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天的银行家
当旅行到秘鲁南部的的喀喀湖上一个小岛时,
我为了体验当地土人的生活,吃了他们所提供的晚餐。
不料,饭后身体极度不适,…
从未祷告过的我,心想何不试试,便向我不认识的神说,
“如果真的有神,求你救我。
求你让我完成这趟旅程,回到英国后,我一定去认识你。”
 
立志出国留学
我是高雄旗山人,旗山是一个非常纯朴的小农村,父母尊崇传统信仰,与邻舍乡亲和睦相处。在父母眼中,我从小就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专科学校。在专科学校有几位从英美留学回国的老师,常在课堂上谈到他们国外求学的点滴,令我极其向往,立志将来也要出国留学。为此,我询问父亲,可否不要留财产给我,只要供我出国读书,父亲竟也欣然同意。
 
徜徉学海,游历世界
当时的学生大都选择留学美国,然而我为了与众不同,也为了方便到欧洲及非洲旅游,决定毕业后去英国求学。一九九四年到了英国,二〇〇一年离开,一共拿到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这样求学的表现,使我自信满满,心想只要努力,没有达不到的目标。每到寒暑假,我都会独自背着行囊,往各地自助旅行,增广见闻,认识世界的美善,也充实自己。我先后到过欧洲、非洲及南美洲,每次旅行都充满心灵感动与美好回忆,去过一个国家之后,又想再去另一个国家,真的是欲罢不能。
在英国的第三年,我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当时我住在学校宿舍,奇妙的是与我同住的四个室友虽然来自世界各地,却个个是基督徒。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运动,一起购物,有时他们也邀我去聚会;只是那时我因热爱羽球,大都以有约打球而婉拒,心想他们生活无趣,只好聚他们的会,我可有很多事情可以忙的。因为常常拒绝也不太好意思,有一次勉强和他们同去,只是去了以后觉得没什么,就不想再去了。那段期间,室友们与我谈到有关神的事,但我并不觉得有需要,一心只想完成学业,继续环游世界,我的人生就很满足了。与这些基督徒室友同住一年以后,我对他们的信仰仍旧没有太大的兴趣,后来就南下到英格兰的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攻读博士。
 
如果真的有神,求你救我
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到期待已久的南美洲秘鲁旅行。出发前,一位去过秘鲁的英国室友提醒我,秘鲁不是很安全,背包最好用铁丝网围着。我读了相关的旅游书籍,自认有过多次旅游非洲的经验,绝对能应付自如。到了秘鲁之后,亲眼目睹了闻名的安地斯山海拔四千六百公尺以上的壮阔景观,但也因为高山症而痛苦难耐。当我们在亚马逊河丛林扎营时,夜间虫叫、雨滴声,还有蚊虫的叮咬,都令我无法入眠。随后,到了秘鲁南部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上一个小岛时,我为了体验当地土人的生活,吃了他们所提供的晚餐。不料,饭后身体极度不适,整晚都在上吐下泻和呻吟中度过,即使服用了从英国带来的备用药品也不见效。在身体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我想起了在苏格兰读书时的室友,他们有困难时,都会向神祷告。从未祷告过的我,心想何不试试,便向我不认识的神说,“如果真的有神,求你救我。求你让我完成这趟旅程,回到英国后,我一定去认识你。”奇妙的是,隔天透过当地人的帮助,我服用药物之后,身体渐渐康复,最终也算完成了秘鲁之行。这次的经历使我领悟到自己是何等脆弱与渺小,我不再对自己那样充满自信与把握。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
回到英国后,我觉得一定要去认识一下这位我不认识的神,问了基督徒同学聚会的地点,便与他们同去。他们所讲有关圣经的话令我难以明白,但他们洋溢的笑容却令我十分感动,也觉得很亲切,与我在校园、路边看到的英国人截然不同。为了更认识基督徒的信仰,我总是拼命的问问题,常问到那些弟兄姊妹哑口无言、不知所措。为了不成为一个迷信的人,我也开始读圣经,并定期与他们聚会。偶尔,弟兄姊妹会邀请我们这些留学生到家中用餐,这种家庭聚会也令我倍感温馨。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我诸多的问题渐渐从圣经得到解答。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我读到约四13:“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我突然领悟,原来我读完一个硕士,又读一个硕士,还想再读一个博士;去欧洲旅游后,还期待去非洲、南美洲,都是因为我里面有一个不自知的干渴。即便我喝了学位及环球旅游的“水”,都不能叫我满足。这些世界中的水无论喝了多少,都像主耶稣所说的:“还要再渴。”十四节主又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这让我看见,原来现在我渴慕参加聚会,并向神祷告,是因为我里面得到了主所赐的活水,有了真正的满足。我问他们:“我很想和你们一样成为基督徒,我该作什么?”他们告诉我:“你必须受浸,因为圣经上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可十六16。)”
我打了一通越洋电话给母亲,说到我想成为基督徒的事。母亲对此十分反对,责备了我一番,并告诉我:“你可以去聚会,但不可以受浸,受浸就是忘本。”后来联络时,她甚至还说,一想到我要成为基督徒,就整夜无法成眠。母亲的话虽然强烈,却没有使我动摇,因我心中早已定意,要像那些基督徒一样,过一个充实、喜乐的生活。并且,当我想到父母一生劳苦,坚守传统信仰,却因个性及喜好不同而长期不睦,就更加觉得需要将主耶稣传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喜乐。我也相信他们的反对都是短暂的。在弟兄姊妹的安排下,我于一九九八年受浸,并持续与他们一起聚会,直到博士班的课程结束。学校的课程虽是繁忙,但聚会的生活深深吸引我,与弟兄姊妹相聚更是我喜乐、满足唯一的来源。
 
