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受文集一九七〇年第三册

《在灵和真实里的召会生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篇 召会里没有规条,只有基督

读经:约翰福音五章一至十节,十六至十八节,九章一至三节,六至八节,十四节,二十五节,三十四至三十六节,十章一至三节,七至十一节,十四至十六节。

主耶稣带头打破宗教规条

在马太福音,主耶稣至少有两次在安息日作事(十二1~14),在犹太人的眼里,主耶稣干犯了两次安息日。在约翰福音,主耶稣也有两次在安息日作事(五1~10,16,18,九3~16)。所以,照着四福音的记载,从犹太人的眼光看来,主耶稣最少干犯了四次安息日。这给我们看见,主耶稣似乎在别的日子不作事,偏偏在安息日作事。犹太人认为安息日必须休息,绝不可作事;然而,主耶稣偏偏在安息日作事。主耶稣这样作,并不是一种碰巧或巧合,而是有其用意,主乃是要打掉宗教规条和死的仪文。

安息日是犹太教重要的规条之一。在犹太教中有三大规条,其一,是男孩子出生,第八天要行割礼。第二,每逢七日的末一日,大家都要守安息日。第三,是饮食的条例,凡污机之物,犹太人不得入口(创十七9~14,出二十8~11,利十一)。割礼、安息日、饮食的条例,乃是犹太教的精神,也可说是犹太教的支柱。若是这三样去掉,犹太教就了了。犹太教乃是建立在这三件事上,这是犹太教徒所严格遵守的规条。

到了新约,主耶稣将这三件事都打掉了。主是先锋,首先打掉安息日。犹太人在安息日要休息,主偏偏在安息日作事,把安息日的规条打破了。到了行传十章,彼得原本遵守犹太人饮食的规矩,但那天,当他在房顶祷告,觉得很饿,想要吃的时候,突然他魂游象外。他“看见天开了,有一器皿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缱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爬物,并天空的飞鸟。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却说,主啊,绝对不可,因为一切凡俗并不洁之物,我从来没有吃过。第二次又有声音向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样一连有三次,那器皿随即收回天上去了”(11~16)。彼得说,他不吃凡俗并不洁之物。但神却告诉他:“起来,宰了吃!……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神在这里带领彼得,打破犹太教中的饮食条例。之后,在书信中也看到,主带领使徒保罗打破了割礼。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乃是作新造。”(六15)。

在福音书里,主耶稣打破了安息日;在行传里,彼得打破了饮食规矩;到了书信,保罗又打破了割礼。所以,到了新约时代,召会应该是没有规条,没有安息日,没有饮食的规矩,也没有割礼了。召会应该是释放、自由了。可惜的是,召会的自由没有维持多久。渐渐的,召会堕落了,失去灵的实际,宗教规条立刻又进来取而代之。所以,今天在基督教里,我们看见其中也有许多宗教规条。人信了主就是作礼拜,听讲道,守规条,而缺少灵的实际。

需要耶稣,不是需要宗教

什么叫作宗教呢?凡是没有基督同在的,都是宗教;凡是人敬拜神,要讨神喜欢,要照规则而行,要荣耀神,却没有基督同在的,就是宗教。我们都知道基督徒需要读经,但是这个需要读经,也可能变成一种宗教规条。其实,问题不在于读经,而是在于有没有基督。若是你读经有灵,有基督同在,那你的读经就是活的,不是宗教。若是你的读经没有灵,没有基督的同在,那就是宗教,就是规条。当我们来到聚会中,若是我们的聚会没有灵,没有主的同在,我们的聚会就是宗教。若是我们的聚会有灵,有基督同在,就不是宗教。有灵的聚会,就是基督。

