切消极的东西阻挡在神的居所之外。
我们已经看过第一层盖、幔子,以及帘子,都是用同样的材料作的;颜色、设计和手工也都没有两样。可是,这些东西有三种不同的名称:盖、幔子,以及帘子。这种颜色相同、绣花相同的东西有三种功能。第一,遮盖竖板;第二,把经过种种过程三一神的宝贵遮盖起来;第三,把消极的事物阻挡于神居所之外。我们已经看见,盖与幔子都是基督。根据这样对盖与幔子的领会,顺理成章,帘子也该是指着基督说的。
二 进入帐幕
帐幕的第一层盖与我们进入神的居所无关。可是,幔子与帘子都与进入帐幕有关。我们若不能进入神的居所,就无法对神的居所有什么经历,这意思是说,帐幕在我们的经历中,与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它仅仅是客观存在我们的身外。但我们进入帐幕里,帐幕就要成为我们主观的经历。我们不光进到神的居所里面,更是要与它合一。因此,我们进入帐幕时,我们就与它成为一个。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我们怎样可以进入神的居所里。
我们怎么能够进入圣洁且公义、是爱又是光的神的居所里面?我们若省察自己,就知道我们既不圣,又不义。我们会和以赛亚一同宣告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六5)。因为我们是嘴唇不洁的人,我们没有资格在神的居所里。神是圣洁的,我们是不洁的;神是公义的,而我们全然不义;神是爱,我们却满了恨;神是光,我们却是黑暗。我们怎么能进入圣洁且公义的神的居所里面?我们怎么能进入是爱又是光的神的居所?我们这些堕落的人,是不可能进入神居所里面的。
基督是双重的屏障,使我们不得进入神的居所。我们若要进入帐幕,就必须与入口的帘子相配。帐幕里面住着圣洁公义、是爱又是光的神,这是捻的细麻、属天的蓝色、君尊的紫色所表征的;金子则表征神的彰显。如果我们不能符合这个帘子,我们就不能与神相配。这个帘子实际上就是神与神之所是最好的说明。可是这个帘子成了一种阻隔,使我们不能进入神的居所里。再者,这个阻碍有两层,因为幔子与帘子都叫我们不能进到神面前。
我们怎么能通过这两层的障碍,进入神的居所?把你自己和入口的帘子比比看。这个帘子乃是神的说明,这个帘子表示神柔细又纯良、属天且君尊、神圣并荣耀。实际上,这个帘子表征在人性里的基督乃是神的说明。可是,我们是罪人,这个帘子的这个说明,成了我们与神之间的阻隔、我们和祂之间的藩篱。如果你拿自己和那帘子比较一下,就会明白无论如何你也无法与它匹配。你一点不属天、不尊贵,你是个可怜、不洁、不义的罪人。你怎么能通得过这道障碍,进入圣洁、公义之神的居所里?
没有疑问,神是要我们进入这个帐幕里。祂的居所有三面是用木板来作墙的,因此,有一面没有竖板,却是用一幅幔子,就是一个帘子遮掩起来。这就表示,神盼望祂的子民能够进入祂的居所。可是,我们已经看过,我们要进入帐幕的话,就必须与神的说明相配,我们必须配得上祂的所是。
三 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
我们是有罪的,必须受圣洁、公义之神的审判。而且我们满了仇恨与黑暗,所以,必须受是爱、是光的神来审判。这个审判在基督为我们的罪死的时候施行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三节告诉我们,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是基本福音真理的第一面。我们曾经偷过东西、恨过别人、撒了许多谎,也作过许多坏事。然而,基督代替我们受了神的审判,祂为我们的罪死了。
支撑帘子的五根柱子下面,有五个带卯的铜座,说出基督替我们受了审判。铜表征神对叛逆者所施行公义的审判(民十六38~39)。那二百五十位背叛神的人都受了神的审判。神吩咐摩西要把那些背叛者的铜香炉拿来,锤成片子,用以包坛,祭物就是在这个坛上献给神,代替蒙救赎的罪人受祂的审判。另一个例子也显示铜表征神的审判,就是将铜蛇挂在杆子上(民二一9)。因为以色列子民犯罪得罪了神,就被定了死罪。但是神吩咐摩西造一条铜蛇,并把它挂在杆子上,表示铜蛇要替他们受神的审判。五个带卯的铜座,指出基督替我们的罪受了审判。
为我们的罪而死,代替我们受了审判的基督,已经成了帐幕的门帘。一方面,这位基督是个屏障,叫我们不得接近;另一方面,祂是入口,准许蒙救赎的罪人进入神的居所里。从前我们被阻隔在帐幕外面,我们完全被隔离了。可是,基督已经为我们的罪死了,祂也替我们受了神的审判,如今我们能够进入神的居所里。太好了!
