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速
现在我们来到马太七章一至十二节,王在山上颁布国度宪法的第六段。
柒 关于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
表面看来,主在七章一至十二节的用意,是论到国度子民待人所依照的原则。实际上,主在这里的用意是鼓励我们忘掉自己,顾到别人。在前两章,主已经挖出我们的脾气、情欲、里面的所是、己、肉体和忧虑。现在祂带我们到一地步,我们必须学习顾到别人。当你审判别人时,必须照着你愿意别人怎样审判你来审判别人。这样考虑问题,就是顾到别人。
在国度子民身上属天的管治,要求他们顾到别人。五、六章虽然提起好些消极的点,但直到七章才提起顾到别人的事。我们无论作什么,都必须想到别人。在这一面我们实在缺欠,因为在我们天然的生命里,我们不会考虑别人。从始至终,我们只考虑自己。我们的思想和考虑都与自己有关。所以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我要请你回想已往的生活方式。考虑别人是你的实行吗?我们要批评或审判别人时,若考虑别人,我们就不会批评或审判了。我们审判别人,批评别人,原因是我们没有顾到他们。我们若顾到别人,就会同情他们。
一 不要审判,免得你们用什么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
在七章一节主说,“不要审判,免得你们受审判。”审判,或译作,论断。国度子民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活在谦卑的灵里,总是审判(论断)自已,不审判别人。主说不要审判,免得我们受审判,这话似乎不是说顾到别人。可是当我们深入这话,我们看见它真实的意义就是顾到别人。当你要审判别人时,你必须顾到别人。
让我们设法找出论到不要审判这句话的秘诀。我们怎么能说这里真实的意义就是顾到别人呢?你害怕受审判吗?你若害怕,那么你应当领悟别人也害怕受审判。你是否觉得受人审判很不好?你若这样觉得,那么你应该晓得别人也觉得受你审判很不好。没有人喜欢受审判。你若不喜欢受审判,那么别人如何?你需要顾到他们。你若不喜欢受别人审判,你为什么审判别人?你若害怕受审判,那么你就必须考虑别人,他们也害怕受审判。总要顾到别人。
二节说,“因为你们用什么审判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国度子民用什么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他们若用公义审判别人,也要受主公义的审判;他们若用怜悯审判别人,也要受主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的(雅二13)。不要常常审判别人,因为你怎样审判别人,也必怎样受审判。你若顾到别人,就不会受别人审判。
二节说,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这里的原则和审判是一样的。表面看来,在这些经文里,主没有嘱咐我们顾到别人;但实际上,这些经文的意思就是,我们必须顾到别人。你害怕别人量你吗?若是这样,你就必须顾到别人,因为别人也害怕你量他们。你若顾到别人,就不会审判他们,批评他们,或者量他们。
过去我认识一个基督徒团体,他们常常谈到属灵。就某种意义说,他们的谈论是真实的;然而,这团体有一个弱点,就是量人的作法。似乎这团体里的每个人,口袋里都有一个小天平。每当他们邀请你用茶点,他们就用看不见的天平量你。以后他们会来在一起谈论你。有的人会问:“你有没有看出他是什么光景?”这就是说,“你量过他了吗?”我也晓得这团体完全不顾别人的感觉;他们只顾量别人。事实上,他们的量就是批评并审判。我要利用这个机会鼓励你不要量别人,不要想断定别人有多属灵,多长进,或者他们生命的光景如何。你若不量别人,就不会批评别人,审判别人。这是基于顾到别人的原则。
我刚才提到的这个团体里的人很难帮助别人,他们不能帮助别人,原因是别人在他们测量、审判和批评之下。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是眼瞎的。你若要在召会生活中帮助别人,你需要眼瞎。你若要作好丈夫或好妻子,就要瞎着眼照顾你的配偶。不要测量、审判或批评。不要量别人,这就是向人显示怜悯的路。你若向别人显示怜悯,就必蒙怜悯。但你若无怜悯的量别人,别人也必无怜悯的量你。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
怜悯就是不测量。这就是说,怜悯是对人没有要求。凡是需要测量的事就不是怜悯。怜悯不懂得数学!它不懂得如何加或如何减,怜悯完全是眼瞎的。我这么可怜,你为什么还对我这么好?因为你怜悯我。
