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二)
厚待人:照神喜悦厚待人
 
旧约中关于帮助缺乏之人的条例
在申命记里,神嘱咐以色列人每逢三年的末了,要将当年出产的十分之一存在城中,当作富余,使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寄居的并孤儿寡妇,可以吃得饱足;这样,以色列人就在他们所行的一切事上蒙耶和华神祝福(十四28~29二六12)。每逢七年的末了,以色列人要施行豁免(十五1)。债主要把借给邻舍的豁免了。即使是在豁免年前不久才借给邻舍,他们也要施行豁免。这样,就必带进神的祝福,使他们中间没有穷人。再者,因着神的祝福,他们必借给许多国民,并管辖许多国民。
他们对穷乏的弟兄,不可心硬手紧,总要向穷乏的弟兄松手,补他的不足,并且要高兴的给,因为知道神必祝福他们(4~10)。至于希伯来奴仆服事六年以后,要让他们自由,并且不可使他们空手而去,乃要丰丰足足的给他们(12~14)。因为神不是缺乏的神,乃是丰富、富裕、富余的神;所以,主人要丰足的供应那得自由的奴仆,不可贪婪或悲伤,却要高兴,看见奴仆为他们省了许多工价,并且耶和华他们的神必定祝福他们(18)。对于逃跑的奴仆,神不容许以色列人将他交付主人。反之,奴仆所往之处,那里的人要帮助他,任他选择地方居住(二三15~16)。这启示神有何等的心肠,神的心总是乐意赦免并释放,不是要定罪。
此外,以色列人不可向弟兄取利息(19),不可欺压困苦穷乏的雇工,要当日给他工价,不可等到日落(二四14~15)。他们也要记念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的需要,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了一捆在田里,不可回去拾取;打橄榄树,枝上余剩的,不可再打;摘取葡萄园的葡萄,所余剩的,不可再摘;这些都要留给寄居的和孤儿寡妇(19~22)。关于帮助缺乏之人的律例和典章,指明神是又真又活的,又是何等慈爱、怜悯、恩慈并宽大的;我们在借与并收割的事上,无论作什么,都该记念神要我们顾到缺乏的人(参《申命记生命读经》114~128,190页)。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恩待穷乏的,乃是尊敬主。(箴十四31
神是又真又活的,又是何等慈爱、怜悯、恩慈并宽大的;我们无论作什么,都该记念神要我们顾到缺乏的人。
 
装祈祷的马车
有一位基督徒住在乡下,家里有许多小孩,经济负担非常沉重,除了他的月薪以外,别无进款。不料,他的脚骨重伤,卧病在床无法作工,每个月基本的收入也就没有了。于是,众信徒召集一个特别的祈祷会,专为他和他的家人祷告。众人一个接着一个,相继起来祷告说,“神啊,求你供给他一切的需用。”正当他们祷告的时候,一位青年前来叩门,说,“我的父亲今天不能前来赴祈祷会,但他的祈祷由马车装运来了。”马车就在聚会处的门口,里面有瓜,有薯,有菜,有果,有肉,有蛋,有糖,有盐,有面粉等日用食品。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二26);若是我们财物有余,看见弟兄穷乏,却不供给他所需用的,只是口里为他祷告,这样的祷告也不实际(参造就故事上册,73页)。
 
爱心的丰厚报偿
德国的洛斯邱先生年轻时一度经济拮据,有位朋友拿出一笔钱替他周转,因为了解他的情况,所以不要求他拿什么作担保。后来,洛斯邱先生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也经过了许多岁月。将近五十年之后,洛斯邱先生的朋友到他所经营的慈善机构找他,虽然他的朋友已不认得洛斯邱,但洛斯邱却一眼就认出他来,发现他身体衰弱,穷困不堪。于是,洛斯邱开了一张金额极大的支票给他的朋友,并对他说,“你也许不记得,许多年前我曾经向你借过钱,现在我按复利以五十年计算偿还给你。你收下,不要当作是我送给你的!”这张支票使他的朋友惊奇不已。箴十九17说,“怜悯穷人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我们奉主的名行了善事,或说了什么安慰人的话,主耶稣都要报答我们,当然也会按复利计算!神的复利必然高过世界的复利。
怜悯穷人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十九17
 
