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
就近主:呼求祷告就近主
 
什么是就
就乃是低就、将就、迁就、俯就,也就是不求自己的喜悦(罗十二16十五1~3),和气的就近人,顾到人的需要,体谅人的感觉。
一个能俯就人的人,不固执己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适应任何环境。他能和气的就近别人,在人的处境中与他们接触。
“就”乃是“话成为肉体”的原则;如果神仅仅盼望人自己回头归向祂,却不来到地上,亲自成为人而就近人,救赎便无法成功。然而,神爱世人,亲自从天上来到地上。祂降低了自己来就人,以完成救赎的工作。虽然神的救赎是把我们救到天上,但神不是在天上成功救赎,乃是降到地上,来救赎地上的人。神一切的救赎都是作到地上,作到人身上。因此,我们若要传福音带人得救,我们必须是一个就人的人。尤其是对待晚辈,或地位低微的人,我们若不能“就”他们,就很难领他们归入主。
神的仆人绝不可自己定规一个主观的标准,非坚持自己的看法和习惯不行。如果我们要好好的事奉主,就得在合乎圣经教训和不绊倒人的原则下:“向众人,我成了众人所是的。”(林前九22)保罗在林前九章说,“我…却自愿奴役于众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之下的人,我就作律法之下的人(虽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之下),为要得律法之下的人;向律法之外的人,我就作律法之外的人,…为要得律法之外的人。向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众人,我成了众人所是的;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19~22)保罗为着福音的缘故,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这乃是一个事奉主者应有之“就”的性格(参《性格》六页;《以西结的异象》三四四页;《主工人的性格》二〇一页)。
要彼此思念相同的事,不要思念高傲的事,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精明。(罗十二16
生活应用:不固执己见,能调整自己适应不同的环境,去就近别人,在他们的处境中接触他们。
 
变作一只小鸟
有一年,倪柝声弟兄在庐山养病,在山上过冬。那年刚好是战后,所以山上几乎没有什么人。除了一个送饭的小孩来三次之外,一个人也看不到。起头的时候,他也不觉得怎样,但是过了些时候,不免觉得寂寞。一天,倪弟兄吃过午饭之后,睡了个午觉。他睡醒之后,看到阳台上有些好同伴来了。原来有些剩饭掉在阳台上,一些小鸟到阳台上吃这些剩饭,一面蹦蹦跳跳,一面唧唧喳喳的唱着歌。这时倪弟兄想,若找不到人,就和这些小鸟来往也好。于是他起来,到外面去看看它们,可是它们一下都飞走了。倪弟兄又想个办法,把剩饭再拿一些来,在阳台上摆起阵来。第一行摆在最外面,只摆不多几粒,第二行第三行,越摆越靠里面,也越摆越多,他就躲在门后面,看它们来吃。不久,它们就飞下来吃。他想这是个好机会,要出去和它们说话。但是它们一看见他,立刻又飞走了,停在对面的树上,瞪着眼睛看着他,似有无限疑团。他走了它们就来了,他来了它们就走了。他来多少次,它们就飞走多少次。
倪弟兄很想对这些小鸟传道说,“小鸟朋友们,我今天这样作,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因为在这山上的冬天,你们不容易找到粮食,我这里有够多的食物,请你们放心的来吃。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当你们吃的时候,让我坐在你们中间,听你们唱歌,看你们跳舞,大家一起作朋友,作同伴…。”但是小鸟们就是不肯来,一点也不领会他的意思,他毫无办法。后来他终于明白,因为他太大了,想要亲近小鸟,得把他这五尺十一吋高的人缩下来,缩得和小鸟一样大,变成一只小鸟的样子,它们就不会防备他,他就可以把他心里的事情告诉它们,它们就能在庐山和他一起过冬天了。
同样的原则,今天这位神如果仍然是神,我们就永远不能领会祂。如果祂用祂的语言来同我们说话,我们对于祂就仍然莫名其妙。神如果是要用言语来启示祂自己,要和我们有往来,神也得缩小下来,一直缩到一个地步,有一个像你我一样的身体,然后来就近我们,对我们说话,告诉我们关于祂的事,告诉我们关于宇宙的事。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明白,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参《正常的基督徒信仰》四三~四五页)。
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看哪,一个贪食好酒的人,一个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从她的行为得称为义。(太十一19
 
神成为肉体来拯救人
按照圣经的启示,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创一26),具有合乎神性情的善良本质,如真、善、美、智、仁、勇等美德。然而因着堕落,恶性进入人里面,与善性相争,叫人无法实行他良好的意愿。(罗七18。)
因着人的堕落,撒但的化身─罪,进入人里面。罪败坏人的身体,使其变质成为肉体;玷污人的魂,使其成为己;并且杀死人的灵,使其无法接触神。在这种堕落的光景中,人就像一部坏了的收音机,不但不能收听令人喜悦的乐音,反而时常发出恼人的噪音;又像一只漂亮的杯子,掉在泥巴里,外形美好却沾满臭泥。虽然人自古想尽一切办法要逃脱罪,至终却只发现:行善、教育、道德、哲理、物质主义,皆不能救人脱离罪。人已完全被撒但霸占并控制,彻底无助,无法自拔。
然而,神有祂的救法,差遣祂的儿子耶稣基督,到世上来作救主,解决堕落罪人的问题。神格一切的丰满,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祂乃是成为肉体的神;祂是完整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祂乃是神人。祂在地上活出完全、无罪的生活;然后被钉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
天上的父神是人无法接近的,因此祂在子里成为人,住在人中间。然而,子神是在人之血肉的样式里,仍无法进入人里面。借着子的死与复活,祂就成为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得以进入人里面。这样,完整的三一神─父、子、灵,就临到了人。如同发电厂里的电流借着电线或电缆,临及每一个家庭;照样,基督就是属天的电线,从父神这神圣的发电厂而来,将灵这属天电流的供应和能力带给人。如今,只要人愿意悔改,心转向神,信入并接受祂,这位奇妙、包罗万有的灵就将神那神圣、永远、非受造的生命带进人里面,使人能够享受并经历这生命,而活出神圣的属性,彰显神(参《神经纶的福音》第六篇,二、九~十三、十五~十六页)。
话成了肉体,支搭帐幕在我们中间,丰丰满满地有恩典,有实际。我们也见过祂的荣耀,正是从父而来独生子的荣耀。(约一14
生活应用:珍赏三一神成为肉体,来就近人,并成为赐生命的灵,进入我们里面,将我们虚空人生变为诗歌。
 