四 基督替我们死
我们进入帐幕之后,就到了圣所,这里比外院子好多了。今天许多基督徒还在外院子里,他们还没有进入圣所。赞美主!借着基督的死,我们已经进入了圣所,在此,我们享受基督的供应、光照和悦纳。可是,就算这些我们都享受了,也不是说我们就享受了基督自己。反之,这意思是说,我们只是享受基督的一面而已;比方说,只享受了基督的滋养。可是,享受基督的某方面,与享受基督自己作那一方面不同。比方说,享受基督的滋养和享受基督作滋养不同。不错,圣所是个好地方,我们应当赞美主,使我们能够在圣所里。可是,圣所还不是最好的地方。有一个内室——至圣所——比圣所好多了。
你有没有进入至圣所里面?你也许和大多数基督徒一样,你必须承认,你还没有进入内室。你还没有进入至圣所,原因是你的罪虽然得了赦免,你的肉体仍旧原封不动,还是老样子。因此,你需要基督的死,不光为着你的罪,更是为着你的己。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三节所说,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但哥林多后书五章十四节说,基督替众人死,还不光是为众人的罪死。这节圣经清楚地说,基督替我们死。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使我们可以得着赦免;而祂替我们死,使我们可以向祂活着。我们的罪得着赦免与我们向主活着,两者之间大不相同。
哥林多后书五章二十一节说,基督替我们成为罪。从罗马书八章三节,我们就知道罪在我们的肉体里。这节圣经明说:“神——既差遣祂自己的儿子,成为罪之肉体的形状,并作了赎罪祭——就在肉体中定罪了罪。”(直译)。此外,照着哥林多后书五章二十一节所说,基督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五 基督之死的两方面
我们若要了解这件事,就必须明白基督的死有两方面。一方面,祂为我们的罪死了,使我们可以得着赦免;另一方面,祂替我们死,使我们被了结。神对我们的审判可以用五根柱子下面带卯的铜座来表征,这五根柱子是用来支撑帘子的。幔子在基督死的时候裂开了,这表示基督替我们死,使我们的肉体被撕裂,叫我们可以活祂。一方面,基督在神的审判之下为我们的罪死了;另一方面,祂替我们死,使我们可以被了结。
我们已经指出,帐幕对象启示出来的先后顺序不光是照着道理,更是照着属灵的经历。我们首先经历基督作为我们罪而死的那位。我们领会了基督之死的这一面,就可以进入圣所,在此我们能得着滋养和光照,我们也祷告,献上基督作我们的馨香之气。这样,有一段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有好几年,我们都能有满足。可是,最终我们会了解,仅仅留在圣所里,不能叫我们满意,我们必须进入内室。然而我们还在肉体里,所以还不能进入至圣所。等到我们知道自己还在肉体里时,就必须看见,基督不光为我们的罪死了,祂更替我们死了。祂替众人死的时候,我们也与祂一同死了。祂在十字架上被了结的时候,我们也一同被了结。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帐幕里为什么要有两层幔子。两层幔子都表征独一的基督,就是为我们罪而死,更替我们这些人而死的基督,祂替我们受了神的审判,祂与我们一同被了结。因此,借着祂我们已经受了审判,神赦免了祂所审判的人;神赦免了我们,使我们可以进入祂居所中的圣所里面。再者,神看我们为被了结的人,就是已经被治死,能够在祂居所的至圣所里,过另一种生活的人。