丰厚的生命供应活出最高标准的生活
马太五至七章国度的宪法给我们看见,主教导国度子民活出最高标准的道德。旧约的律法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然而,新律法要求我们不抗拒恶人。反而,有人打我们的右脸,我们连另一面也转给他;有人要我们的里衣,连外衣也让给他;甚至人强逼我们走一里路,我们就同他走二里(五39~41)。在五44~45,主吩咐我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你们就可以作你们诸天之上父的儿子;因为祂叫祂的日头上升,照恶人,也照好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这样的嘱咐摸着我们天然的人,并启示我们里面神圣的生命能为我们成就何等高的事。
在四十八节主总结这段话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清楚指明诸天的国乃是最高的要求;而父神圣的生命是最高的供应,使我们能达到这要求。我们里面神圣的生命,不仅使我们达到五至七章里律法一切的要求,甚至能使我们完全,像我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我们既是父的儿女,就不需要效法祂或模仿祂,只要在祂的生命里长大,就会与祂毕像毕肖。我们唯一的需要就是被暴露,使我们放弃一切对自己的盼望。我们被暴露时,就会领悟我们天然的生命是无望的。然后我们就会弃绝我们天然的生命,转向我们父的生命,而与神圣的性情联在一起。这生命会自然而然在我们里面长大,满足这最高律法的要求。
我们不可能凭自己爱仇敌,但我们里面的确有一个爱仇敌的生命,就是神圣的生命。这生命是最高标准之道德的源头。借着神圣的分赐,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徒能够超越我们的脾气,不抗拒恶人。我们能对待恶人和不义的人,与对待好人和义人一样,也能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五45~46)。我们有能力以受苦、温柔代替抗拒,不为自己的利益在肉体或魂里生活行动,乃为国度在灵里生活行动,活出最高道德标准的生活,借此活在诸天之国的实际里(参《真理课程四级》卷三,111~114页)。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
诸天的国乃是最高的要求;然而,我们里面父神圣的生命乃是最高的供应,使我们能活出最高道德标准的生活。
 
爱的回声
有一个幼童在树林中游玩,由于景色优美,让他不禁浑然忘我的大声嚷出:“哈啰!”回声也嚷:“哈啰!”他问道:“你是谁?”答声:“你是谁?”他想必是另外一位小孩戏弄他,就生气的说,“你为什么不出来?”答声:“出来。”他十分着急的嚷道:“我要打你。”回声:“打你。”小孩子急忙跑回家去,告诉母亲,有人在树林里戏弄他。母亲懂得回声的原理,就笑着对孩子说,“你要去嚷:‘我爱你。’”小孩子就跑去大喊:“我爱你。”回声也是“我爱你”。路六31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个故事即是一个最佳的例子(参造就故事下册,164页)。
 
印第安酋长爱仇敌
印第安人按照俗例,对于杀人者,必要找到他,杀死方休。某族酋长马斯其彼顿有一天往远方去,将他的长子交托一人照顾。那人不仅杀掉酋长的长子,又卖掉酋长的一大群马匹。一天,酋长看见仇人,即刻上马奔驰追赶,追到以后,众人以为酋长必报此仇,将那人杀死。不料,酋长因心伤痛,颤抖的说道:“你杀死我的长子,本该受死,而且你所杀的,还是承继酋长之位的人,你更当被杀。但我听了很久的福音,昨晚和友人在营中围炉取暖时,又听牧师传道说,‘神命令人当爱仇敌,如果你不赦免仇敌的罪,神也不赦免你的罪。’但依印第安人的俗例,你必要被杀死,所以你赶快逃走,一生不要见我。”说完非常哀伤,泪如雨下,旁观之人莫不心酸。天上的天使却为他喜乐,因为他能赦免人、厚待人,他的赏赐是大的(参福音故事中册,79页)。
你们若赦免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赦免你们。(太六14
 
主教导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
主在马太七章教导我们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不要审判,免得你们受审判;因为你们用什么审判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再者,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从你眼中去掉梁木,然后你才看得清楚,从你弟兄眼中去掉刺。…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申言者的总纲。”(1~3512
主在这里的话含示我们必须忘掉自己,顾到别人。在我们天然的生命里,我们的思想和考虑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我们所以会批评、审判别人,是因我们只顾到自己,没有顾到别人的感觉。作为国度的子民,每当我们要批评或审判别人时,我们必须顾到别人,这样我们就会同情并厚待他们,而不会批评或审判了。
我们在国度属天的管治之下,活在谦卑的灵里,总是审判(论断)自己,不审判别人,因为我们用什么审判审判人,也必受什么审判。我们若用公义审判别人,也要受主公义的审判;我们若用怜悯审判别人,也要受主怜悯的审判。同样的,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这意思是说,我们不要测量、审判或批评别人。不要量别人,这就是向人显示怜悯的路。雅二13说,“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你若向别人显示怜悯,就必蒙怜悯。你若天天不苛刻、不吹毛求疵的待人,而以宽大待人,那日神也要赦免你。
再者,国度子民若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必先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只要梁木还留在我们眼中,我们的眼光就模糊,不能看得清楚。因此我们指出弟兄的缺点时,必须领悟自己有更大的缺点。这样我们就会顾到他们,乐于宽容他们的缺点,而不会仅仅照着自己的感觉,随意指出他们的缺点。从这里我们看见,国度子民该对自己公义严格,对别人却要怜悯宽厚(参《马太福音生命读经》315~320页;《福音问题》182~183页)。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申言者的总纲。(太七12
国度子民该对自己公义严格,对别人却要怜悯宽厚。
 