有时候,因着主的怜悯,我也对人有怜悯。后来我的孩子把情形看得一清二楚,就对我说,“爸爸,你不晓得这人多糟糕吗?为什么你对他那么好?”我对他好,是因为我眼瞎。然而,我的孩子看得非常清楚。但是看得清楚的人不能怜悯人。你若要怜悯人,就必须像以撒,他瞎着眼祝福雅各。同样的,我们国度子民也必须瞎着眼对待别人。若是这样,我们就会怜悯别人,并且总是顾到别人。每当我的孩子问我,为什么我对那些不值得怜悯的人那么好,我就回答说,“你们不晓得我在作什么。你们的眼睛太大太亮。为什么我那样对待他?因为我体谅他。”这是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我们对待别人,必须考虑他们,同情他们,怜悯他们。国度子民对待别人时,必须顾到别人。
你若一再读这些经文,你会看见在这里所隐藏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必须忘掉自己,顾到别人。你知道你为什么批评别人,审判别人吗?因为你太想到自己了。你忽略了别人的感觉,没有顾到他们。你只顾自己的感觉。因此,你审判并批评别人。所以我们若要不审判别人,就必须顾到别人。这要求我们忘掉自己,考虑别人。我们若以自己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觉,我们就会批评他们。但我们若顾到别人,就不会审判他们。
1 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在三节主说,“再者,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我们是国度的子民,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活在谦卑的灵里,每当我们看见弟兄眼中的刺,就必须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我们弟兄眼中的刺,必须使我们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2 先从你眼中去掉梁木
四节接着说,“或者,你怎能对你弟兄说,让我去掉你眼中的刺,而你自己眼中竟有梁木?”主在三、四节的话非常深。祂在这里的心意不是嘱咐我们顾到自己,乃是嘱咐我们顾到别人。
五节说,“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从你眼中去掉梁木,然后你才看得清楚,从你弟兄眼中去掉刺。”只要梁木还留在我们眼中,我们的眼光就模糊,不能看得清楚。我们指出弟兄的缺点时,必须领悟自己有更大的缺点。弟兄的缺点好比一根刺,我们的缺点好比一根梁木。因此,主的用意再次是要我们顾到别人。每当你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时,你也许顾到那个缺点,却没有顾到人。当你把某人的缺点看成像梁木那么大时,就表明你只顾到他的缺点,没有顾到他。你顾到弟兄,就不会只顾到他的缺点。反之,你会说,“他的缺点和我的比起来,不过是一根刺,我的缺点却是一根大梁木。因此,我乐于宽容他的缺点。”
在七章一至十二节,主的用意是要我们顾到别人。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就是必须顾到别人。我们对待别人时,必须遵守这个原则。不要仅仅照着你的感觉行动,乃要顾到别人。这是基本的原则。
二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
六节说,“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免得它们用脚践踏珍珠,并且转过来撕裂你们。”圣物,必是指客观的真理,那是属于神的;你们的珍珠,必是指主观的经历,这是我们的。狗没有蹄,也不倒嚼;猪虽分蹄,却不倒嚼。因此,二者都是不洁净的(利十一27,7)。根据彼后二章十二节、十九至二十二节,腓立比三章二节所启示的,这里的狗和猪是指那些信奉宗教,却不洁净的人。
马太七章六节也与顾到别人有关。许多时候你看见某个真理、教训、或亮光时,你就告诉别人,不管他们是“狗,”是“羊,”或是“狼;”你只顾自己兴奋的感觉。你也许说,“哦,我看见了关于召会生活的光!召会既荣耀又美妙!”你一兴奋,可能就把这点与不对的人分享。这就是把圣物给狗。当你要把圣物给别人时,你必须考虑到听话的人。你不该把圣物给狗,也不该把你的珍珠丢在猪前。当你和别人谈到圣物或真理,以及珍珠或经历时,你必须遵守顾到别人的原则。你必须断定别人能否接受你所要分享的。你也必须察知他能接受多少。换句话说,你和别人谈到属灵的事时,不要照着自己的感觉或愿望说;乃要照着他们能接受的度量对他们说。
很多时候,青年人出去,把他们所经历的召会或一些属灵的事告诉别人。他们只顾自己的感觉,不顾别人的感觉。不幸,好些时候那些人是狗或猪,不能接受他们所说的,反而转过来攻击分享的人,践踏了珍珠,还想咬弟兄们。因此,每当我们看见了关于某些真理的光,或者经历了主某些宝贵的事,并且渴望与别人分享时,我们必须顾到那些接受分享的人。我们必须问问自己:“这些人能接受我的见证吗?他们能接受我所要分享的吗?你若顾到别人,就不会与每个人分享每件事,也不会向某些人作见证。这是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