假定有个罪人听到福音,来到外院子的祭坛这里。他在祭坛这里,接受了基督作他的救赎主,就是接受了为他的罪而死的那位,他马上就能通过柱子所支撑的帘子。这些柱子乃是安在带卯的铜座上。这意思是说,他通过了神的审判所支撑的基督。现在这个蒙救赎的罪人可以进入圣所,并享受基督的供应、基督的生命,以及基督的甜美,蒙祂的悦纳。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领会基督不光为他的罪死了,也替他死了。现在他了解,基督在十字架上不光替他受了神的审判,还与他一同被杀并了结。这意思是说,基督死了的时候,蒙救赎的人也与祂一同死了。此外,这位被了结的人还要经历肉体的裂开。这意思是说,他应当把肉体钉在十字架上,就是加拉太书五章二十四节所说的。这就是裂开幔子,在对付肉体的事上经历基督主观的死。
外层幔子表征基督客观的死。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这是客观的死。可是,内层幔子却是表征基督主观的死。基督死的时候,祂与我们同死,我们也与祂同死。现在我们必须晓得,我们是被了结的人。既是如此,我们再也不该向自己活着,而该向基督活着。这样,我们马上就不再在圣所,而进入至圣所里。在至圣所里,我们不光享受一些属基督的事物,我们更是享受基督自己作一切。我们经历基督是神自己具体表现在人性里面,把神性照耀出来。
六 三个入口
现在我们来看入口。入口处有五根柱子支撑着帘子,因此,一定有一根柱子紧邻北面的木板,另一根柱子靠着南面的木板。其余的三根柱子,定规是顺着帘子的间隔,平均地排列,这样就有四个入口。同样的原则,支撑幔子的四根柱子,定规有两根立在靠近竖板的边缘,另外两根沿着幔子间隔地立着,这样总共有三个入口。所以,帘子处有四个入口,幔子那里有三个入口。这种情形与新耶路撤冷十二个门一致,城有四边,每边各有三个门,这是表示三一神自己是入口,能让祂所救赎的子民,不仅进入祂的居所,也进到祂自己里面。就像前一篇信息所提到的,路加福音十五章的三个比喻就是很好的说明。从这三个比喻看来,子寻找失迷的羊,那灵光照失落的钱,而父收纳转回的浪子。此外,以弗所书二章十八节说,我们在那灵里借着子,得以进到父面前。这又给我们看见,三一神是入口。
一方面,入口有三处,因为入口与三一神有关;另一方面,入口必须有四处,因为入口与四这个数字所表征的受造之物有关。帘子有四个入口,这件事实表示,所有从地的四方来的人,神的居所向着他们都是敞开的。启示录五章九节告诉我们,神所救赎的人是从各国、各方、各族、各民来的。“各”字不是重复了五次或六次,而是重复了四次。原因是“四”这个数字,在积极方面表征神的造物。我们这些从地的四方来的人,乃是蒙了救赎的受造之物,能够进入神的居所里,享受祂自己。我们通过帘子的四个入口时,就能进入圣所,至终我们必须通过三一神,就是幔子三个入口所表征的子、灵,与父,而进入至圣所。
七 两种柱子
现在我们要来看一件难懂的事:五根柱子与外层帘子是一个,四根柱子与内层幔子又是一个。我们已经看过,幔子与帘子都附着在柱子上;附在一起就表示成为一个,幔子与柱子是一个,柱子与幔子也是一个。我们已经指出,幔子就是基督。然而,支撑幔子的柱子不可能是基督自己,因为它们是复数的,而基督是单数的。帘子和五根柱子也是一样。五根柱子和四根柱子都是指信徒说的。这意思是说,基督与我们是一,我们也与基督是一,当我们联于基督,并与祂成为一时,我们就成了柱子。
我们都相信,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同时也替我们死。可是,在我们的经历中,我们也许还没有完全联于基督。我们会说:“不错,我相信基督替我死。赞美主!阿利路亚!主,谢谢你!”这样宣告之后,我们又忙每天的事情去了。可是有些基督徒却被这件事抓住了,他们日夜拼命传福音,告诉别人基督替他们死了。那些热心传福音,甚至好像传疯了的人,就是联于帘子上的柱子。慕迪(D. L. Moody)就是这样的人。他得救以后,成为这种柱子。他传福音好像传疯了,慕迪实在是一根柱子紧紧地联于救赎的基督。
