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耀华
神愿意万人得救,并且完全认识真理,得以明白祂的心爱美意。因此,从旧约开始,神就多次多方的向人启示祂的自己。神借着列祖、摩西和众先知不断地说话,向人应许,与人立约,一再的预言那位要来的基督,祂要成为万民的祝福。到了新约,神亲自来成为肉体,在耶稣基督里,向人说话启示祂的自己。当主在地上时,不仅行了许多神迹奇事,福音书中绝大多数的篇幅,都是记载这位基督如何向祂的门徒、反对祂的犹太人,甚至向祂周围的人群说话,启示神的心意。约翰十五至十七章那些深奥奇妙的讲论,都是为着使人能认识父并父的心意。主在约翰十四章对门徒讲说,祂还有许多的事要启示他们,但因着门徒无法担当,只等实际的灵,就是另一位保惠师来了,要引导他们进入一切的实际。等到主复活升天之后,圣灵就借着众使徒继续向众教会说话,启示神的心意。从使徒行传一直到启示录,神圣启示才得以完成。
使徒们过去之后,从教父们开始,历世历代有许多爱主追求的人,在那里研读、解释神圣的话语,渴望能从其中得以明白关于神的真理,以至于明白神的永远定旨,这就是基督教中神学体系产生的原因。“神学”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神的学问,此一用词原为希腊哲学的用词,其希腊原文为Theologia,圣经中并无“神学”这一名词。在世俗的希腊文用法中,神学乃是指明对神圣事物之哲学的讨论。柏拉图认为,神学就是诗人所写关于诸神的故事。亚里斯多德则教导说,科学有三种分科:物理学是用来研究自然,数学是用以研究数字和数量,而神学乃是研究神的。亚氏认为神学是科学中最高的学问,因其所研究的对象──神,是最高的实际。
在教会初期,神学一词,在非基督教著作中是用以描述异教鬼神用的,只是许多基督徒引用这词时,其意义不同于世俗希腊文之用法。初期教会因着智慧派(Gnosticism)异端的影响,从俄利根(Origen)开始,神学一词乃是用以洞察神圣所是的恩赐(the gift of insight into the divine being)。因此在东方希腊教父的传统里,神学一词具有奥秘主义的含义,这词紧紧连于沉思与祷告的实行,以及“反面的神学”(Apophatic Theology)。而西方拉丁教父们比较少引用这词,乃是到了十一世纪,由神学士亚伯拉德(Peter Abelard,107 9~1142)引用神学一词,表达用理性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基督徒的教训。在安瑟伦(Anselm of Canterbury)的帮助下,神学一词被基督徒广为接纳,并且为神学一词提供了“基督徒的定义”,因而加强并定下经院神学(Scholastic Theology)的基础。安氏将“神学”定义为“信仰追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根据安氏的定义,信仰是一种知识,这知识是借着理性的明白而得到神的默示。从此以后,经院神学的人士,如:大亚伯特(Albert the Great)、阿奎那(Thomas Aquinas)等人,开始以哲学辩证的方式,来表达神学的思想,使神学披上了理性研究的外衣。
然而圣经是一切神圣启示的基础,人不可用传统的教训,如:宗教、哲学、文化等观念来谬解神圣的启示。例如主耶稣嘱咐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就是要防备他们宗教的教训(太十六5 ,12 )。又如保罗嘱咐歌罗西的信徒,不可让人用哲学和虚空的欺骗,照着人的传统,照着世上的蒙学,把信徒掳去(西二8 )。在这里的哲学就是指当时盛行之智慧派的教训,这是犹太人、近东地区,和希腊哲学的混杂,是一种虚空的欺骗。而传统是与文化有关,以文化为其根源。智慧派教训的根源,乃是人的传统,不是根据神启示人的著作,就是圣经;这乃是根据人传统的作法。世上的蒙学,也在加四3 提起过。蒙学乃是初步的原理,指律法初阶的教训。这里世上的蒙学是指着犹太人和外邦人初阶的教训,包括在饮食、洗濯、禁欲等事上仪式的条例。彼得在他的书信中也嘱咐我们要留意神的话,要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都不是人自己的见解,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发自人的意思,乃是人被圣灵推动,从神说出来的(彼后一19~21 )。彼得的话就给我们看见圣经不是出于人的观念,没有任何的预言是个人私自的想法,因为圣经不是发自人的意思、意愿和盼望。这一切都不是任何圣言的源头,圣经的源头乃是神。彼得接着提到,神的话中有许多是难以明白的,人不可以随意曲解,免得自取毁灭(彼后三16 )。基于上述的讨论,神学的探讨应基于圣经中所启示的事实,并借着圣灵的启示,以及我们被神更新过的悟性来领略神圣的事物。诚如保罗的祷告:“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赐给你们智慧和启示的灵,使你们充分地认识祂;光照你们的心眼,使你们知道祂的呼召有何等盼望。”(弗一17~18 )“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上,充分认识神的旨意。”(西一9 下)
本文将就着经纶(economy)一词的原意,以及历代以来,从教父们开始,经过天主教、东正教,以至于更正教中对economy启示的认识,来探讨这词的起源、发展,其间的偏离、恢复。盼望借着这样论述,以期对此economy一词的真正启示能向神的儿女陈明,不再是隐藏的奥秘,而能向众人照明,以成就神的心爱美意。
经纶一词原文为oikonomia,这词源于oikonomeo。oikonomeo是一个复合动词,由oikos(家庭,引申为与家庭有关的事物),和nemo(分配、指派、管理、掌管)二字构成。oikonomeo意为管理个人的事,就如投资、安排、分配祭物等[1]。
经纶一词有下列三种意义:第一、为家庭管理、方向、职位和职责。其字面含义乃是管家(oikonomos)的职责,如路十六2~4 所提到的。使徒保罗将这词引申为使徒职分的行政管理(林前九17 ,西一25 ,弗三2 )。第二、这是一种安排、秩序和计划。例如:人的皮下组织,神在自然界的安排。引申为神救恩的计划,神救赎人类的安排(弗三9 :神奥秘的经纶,一10 :时期满足时的经纶),神借着基督所要实现之救恩的计划。第三、是一种训练,是用救恩的方法来训练的(参看提前一4 ,神在信仰里的经纶)[2]。与经纶一词相关的字为管家(oikonomos),此字的字面含意为私人的经理(路十二42 ,林前四2 ,路十六1 ,3 ,8 ,加四2 ),或是古代城里的司库(罗十六23 )。引申为神圣事物的管理者,例如使徒是神奥秘的管家(林前四1 ),监督是神的管家(多一7 ),信徒是神诸般恩典的好管家(彼前四10 )[3]。
泰尔(Thayer)在其《新约原文词汇字典》(The New Thayer's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中提到,economy乃是家庭或家庭事务的管理,尤其是受托管理、监督、行政安排别人的财产,因此是一种管家的职分,监督的职责。保罗将此名词转换成在神行政下的用词。神是他的主人,交托给保罗的职责、责任,也就是将福音的祝福向人宣扬(西一25 )。Economy也是神所提供为着人的救恩而有的宇宙性之经营管理(dispensation,参看提前一4 )。不同的教训只产生争辩,并不产生神在信上的经纶,意即神行政管理的知识,就是神所供应并预备的救恩,而这救恩乃是包含在信里面的。经纶是照着神喜悦所定意的,在时期满足时的行政管理(弗一9 );这是神的恩典赐给保罗之行政管理(弗三2 ),这也是神完成祂奥秘旨意的行政管理(弗三9 )[4]。