主耶稣在地上,是头一个打破安息日的人。圣经记载,主耶稣四次打破安息日规条,每一段都很有意义。在马太十二章说到,正当安息日,耶稣从麦地经过,祂的门徒饿了(1)。这头一个安息日所遇见的,乃是个挨饿或吃饱的问题。那天,门徒饿了,他们是应当要吃饱呢,还是应当守安息日?这该如何选择?主耶稣选择反安息日的规条,而让门徒们吃饱。若是你也处在同样的状况,你会作何选择?是要挨饿守安息日,还是吃饱反安息日?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倾向挨饿,守安息日,因为我们还是很有宗教观念,就是宁愿犠牲、受苦,也不要违反神的规条。然而,主耶稣却是第一个反对安息日的人。

主打破安息日的第二个事例,是医好一个枯干了一只手的人(9~14)。这次的问题,乃是要守安息日而仍旧枯干,还是要反安息日反枯干?当你反对枯干时,你就是在反安息日,反对老宗教。

到了约翰福音,我们看见主违反安息日的第三个事例,是医治了一个瘫痪三十八年的瘫子(五1~10)。他瘫痪了三十八年,动也不能动。三十八年是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年数(申二14)。当日主耶稣来时,不早不晚,偏偏又是在安息日来到。那个瘫子若是要反瘫痪、得医治,就必须反安息日。他若守安息日,就仍旧留在瘫痪的状态下。换作是今日,你是要守安息日,仍旧瘫痪;还是要反安息日、反瘫痪,而得着

医治?主乃是在安息日医治了那人,刻意的打破安息日的规条。

第四个事例,是主医治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九1~14)。这个生来瞎眼的人,当时已经是成年人,所以他至少已经瞎了二十年。主耶稣若在一周的其他六天来到,都不犯规矩,偏偏祂在安息日来到,并医治了那生来瞎眼的人。

这些事例给我们看见,人在宗教里守安息日的光景,乃是饥饿、枯干、瘫痪、瞎眼的。今天许多基督徒可能也有同样的情形,作礼拜已经十五、二十年了,却仍旧觉得饥饿、枯干、瘫痪、又瞎眼。我们实在需要主耶稣来拯救我们,脱离宗教的规条和虚空。道理没有用,作礼拜没有用,规条没有用,安息日没有用,我们所需要的乃是耶稣。

宗教无力解决人的问题

约翰五章说到那个瘫痪的人,是躺在犹太教的中心——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池子旁的廊下。有天使时常下池子搅动那水,许多患病的人都在那里等候水动,谁先下去,无论什么病都会痊愈(2~4)。这些都是描写宗教的高明,有圣城,有池子、廊子,还有天使来搅动池水。.虽然这些宗教景观看来很有办法,但是廊下躺了一堆病弱的人。

天使来搅动水的时候,头一个下去的就得医治,但这瘫痪了三十八年的人无力抢先进到水里。宗教虽然高明,但无法救他,宗教在他身上无能为力。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宗教能帮助人,各种规条能解决人的问题。

这个瘫痪之人正在无望之中,主耶稣来了。这个瘫痪多年的人必定是一直注视那池子,等候水动,集中全力想要过去,根本没有注意到主耶稣来了。然而,主耶稣走近他,问说,“你想要痊愈吗?”(6)。他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总有别人比我先下去。”(7)。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罢。”(8)。他原来是躺在褥子上,是褥子托着他;但主不只叫他起来,还叫他拿着褥子行走。这人听了主的话竟然就能起来,并且拿着褥子走了(9)。这是基督复活大能的神迹,显在他身上;然而,主耶稣那天所作的,又违反了犹太人的宗教。

宗教与耶稣对立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对这瘫痪复原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10)。可怜的宗教家不管人活不活,只要求人守死规条。主耶稣却是不管宗教的死规条,祂叫人起来,拿着褥子回家。然后,犹太人就来找主耶稣,逼迫祂,问祂为何在安息日作这事?主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作工直到如今,我也作工。”(17)。意指犹太人每周守一次安息日,但父神却是一直作工到如今,而祂自己也作工。犹太人一听,越发想要杀祂,因为祂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祂的父,将自己与神当作平等(18)。这给我们看见,宗教总是和主作对,而主也是和宗教相对;两相对立,有宗教就没有主,有主就没有宗教。