放下银行工作,回台湾教书
二〇〇一年初,在博士研究接近尾声时,我开始寻求毕业后的出路。我是学财务的,特别对衍生性金融这种高风险高报酬的商品有研究。我想,将来若能在英国伦敦这个金融中心就业,必有美好的前程。我定意要留在英国工作,便开始着手准备。那时候每周四“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都刊登金融相关职缺的资讯,每当看到适合我且高薪的职缺时,我都雀跃不已。当一个职缺需要某项技能,我也会积极预备。记得有一分工作,要求求职者具备某种程式语言能力,为了符合这项需求,增加录取的机会,我立即自修学习。
半年后,我得到了几个在伦敦银行工作的面试机会,心里非常欢喜的前往应试。过程中,我不忘祷告,寻求主的旨意。每次到伦敦面试,都需要搭乘地铁,在车厢内望着冷漠的人群,我不禁向主祷告:“主啊,你要我留在这种地方么?”到了面试地点,我仿佛来到纽约的华尔街,世界各大银行的总部皆坐落于此,往来的人群都是西装笔挺的银行人员。沿途经过的高级精品店,陈列着各式各样名牌商品,令人目不暇给。只是每次我坐在咖啡厅等待面试时间来临时,心中总难掩一种孤独感,便一再问主说,“你要我留在这地方工作,像这些人一样,只是为了优渥的薪水,和高级的生活享受么?”
银行工作本是我期待已久的,但在祷告两个月之后,我对于留在伦敦银行工作,开始感到不安,那种不平安地感觉越祷告越强烈,从前那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不见了,似乎主并不同意我留在伦敦,成为一个银行家。于是我问主:“那么你要我去那里呢?”这时我心里有一个声音说,“回台湾去。”我想:“回台湾作什么呢?”主回答我:“到大学教书,去传福音。”我告诉主说,“我从没想过去大学教书。”主说,“你去大学教书,可以在校园向青年人传福音。”在聚会中,我把这事告诉了弟兄姊妹,他们就一同为我祷告。随着时间过去,回台任教的意愿越来越浓。
 
赚取灵魂,积蓄财宝在天上
终于有一天,我告诉主:“我愿意回台湾,去大学教书,好将福音传给年轻人。”奇妙的是,当我这样说时,我里面的平安立刻回来了。那是二〇〇一年四月底,大部分学校都已完成了新学年师资的聘任,只剩三所大学还在网站公告增聘教师的讯息。这三所大学,一所是私立的,两所是公立的。看到这样的资讯,我马上寄出申请函,并与那三所学校的系主任联络,两周内就返台接受校方的面试。每次面试前后,我都在校园中一边走一边祷告,问主说,“这一所是你要我留下的学校么?”后来,那三所学校都接受了我的申请。照着一般人的价值观,教师通常倾向选择国立的学校,但我还是不断祷告,主给我感觉要留在那所私立大学,我也顺服了里面的声音。
同年八月底我回到台湾,九月就开始在这所私立大学任教。上课的第一天,我告诉学生,我是一个基督徒,刚从英国回来,目前正在找地方聚会。班上有一位基督徒同学就介绍我到他聚会的地方。召会里的弟兄常邀我到家里用餐,又陪我读圣经,我就进入了他们的召会生活。在召会生活中,我不仅认识了神,借着读圣经,我还认识了神的心意。认识神,让我成为一个在世有价值的人;认识神的心意,让我知道如何作一个生活有价值的人。我终于明白,主在我里面那个细微的声音,乃是要让我享受祂,并用我对祂的享受,将年轻人带来认识神。隔年六月,主也为我预备了一个小家庭,如今我们一同在校园里,一面教书,一面接触年轻人。
回首已往,浪迹天涯,不受拘束,追求自我,在别人眼中看似逍遥,也令人羡慕,殊不知我心深处没有满足。表面上我有的越多,实际上心灵越加饥渴。我追求学位,换来的只是短暂的虚荣。我所信的主在不同的环境中,叩我的心门,叫我不得不转向祂,不再信靠自己。祂才是我永远的满足。不仅如此,从前我盼望成为一个属地的银行家,如今我成了一个属天的银行家,在校园中将主耶稣传扬给年轻人,赚取一个个可爱、宝贵的年轻人。圣经说,“不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地上,…只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天上。”(太六19~20)我不仅自己得着了主作我永远的产业,现在更能把祂介绍给别人,让更多的人也拥有这分永远的产业。
(见证人:郭一栋)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