别用记忆“修理”自己
英国有位诗人和他的妻儿一块儿居住在海边。他的儿子渐渐长大,发现父亲有一件事始终令他百思不解,就是父亲无论是特别开心,或是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总会独自一人到海滩散步;但奇怪的是,父亲高兴的时候,会带着漂亮的贝壳回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两手空空地回来。儿子对此感到非常好奇。
这天,恰巧有位远方的朋友帮了父亲一个大忙,事后果然父亲又到海滩散步了。儿子好奇的跟着父亲出去,只见父亲挑了一块漂亮的贝壳,带回家清洗后,小心翼翼的在贝壳里头,写上那位朋友的姓名与当天的日期。
几天后,这位诗人遭受某人无理的批评,愤怒不已。当天傍晚,他又独自一人到海边散步,儿子跟在后面,想知道父亲为什么不捡些贝壳回来,让自己开心一点。这回他跟了半天,才发现父亲将那人的名字,与当天的日期全都写在沙滩上,然后就回家了。
儿子一回到家,就忍不住好奇的问:“父亲,为什么你要把对你好的人的名字都写在贝壳上,却把得罪你之人的名字写在沙滩上呢?”父亲回答说,“贝壳值得珍藏,当我看到那些美丽的贝壳时,就会回想起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对我好的人,心情就会开朗些。至于那些不好的回忆,就让它们像沙滩上的字一样,被时间的潮流冲逝,不要让它们继续影响我隔天的情绪和工作。”
的确,记忆应该用在美好的事物上,如果用记忆来“修理”自己,让自己活在痛苦中,乃是一件最傻的事。当一个人心中有恨的时候,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一句很普通,却也是最值得深思的忠告。况且,除了主耶稣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人,我们都有犯错的时候,都需要被别人原谅。圣经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欠我们债的人。”(太六12)“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当我们希望主“免我们的债”时,先决条件必须是我们懂得“免了欠我们债的人”,一个不懂得学习宽宏饶恕的人,神也绝不会宽待他。恐怕那一天神也板起脸孔“讨”我们的债,如同我们“讨”了人的债一样。让我们学习成为一个宽宏饶恕的人。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欠我们债的人。(太六12
 
波阿斯慷慨并丰厚的恩待路得
路得记记载拿俄米同她儿媳路得,因饥荒从摩押回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一22)。在神的主宰里,祂预备了一个富有、慷慨的人,名叫波阿斯。路得获拿俄米许可,去拾取麦穗,恰巧到了波阿斯那块田里。波阿斯认识路得之后,就对路得说出恩言:“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要紧随着我的使女们。…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路得希奇自己既是外邦人,怎么在他眼中蒙恩。波阿斯回答说,自从她丈夫死后,凡她向婆婆所行的,并她离开父母和出生地,来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他了。
波阿斯又对路得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报答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祂的酬报。”波阿斯不但慈爱的对路得说话,也对她显示丰厚的慷慨。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叫她来吃饼,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她就吃饱了。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又说,“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给她拾取,不可斥责她。”(二1~16
波阿斯慷慨的吩咐路得在他田里拾取麦穗,乃是根据神在利未记里对以色列人的吩咐:“你们收割地的庄稼时,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收割时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二三22)人对耶和华的信心越大,所留的田角就越大。波阿斯对耶和华必有很大的信心,这使他能慷慨并丰厚的恩待路得。
路得记三章记载,波阿斯愿意娶路得,为她尽亲人的本分,来照顾她。这指明波阿斯是道德高尚、行为纯洁、断事智慧、能顾到别人、并忠信持守神命定的人。作为一个富于资财,慷慨给与的人,波阿斯预表基督的神圣丰富是追测不尽的,并且以祂全备的供应照顾神穷乏的子民。作为路得已死丈夫玛伦的亲人,赎回玛伦对产业已失去的权利,并娶玛伦的寡妇路得为妻,以产生必需的后嗣,波阿斯也预表基督救赎召会,使召会成为祂的配偶,使祂得着扩增(参《路得记生命读经》14~18、2836~37页)。
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报答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祂的酬报。(得二12
珍赏波阿斯预表基督的神圣丰富是追测不尽的,并且以祂全备的供应照顾神穷乏的子民。
 