因此经纶含有两面的意义。在神的一面,是神的家庭管理、行政安排;在信徒的一面,乃是神所托付的管家职分。神是一位富有的家主,祂有自己的喜悦,照着祂的喜悦,祂定下了一个永远的定旨,为了完成这个定旨,祂有一种安排和管理,就是将神家中的丰富──基督那追测不尽的丰富,分赐给祂所拣选的人,使他们成为神家庭的成员,构成神的教会。教会乃是活神的家庭,是神在肉体的显现(提前三15~16 )。神要借着教会,使基督能在时期满足时,将万有归一于一个元首之下,脱离撒但背叛所带来之宇宙性的崩溃和混乱,如此神就借着教会,彰显祂万般的智慧(弗一9~12 )。神为着完成这个永远的经纶,就启示祂所拣选的使徒,将这神圣的经纶,也就是神圣的管家职分交托给他们,差遣他们出去传扬福音,供应基督那追测不尽的丰富,借此产生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以完成神永远的定旨。
普斯第及(Prestige)在其所著《教父们所认识的神》(God in Patristic Thought)一书中,论到教父们对economy一词的认识时,提到教父们所说的economy就是神“供备的安排”(providential ordering),供备就是事先预备,按时供应之意。神是在其工作中向人启示祂的自己,因此对economy之范围和方式的认知,是很重要的[5]。
economy一词源于oikonomeo。oikonomeo(economize)含有下列的意义:主要的意义是管理或职责的监管,也就是财产的监管。其次,一般的意义为规正或控制,正如生物本身的自然能力,规律(economize)其生命的功用。由此种的用法,oikonomeo一词就被特别应用在悔罪的体系(penitential system)中,意为(祭司)执行告解之事(administer penance)或(犯罪的人)向祭司告解(be subjected to penance)。管理教会惩罚犯罪之事的人,可以调整告解的时间。同时,oikonomeo也含有将救济物“分配”给接受的人,用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来供应人的意思。以上的解释,就说出“管理”和“供应需要”的观念。
管理是需要方法的,因此economy就含示“计划”和“设计”。在给迪奥格提的信(Epistle to Diognetus)中说到:“神同着自己并祂的儿子,已经‘计划’了从起初预备的事。”以比凡尼(Epiphanius)发现,当先知看见将来的事已经成就时,就宣告神所economize的事已经得以成就,因而被称义。设计包含执行所需实用的方法,因此economize亦含示安排或布置之意。士缅信条(creed of Sirmium)提到,“基督降到地底下的部分,在那里安排(economize)事务。”俄利根因此联想到,“祂的魂自愿离开祂的身体,在身体之外安排(economizing)一些事之后,祂的魂要再回到祂的身体里。”
economize既有如此广泛相关的意义,自然就含有“供备的安排”的意义。无论是神以供备的方式所差遣或供应的恩赐,或是神所设计并布置的事件,都包含在供备的安排之内。俄利根曾宣称:“神不仅设计不同的季节,甚至设计了许多时期的整个循环,并要求我们接受圣经中每一属灵的陈述。这圣经是按着神的心意,神所‘设计’而写成的。”这神圣的供备发展为“成肉体的神”的“特别行动”。在这特别的行动中,成为肉体的话(Incarnated Word)economize成为一个人。伪马加利(Pseudo-Macarius)发现,“主‘安排’了一些事,是为着给自己有神圣恩典的见证,有些事物是祂‘economy’所许可的试验,如此一来,是为着叫人受试验,并去实行的。”因此,“供备”就有主要直接的供备,和次要模糊的供应。如此一来,就延伸到大事和微不足道的事上,从大的自然定律的安排,一直到日常生活中细微小事的特殊布置。
economize在神供备的主题上含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个是“帮助”,是神借着环境来安排、帮助。例如:东方的术士们因着星的引导而行动。另一个是设想、考虑,是基督借着洞察人心来安排。例如,主不让人知道审判的时候,一面使信徒儆醒而盼望,另一面使罪人能因基督的迟延,而抓住机会悔改。
economy一词,含有责任、职分;好的管理、节约、生意、职业、功用;一生的工作、地上的生活过程;安排、程序、系统;救济物之行政管理,或是救济物的本身。这一名词,更被特土良(Tertullian)和希坡律陀(Hippolytus)用以解释神格的三一,含有“彼此关联之部分的成分”、“生机体”、“构成成分”之意。至终这词含示精明管理的实行,谨慎明辨,考虑设想,容让许可,和保守存留等。屈梭多模(Chrysostom)认为此字意为恒常的益处。区利罗(Cyril)认为economy有策略、和解,甚至便利的含意。
在革利免(Clement)的著作中,economy含示神对世事的管理。他说:“人若了解这世界如何是借着神美好的供备来管理的,就不会因不利之环境的发生,而受到搅扰。因为,所有的事都在主宰掌管之神的economy下,其结局将会使人受益。”
神在永远economy中,是借着掌权来显示祂神圣的供备。例如俄利根说到,在出埃及记中,神借着法老实行祂神圣的economy。马克西母(Maximus the Confessor)提到:“我们必须看见神三方面的心意,一是祂的目的,一是祂的economy,还有祂的许可。在神呼召亚伯拉罕的事上,我们可以看见神的目的。神安排约瑟的一生,使约瑟步向他自己预先看见之掌权的身分;在这事上我们看见了神的economy。而先祖约伯所受的试炼,是神所许可的。”economy不仅在个人的生活中看得见,在一切自然和属灵的律上也是显而易见的。革利免曾说:“创造的economy是美好的,一切的事物都被适当的安置。”俄利根说,照着神形像所造的人,他们的生活,若是违反神的心意,这会使他们受到管教的economy,而受永火的惩治。
尤其重要的,economy一词也表达出神在恩典的经营管理中,祂与人所立的约。俄利根论到:犹太人在众人之外,曾经拥有过神特殊照顾的特权,但是这个economy和恩典,已经转递到基督徒手中。”女撒的贵格利(Gregory of Nyssa)曾把economy连于“立约”。区利罗宣称众先知的观点,乃是第二个economy(新约的economy),远远超过旧约的economy。在这些叙述中,economy意指新约时代。此外,economy也包含了特殊事件、圣礼、预言和启示的意义在内。
由以上的陈述,可以看见教父们承认economy涵盖广泛。economy包括了无论是在自然界中,或是在人类的历史中,以及在恩典的范围里,神供备行动的原则和细节。
基特尔(Kittel)在其《新约神学辞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中,提到economy一词时,说到economy意为救恩的计划、救恩的行政管理、救恩的秩序,这在教会的传统中是常见的。例如伊格那丢(Ignatius)在其给以弗所的书信中论到基督时,就提到神圣economy,他说:“我们的神,耶稣基督,照着神的计划(economy),由马利亚成孕,同时出于大卫的后裔和圣灵。……我要更进一步向你们陈明我所开始讲论的主题,那就是关乎新人耶稣基督之神圣的计划economy。” [6]
高赐曼(J. Goetzmann)在解释economy一词时,说到economy意含神救恩的计划,这种意义是与救恩的历史有关,这是由此希腊字之广义用法延伸而有的,可用以指明有权位者的管理和计划。这种含有救恩论之观念的用法,常在新约使徒之后的教父著作中,和其他的用法并行出现,如:游斯丁(Justin)和爱任纽(Irenaeus)的著作[7]。经由上面的讨论,我们对economy一词有深入广泛的认识。神的经纶乃是神的家庭管理,行政安排,是祂神圣的供备,为着执行祂在人身上的救恩。这是借由祂在宇宙中的布置,在人生活细节上的安排。economy不仅是神的经营管理、供备的安排,更是神救恩的计划。神圣经纶最高的凭借乃是“神的成为肉体”,将神带到人里面,好使人与神有生机的联结,有分神的生命、性情,却无分于神的神格。借此把人拔高到神里面,达到神圣的救恩。接续教父们之后,我们要来看天主教和东正教对economy一词之神学的探讨。