可惜直到今天,这种情形仍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的心中需要主,但是实际还在宗教里。我们说爱主,却仍在守规条。然而,感谢主,今天是灵的时代,灵在我们里头一动,宗教就倒下,灵在我们里头一动,我们就反规条了。即使有宗教徒来定罪我们,然而我们不管宗教,我们只管活不活。我们要起来,不留在瘫痪里,乃要拿着褥子行走。

脱去宗教观念,看见神的作为

在那生来瞎眼之人的事例中,我们看见主的门徒也是宗教徒。他们问主:“是谁犯了罪,叫这人生来就瞎眼?是这人,还是他父母?”(九2)。这问话说出门徒的宗教思想,他们认为瞎眼的人定规是犯了罪。主耶稣回答说,“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乃是要在他身上显明神的作为。”(3)。人的宗教观念都不容易去掉,人在宗教里常常定罪别人犯罪。法利赛人看见瞎眼的人恢复了视力,还告诉这瞎眼的人说,这个医治他的人是个罪人(24)。因为主违反了安息日,所以祂就被法利赛人定为罪人。然而,这个瞎眼复明的人不讲宗教,却说,“祂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现在看见了。”(25)。他这样说,就表示他真的脱宗教,没有宗教观念了。

人的宗教观念来自许多传统的教导,但主耶稣不理会这一套。祂告诉人不是这人或他父母犯了罪,乃是要在他身上显明神的作为。神叫这人瞎眼,没有罪不罪的问题,而是要显明神的作为。在主,完全没有宗教思想、或科学卫生的讲究。祂吐了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唾沫、泥巴是否满了细菌,这些都不在主耶稣的考虑范围。主没有给人宗教、文化或科学,而是祂的唾沫和泥,叫人去洗,瞎子就看见了。主耶稣不在乎科学、文化或宗教,祂有祂的原则。唾沫是从祂口中出来的,表征祂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六63)。泥巴则是表征那瞎眼的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泥造的。主耶稣的唾沫和泥调起来,表征神与人的调和。藉着从神里面出来

的与这泥巴调和,再一抹一洗,眼睛就明亮了。这里没有宗教,却有生命叫人得着视力。

主带犹太人脱离宗教,与外邦信徒合为一群

主在安息日医治了生来瞎眼的人,法利赛人知道之后,非常气愤,认为主作了安息日不该作的事。所以,当法利赛人听见这瞎眼的人为了耶稣和他们争论,就把他从会堂里赶出去。之后,主耶稣碰见这人,就对他说,“你信入神的儿子吗?”(九35)。他回答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入祂?”(36)。主耶稣说,“你已经看见祂,这和你说话的就是祂。”(37)。他立刻说,“主啊,我信。”(38)。这瞎眼的人虽然被犹太教赶出去,却被主耶稣接纳了。十章给我们看见,主耶稣是牧人,要把羊从羊圈里领出来(1~3)。这个瞎眼的人原先是被圈在羊圈,就是犹太教里。他从犹太教里被赶出去,就脱离了羊圈,从圈中被放出来了。所以,主来了,乃是要把人从宗教里带出来。

主的羊不仅是在犹太教里,在外邦人中也有祂的羊。主耶稣说,“我另外有羊,不是属于这圈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成为一群,归一个牧人了。”(16)。主要把这两班羊带在一起,成为一群。这一群就是召会,祂带犹太人脱离了羊圈,脱离了宗教,乃是要形成一个召会。

主耶稣如何带犹太人脱离宗教呢?主说,祂是羊的牧人,是羊的门,也是草场(11,2,7,9)。许多人都以为主是羊的门,为了要带人上天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羊的门”,并不是天堂的门,而是羊圈的门。羊圈象征律法,或犹太教这律法的宗教。在主耶稣来之前,神乃是用律法看管、圈住祂在旧约的选民。当黑夜、暴风雨或冬天的时候,羊都是被看管在羊圈里。然而,当春夏季的白天、晴朗的日子,羊就不在圈里,而是在草场上,享受丰美的草场。在主耶稣来到之前,乃是黑夜,神的选民必须被看守在羊圈里,那些旧约的选民都是从这门进去的。他们在律法的监护下蒙保守,所以主这个门先是给人进入的。