法官代同学还债
有两个大学生,在校时非常要好,毕业后相继进入社会工作。一位先到酒店作事,后来到法务界服务,并升到很高的法官职位;另一位作了商人之后,在证券交易所作买卖,赚了一大笔财富,两个人都很成功。后来,那位作商人的遇到金融风暴,不仅赔了所赚得的钱,还负债累累,他为了保持原有的地位,竟动用了许多公款。这事被人查出之后,他就要受法律的制裁。在他答辩罪愆之时,希望法官从宽处置。处理这件案子的法官,就是他大学时代的老朋友。
虽然他们多年没有见面,然而当他一进法庭,法官就认出他来。一位记录员把搜集的事实一一宣读出来,法官要把这件案子从宽处置,使这件犯罪的事化小为零呢?或是相反的,以他的法官地位,尽可能判得比原定的更严厉呢?何况大家都知道他们二人是好朋友。可是,这案子一件一件的呈报出来,都是最不好的事,等到归纳起来,法官予以宣判之时,全庭的人都屏息要看到底这案会如何结束。
法官很清楚地归纳整个案子,他没有隐蔽不对的地方,也没有夸张那最小的地方,但是当他判决的时候,全庭都充满了惊叹声,因为他按着法律给了最严厉的处罚。难道他就这样算了吗?一点也没有友爱的表示吗?
接着有一件很多人都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受了感动。当犯人要被带开,听众也因久坐想要离开的时候,法官脱下他的官服,下到法庭,走到那有两个法警带着的犯人那里,他们互相伸出手来紧紧的握着。犯人还未开口以前,法官就说,“我要为你还清一切的债。”他的确就这样作了。这段故事也为之流传久远(参福音故事上册,160页)。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像对外人和寄居的一样,使他可以在你那里生活。(利二五35
 
尼希米全心顾到百姓的需要
尼希米是神所兴起的器皿,神借着他带进被掳之以色列人第三次的归回,也带进神选民末后一次的复兴。尼希米回耶路撒冷之后,奉派作犹大地的省长。他以前的省长加重百姓的担子,以至神的百姓贫穷到一个地步,没有粮食充饥,只能卖田、卖地、卖屋,甚至卖身作奴仆(尼五151~5)。
尼希米听见百姓埋怨贵胄和官长向他们取利的话,便招聚大会斥责贵胄和官长。尼希米和他的弟兄与仆人,率先设立榜样,免利息的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尼希米也吩咐贵胄和官长要这样免去百姓的利息(6~13)。
有十二年之久,尼希米与他的弟兄们因敬畏神,都没有吃省长的奉禄,因为知道百姓为建造服役甚重,他不要加重百姓的担子。反而,每日供应一百五十个犹大平民和官长,在他席上吃饭;这指明尼希米顾到神百姓的需要(14~18)。
在尼希米九至十章,百姓为着已往,向神清楚地认罪,并与神立确实地约,必照着神在祂律法上的典章,第七年放弃撒种和收成,使地得着安息,好使那地为着贫穷和缺乏的人生长东西。百姓也同意不追讨人欠的债,不强迫别人还债。所以,在第七年他们不可使用地,也不得追讨人欠的债。富人必须借给穷人,穷人若无法偿还,富人必不追讨人欠的债。这指明神的百姓借着被神的话构成,就像神一样满了慈爱,能顾到寡妇、孤儿、缺乏之人和外人的需要,并厚待他们。
尼希米在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以完成神经纶的事上,居心纯全。他不图私利,反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不收取利息,并供养别人。虽然他得着犹大省长的崇高地位─实际上他就是代理的犹大王,代表波斯王─他也从不为自己寻求什么。他始终愿意为百姓和国家牺牲他所有的,为着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在人类历史中,他可能是唯一这样行的国家首领;这使他能为神所用,完成神的经纶(参《祭司职分与神的建造》12页;《圣经提要》第一卷,154页;《尼希米记生命读经》7~8、23~2535页)。
我和我的弟兄与仆人也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我们大家都放弃收取利息吧。(尼五10
珍赏尼希米的榜样,虽位居省长,却不图私利;反而始终愿意为百姓和国家牺牲他所有的,为着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
 