在《新天主教百科全书》(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中,论到economy时,麦斯特曼(M. R. E. Masterman)说到,神圣的economy就是神圣计划,这是在创世之前,在永世里隐藏在神里面的;借着众先知、耶稣基督和圣灵,启示为神救恩的行动。这神圣economy的中心主题,包含了自然的秩序和恩典的安排,借着话的成为肉体,并在成为肉体里所启示出来的救恩。这位成肉体的话,在罪之肉体的样式里来到世上,并成了赎罪祭(罗八3 ,林后五21 ),在有感觉之人的性情里,经过了受苦、钉死和复活,升到父面前,带着祂的肉体得着荣耀。借此,祂就为人成就了永远的救赎(来九12 )。
麦氏接着说,economy包含了执行神圣救恩计划的奥秘,神借着与某些人的交通,使他们有分于神的安排,而成为居间的凭借,好将神救赎工作的成果能临到其余的人身上。借着这些受造之物,在神的名里,并借着祂所赐祭司的职分,使救赎的工作得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扩展出去。尤其是借着圣礼的实行,神赋予它们能力,而将恩典带给人[8]。
天主教认为economy引伸的用法,可视为神供备的安排。在《现代天主教百科全书》(The Modern Catholic Encyclopedia)中,法芮理(M. John Farrelly)论到“神圣的供备”(providence)一词时,提到神圣的供备是基督徒中心的思想。第一次梵谛冈大公会议(Vatican Council I)宣称:“神借着祂的供备,来保护并管理一切的受造之物,‘有能力的顾到每一细节,并使一切的事物井然有序’(参看智慧书八1 ,天主教在旧约三十九卷书之外,加上另外十五卷书,称为次经,智慧书为次经中的一卷书。)万物在祂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 ),即使是那些借着受造之物的自由意志所产生的事物,都是在神圣的管理之下。”神圣的供备一词其希腊原文为pronoia,在七十士译本的旧约圣经中出现数次(伯十12 ,智慧书六7 ,十四3 ,十七2 ),其意义为神的计划和预见。这种思想在旧约中很容易发现,尤其是借着神对以色列人的行政管理得着默示。作诗的人信靠神的信实,因而赞美说:“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祂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诗三三11 )神的供备是奥秘的,不是凭着眼见,必须在各种境遇中凭着信心接受的。
法氏接着说,在新约中,主耶稣借着野地的花,和空中飞鸟的事例,来宣告神爱的照顾和供备(太六25~34 )。在神圣供备的事上,神经常被称为创造的主。但是在新约中,神也被称为救赎的主,这是借着耶稣基督而成的。特别是借着耶稣的死、复活并被高举,被立为主,为基督(参看罗一3 ,徒二36 )。这就是说祂被神赋与拯救和审判的功用,以胜过所有反对神目的之人、事、物,经由历史的过程,而完成神的目的。罗马书九至十一章,常被视为保罗的历史神学,保罗给我们看见,尽管人在那里反对、阻挠并抵挡,神仍然借着祂恩典的恩赐,使祂的计划得以完成[10]。
奥脱(Ludwig Ott)在其所著之《天主教信理神学》(Grundriss der Katholischen Dogmatik)中,论到“神的供备”与“世界的管理”时,说到狭义的“神的供备”,就是神对世界永远的计划,它包含了知识与意志的行为。神对世界的管理,就是神永远的计划,在时间中的实现。人们又将神对世界的永远计划和其在时间中的实现,这两者合称为广义的神的供备。教父们维护“神的供备”的信理,贬责教外人士的宿命论、占星学及智慧派与摩尼教的二元论(参看女撒的贵格利所著《驳宿命论》(Contra fatum)。在教父时代,圣若望的基素东、塞普鲁斯的德道(关于“神的供备”之十篇训道)、马赛的沙尔维安,都曾撰写有关“神的供备”的专论。奥古斯丁以他的《忏悔录》和《神的城》二书,赞扬神智慧与慈爱的照顾。阿奎那将神的供备之理论基础,建立在世界与其目标的彼此协调上。因万物是按照神的思想而创造的,万物也以此目标为依归,这思想自永世已经在神里面。阿奎那又将神的供备之普遍性,建立在神是万物之源头的真理上,神是每一个别所是的第一因(primum agens)。这就好像活动的一切本原都依循一个目的而活动,神所创造的一切──一切受造的所是,都顺从一个目标,因此都是神照顾的对象[11]。
在天主教的神学中,对神的economy就是神的计划,可说是接续教父们的教训,但他们对economy逐渐注重于神外面的供备,却忽略了神圣生命的分赐。天主教偏重于神在物质上给人的祝福,而忽略了人对神生命救恩的经历。以致人对economy仅限于肤浅的领会,甚至流于注重表面的礼仪,祈求神物质的祝福和保守,而不注意信徒在神圣生命里的更新、圣别、变化,以至于得荣耀等各方面在神圣生命中的经历。
天主教在economy的应用上有明显的偏差。麦斯特曼认为使徒们是居间的凭借,好将神救赎工作的成果能临到其余的人身上。从圣经的启示来看,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不能用人为阶级的制度来管理。正如主在地上曾对门徒说过,“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也有大臣操权管辖他们。但你们中间不是这样;反倒你们中间无论谁想要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仆役……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5~28 )使徒彼得劝勉作长老的:“务要牧养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监督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作主辖管所委托你们的产业,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五2~3 )使徒保罗牧养教会时说到:“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有权利叫人尊重,却没有向你们或向别人,寻求从人来的荣耀;只在你们中间为人温和,如同乳母顾惜自己的孩子。”(帖前二6~7 )这些经文在在给我们看见,在教会中的行政管理,不是如同外邦人的组织制度,乃是在神圣的生命中,凭着神的旨意,牧养神的教会。
在启示录,主向我们启示出祂恨恶尼哥拉党人的行为(二6 ),主责备别迦摩的教会中有尼哥拉党人的教训(二15 )。尼哥拉原文为Nikolaites,由“niko”(征服或胜过)和“laites”(平民、俗民、非专行人)二字组成,所以尼哥拉党必定是指一些认为自己高过一般信徒的人。无疑的,这就是以后天主教、东正教和更正教所遵循并建立的宗教阶级制度。主恨恶尼哥拉党人的行为,责备尼哥拉党人的教训,我们也当恨恶主所恨恶的,责备主所责备的。神在祂的经纶中是要祂全体的子民作祭司,直接事奉祂。所有在基督里的信徒都该是祭司来事奉神(启一6 ,彼前二5 ,9 )。但在初期教会的末了,甚至在第一世纪,尼哥拉党就介入成为居间阶级,破坏神的经纶。根据教会的历史,居间阶级形成一种为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所采用,又为更正教所保留的制度。今天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有神甫制度,国立教会有圣职制度,独立教会有牧师制度,这些都是居间阶级,破坏了全体信徒普遍的祭司职任。因此有了两种不同的阶级,就是圣品阶级和平信徒。但在正当的教会中,不该有圣品阶级,也不该有平信徒;所有的信徒都该是神的祭司。因着居间阶级破坏神经纶中普遍的祭司职任,所以为主所恨恶。
