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试探耶稣,请祂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又有新协议。在十五章法利赛人和文士结合。法利赛人与文士非绝对相反,而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是对头,却同心试探主。他们因不信才来试探,不信者之花样相同。十二章也是因法利赛人与文士不信而求神迹。法利赛人、文士、撒都该人都为犹太人专求异兆者。十二章之异兆为要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此处则纯为试探,不一定要看神迹之离奇。主始终保守从前之断案不改变。世人有进步,唯祂没有,因祂是完全(来十三8),祂的思想永不改变。试探就是不信;信必须信神的话,没有神的话,人只有罪─不信与不顺服。不信是根,不顺服是果。试探是对主不信的表示。‘我不信,除非你作给我看;’犹世人欲先见神而信,学校先考学生而使之插班,然主绝不肯行神迹,被人试验。主能行神迹,唯不被人鉴定,不被人支配。祂不欲行神迹而号召不信者。
二至三节:因彼等讲天,主亦讲;主责彼等只能分别天上的异兆,然不能辨别这时候的异兆。主承认他们是科学家,在今日之不信者亦如是,在主眼中他们只知某因生某果。人最易忽略时代之异兆,有异兆而不能见,最可惜。彼等之自满(犹科学家之自满),使彼等盲目;既已有异兆,故不再行了。这时候的异兆即十字架。
四节:‘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它看;耶稣就离开他们去了。’约拿之异兆,即证主之死和复活。这里的‘邪恶’指人自己的性情,‘淫乱’指不正当的来往。可知不只一人,人人都坏,故主遂退去。
五至六节: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即防备行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试探。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犹如酵母,此酵母有发酵之可能。他们说话不作事,改造人而不受改造(太二三3)。故吾人交友宜慎,不信者、不敬虔者易使你受染、发酵。‘要主先作一件事,然后我才肯信(或肯作一件事),’即是试探。主警告我们,因我们有发酵之可能。
七节:‘门徒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罢?’门徒莫名其妙,以为酵作饼,故有此误解。此即误解圣经,以为酵与饼有关,此错误的逻辑今日最多。此误解亦表他们的不信与他们的愚昧,即使没有带饼,主岂会说此话?门徒忘却变饼的事实,主观最易误解。
八至十二节:无事能瞒主。小信非无信,唯人小信为主所不满。议论乃小信之人的表示。人误解圣经乃是人的错误,永不是神的错误。十五章一节至十六章十二节的总结,是这世代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
十三至二十节:从此,主才显露自己,以前仅是暗示。
十三节:‘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主何故自称人子?名称在圣经中颇为重要,在书信中多称为主耶稣、耶稣基督,因救恩已成。在福音书称神子或人子,因救恩未成。在使徒行传中称为神的仆人(三13),直至在哥尼流家中。人子表明:(一)被弃绝(二)为我们的缘故得荣耀(三)指祂是人。此处指主在被弃后之问题。
十四节:‘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浸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约翰乃最像服务者,以利亚乃最热心宗教者,耶利米乃最悲观者。人们都不承认(不信)祂是基督。主在约翰之见证中早为神子,然人仍说是先知。
十五节:‘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主今天亦问我们,‘你怎样答?’宗教家、社会服务者、哲学家、革命家?说是先知,祂还不满意,你是否认祂为基督?