一个重大转机
一八七一年,慕迪在他生命史上有一重大转机。有两位年长姊妹,一是柯女士,一是雪女士(Mrs. Cooke & Mrs. Snow),经常来参加聚会,总是坐在前排,为慕迪默默祷告。一次会后,她们对慕迪说,“我们方才为你祷告。”慕迪反问:“你们为何不替会众祷告呢?”她们答说,“因你需要圣灵的能力。”慕迪原来以为,在芝加哥城他的会众最多,悔改归主的人也不少,因此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能力,多少觉得满意。经这两位姊妹为他祷告,并且诚恳告以需要圣灵来完成特别的工作,才使他开始慎重思考这事。
慕迪请她们来家里与他交通,然后一同跪地祷告。两位年长姊妹在神面前倾心吐意,求神赐慕迪圣灵的充满。于是,慕迪的心里就有极大的饥渴,开始哭号悲哀,超过往昔。那个饥渴逐渐增加,使他深感若非得着这个工作的能力,他就不愿存活。他一直在神面前,祈求圣灵充满他。
十一月的一个晚间,慕迪在纽约一条街上行走,边走边流泪的向神祷告说,“哦!神啊,为何你不勉强我,使我时常亲近你,与你同行?拯救我脱离自己!完全掌握、管理我的全人,将圣灵赐给我!”忽然间,圣灵像一阵大风吹入并充满慕迪的心,使他倍觉舒爽。他乐不可支,必须找一个安静地方,单独与神来往交通。正好附近住了一位朋友,可以借他一间房子。他在那里停留数小时,与神之间的交通神圣不可言喻。神将自己启示给慕迪,使慕迪经历圣灵爱的丰厚浇灌到一地步,只得求神停止祂的手。此后慕迪再去讲道,虽然所讲并无特别,没有摆出什么新的真理,可是人们却成百成千的悔改。他说,“即使给我全世界,我也不愿回到未得这个有福经历之前的光景。世界对我,不过如同天秤上的微尘而已。”
等到那灵从高处浇灌在我们身上,旷野就变为肥田,肥田看为树林。(赛三二15
 
司提反为杀害他的人求赦免
在徒六章,司提反受犹太宗教徒抵挡,被捉拿至议会(8~14)。反对者特别控告司提反“说谤讟摩西和神的话”,并控告他曾说,“这拿撒勒人耶稣要毁坏此地,也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例。”(1114)无疑的,反对者是在曲解真理。为此,司提反在议会前分诉。
在七52~53,司提反对反对者说,“哪一个申言者不是你们祖宗所逼迫的?他们也把预先宣告那义者要来的人杀了,如今你们又把那义者卖了,杀了。你们受了那成为天使典章的律法,竟不遵守。”众人听见司提反的话,心里极其恼怒,就向司提反咬牙切齿。但司提反满有圣灵,定睛望天,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就说,“看哪,我看见诸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众人大声喊叫,捂着耳朵,同心合意地冲向他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54~58)。
当司提反受逼迫时,他看见神的荣耀;这对遭受逼迫的他而言,是极大的表白和鼓励。地弃绝司提反,向他关闭,诸天却向他开了;这指明诸天与司提反同在,并为着他。当司提反被石头打的时候,他非但没有仇恨,反而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59~60)。这里我们看见,人虽然逼迫、杀害司提反,司提反却为逼迫他的人祷告,这正和他所爱、所活的主一样(路二三34)。他的死乃是君尊的死,安静的、完全自制的,将自己的灵交给神,并为杀害他的人求赦免;这样的赦免乃是宽厚、无条件并君尊的赦免。他这样的能力乃是从复活的生命里出来的(参《使徒行传生命读经》191、187、196~200页;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十九册,204页;第二辑第二十四册,240页)。
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求说,主耶稣,求你接收我的灵!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徒七59~60
珍赏司提反遭受反对者的逼迫至死,却为杀害他的人求赦免;这样的赦免乃是宽厚、无条件并君尊的赦免。
 
以爱报恨
美国独立战争时,一个恶汉企图谋杀一位名叫缅拉的基督徒,未遂被捕,判处死刑。缅拉想起神的话说,“要爱你们的仇敌,”(太五44)就去求见华盛顿大将,请求赦免恶汉死罪。华盛顿不允,连说,“我不能赦免你不幸友人的死罪。”缅拉说,“他不是我的友人,乃是谋杀我的仇敌。”华盛顿深受感动说,“你为了拯救你的仇敌,竟远道而来,因着你的爱心,我赦免他的死罪。”于是写好特赦令,交他带去,赶赴刑场。临刑前半小时,缅拉来到,恶汉一见,以为是来看他被处死,心里憎恨。缅拉急忙走到执刑官面前,递上特赦令,执刑官即时宣布特赦恶汉。恶汉即刻跪倒在缅拉面前,流泪感谢缅拉饶恕他的罪,以厚爱报恨,救他免死(参福音故事中册,92~93页)。
 