麦氏认为使徒们是居间的凭借,好将神救赎工作的成果能临到其余的人身上。从圣经的启示来看,使徒们并不是居间的阶级;他们乃是受托神管家的职分,为着成全圣徒,使信徒们也能和他们一样,同作那职事的工作,以建造基督的身体(弗四11~12 )。并且信徒经历神经纶的路,不是凭所谓的“圣礼”;乃是要享受福音的内容,就是基督那追测不尽的丰富(弗三8 )。这不是在外面遵守物质的礼仪,乃是在信心里经历神圣奥秘的实际。为此保罗为信徒们祷告:“因这缘故,我向父屈膝……愿祂照着祂荣耀的丰富,借着祂的灵,用大能使你们得以加强到里面的人里,使基督借着信安家在你们心里,叫你们在爱里生根立基,使你们满有力量,能和众圣徒一同领略何为那阔、长、高、深,并认识基督那超越知识的爱,使你们被充满成为神一切的丰满。”(弗三14~19 )
东正教对economy的观点,可从《韦斯敏斯特基督徒神学辞典》(The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中略见一二。economy一词原文意管理、组织、经营,在东正教神学中有二种主要和特殊的含意:
首先,特土良以及跟随他的希坡律陀,引用economy一词来描述神所是的永远定律。古代教父们以economy(oikonomia)和theologia来区分关于神的研究。theologia一词指明至高神圣三一之内里的生命,economy一词指明神所是和计划之外在的显现。economy一词如此的用法,乃是根据圣经的启示,“创世以来隐藏在神里面之奥秘的经纶”(弗三9~10 ),这是指明神永远的目的,在时间的范畴里付诸行动。因此,这词一般而论,乃是神在旧约和新约中,在创造和救恩里之神圣恩典的经营,而“道成肉身”乃是这经纶最高的表现。涅斯多留(Nestorius)说到“economy的人位”,马克西母论到:“认为基督有两个身位的人,乃是否认economy的人。”大马士革的约翰讲说:“theologia和economy上那些能够知道和不能知的事。”以上的叙述,可以清楚看见economy一词是指着“成为肉体”说的。这词是用以描述“成为肉体的话”(the Incarnated Word),祂的生活和工作。因着神的经营是持续在教会中的,因此economy也可视为神借着圣灵的运行,在浸礼并圣餐之奥秘中神恩典的工作。因此,人也可以说,神在教会并世上的活动,乃是圣灵的economy[12]。
现代知名的东正教神学家洛斯基(Vladimir Lossky)提到,“教会乃是建立在一个两面的economy上,基督的工作和圣灵的工作,他们是神圣的三一所差到世上来的两个神圣的人位。”洛氏在其所著之《东正教会之奥秘神学》(The Mystical Theology of the Eastern Church)一书中说到,亚当并未完成神呼召的定命,他无法达到与神的联结,和受造之人成为神的命定。亚当并不了解,当他用其自由意志选择作撒但的奴役时,他就与神的定命隔绝了。从亚当的堕落直到五旬节的日子,圣灵,那使人成为神非受造的恩典,对人性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圣灵只能在人的外面工作,旧约的先知和义人仅仅是恩典的工具,恩典借他们行事,但并没有成为他们的。借恩典与神联结而成为神,对人而言是不可能的。但神的计划并未被人的罪所破坏。首先的亚当其定命,由末后的亚当基督所完成。引用爱任纽和亚他那修(Athanasius)的话,“神成为人,为要使人成为神”,这是历代教父们和神学家的共鸣。但是成肉体的话所完成的工作,对堕落的人而言,显而易见的,常常仅是救恩的工作,对那被罪和死所掳之世人的救赎。我们常常忘记,我们的救主在打开罪之霸权的锁链之后,更替我们重新开启“成为神”的道路,“成为神”乃是人最终的结局。
在东正教会的传统中,神学的基本要点就是“与神联合”的基要道理,非受造的神和受造的人的联结乃是其主要的纲目。而人与神之间的间隔,不仅是因着人性和神性上的差异,更是因着人自由意志所拣选而带来的罪,成为神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深渊。为了要达到与神的联结,人必须胜过三种阻碍──天性、罪和死。神在人身上的目的──“使人成为神”,要能够成就,人就必须胜过罪与死。因此,“与神联合”对人而言,就成了人的救恩。救恩就是除去消极的障碍──使人从罪和死中得救。
十四世纪一位拜占庭的神学家加帕西拉(Nicholas Cabasilas)提到:“人因着三种障碍──性情、罪和死,而与神隔离。主为了使人能完全为神所占有,并直接的与神联合,祂就逐步除去这三种障碍。首先,借着成为肉体,祂除去了性情上的障碍;其次,借着祂的死,除去了罪的拦阻;末了,借着复活,祂解决了死的难处。”这是保罗所说的“最后所废除的仇敌就是死”(林前十五26 )。马克西母认为“成为肉体”和“成为神”乃是彼此相关的:神降到世上来成为人,而人被升到神圣的丰满里成为神。因着神性与人性的联合,是在神永远的议会中所决定的,这也是“从无而有之世人”最终的结局。
洛氏认为,基督所穿上的人性,乃是亚当堕落前,那不死和不败坏的人性。祂进到我们堕落性情的情况中受试炼,却没有犯罪,因此,祂包含了人所有的性情(除了罪之外)。祂穿上了这样的人性,在其中受苦并受死。马克西姆说:“当我们看到有限的人和无限的神(这两者原是彼此排斥,不能相混的),竟然在祂里面联结,彼此相互的显明。无限的神竟然受限于无法形容的情况中,而有限的人竟然被提升到不受限制的情形里,我们就不禁惊叹。”
马克西母说“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审判中的审判”,这给了救赎的工作一种强有力的意义。拿先斯的贵格利认为:“救赎的工作乃是基于神的经纶,因为人必须被神所圣化,神要借着祂的能力,救我们脱离撒但的暴政,借着祂儿子的代求(祂所作的一切都是为着尊荣神的自己,祂是凡事顺从神),我们得以归向神。我们需要一位成肉体的神,一位代死的神,好使我们得生命。”
洛斯基认为,基督的工作使我们有新的性情,祂的“成为肉体”使我们的性情与神联结,祂的死了结我们邪恶的性情,祂的复活使我们有了永远的所是;这使我们与基督不再分离。这个新的性情乃是一种复苏(restoration),是一个新的实体,没有罪的玷污,没有肉身的需要,远离人的罪愆。这就是教会所在之纯净不朽坏的范围,借此,人就能与神联结。我们这种新的性情,使我们与教会联结,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这是借着受浸而使我们进入的。这是基督工作的完成,使我们成为教会;但我们仍需圣灵的工作,好成为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的丰满(弗一23 )。
在东正教会的神学中,基督的工作和圣灵的工作事实上是无法分割的。基督借着圣灵产生了祂奥秘身体的合一,圣灵借着基督与人有交通。圣灵临到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在复活的晚上,向其门徒的吹气(约二十19~23 );另一种是在五旬节,圣灵如火焰降在门徒身上(徒二1~5 )。圣灵临到我们,并住在我们里面,是为了我们的全人成为神圣三一的宝座(因为父和子在圣灵的神性上是无法分离的)。借着圣灵的来到,神圣的三一住在我们里面,并使我们成为神。祂赐给我们那非受造的能力,祂的荣耀和祂的神性,这就是我们所必须有分之永远的光。
洛斯基认为,在旧约,圣灵是在人的外面作工,但是今天圣灵在我们里面,赐给我们永远的生命。祂在我们里面奥秘的与我们联合,同着我们一同呼叫阿爸。在祂里面,神的旨意对我们不再是外面的,祂在我们里面赐给我们恩典。圣灵在我们里面,向我们显露祂的自己。好叫我们能停留在与神圣旨意合一的情形里,并借着接受恩典而与神圣的旨意合作,好叫神圣的旨意也成为我们的旨意。借此,我们就能成为神,甚至在今世的生活中,我们就能被引导进入那借着圣灵带入我们里面之神的国。因为圣灵乃是那掌权的膏油,祂要降在基督并那些蒙召的基督徒身上,好在来世与祂一同掌权。到那日,众圣徒都要成为圣灵的形像,作为祂的彰显[13]。