联于帘子的柱子就是传福音的人、放胆传扬基督的人,他们是站在教会的前面。还有些柱子站立在教会里面、在内室里面。就是那些更深经历基督的人,尤其是长老们。他们每天把自己联于裂开的幔子,破裂的幔子,联于那位在肉体里被了结的基督。因着他们把自己联于这样一位被了结的基督,所以他们能背负这样的见证:他们自己已经被了结,肉体也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因此,他们成为柱子,不是在教会前面的柱子,而是在教会里面的柱子。
今天我们在主的恢复里需要这两种柱子。我们需要传福音的柱子,站立在教会生活的前面,热心地传扬基督,向所有的人宣告基督为他们的罪死了。我们也需要里面的柱子,就是那些认识基督不光为他们的罪死,也替他们死,并且与他们同死的人;他们能作见证,他们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他们的肉体已经被撕裂、分裂、裂开了。
教会的人数要增加不容易。可是,如果有一些人能放胆传福音,不知道别的,只知道传扬基督以及祂为人的罪而死,我信许多罪人会得救,会被带进教会中。如果缺了这些传福音的人,前面就缺了柱子;如果我们缺了那些像保罗、彼得和约翰那样的人,教会里面的柱子就没有了。我们需要一些人,与受审判的基督是一,也需要一些人,与被了结的基督是一。如果我们有在前面的柱子,也有在内室的柱子,神的居所就会有入口。这样,我们就会有一条进入教会生活的路。
八 与基督合一
你知道为什么很少有人进入教会生活里?因为我们缺少一些联于受审判的基督,并与这位基督合一的柱子,我们也缺少一些联于钉十字架、被了结的基督并与这位基督合一的柱子。我们需要一些柱子,能背负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的见证,也需要一些柱子背负基督替我们而死的见证。我们有了这两种柱子,就会有个入口,让蒙拯救的罪人进入神的居所,被了结,使他们可以进入神的至圣所,在神的丰满里享受神自己。这样,我们的教会生活就像帐幕一样,为着神的见证。
我们都必须亲自联于受审判并钉十字架的基督。这样,我们就不光是木板,也是柱子。木板与柱子都有功用。可是,我们若只是木板,就不需要十分紧密地联于受审判并钉十字架的基督。但我们要成为柱子的话,就必须专一地联于受审判的基督,或是专一地联于钉十字架的基督。教会是用木板和柱子建造起来的。可是,只有柱子才能开路并且作成入口,让别人进入教会生活中,就是进入神的帐幕、神的居所中。
出埃及记 出二六36及注
26:36 你要拿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用绣花的手工织帐幕的1门2帘。
【注1】 出埃及记的帐幕是可进入的。神借着成为肉体,不仅成为人,也成了可进入的帐幕(约一14)。神起初的心意是一切以色列人都作祭司(十九6),都有权利进入帐幕,也就是进入神里面并住在神里面。在旧约里,祭司能进入帐幕,今天所有在基督里的信徒都是祭司(罗十五16,彼前二5,9,启一6),能进入神里面并住在祂里面(约壹四13,15)。成为肉体的神已经成了我们的居所,我们的家,作为享受之处(参诗九十1,启二一22)。
【注2】 织造帐幕门帘的材料,与头一层盖及隔开圣所、至圣所的幔子材料相同(1,31)。帘子表征在祂完美人性里的基督,乃是把一切消极的人事物阻挡在神居所之外的那一位,也是在神的审判之下为我们的罪死了的那一位(林前十五3,彼前二24,三18),使我们蒙神赦免,得以进入祂居住的圣所,开始享受神在基督里的一切丰富。
帐幕里的帘子和幔子,表征基督包罗万有之死的两方面。帘子指明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使我们的罪得赦免,并使我们蒙神称义。幔子指明基督为我们罪人死了(林后五14~15,21),使我们的肉体,我们堕落的性情被撕裂,被钉死,好叫我们得以进入至圣所,享受神到极点。这两层幕幔,与保罗在林后五18~21所说和好的两方面有关(见该处20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