代付一百五十镑罚款
有一裁缝因为偷了主人约值一百五十镑的布,被人检举。法官判决罚款一百五十镑,或坐监一个月。他以手掩面,一言莫答。法官问:“你在主人店里作工几年了?”裁缝答:“十五年。”“他曾欠你工资吗?”“从来没有。”“他给你的工资公道吗?”“十分公道。”“那么你偷他的布,岂不应当受罚吗?”“可是我一镑钱也没有。”“那就坐监一个月。”法官判语一下,全堂寂静无声。
人群中有一个女人,是裁缝的妻子,哭泣甚哀。同时,又有一个高大的男人,年约六十余岁,面目慈祥,对法官说,“法官大人,可否容我说几句话。我就是这裁缝的主人,请求你给我情面,我愿意代他付此罚款,并容我再带他回我的店里,照旧为我作工。”法官说,“我准你所求。”于是这位主人走向那受判决的裁缝,以手扶他步出法庭。裁缝只有涕泪交流,垂头不敢仰视。他的妻子跟随在后,且哭且谢他的主人。全堂的人都被他主人的仁慈和宽大所感动。法律的要求─一百五十镑─已偿清,主人丰厚的爱与恩也表露无遗(参福音故事中册,195~196页)。
但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且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儿子,因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六35
 
学习怜悯、宽大待人,并彼此饶恕
太五7说,“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我们若怜悯别人,主就要怜悯我们,特别要在祂的审判台前怜悯我们(雅二13)。今天有的基督徒说话太刻薄,批评别人时,连别人的骨头都数出来;他这样刻薄的对待人,对于人的失败、软弱那样的认真,那样的公义,他就要小心,将来神要用他对待人的方式来对待他。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主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我们如果是上尖下流地倒给人,主也要上尖下流地倒给我们(路六38)。凡赦免人的,就必蒙赦免(37);凡怜悯人的,就必蒙怜悯。
雅二13说,“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有一件事是连审判也没有办法胜过的,就是一个人一生怜悯人。不错,我们不能没有错,但是有一件事叫神没有法子对付我们,就是我们今天怜悯人。许多基督徒不愿吃亏,总是与人争,总是给人少,给自己多;但是我们宁可在今天怜悯人。我们总要学习宽大,因为越宽大,越上算;我们在神面前,越是宽大的对待人,神也越宽大的对待我们。我们如果刻薄、严格的对待弟兄,神在我们身上,也要刻薄、严格的对待我们。因此,我们要学习温柔的、慈心的、宽厚的对待人。
弗四32说,“你们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怜,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只有享受基督作我们生命的供应和我们的喜乐,才能叫我们心存慈怜。我们若是心存慈怜,就会彼此饶恕。在我们日常的行事为人里,我们需要饶恕别人,也需要求别人饶恕我们。这是必需的,因为我们很容易被人得罪,也很容易得罪别人。我们若得罪某人,我们需要求他饶恕。但是我们若被人得罪,我们就需要饶恕别人,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一样(参《得胜者与得胜的生命》95页;初信造就下册,151页;《以弗所书生命读经》497页)。
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太五7
认识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宁愿吃亏,不与人争,总要学习温柔的、慈心的、宽厚的对待人。
 
如同炭火堆在头上
一位德国农夫晚上偶然进麦仓,正巧遇到一个工人在偷麦子,就命令工人将他所偷的麦子背在肩上,跟他走出麦仓。工人以为农夫必要罚他,岂知农夫对妻子说,“我们的邻居来拿我们作面包的麦子,他的肚子一定饿了。请你快拿面包、牛油、牛奶和咖啡来。”妻子拿来放在桌上,农夫就对工人说,“请坐!”农夫和他一同祷告说,“求主耶稣祝福我的客人,祝福我们,并祝福这食物,阿们。”这时小偷心中又冷又热,因为农夫这样以善待他,使他心中非常难过,好像热炭堆在他的头上。小偷吃完之后,农夫不但不提仓中所见的事,反而和颜悦色的对他说,“我把这袋麦子奉送给你,愿你平安回去。”农夫以善报恶,这是基督徒对人丰厚的怜悯与宽大!(参福音故事中册,78~79页。)
 