其次,oikonomia一词,在拉丁文译为dispensatio,为行政管理,即为dispensation,因此,东正教将economy引伸为dispensation。而economy一词在东正教的神学中,是用以指明教会对待人犯罪和软弱之难处的“管理证”(dispensations)或“许可证”(concessions)。这词和akrivia相对,akrivia意为严格地谨守律法上的明文。因为就东正教而言,大公会议教条之约束的力量,唯有借着管理证,才能降低这教条的约束力。管理证的使用是根据基督对使徒们的话,主使他们有权释放和捆绑(太十八18 )。如施浸一事,在东正教会中,只能由祭司三重浸礼来实行。但在某些紧急的情况下,平信徒借着管理证,也可以用浇水的方式,为人施浸。东正教会在economy的实行上,这一原则是和西方教会对管理证的观点上,在许多方面是相吻合的;但是东正教会对这事的领会是更深的。因为教会既是一切圣礼之母,她就能借着管理证,来宣布那些原本无效的圣礼可以成为有效的。当然,这必须是在不影响基本信仰的前提之下,教会才能这样的实行。这基本的原则,如巴西流所宣布的,因着某些在亚西亚的祭司们接受了诺洼天教派(Novatian)的浸礼,借着管理证,他们仍可被接纳,虽然这原是不许可的。以下的叙述就使这件事显得很清楚了:“这种管理证的观念,并没有正式的被定义,但历来在教会的实行上是广被接受的。那就是同样的圣礼,有时是有效的,有时是无效的。在基本的原则上,东正教会并不承认在教会之外所施行的圣礼。因为接受非东正教会所实行的圣礼,乃是承认在东正大公教会之外,有另外一个教会。这样看来,在将正确的圣礼连于正确的信仰上,东正教会是比西方教会更为看重这事的。” [14]
根据上述东正教神学对economy的探讨,可见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情形大同小异。一面,东正教看见了圣经中神圣的economy,就是神永远的目的,在时间里来完成。这包括了旧约和新约中所有的记载,包含了神的创造和祂的救恩,其中心思想乃是神与人的联结,而不是仅仅以人为中心的救赎而已。这是借着神的“成为肉体”来完成的。基督是神的话,祂成为肉体,把神带到人里面,与人联结。基督经过死与复活,除去了人与神联结的障碍,并产生了教会,作祂的身体。接着神圣三一的第三者──圣灵,在教会中继续作工,把神的生命、性情和所是,一直分赐给信徒。圣灵也在信徒里面作工,好叫信徒至终能成为神,作神在永世里的彰显,以完成神永远的旨意。这是神圣启示的中心路线。
可惜的是,东正教在economy的应用上,犯了和天主教同样的错误。他们把economy当作圣礼的管理证,忽略了economy乃是神圣生命的分赐,而不是字句的证书。神圣的经纶,乃是神向着人的永远计划,这是借着神圣生命的分赐来完成的。在这分赐的过程中,父是生命的源头,借着成为肉体,使神圣的生命能在人类中间彰显出来。话成肉体的基督,是神在肉身的显现。祂把神圣的生命带给人,好叫人能接触神,归向神。至终,这位基督从死里复活,成了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 下)。人若悔改相信,接受主耶稣基督,就能与这位是灵的基督,联结成为一灵(林前六17 )。信徒重生之后,仍需接受神圣三一的分赐,继续在神人联调的生命中,经历神生命的救恩,一步一步在生命中长大,经过圣别、变化,以致于模成神儿子──基督的形像(罗八29~30 ),作神团体的彰显。这绝不是如东正教所说的,将神的economy变作管理圣礼的证书,这样的应用实在是与economy神圣的启示相去太远。
在更正教各种的神学中,少有人论述神圣经纶的神圣启示,其中“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乃是基于economy(或此字的拉丁文dispensation)一词,引申而有的一种神学思想。在《时代论诸文》一书中莱利(Charles C. Ryrie)论到[16],时代论最早是由达秘(John Nelson Darby)所鼓吹的。达秘主张字面解经(literal interpretation),借着这种读经的方式,他解释以赛亚三十二章,看见基督取代以色列人,在新的时代(dispensation)中掌权[17]。达秘主张字面解经,注意到圣经其历史──文法上的含义。达秘又看见教会是堕落和背道的,他原先在英国国教(即安立甘会或圣公会)中作祭司,后来因着大主教要求教会会员,宣誓效忠以英国国王为教会的元首。达秘认为如此一来,就使信徒在神面前失职,因此他就辞去祭司一职,而在都柏林,照着圣经的原则──所有信徒在灵里交通的启示,与弟兄们一起聚会。
在达秘的教导中,以色列和教会的区分逐渐成为其重点。他认为:“在基督的身体里,众信徒,借着圣灵,联于元首,而联合为一。”千年国度是在教会时代之后,“教会乃是在但以理之预言第七十个七之前被提。”巴斯(Bass)提到,“从达秘对预言之解释的著作中,可以明显看见当代‘时代论’的根源。……达秘的‘末世论’,和他解释圣经的方法,是今天‘时代论’中持续不变的基本元素。”
在美国,时代论神学乃是在十九世纪的圣经大会中引进的。圣经大会(Bible Conferences)是于一八七六年在麻省开始举行的。大会的中心主题是“信徒研读圣经的聚会”,然后在各地持续到一九〇〇年。圣经大会反对后千禧年主义(postmillennialism)和完全主义(perfectionism)。圣经大会鼓吹前千禧年主义(premillennialism),基督身体的合一,借着读经来研究圣经。大会的主旨是用历史和文法的方式来解释圣经,其目的是为着对抗后千禧年主义和现代主义(modernism)。因着主张前千禧年主义,就带进了时代论的论点,如教会和千年国是不同的时代,教会和以色列的区别,为着教会的新约和为着以色列之国度的旧约,其间有显著的不同。在一八八八年的大会中,有篇关于时代论观念的信息,讲到千年国之字面的含义,主耶稣如何在地上的千年国中作王,教会在大灾难之前被提等题目[18]。
后来借着司可福圣经(Scofield Reference Bible),时代论就广为基督徒所接受了。在司可福圣经的注解中,字面解经,教会和以色列的区分,这些论点是非常显著的。司可福(Cyrus Ingerson Scofield)认为教会的定命是属天的,以色列的定命是属地的。在初版的司可福圣经中,他列举十二项圣经中显著的特征,其中第十项就是时代经营(dispensation)。
在一九二四年创立的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其宗旨为训练人如何解经。其创办人崔福(Lewis Sperry Chafer)的系统神学,及该院的院训都赞成时代论和前千禧年主义。司可福使时代论为人接受,崔福将其系统化。两者都保持了历史──文法之解经方式的精髓,对将来的事件有清楚详细的纲目,教会和以色列人有清楚的区别。崔福对神学提供了一种平衡并完整的研究,其本身对前千禧年主义有强烈的托付感。华福德(John F. Walvoord)论到前千禧年主义时说:“这是一种按照字面或正确的解释预言而有的结果。前千禧年主义的内在精髓,是神今天为教会预备了一种计划,在来世为以色列人预备了另一种计划。前千禧年主义也相信,教会的被提是即将来临的,并且是在大灾难之前发生的。” [19]
莱利论到时代论神学的定义如下:基于神对世界之行政和计划的观念,时代论是描述经由世界的历史,借着不同的时代(管家职分的安排)来揭示神的计划。这个世界就如神的家庭产业,在神的管理之下。神的管理是连于启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就标出不同的economies,或dispensations,都是为着完成神全盘的计划。不同的经纶就是不同的时代。因此,从神来看,一个时代就是一个economy。就着人来看,时代是在时间里,因着神所赐之特殊的启示,人所应负的责任。就着启示的进展而言,时代是一个阶段。因此时代(dispensation)可以定义为“为着完成神的工程而有之特别的economy”。 [20]
在《前千禧年主义神学辞典》中,莱利论到时代论的神学,有以下的陈述:“时代论神学主要包含两种内在的观念:第一,教会和以色列是有别的。第二,神全盘的目的是使祂自己得荣耀(弗一5~6 ,12 ,14 )。”
