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周 神那极有特色之圣别建造的异象
纲目
壹 神永远的定旨是要得着一个建造,作祂自己与祂选民的调和(结四十1~四八35,太十六18,彼前二5);凡神在祂子民当中,并在地上列国当中所作的,都是为着祂的建造;这由启示录这卷书所证实;启示录与以西结书平行,总结于神终极的建造,就是新耶路撒冷:
一 所罗门建造的殿被毁(王下二五8~9),后由被掳到巴比伦而归回的人所重建。
二 这殿后来又由希律用四十六年建成的殿所顶替(约二20);希律的殿在主后七十年被提多率领的罗马军队所毁。
三 无论是以斯拉时代的殿,或是希律时代的殿,都不是所罗门所建之殿充分的恢复;然而,以西结异象中的殿是所罗门之殿充分的恢复,并且超过之;虽然这殿的本身与所罗门所建的殿大小一样(结四一2、4,参王上六2),但在以西结的异象中有许多关于门、院子和殿四围屋子的细节,指明这是所罗门之殿的扩大。
四 因此,从亚伯拉罕的帐棚开始,进展到帐幕,然后到所罗门的殿,总结于以西结异象中的殿,在旧约中有神建造之扩大的持续进展;这扩大表征神子民对基督之经历的持续加增
五 神在新约属灵的建造,开始于耶稣基督,就是成肉体的神,作神的帐幕(约一14)和神的殿(二19~21);进前到召会,就是基督的身体,作基督的扩大(弗一22~23,二20~22);终极完成于新耶路撒冷,作神建造在永世里终极的彰显和扩大。
六 以西结四十至四十八章中关于神圣别建造的异象,要按字面应验于复兴的时候,那时得复兴的以色列要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城,作他们在千年国里与神同住之处。
七 其中一切细节的属灵意义,都该应用于新约的信徒身上,他们乃是神属灵建造─召会─的组成分子。
贰 以西结看见第一个异象,就是主荣耀显现的异象,是在他三十岁时,那是祭司开始尽功用的年纪(一1);他看见末一个异象,就是神圣别建造的异象,是在二十年后(四十1,参一2),在他五十岁时,那是祭司退休的年纪(民四3);这指明以西结要看见神建造的异象,需要在生命里更成熟(参结一1注1):
晨兴喂养
结四十1~2 我们被掳第二十五年,……耶和华的手降在我身上,……在神的异象中,祂带我到以色列地,把我安置在极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边有仿佛一座城的建筑。
启二一10 我在灵里,天使带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给我看。
以西结书前三段说到主的荣耀(一)、神的审判(二~三二)和主的恢复(三三~三九),那都是为着神圣别的建造(四十~四八)。神永远的定旨是要得着一个建造,作祂自己与祂选民的调和。凡神在祂子民当中,并在地上列国当中所作的,都是为着祂的建造。这由启示录这卷书所证实;启示录与以西结书平行,总结于神终极的建造,就是新耶路撒冷(启二一2~二二5)(圣经恢复本,结四十1注1)。
信息选读
所罗门建造的殿被毁(王下二五8~9),后由被掳到巴比伦而归回的人所重建(拉三6下~13,六13~15)。这殿后来又由希律用四十六年建成的殿所顶替(约二20)。希律的殿在主后七十年被提多率领的罗马军队所毁(但九26,太二三38,二四2)。无论是以斯拉时代的殿,或是希律时代的殿,都不是所罗门所建之殿充分的恢复。然而,以西结异象中的殿是所罗门之殿充分的恢复,并且超过之。虽然这殿的本身与所罗门所建的殿大小一样(结四一2、4,参王上六2),但在以西结的异象中有许多关于门、院子和殿四围屋子的细节,指明这是所罗门之殿的扩大。因此,从亚伯拉罕的帐棚开始(见创十三18注1),进展到帐幕,然后到所罗门的殿,总结于以西结异象中的殿,在旧约中有神建造之扩大的持续进展。这扩大表征神子民对基督之经历的持续加增(参王上六2注1)。神在旧约的建造预表神在新约属灵的建造,开始于耶稣基督,就是成肉体的神,作神的帐幕(约一14)和神的殿(二19~21);进前到召会,就是基督的身体,作基督的扩大(弗一22~23,二20~22);终极完成于新耶路撒冷,作神建造在永世里终极的彰显和扩大(启二一2~3、15~17)。
以西结四十至四十八章中关于神圣别建造的异象,要按字面应验于复兴的时候,那时得复兴的以色列要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城,作他们在千年国里与神同住之处。其中一切细节的属灵意义,都该应用于新约的信徒身上,他们乃是神属灵建造—召会—的组成分子(圣经恢复本,结四十1注1)。
以西结书末段〔四十至四十八章〕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见异象的时间—年、月、日(四十1)。我们若将这里所提的年分与一章开头所提的相比,就会看见有二十年的差距。以西结在一章所看见主荣耀显现的异象,是在被掳第五年看见的〔2〕。他在四十章所看见神殿建造的异象,是在被掳第二十五年看见的。有二十年的差距,这不是一段短的时间。我们需要记得,以西结看见第一个异象时是三十岁〔一1〕,是祭司开始尽功用的年纪。他看见末一个异象时是五十岁,是祭司退休的年纪。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指明以西结要看见神的建造,需要在生命里更成熟(以西结书生命读经,二六一至二六二页)。
参读:以西结书生命读经,第十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