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
读经示范

<< 第十九章 >>


一、被带进神的同在和对神的认识中 十九1~25

(问: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被带到西乃旷野的属灵意义为何?)

*19:3注1【写出埃及记是要表明神完满的救恩,为着建造祂的居所。一至十八章描绘神的救赎和拯救(一1~十四31)、神的供备(十五1~十七7)、胜过肉体(十七8~16)、和摩西所插进一幅国度的图画(十八1~27),以显示前述各项目的结果。在这几章所记载的经历之后,以色列人被带到神的山,进入神直接的同在里(三1,十八5),与神有交通。神在那里向祂的百姓显现,对他们说话(3~6,11),赐给他们对祂自己的认识(二十~二四),和祂居所之模型的异象(二五~三十),使他们能照着那异象建造祂的居所(三五~四十)。。】

(问:耶和华如鹰将百姓背在翅膀上,其表征为何?)

*19:4注1【鹰的翅膀表征神在基督里的恩典和能力,应用到我们身上(林前十五10,林后十二9,弗一19)。在与神的交通里,我们首先认识神的恩典,这恩典为我们成就每一件事,并且背负着我们与神一同往前。】

(问:当神的百姓留在祂的同在中,他们就能成为什么?)

*19:6注1【当神的百姓留在祂的同在中,他们就成为祭司的国度和圣别的国民(启一6,五10,彼前二9)。神的百姓作为祭司,活在神的同在里,享受祂作他们的分,就像祂享受他们作祂的珍宝一样(5)。神与祂百姓之间彼此的享受,将祂的百姓从祂以外的一切事物分别出来归祂自己,使他们成为圣别的国民。】

(问:为何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线?)

*19:12注1【我们与神交通时,不仅认识祂的恩典(4),也认识祂的圣别。西乃山是圣山,因为神降临在其上(20,参三5)。因此在这里定了边界,以色列人不可越过(12~13,21~24)。我们这些神的子民与神交通时,若要留在祂的同在中,就必须圣别自己,以及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事物(10,14,22,参来十二14)。分别为圣就是尊重神的圣别界线。分别为圣是圣别的经历一面。当神的圣别成为我们的经历时,那就是分别为圣。见来十二14注1与罗六19注2。】

【本章思路】

当以色列人出埃及地,被带到西乃的旷野,耶和华就从山上呼唤摩西,要他向百姓说话,使以色列人被带进神的同在中,与神有交通。在那里,神向祂的百姓显现,对他们说话,赐给他们对祂自己的认识。首先,神使他们认识祂的恩典。并且,若听从神的话,遵守神的约,就要使他们在万民中作神自己的珍宝。当神的百姓留在祂的同在中,他们就要归祂作祭司的国度和圣别的国民。最后,神也启示自己是圣别的一位,要以色列人分别为圣,洗净自己的衣服,并在西乃山(圣山)这里定了边界,要他们不可越过。

当我们经历神的救赎和拯救、神的供备、胜过肉体等过程,我们就要被带到神的山,进入神直接的同在里,与神有交通。在那里,神要向我们显现,对我们说话,赐给我们对祂自己的认识,和祂居所之模型的异象,使我们能照着那异象建造祂的居所。


【事实问答】

一、被带进神的同在和对神的认识中 十九1~25

(问: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从利非订起行到了那里?耶和华从哪里呼唤摩西?)

*19:2~3【他们从利非订起行,来到西乃的旷野,就在那里的山前安营。摩西上到神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对以色列人说,】

(问: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事,启示祂与祂子民的关系?)

*19:4~5【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我自己的珍宝,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问:神要百姓归祂成为什么?)

*19:6【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别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问: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上,百姓要如何预备?)

*19:10~11【耶和华又对摩西说,你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今天明天分别为圣,又叫他们洗净自己的衣服。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山上。】

*19:15【他对百姓说,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不可亲近女人。】

(问:耶和华吩咐摩西如何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

*19:12~13【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触着山的边界;凡触着这山的,必被处死。不可用手触着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走兽是人,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以到山上来。】

【圣经学习单】

1、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    )将你们背在(    )上,带来归我。

2、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    ),因为全地都是我的。

3、你们要归我作(    ),为(    )。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学习单答案】

1、鹰、翅膀

2、我自己的珍宝

3、祭司的国度、圣别的国民。


选用诗歌:

祷读经节:十九6

选读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