莱氏说到教会和以色列不同的因素有二。第一,为特征上的差异。旧约主要是对付以色列人,就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后裔。而教会则包含相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他们借着信,浸成了基督的身体(林前十二13 ),并由圣灵所内住。其次,是时间上的不同,教会时代是从主耶稣基督复活和升天之后开始的(弗一20~22 ,四7~12 )。因此,今世所有的信徒都浸入了基督的身体(林前十二23 ),教会时代乃是开始于五旬节圣灵灌浇的职事(徒三3~5 ,9 ,西一26~27 )。这奥秘今天已经启示出来了,包括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联合成一个属灵的身体,基督内住在信徒里面,这合一的身体将来的被提(林前十五50~58 )。
时代论神学的第二个内在观点,神的目的就是使祂自己得荣耀。圣经并不是以人为中心,虽然救恩是圣经主要的点,但圣经是以神为中心。神的荣耀是圣经的中心观点,神的荣耀是各种时代中一致的原则,救恩的计划乃是神荣耀祂自己的凭借。神在诸世代中的计划,其进展的启示,神在对待祂的选民、外邦人、天使和列国的事上,都显示出自己的荣耀[21]。
时代论神学的解经方式是字面解经(literal interpretation),就是照着文字本身历史和文法上的意义,正常的解释圣经,也就是所谓直截了当的解经(plain interpretation)。而表号、寓意的用法,以及预表都是用来解经的工具,以加强并使圣经中的思想和观念更为清楚。
时代论神学看见,神历世历代以来逐渐开启的中心焦点──神的计划。这启示出神绝对的真理,与现代以人为中心的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相反的。时代论神学也看见了神旨意的合一性、多样性和进展性。借着这些进展的阶段,神就得着荣耀。
时代论神学将历史分为七个时代:第一个时期是无罪时代(Dispensation of Innocence),从亚当到他的堕落之前。第二个时期是良心时代(Dispensation of Conscience),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到神用洪水审判堕落的世代。第三个时期是人治时代(Dispensation of Civil Government)。这时期是从洪水之后开始,结束于巴别塔的背叛。第四个时期是应许时代,或着列祖时代(Dispensation of Promise or Patriarchal Rule),这时期包含了创十一10 到创十一10 。第五个时期是律法时代(Dispensation of Mosaic Law)。神子民的责任,就是要遵行律法(参雅二10 ),但是以色列子民失败了(罗十1~3 )。他们的失败就带来了神的审判,十个支派被掳到亚述,两个支派被掳到巴比伦。至终因着犹太人拒绝耶稣基督,他们就被分散到全地(太二三37~39 ,出十九1 ,徒一26 )。第六个时期是恩典时代(Dispensation of Grace)。在这时期,使徒保罗是神恩典启示的主要凭借。人在这恩典时代下的责任,是接受神为全人类所预备白白之义的恩赐(罗五15~18 ,徒二1 ,启十九1 )。第七个时期是千年国时代(Dispensation of the Millennium)。在基督第二次来临之后,千年国将在地上设立,作为神在旧约和新约中所有应许的完成和应验。在这时期,主耶稣要亲自作王管理地上的列国,这时期将会持续一千年(启二十1~15 )。
时代论神学认为,在各个时代的人都接受了管家职分的责任。这责任指明,人若忠信就有奖赏,人若失败就受审判。各个时代是彼此重叠的,不是那样划分清楚的。每个时代都有神的应许,其应验并不一定是在那个时代。例如:旧约就有基督第一次来的应许。此外,有某些事物是一直延续到不同的时代。例如:旧约的十诫,其中有九条到了新约仍是有效的。在所有的时代中,救恩都是必须的,救恩是借着信而得的,虽然每个时代信的要求可能不一样。
根据上述时代论神学的摘要,时代论的学者们对economy有字面上的认识,却缺少内里属灵的启示。他们按着字面解释圣经,看见economy是神行政的管理,神对待人不同的法则,因此而有不同的时代。他们也看见神的荣耀是神economy的中心,为此,人必须在神面前负责任,顺从神,这些都是必须的。然而神的经纶不仅有行政管理的意义,其内在的意义更是重在神圣的分赐(divine dispensing)。就如保罗所说,神恩典的管家职分是将基督追测不尽的丰富分赐给人(弗三8 )。神得着荣耀的路,不仅是借着人遵守神所给的责任而已,更是要人接受神的分赐。神就在创世以前,预定人借着耶稣基督得着儿子的名分,归于祂自己,使祂恩典的荣耀得着称赞(弗一6 )。人得着儿子的名分,不是借着尽责任,乃是借着相信,为神所生,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13 )。
圣经给我们看见,神为着成就其永远的经纶,在时间里祂来创造天地万物,并且照着自己的形像和样式来造人,好使人能接受神作生命,来彰显神,为神掌权。因着撒但的引诱,人犯罪堕落了,但神没有因此而放弃祂自己永世的计划。神一再的呼召人,来为着祂自己的旨意。经过列祖、以色列等的失败。末了,神亲自来成为人,就是耶稣基督。借着祂的成为肉体,就把神带到人里面,成为第一个神而人者,好作为神众子的模型(参罗八29 )。这位基督在地上过一种生活,在祂人性美德中彰显神圣属性。末了,祂亲自上十字架,解决神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一切的难处。祂在十架上毁坏撒但──那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 );在祂的肉体里定罪了罪(罗八3 );祂作为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约一29 );祂也使信徒的旧人与祂同钉十字架(罗六6 );祂借着十字架除灭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仇恨,废掉了那使人隔断的规条,将两下在祂自己里面创造成为一个团体的宇宙新人,使人与神和好(弗二13~16 );祂还借着死释放出神圣的生命,正如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的子粒(约十二24 )。因此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乃是一包罗万有的死:祂的死了结了一切堕落的旧造,救赎了神所创造却堕落的人,释放出神圣的生命,并孕育了新造中的新人。
在此之后,祂还从死人中复活了。基督在复活中被生为神的长子(徒十三33 ,参罗八29 ),成为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 下,林后三17 ),并且重生了众信徒,作祂许多的弟兄(彼前一3 ,参罗八29 )。基督更升上了高天,被神立为主、为基督,祂作主管理一切的环境,也作神的受膏者,继续实行神的经纶。祂赐下了恩赐──使徒、先知、传福音者、牧人和教师,为着传福音,分赐基督的丰富,产生教会作基督的身体(弗一22~23 )。并成全众圣徒,作职事的工作,建造基督的身体,使众人都达到信仰上并对神儿子完全认识的一,达到长成的人,达到基督丰满身材的度量(弗四11~13 )。基督也要用话中的水,来洗涤教会,使教会被妆饰整齐,作祂自己心爱的妻子(参弗五25~32 )。教会至终要成为新耶路撒冷,作羔羊的妻(启二一2 ,9 ),作神永世的彰显(启二一11 )。在此,我们看见神使自己得荣耀的路,乃是借着分赐祂自己作人的生命、性情和一切,好使人能成为神自己的翻版和复制,作神团体的彰显。