又偷又揩的厨师
有一位替西国教士作饭的大厨师,常常偷他主人的米、面、糖和煤。每逢上市场买菜,也经常揩他主人的钱,明明是一块钱买的东西,回来开账成了一元五角;五十元的,回来开账成了六十五元。因着他能偷能揩,就足以应付妻子和儿女的吃穿,可说是小康之家。有一天他得救了,主的光厉害的光照他,要他向主人认罪。他极其作难,因为若去认罪,就要丢掉饭碗。他想:“我偷来的东西,揩来的钱,早已吃光、用光,那里有钱赔偿呢?”然而,圣灵一直在他里面催促,叫他坐立难安。经过很长时间的挣扎,他终于服下来。他走到教士那里,流着泪认罪说,“主人,我对不起你,我经常偷你的东西,带到家里吃用,上市场买菜也常揩你的油。现在我得救了,想要赔偿你,却没有钱,请你收下我作你的奴隶吧,把我的身体当作赔偿你的代价,服事你。”那位教士就对他说,“感谢主,主既然赦免了你,我怎能不饶恕你呢?至于你给我作奴隶,我不敢当,只要你好好爱主就够了。”以后,这位弟兄带领不少人得救归主(参造就故事上册,151页)。
你们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怜,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四32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用十足的量器,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路六38
 
为什么不给大的
一天,有人送给一位弟兄六颗水果,其中一个比较大,其余的大小一样。这位弟兄就把一个分给三岁的儿子,一个分给二岁的女儿。这时,正好来了一位隔壁邻居的小女孩,这位弟兄也就分一个给她。拿给她之后,这位弟兄心里却深深自责说,“为什么不把那最大颗的水果给她?这不像是神作的,若是神,必定拿最大的给她,因为神是丰富的,并且以丰厚待人。”那位弟兄因此在神面前悔改、认罪(参造就故事下册,216页)。
 
借破伞给女王
有一个女人外出,忽然下起大雨。正好前方有一简陋的小屋子,她急忙跑去,开口向住在屋内的老妇人借一把雨伞。那位老妇人十分吝啬的借了一把破伞给她。第二天,来了一位皇家的御使,把那破伞带来还给老妇人。老妇人大大惊讶,便懊悔说,“早知道她是维多利亚女王,我就会把好伞借给她了!”你今天奉献得这么可怜,对人如此刻薄,有一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还未认识祂是谁(参造就故事上册,178页)。
 
叫我的灵舒畅
沙波(Lee Sharpe)说到他自己亲身的经历:“我年少时,有一天,父亲叫我和他同去铁匠柴塞尔(Jim Trussel)店里,因为父亲有些东西在他店里修理,要拿回来。我们到了铁匠店里,看见东西已经修好了,如同新的一样。父亲就给他修理费。他坚辞不受,父亲一定要他收。铁匠回答的话,就是经过一千年,我也会记得。他说,‘朋友,你不让我有时作一两件事,叫我的灵舒畅吗?’”弟兄姊妹,你是否常常服事别人,叫你的灵舒畅?你是否把你的财物供给缺少的人,叫你的灵舒畅?来十三16说,“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供输,因为这样的祭物是神所喜悦的。”(参造就故事上册,194~195页)
 
用爱对待使他改好
慕迪小时候,一面上学,一面打工。他第一次赚钱,是为邻舍到附近山上放牛,一天得一个铜板。他在附近一所小学读书,有位老师很严厉,预备了一根藤条,遇见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即行体罚。小慕迪也受过好几次藤条,直到长大后还能记得。
后来换了一位女老师,每次上课总是先祷告,求神赐恩,使她能用爱管理学生。学生们个个都感到希奇。过了几周,学生们都未见过藤条。可是后来有一个人破坏了校规,那就是小慕迪。老师通知他,下课之后要见他。小慕迪以为藤条就要拿出来了,非常紧张。但是下课之后,老师坐在小慕迪旁边,告诉他说,她是如何爱他,怎样祷告,求能用爱来管理学生。最后,她对小慕迪说,“我求你一件事,就是你若爱我,就应当作个好孩子。”小慕迪深受感动,从此之后,再没有使女老师难过。她用恩爱对待小慕迪,使他改好了。
慕迪长大后非常爱主,创办主日学学校,带领许多孩子归主。有一个主日学学生的哥哥远在南方,听到慕迪大大影响并翻转他们家庭原初的信仰,十分生气,写信回家说,等他回家,要把慕迪打个半死。这人回家之后,染了伤寒症。慕迪知道了,就去看护、照料他。这人深受感动,怒气全消。后来他也归主,始终是慕迪工作上的挚友。
 