十六至十七节:‘巴’意子,‘约拿’意鸽子,即有圣灵之启示。人看祂、论祂,都不准。盖这些均为无神的启示,仅凭自己的目光,因而为主所不满。于此,主再问门徒。彼得有此回答,即其重生之时(约壹五1,四15)。基督意神的盼望(或计划)在这人身上成就。彼得说,‘唯有你是成就神的希望和计划者。’每次说基督,必有关于工作;说神的儿子,则有关于主的身位与个人的荣耀。主有三荣耀:(一)个人的荣耀,在永世里作神的荣耀(二)人的荣耀,在世为人的荣耀(三)道德的荣耀。西门为彼得之旧名。巴约拿意圣灵之子。如能称主为基督,是有福,因是被灵启示之故。作基督徒非由理由,乃由启示(见加一16)(神给我们四大启示:(一)天然的启示,天、日、月、星…等(二)书─圣经(三)最紧要─圣灵(四)耶稣)。圣灵的启示最重要,无此启示,无人能得救。
十八节:‘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主说此话时,可知还未建造教会。彼得意小石(Peter),磐石(Petra)指大石;二石不同。无人造房屋在小石上,彼得只是小石;磐石是主耶稣(彼前二7~8)。彼得承认主,故为一小石;所以凡承认主者亦是一小石,即活石(彼前二5),建造成灵宫(教会─神的居所)。此磐石乃彼得所承认的主基督;若磐石是彼得,则他三次不认主,见使女发抖,则教会殆矣。无此承认,便无教会。教会(艾克利西亚),意被召出来的会众。这会众被召出来,分别为圣,就是由世界分别出来,不犯罪,不发脾气,…即圣洁的果子。故每一圣徒都是圣洁、得救者,都成圣洁(来九13~14)。
阴间的权柄,‘权柄’一辞原文作门(多数)。门者出入之口,阴府不能拦阻出入,死关不住信徒与教会,因永不败坏的生命已显在人身上(提后一10)。基督的身体:(一)肉身─表主的神圣生命(二)教会─主复活、升天后在地上另穿一个身体。故教会就是主今日置放祂生命的地方。因那永不败坏的生命从阴府出来,主有权柄使生命在阴府中自由出入。主把此阴府所关不住的生命放在信徒中,就是使他们得重生。我们已有此生命,为阴府所关不住,我们也是首先复活。不信者的生命死后即被抓住,但我们复活,因有死所关不牢的生命。肉体方面亦然,环境恶劣─试炼、逼迫、凶暴、残杀…四围如墙,然你有关不住的生命,环境不能胜之。
十九节:‘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此节最易被误解。天国的钥匙专给彼得?捆绑指赦罪?不但天主教有此误解,圣公会亦然,以为教会有赦罪的权柄。钥匙(多数)是否表明:(一)为着犹太人─五旬节(二)为着希尼利人─哥尼流家?钥匙(多数)不能因人的不同而不同。十八节题到阴间的门,与天国的门相对。十八节的题目是教会,十九节的题目是天国;十八节中的教会是主要建造,天国是由人造。这里不是说教会的钥匙,乃天国的钥匙;否则,彼得真为教皇矣。教会是主的建造,由重生、得生命、有灵感的人构成。这事不是属血肉指示,乃天上的父启示。在天国中,神使我们享受权利作信徒。并且,我们是在天国中,尽义务与责任作门徒。此处,主似乎对彼得说,你能带人进入天国。头几件带入天国的东西,彼得曾用过,见使徒行传─(一)彼得有作见证的钥匙─五旬节的讲道(二)彼得有施浸的钥匙,命令施浸,归入基督(罗六3),服在祂的命令下,顺服基督。故在马太二十八章十九节,主说,要‘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这是第一把钥匙;把他们浸入三一神的名里─这是第二把钥匙。故不受浸,仍在教会,唯不在天国(见太二一31~32)。传道的人只带人进天国,天国是教会办公所;天国中可有稗子,然教会中绝不能。
此天国的钥匙不仅交彼得,也交其他门徒,亦交我们。有钥匙(多数),才有权捆绑(不开),才有权释放(开)。马太十八章十八节有同样的应许,证明钥匙(多数)亦交与他人。故我们亦有此种钥匙。彼得之钥匙(多数)既为讲道、施浸,当然我们亦有。彼得先受此钥匙,以先重生、先承认的资格,开始传福音并施浸。我们有权不讲道,有权不施浸(因照我看来,此人没有得救,不能施浸),因为钥匙在我们手里。教会和天国是不能分开的,只不过是有分别的。人可在天国中,唯不一定在教会中。全部圣经中有二条线:(一)教会(二)天国。二者有分别,但不分开。
二十节:‘当下,耶稣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主是神的儿子,在任何人中当题及;主是基督,对于某一般犹太人(亵渎圣灵者)不可题及。神的儿子是永远的,基督是来满足神的计划的。故在弃主的犹太人前,不必题及此,亦证明自从十二章二十四节他们亵渎圣灵时起,犹太人已被主弃绝。