此外,神的经纶也不仅是时代论人士所说的,神给人责任,试验人,人失败,神来审判的循环而已,这不过是圣经表面的记载。但是圣经的内在意义,乃是神有个经纶,仇敌来打岔;神的经纶是圣经的中心线,撒但所带来的混乱是其旁线。神的仇敌虽然一直打岔神的经纶,但神一再往前,至终神要得着得胜者,作祂的新妇,击败祂的仇敌。撒但混乱的结局是在火湖里,而神的经纶却终极于新耶路撒冷。在永世里,在新天新地中,作神荣耀的彰显,直到永远。
再者,从圣经表面的字句看,神有两班子民。教会是属天的,以色列是属地的。但在神经纶的内在意义上,至终在永世里,这两班人要成为一个实体,就是圣城新耶路撒冷。因为事实上神只有一个经纶,只有一个终极的目的。以色列人因着误用神的律法,想要建立自己的义,弃绝了耶稣基督,在神的主宰下绊跌了,使神的救恩可以临到外邦人(罗九30~33 ,十一11 ,25~30 )。但是当耶稣基督再来时,以色列全家要悔改,接受祂作救主,经过千年国的训练,至终在永世里,得救的以色列人也要成为新耶路撒冷的一部分,这可由新耶路撒冷的门上写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看见(启二一12 )。表明以色列十二支派是圣城的入门,福音是借着他们而临到外邦人,为着引导人进入三一神的丰富,享受其中的供应。这也表明新耶路撒冷的组成,包含旧约所有蒙救赎的圣徒。由此看来,时代论学者看见圣经中不同的时代,他们却没有看到圣经末了两章的启示。圣经最后两章的启示是全本圣经最重要的结论,这两章给我们看见神永远经纶的终极完成──新耶路撒冷。
在近代中国基督徒当中,李常受讲解圣经的主题时,认为神圣的经纶是圣经的中心路线。在李氏的著作中,几乎很难不提到神永远的经纶,今摘录李氏对神圣经纶的看法作为比较:
神新约的经纶是什么?神新约的经纶就是神的家庭管理,神的家庭行政安排,神圣的经营(计划)。弗一10 说:“为着时期满足时的经纶,要将万有,无论是在诸天之上的,或是在地上的,都在基督里归一于一个元首之下。”神已计划要有一个经纶。宇宙中所有的国度,天使的国度、人的国度、动物的国度和植物的国度,都是为着这个经纶,并且是朝着这个经纶的完成而运行。在弗一10 ,译为经纶的希腊文也可译为管家职分或家庭安排。行政一词也可使用,因为这个经纶,这个管家职分,和家庭安排,至终会成为永远的行政。整个宇宙至终要在一个行政之下。在弗一10 ,保罗说到时期满足时的经纶,万有都要在基督里归一于一个元首之下。然后他在三2说到神恩典的管家职分,在三9说到奥秘的安排。三9保罗说:“将那历世历代隐藏在创造万有之神里的奥秘有何等的经纶,向众人照明。”神的奥秘就是祂隐藏的定旨,神的定旨是要将祂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因此有了神奥秘的经纶。这奥秘历世历代一直隐藏在神里面,但现今已向新约的信徒照明了。在提前一4 ,保罗说到“神在信仰里的经纶”。这里
“神的经纶”一词,原文的意思也是神的家庭经营。这是神的家庭行政,要在基督里将祂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使神得着一个家彰显祂自己,这家就是教会(提前三15 ),是基督的身体。保罗的职事就是以神这经纶为中心(西一25 ,林前九17 )。
神新约的经纶乃是神照着祂的喜悦所定的计划。关于这点,弗一9 说:“照着祂的喜悦,使我们知道祂意愿的奥秘;这喜悦是祂在自己里面预先定下的。”神的喜悦就是祂的心愿,这喜悦是神为着一种安排,为着一个计划,在祂自己里面预先定下的(弗一10 )。神所定的这计划乃是照着祂的喜悦,祂的心愿。神的喜悦是神在自己里面预先定下的。这就是说,神自己是祂永远定旨的起始、来源和范围。神有一个计划,一个愿望,并且照着祂的计划,祂有一个定旨。宇宙的存在是照着神的定旨。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照着神预先定下的愿望。因此,宇宙中有一个愿望,就是神的愿望。因为这愿望是神预先定下的,就没有什么人事物能推翻它。神是在自己里面预先定下这愿望。罗马书是从堕落罪人光景的角度讲起,但以弗所书是从神的喜悦、祂的心愿的角度写起。那么,神的喜悦是什么?神的喜悦就是将祂自己分赐到我们里面。这是神唯一的愿望。可以说,祂“梦想”将自己分赐到我们里面。祂的切望,祂的渴望,就是将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
神的经纶是神在基督里所立的永远定旨。关于这点,弗三11 说:“这是照着祂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所立的永远定旨。”永远定旨,就是神在已过的永远里所定的永远计划。神在基督里立了祂永远的经纶。圣经中所启示的基督,乃是三一神的具体化身,以及祂所经过的一切过程,包括成为肉体、为人生活、钉十字架、复活、升天和降下。神在这样一位基督里立了祂永远的经纶。因此,基督是神永远经纶的元素、范围、凭借、目标和目的。基督在神的经纶里是一切。事实上,神永远经纶的一切内容就是基督。按以弗所三章,这经纶是在基督里立的。
神新约的经纶是祂的计划,要在祂的三一里将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神怎样在祂的三一里将自己分赐到祂的子民里面?这分赐有三个步骤。首先,这分赐是出于父神,父是源头,起源。其次,这分赐是借着子神,祂是河道(course)。第三,神的分赐是在灵神里,祂是凭借和范围。经过出于父神、借着子神并在灵神里这些步骤,神就将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神新约的经纶要将神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乃是为着产生教会。这分赐产生教会,以显明神万般的智慧,这是照着祂在基督里所立的永远定旨(弗三9~11 )。这就是说,借着神在祂三一里的分赐,教会得以产生,展示神诸般的智慧。
神分赐到我们里面,产生教会作神的国。林前四章十七和二十节表明,国度就是今天的教会生活。在十七节,保罗说到他“在基督耶稣里怎样行事,正如我在各处各召会中所教导的”。然后在二十节他说:“神的国不在于言语,乃在于能力。”这些经文表明神的国就是各处的教会,各处的教会就是国度。国度在这里,因为教会在这里。
教会作神的国要有完成,这完成将是新耶路撒冷,作三一神永远的彰显。启二一2 说:“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新耶路撒冷是历代以来所有蒙神救赎的圣徒活的组合。她是基督的新妇,作基督的配偶(约三29 );也是神的圣城,作神的居所,神的帐幕(启二一3 )。作基督新妇的新耶路撒冷,是出自她的“丈夫”基督,而成为祂的配偶,正如夏娃是出自她的丈夫亚当,而成为亚当的配偶(创二21~24 )。新耶路撒冷是借着有分于基督的生命和性情的丰富,所预备好的。作为神的圣城,她全然圣别归神,完全被神的圣别性情所浸透,成为神的居所。
神在已过的永远里只是神,但在成为肉体时,祂成为人。祂使自己成为人,为要使人在生命和性情上成为神,但不是在神格上成为神。我们必须看见,我们既然已经从神而生,是神的众子,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是在神格上),我们就能成为神。
在头四个世纪,教父们教导关于“成为神”(deification)的真理。他们清楚的指出,成为神的意思是,在基督里的信徒在神的生命并神的性情上,而不是在神格上成为神。神是独一的神,在祂的神格里让人敬拜。但我们只在生命和性情上,而不是在神格上成为神。基督徒是从神所生的神人。别人应当能感觉基督徒是人加上一些他们说不上来的东西。当信徒传讲一点关于基督的事,别人就都会看见,这另有的东西就是基督自己,就是神。这就是神人的见证[23]。