我是基督徒
有一位弟兄收到朋友的来信,说到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信中说,他和他的游伴旅行巴勒斯坦时,他们的司机是一阿拉伯人。途中他们遇见一部汽车,因为零件故障,停在路边不能行驶。那部车上坐的是犹太人,阿拉伯人看见他的难处,立刻停车前去帮忙。但因为没有机器零件可换,就请他上车,载往附近车厂,请求拖吊救援,直至维修完成,可以继续行驶。那位犹太人觉得希奇说,“我想不到阿拉伯人会这样厚待犹太人!”那位阿拉伯人回答说,“因为我是基督徒。”(参福音故事中册,122~123页)
你们若彼此相爱,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
无论谁,因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绝不会失去他的赏赐。(太十42
 
神丰厚的爱
史匹曼华迪史洛(Wladyslaw Szpilman,1911~2000)是波兰华沙的一位犹太裔钢琴家。二次大战以前,他经常在华沙的餐厅和广播电台钢琴演奏。战事发生后,占据华沙的德军,开始对华沙城内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展开拘捕和屠杀。史匹曼的家人大多遭遇不幸,而他靠着机智和运气,屡次逃过纳粹的毒手。
然而就在战事结束前,他躲在一栋燃烧过的大楼里,却被一位德国军官发现了。起先,他以为落在这位德国军官手里,必死无疑。没想到德国军官问明他的身分,知道他是犹太人后,竟主动帮他在大楼里面找好藏身之处,又偷偷为他递送食物。最后一次德国军官来时,告诉史匹曼,他们即将撤离华沙,苏联的军队即将进城来;他要史匹曼无论如何都要撑下去。德国军官临走前,史匹曼握住他的手,要德国军官记住“史匹曼”这个名字,也许将来有机会能报答德国军官。
隔年初,战事结束,史匹曼终于结束了五年逃亡躲藏的生活。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他的救命恩人。可惜,当时没有留下德国军官的名字。最后辗转得知,这位军官名叫霍森菲尔德,死于史达林格勒一个战俘营内。
原来,霍森菲尔德是个敬畏神的人,身为德国国民,他必须履行军人的义务,但他无法认同这些德国的“盖世太保”,背弃耶稣基督的信仰,所犯下种种惨绝人寰的罪行。霍森菲尔德认为,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就是“爱”。每当他看见德军因残杀犹太居民,良知沾满鲜血,他就知道总有一天,德军要因违背神和耶稣基督的教诲,而付出代价。
霍森菲尔德早在帮助史匹曼之前,就曾保护一些波兰的孩子,为他们买鞋穿、买东西吃。有一次,霍森菲尔德遇到德国党卫军,把一个只因偷了一小把干草的学童抓走,要枪决他以杀鸡儆猴。霍森菲尔德立刻冲向党卫军,大喊:“不能杀他!”
钢琴家史匹曼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因着霍森菲尔德的帮助而逃过一劫。他是个敬畏神的犹太人,一面感激这位救他的德国军官,尽所能的帮助他的遗眷;另一面,对于德国人,他心里没有丝毫复仇的欲望。
在残酷战争的背景下,神丰厚的爱促使霍森菲尔德和史匹曼超越人性的软弱,活出了良善、宽厚与饶恕的美德。
 
放下石头
有一个小学老师在偏远的乡里教书。这天,他在上课时问班上的学生:“你们大家有没有讨厌的人啊?”学生们想了想,有的未作声,有的则猛点头。老师接着发给每人一个袋子,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想想看,过去这一周,有那些人得罪过你,他作了怎样可恶的事,想到后,就利用放学时间,到河边找一块石头,把他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石头上。如果对方实在很过分,你就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如果他的错是小错,你就找一块小一点的石头。每天把‘战利品’用袋子装到学校来,给老师看哦!”学生们感到非常有趣且新鲜。放学后,纷纷抢着到河边去找石头。
隔天一早,大家把从河边捡来的鹅卵石带到学校来,兴高辨烈的彼此讨论着。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有人的袋子越装越大,几乎成了重担。终于,有人提出了抗议:“老师,好累喔!”老师笑了笑没说话,立刻又有人接着喊:“对啊,每天背着这些石头来上课,好累喔!”这时,老师终于开口了。她笑着说,“那就放下这些代表别人过犯的石头吧!”孩子们有些讶异。老师又接着说,“学习宽恕别人的过犯,不要把它当作‘宝’一样的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时间久了,任谁也会受不了的。”这一周,这班的同学上了人生中极宝贵的一课:袋里装入越多、越大的“石头”,心中存留越多、越深的仇恨,所造成的负担就越重。箴二七3说,“石头重,沙土沉,愚妄人的恼怒比这两样更重。”十九11说,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懂得“放下”,是何等自在。
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十九11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