在旧约时代,主耶稣是羊的门,带许多神的选民进到这圏里。主这个门,不仅要带人进来,也要带人出去。祂要带祂的选民从这圈里出来,到祂这草场上,享受祂的丰富。所以,彼得出去了,约翰出去了,雅各出去了,这瞎眼的人也出去了,所有属主的羊都听祂的声音(4)。祂在前头走,他们都跟随祂,从律法、犹太教的圈中出来,走到草场去。这草场就是基督自己,祂带他们来到草场上,享受祂的丰富,并带他们和外邦的羊合成一群,就是召会。有一首诗歌的副歌说到:“爱何大,寻回我!血何宝,赎回我!恩何丰,带回我归羊群!”(七三七首)。这里的“归羊群”,原来的英文诗歌是说“归羊圈”,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改译为“归羊群”。今天我们都不在羊圈里,而是在羊群中,享受基督作草场。不论是犹太教,还是今天的基督教,都是在圏里;每一个宗派、每一个自由团体,都是一个圈。只有召会才是主的羊群。

脱离宗教的羊圈,享受基督作草场

犹太人在这个羊圈中,守规条,守律法,使他们远远和外邦人隔离。他们在其中,受捆绑,受约束,结果到末了是饥饿、枯干、瘫痪和瞎眼。所以,主把他们都带出来,带他们归回羊群,就是召会。羊圈乃是规条,捆绑人,约束人,也使人分裂。若是你坚持你的看法,我坚持我的意见,这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会变成规条。若有人要说方言,而我不赞成,我们就成了两个圈。另外,若有人要用洒水礼,而我主张浸水礼,这又成了两个圈。有人说要注意蒙头,而我说要注意洗脚,这又成了两个圈。圈就是分门别类,有特别的规条。没有规条就没有分门别类,一有了规条就叫人分门别类。

今天,我们都是得救的人,不论主张说方言或不说方言,行洒水礼或浸水礼,注重蒙头或洗脚,我们都是属乎主的人,不该有任何的分别。我们已经从主得着释放,脱离羊圈,脱离宗教。我们已经合成一群,成为一个召会,享受基督作草场;在这里没有任何的规条。所以,有人要蒙头就蒙头,有人不愿意蒙头就不必蒙头。有人要洗脚就洗脚,没有人干涉你。有人觉得受浸一次就受浸一次,有人觉得自己老旧需要再埋在水里一次,就再埋一次。有人要说方言,就让他说;有人不愿意说,就不必说。在草场这里没有规条,没有圈,四围无边,不受打扰,只有释放与自由。阿利路亚,我们不是圈里的羊,而是在草场上的羊群。

凡是争辩道理,以道理分门别类的,都变成了圈。我们中间应该没有任何规条,年轻人要从喜欢喊叫的规条里出来,老年人要从喜欢安静的规条里出来。主是门,要带我们从安静的圈里出来,从呼喊的圈里出来,到草场享受主。在草场上没有规条,没有律法,需要呼喊就呼喊,需要安静就安静,需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召会。

在召会里没有规条,只有基督,祂是牧人,也是羊的门和草场;我们需要什么,祂就是什么。主已经打破规条,带我们从宗教里出来,而产生了召会。所以,我们都要起来,从各种规条里出来,让羊群得释放,召会就产生了。否则召会就会四分五裂,一群变作好几个圈,把羊圈在里面,而形成宗派。愿主怜悯我们,使我们都在基督里

得着释放,以祂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牧人、我们的门和草场。我们在祂里面就有自由,在祂里面成为一群,在祂这草场上,享受祂的丰富。

一九七〇年十一月十四日讲于香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