我们常常照着自己的感觉和别人交谈,没有顾到别人的感觉。也许有一天,你对召会生活和主的恢复非常热心,但你的热心得罪了一些“狗。”另有些时候,因着你对基督有些新鲜的经历,你会说,“哦,基督真是美妙!基督是铜,是铁,是打败仇敌的武器。”你对自己的经历十分兴奋,你就告诉每个人。但有些人会转过来攻击你,说,“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基督是武器。你从哪里学来的?你怎么能说基督是铜是铁?这是亵渎!”然而,你若顾到别人,你可能只字不提对基督新鲜的经历。反之,你待人会有智慧,考虑“狗”能接受什么,“猪”能领会什么。但你若兴奋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你就会陷入麻烦,甚至引起麻烦。过去我们有些青年人到别处去聚会,因为只顾自己的热心,就说了一些不智慧的话。他们是火热的,但因为他们没有顾到别人,徒然引起了麻烦。
国度子民必须是最有智慧的子民。每当我们接触别人时,我们应当晓得他们的热度,并且顾到他们的情形。我们应当行事得体,不该激怒狗咬我们,或者激怒猪攻击我们。他们可能会转过来撕裂我们。
三 求、寻找、叩门
七至十一节呈现一个难题,因为这些经文似乎不该摆在这里。多年来,我都略过这些经文,从六节跳到十二节,因为十二节与一至六节相合。十二节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申言者的总纲。”这一节是头六节的延续和总结。然而在六节和十二节中间,有七至十一节,似乎是插进的话。这有什么意义?我们已经指出,七章一至十二节论到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我们已经看见,国度子民主要的必须遵守顾到别人的原则。我们审判别人或提到圣物时,必须顾到别人。现在让我们来看七至十一节如何与这件事配合。
七、八节说,“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我们需要经历来领会这些经文。我们在经历的光中,一再读这些经文,就能领悟它的意思是我们对待别人时,必须仰望天父。我们必须求祂,寻求祂,向祂叩门。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样作。但这些经文指明,我们在接触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必须仰望主,说,“主,告诉我如何接触这些人。主,指示我如何对待他们。”有时候光求不够,我们必须寻找,甚至叩门。这指明接触人是严肃的事。绝不要以为这是微不足道的事。我们国度子民必须严肃的处理这事,绝不要轻率随便,或仅仅照着自己的感觉待人。我们对待别人,必须顾到别人。我们必须求一条路,寻找一条路,甚至为一条路叩属天的门。因此我们必须求、寻找、叩门;然后我们才会有正确的路接触人。
在马太福音中,接触人正确的路就是照着国度的原则。主在九、十节用了儿子求饼、求鱼的例子之后,接着在十一节就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诸天之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因为马太福音是一卷论到国度的书,所以十一节的“好东西”无疑就是属于国度的东西。然而,和马太七章十一节平行的路加十一章十三节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上的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祂的人吗?”路加十一章十三节的“好东西,”换成了“圣灵。”我们若把这两节摆在一起,就看见国度子民接触人最好的路,乃是照着国度并照着圣灵。国度和圣灵乃是接触人的路。我们正确的接触人,所需要的智慧是出于国度并出于那灵。我们与人交往时,必须求、寻找、叩门。最终,我们要照着国度并照着那灵,得着引导与人交往。因此,我们与别人接触的支配原则,乃是国度和那灵。我们与别人的接触若是基于这原则,我们就不会犯错。
我们若回顾已往,就必须承认,在接触人的事上,我们犯过错。有些接触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但如今我们在受国度的训练。我们不是松懒的信徒,乃是认真、严格的国度子民。我们与别人的接触是照着国度的原则,以及圣灵的原则。我们借着求、寻找、叩门,得着我们接触人所需要的引导。我们若求,就给我们;我们若寻找,就寻见;我们若叩门,就给我们开门。
按照我们人的想法,是先上路,再到达门。但圣经中神圣的观念正好相反。首先我们经过门,然后沿着路走。主说,“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这就是说,给我们开门,然后我们才上路。我们若求、寻找、叩门,门就开了,路就摆在我们面前。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接触别人。要接触别人,我们需要敞开的门和正直的路作我们的引导。我们只有借着求、寻找、叩门,才能得着这敞开的门和正直的路。无论是不信的人、圣徒还是众召会,我们都何等需要找到正确、有帮助的路来接触他们!