圣经的启示给我们看见,神的经纶乃是整本圣经的主题。早期的使徒们得着神圣经纶的启示(弗三5 ),从神接受管家的职分(林前四1 ),他们是神赐给教会的恩赐(弗四11 ),为要成全众圣徒,有分于新约职事的工作,以建造基督的身体(弗四12 ),完成神永远的经纶。因此保罗嘱咐教会的长老,作神的管家(多一7 ),彼得也劝勉信徒,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供应,作神诸般恩典的好管家(彼前四10 )。这种管家的职分,乃是要将神家中的丰富,就是神自己一切的丰富,分配给神家里的人。这样的管家要将神的奥秘──基督,以及教会是基督的奥秘(西二2 ,弗三4 ),分配给信徒。好使信徒能享受神圣生命的供应,也就是享受基督那追测不尽的丰富(弗三8 )。使他们能在生命中长大,成为神的召会,基督的身体,至终完成于新耶路撒冷,作神人相调的团体彰显。
使徒们过去之后,教父们接续他们的脚踪,继续神给教会的托付。教父们看见了oikonomia是与神的计划有关,是神永远的目的,也是神在时间里的行动,就是神向着人救恩的计划。借着神的成为肉体、成功救赎、从死复活,好使堕落的罪人得蒙救赎,有分神的生命和性情,甚至能成为神。可惜的是,虽然他们看见神的oikonomia,却没有坚定持续在这个神圣的启示上。后来的天主教和东正教更是逐渐失去了对神经纶的中心启示,将oikonomia变作执行圣礼的许可证,使神oikonomia的神圣启示成为外面礼仪的证书。他们较不注重神向着祂儿女的整个计划,仅在意表面的仪文,使神的儿女们偏向外面仪文的宗教生活,叫神圣的经纶受到打岔。此外,他们将神的oikonomia局限于神在物质生活中,对神儿女的供应,而忽略了神经纶中神圣生命的分赐。使信徒落在物质祝福的领域中,甚至流于福利平安之迷信中。使神的儿女失去了神圣生命分赐的实际,偏离了神永远的经纶。
到了十六世纪的改教运动之后,改革宗的各教派,虽然逐步恢复了圣经的许多真理,诸如:因信称义、神的拣选、神救恩的保证……可惜的是,更正教只是恢复了许多的真理,却没有看见最重要的真理,就是神圣启示的中心路线──神的经纶。后来的弟兄会,时代论学者,虽然看见了oikonomia是神的行政管理,时代经营。可惜的是他们仅看见了oikonomia在圣经中字面的事实,他们看见了神的荣耀,教会与以色列的不同,将economy只限于时代之解说。但这些正如时代论者所强调的,他们看见圣经的字面事实,却不够深入这些事实之内在、神圣、奥秘的启示。
感谢神,在这末后的时期,祂的福音传到了中国,兴起了倪柝声、李常受二人,为着神圣启示的恢复。倪、李二人站在历代圣徒的肩头上,传承神圣启示的恢复。借着他们,神经纶的启示逐渐向神的儿女打开。
自第一世纪以来,在神儿女的中间,神永远的经纶可说是历代神学探讨的主题,其间虽经过仇敌的打岔,导致人对神圣经纶启示之领会上的偏差、误用,甚至失去。但神在这其间也同时作恢复的工作。到了今天,神圣经纶的启示在祂的儿女们中间得以恢复。在已过的永远里,神拣选我们,使我们成为圣别,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弗一4~5 )。如今借着成为圣别的过程,我们都渐渐被“子化”,也就是说我们渐渐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在神格上,成为神。我们渴望照着灵而行,好活基督,我们仰望祂显现的那日,那时我们要在生命、性情和外表上,而不在祂的神格上,完全像祂。感谢主,给我们这神圣启示的高峰!
*本文新约经节全引自新约圣经恢复本
Ceslas Spicq, O. P., Theological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2, Hendrickson, 1994, p.568
Walter Bauer's,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men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pp.559- 560
同注2, p.560
Joseph Henry Thayer, The New Thayer's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Christian Publishing, Inc. 1981, pp.559-560
G. L. Prestige, God in Patristic Thought, SPCK, 1985, pp.55-75
Gerhar Kittel and Gerhard Friedrich,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V, Eerdmans, 1979, pp.150-153
Colin Brown, The New Internation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Vol. 1, Zondervan, 1986, pp.253-257
John P. Whalen,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1967, p.86
同注8
Michael Glazier and Monika K. Hellwig, The Modern Catholic Encyclopedia, the Liturgical Press, 1994, pp.699- 700
Ludwig Ott,天主教信理神学,光启社,1991,页154-157
Alan Richardson and John Bowden, The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83, pp.171- 172
Vladimir Lossky, The Mystical Theology of the Eastern Church, St. Vladimir Seminary Press, 1976, pp.134-173
Archbishop Methodios Fouyas, Orthodoxy, Roman Catholicism and Anglicanism, 1972, p.182
Daniel B. Clendenin, 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 Baker, 1995, p.23
Charles C. Ryrie, Wesley R. Willis, and John R. Master, Issues in Dispensationalism, Moody Press, 1994, pp.15-27
R.A. Huebner, Precious Truth Revived and Defended through J.N. Darby, Present Truth, 1991, 1:17,23,25,166
C. Norman Kraus, Dispensationalism in America, John Knox, 1958, p.83, p.85
John F. Walvoord, A Torch of Great Significance,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84, pp.5-6
Walter A. Elwell,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Baker, 1996, pp.321-322
Mal Couch, Dictionary of Premillennial Theology, Kregel, 1996, pp.94-96
李常受,《新约总论第一册神》,台湾福音书房,1993,页16-22
Witness Lee, The Move of God in Man,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93, pp.20-21
李常受, 《撒母耳记生命读经》,台湾福音书房,1996,页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