二十一节:‘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这里的‘从此’是指自从承认基督,启示教会之后。主在此所讲的死,非赎罪的死,乃是受逼迫的死,被弃绝的死。许多的苦非赎罪的苦,乃被弃绝的苦。主在此之预言乃被弃绝而死;还有三次同样的预言在下文。从此不再是暗示,乃明说要被弃而死。十三节暗示主要被弃而死;从此即一大转机,一大脊骨。
二十二节:‘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彼得拉着祂,老脾气发作,不加思索、顶快的劝阻。主从不听劝,从不受人教训。彼得此劝乃出于情感─爱心─犹我们之劝人不吃苦。不受约束的思想危险,不受约束的情感更危险。彼得此举是不受约束之情感的冲动,表面看来好像不错,实拦阻也,为主所恶。我们劝人不走窄路,犹彼得之劝阻主耶稣,我们亦说万不可如此。
二十三节:‘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主不赦彼得之错误,不领受他的好意。‘耶稣转过来’─证明彼得在主背后。彼得必从背后拉着耶稣;背后说话,大都是错。‘退我后边去罢!’─奇怪,因彼得早已在后。此处意不给彼得机会说话;想教训、帮助主的必错,因祂是完全的。〔门徒教训主之二例:‘众人拥挤你,’(可五31),‘他们没有酒了。’(约二3)。〕这是祂道德上的荣耀。彼得才得重生的生命,此刻就中撒但之计,被利用。故得胜后,更要防备。凡拦阻人往十字架的,即出自撒但。‘退我后边去罢!’─因是绊脚石,绊倒人向前走。主看彼得之拦阻出自撒但,体贴人意者即出自撒但。撒但与人最近。也许今日我们的头脑中,他已经出入五十次了。
二十四节:‘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假设十字架在此作赎罪解,我们不能跟从,岂是我们也可赎罪!只有大祭司可进至圣所,故赎罪只是主的工作。十字架不只赎罪,亦指吃苦─逼迫而顺服。主呼召我们去吃苦,不呼召我们赎罪。我们是信而跟随耶稣,信把我们放在教会中,跟随使我们能在国度里。单信不跟最危险,跟从是最便宜的代价。主起码的要求:舍己,即跟从主。拒绝自己的意思,求神的旨意满足。十字架有两种:(一)赎罪─基督的十字架(约十一50~52)(二)受苦的十字架,各信徒都有自己的十字架,是神所定规的。主为各信徒安排的十字架各有不同─不同的路虽然不同,一样都是十字架;十字架即道路上的打击。得救后你要如此走,神要那样走。主借彼得教训我们─责彼得体贴人的意思,即不顺服神的打击。舍己是跟随的唯一条件,舍己(消极的)就是除去自己的意思;背十字架即忍耐除去的痛苦;跟从即走主的路,也就是顺服。
救魂(今世)必丧魂(将来),丧魂(今世)必救魂(将来)。魂包括心思、意志、情感。救魂即满足思想、意志、情感(今世),即不舍己。丧生命(今世)就是舍己,和救魂相反,为主牺性必丧魂。不愿丧魂者,在国度中必失去魂的满足,如‘一千银子的仆人要在国度中哀哭切齿。’在世界快乐,不作事,手中不擦汗,包起银子者,在千年国中将受羞辱,唯仍有永生。必得着魂(将来),即在国度中的满足─得荣耀。
二十六节:‘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得全世界(即世上的富贵荣华),将失去天国的荣耀,何苦?有何物可换魂呢?主看今日之救魂为至愚。
二十七节:‘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从此主多自称为‘人子,’表明受苦。‘那时候’─证明上文之将来。‘行为,’即今日之救自己,或为主丧己。行为乃赏赐之根据,与永生无关(注意:此处是行为,非信也)。故主降临时,
得魂——————————————>丧魂
主来
丧魂——————————————>得魂
全然相反,故凡欲知究竟,将来有赏赐否,不必待诸审判台前,省察自己的行为够了。如果你今日失,将来担保你得;如果你今日得,将来担保你失。
二十八节:‘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祂的国里。’这是接下文详解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