我们都必须学习顾到别人,并且祷告说,“主,把路指示我。”首先你需要求。如果路没有开通,你就必须寻找。如果路还是不通,你就必须叩门。叩门的意思就是亲近你所寻找的那一位。你求的时候,也许还有距离;但你叩门的时候,就没有距离了,你直接在你所寻找的那一位面前。因此,你需要花时间寻找主。在接触别人时,我们需要求、寻找、叩门。这样,门就开了,接触人的正路就有了,我们的接触就有益处,并且我们蒙拯救免于犯错。我们也知道要防备狗和猪。这就是七至十一节插在六至十二节中间的意义。
我们在看十二节以前,需要对求、寻找、叩门,再说几句话。求是普通的祷告,寻找是专一的恳求,叩门是最接近、最情迫的要求。八节的求和得着,适于国度子民为着遵守国度新律法而有的祷告。他们为此而求,就必得着。寻找和寻见,适于六章三十三节。国度子民寻求父的国和祂的义,就必寻见。叩门和给他开门,适于七章十四节。国度子民叩门,窄门就要向他们开启。
十一节包含一个大的应许。这应许确保国度子民是在他们诸天之上父的看顾和供应之下。因此,他们足能成全国度的新律法,并活在国度的实际里,使他们能进入国度的实现里。
在九、十节,所求的饼和鱼指明求者的需要。我们求、寻找、叩门时,总是有需要。我们的天父知道我们的需要,并且会把我们所需要的赐给我们。人间的父亲绝不会儿女求饼反给他石头,求鱼反给他蛇,总会把好东西给儿女。我们的天父岂不更把祂所看为好的东西给我们么!甚至在我们寻找接触人的路时,祂就要把最好的路,我们所需要的路给我们。
四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现在我们来到十二节,这是国度子民待人原则的总结。这一节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申言者的总纲。”国度的新律法并不抵触律法和申言者;反倒成全,甚至补足。
马太福音 七1~12及注
叁 王的职事 四12~十一30
二 国度宪法的颁布 五1~七29
6 关于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 七1~12
第 七 章
7:1 1不要2审判,免得你们受审判;
【注1】 1~12节,是王在山上所颁布国度宪法的第六段,论到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
【注2】 或,论断。国度子民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活在谦卑的灵里,总是审判(论断)自己,不审判别人。
7:2 因为1你们用什么审判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注1】 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国度子民用什么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他们若用公义审判别人,也要受主公义的审判;他们若用怜悯审判别人,也要受主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的(雅二13)。
7:3 再者,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1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注1】 我们是国度的子民,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活在谦卑的灵里,每当我们看见弟兄眼中的刺,就必须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我们弟兄眼中的刺,必须使我们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7:4 或者,你怎能对你弟兄说,让我去掉你眼中的刺,而你自己眼中竟有梁木?
7:5 你这1假冒为善的人,先从你眼中去掉梁木,然后你才2看得清楚,从你弟兄眼中去掉刺。
【注1】 见六2注2。
【注2】 只要梁木还留在我们眼中,我们的眼光就模糊,不能看得清楚。
7:6 不要把1圣物给2狗,也不要把你们的1珍珠丢在2猪前,免得它们用脚践踏珍珠,并且转过来撕裂你们。
【注1】 圣物,必是指客观的真理,那是属于神的;你们的珍珠,必是指主观的经历,这是我们的。
【注2】 狗没有蹄,也不倒嚼;猪虽分蹄,却不倒嚼。因此,二者都是不洁净的(利十一27,7)。根据彼后二12、19~22,腓三2所启示的,这里的狗和猪是指那些信奉宗教,却不洁净的人。
7:7 1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注1】 首先是求,然后是寻找,最后是叩门。求是普通的祷告,寻找是专一的恳求,叩门是最接近、最情迫的要求。
7:8 因为凡1求的,就得着;2寻找的,就寻见;3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注1】 在本节,王这部分的应许,适于国度子民为着遵守国度新律法而有的祷告。他们为此而求,就必得着。
【注2】 王这部分的应许,适于六33。国度子民寻求父的国和祂的义,就必寻见。
【注3】 王这部分的应许,适于14节。国度子民叩门,窄门就要向他们开启。
7:9 或者,你们中间有什么人,他的儿子向他求饼,反给他石头?
7:10 或求鱼,反给他蛇?
7:11 你们虽然1不好,尚且知道把好2东西给儿女,3何况你们在诸天之上的父,岂不更把4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
【注1】 直译,邪恶。
【注2】 直译,赠品。
【注3】 这是一个大的应许,确保国度子民是在他们诸天上之父的看顾和供应之下。因此,他们足能成全国度的新律法,并活在国度的实际里,使他们能进入国度的实现里。
【注4】 在与本节平行的路十一13,不是说“好东西,”乃是说“圣灵,”因为路加所著重的是福音的福,其中心乃是那灵(加三8,14)。马太所强调的既是诸天的国,“好东西”就该是指国度实际的福,如五~七章所启示的,作赠品赠给国度的子民。
7:12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1律法和申言者的总纲。
【注1】 国度的新律法并不抵触律法和申言者,反倒成全,甚至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