两次都是我的
有一个孩子名叫蒙恩,一天买了一块木头,花了许多工夫,刻成一只小船,视如宝贝。一天,他把那只小船带到海边去放。不料,一阵风来,将它刮去,转眼不见了。他很懊丧的回家去。过了几天,上街打算再买木头,另作一个。路过一个玩艺摊子,看见一只小船,仔细端详,就是他所失落的那只。虽然颜色改了,但有几个记号,到底还能看得出来。他就对老板说,“这是我的小船,请还给我吧!”老板说,“哎!那能是你的,这是我用六角钱买的,那卖给我的人说,他是在海边捡的。你若一定要,还是算你六角钱。不然你不能白白拿走。”蒙恩没有办法,只得跑回家,向他母亲说明事情的原由,要了六角钱,把小船买了回来。他对母亲说,“这只小船两次都是我的,第一次是我亲手作的,第二次是我亲自买回来的。”
我们原是神所造的,因为犯罪堕落而失丧了。但是主耶稣降卑自己,成为肉体,又舍命流血,出了重价,把我们买了回来,将我们带回归神(参福音故事中册,一九三~一九四页)。
 
慕迪就近醉汉
一天下午,慕迪在一处讲道。离讲台前不远,忽然乱了起来,慕迪立刻停止讲道。原来是个醉汉,酒性大发,对他旁边的人,大说特说。慕迪站在台上一声也不响。过了数分钟,这个醉汉东倒西歪的离开座位,走了出去。醉汉刚把门关上,慕迪就极其忧愁的说,“我们的弟兄出去了,他的道路是很危险。谁知道他要往那里去,他的结局如何?他独自走了,没有人顾念他的灵魂吗?”他的话语极其柔和恳切。立刻就有几个人满怀爱心,出去追随这个游荡的罪人。于是,慕迪又继续讲他的道。会后,人差不多都离开了。这时,椅子当中跪着两个人,这个搂着那个。那个人哭得很厉害。原来,有人把那醉汉带了回来,慕迪便上前就近醉汉,带他祷告,帮助他悔改转向神。
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这样,就要在你们的身体上荣耀神。(林前六20
 
就近人且顾惜人的耶稣
约两千年前,在新约时代的开始,有一天神借着圣灵,在童女腹中成孕,成了一个人,名叫耶稣。祂的出生乃是神的眷临,为要接触祂所造却堕落了的人。耶稣生在贫穷之家,人称祂为拿撒勒人(太二23),意思是,祂是从被藐视之地、被藐视之城来的被藐视之人。如果祂是生为君王,就很少人能接近祂;但祂生为一个贫寒的拿撒勒人,就能接触并且确实地接触各阶层的人,特别是那些贫穷、患病的人,如瞎子、麻风病人、罪人和税吏。祂在人性里来,使祂能就近人、顾惜人,并使人快乐。
新约四福音书所描绘的耶稣,是就近人且顾惜人的。祂若以神圣的身分来到我们这里,就会使我们受惊吓。然而,主耶稣这位人子甚至能作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与他们一同吃喝(路七34),以顾惜他们,好叫他们得着救恩。此外,祂来作有病之人的医生,使他们得安慰(太九12)。主也告诉那些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祂这里来,祂必使他们得安息(十一28)。在节期的末日,主向干渴的人发出呼召,可以到祂这里来喝,使他们永远不再渴(约七37)。
不管人的光景如何,主耶稣总是亲自来就近人,应付每一个堕落罪人的需要。有一次,祂行走在拥挤的群众中,一个患病的妇人迫切的去摸祂的衣服穗子,就得了医治(太九20~22)。祂总是走进人群中,让人能靠近祂,并摸着祂。凡到祂这里的,祂总不弃绝。祂接纳所有的人,没有偏爱或偏袒。
作为罪人,我们无法救自己;为此,主耶稣这位人子,成为神的羔羊,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而成功救赎,除去我们一切的罪;这对我们是最大的顾惜,使我们快乐、安息。这乃是主在四卷福音书中的职事(参《活力排》九九~一〇三、一二三页)。
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8
生活应用:耶稣这位顾惜人的人子,亲自来就近人,应付每一个堕落罪人的需要。
 
坐在他旁边
有一人去向一个判了死刑的囚犯传福音,费尽唇舌,始终无法叫他悔改相信。在回程的路上,他在车上碰见一位在主面前很有学习的基督徒,谈话之间,他托这位基督徒再去向那个囚犯传福音。这位基督徒到狱中,安静坐在那个囚犯旁边,握着他的手,热诚而简单的说,“神差遣祂的独生儿子来拯救像你和我这样的大罪人,这爱实在太大了,你说是不是?”话说完了,囚犯那颗硬心也柔软下来,眼泪如同泉水,不住地涌上来。后来,囚犯见证说,“先前那位先生向我传福音时离我很远,一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冒犯的样子;然而这位弟兄来到,竟然就近坐在我身旁,将他自己与我相等并列,述说神儿子救赎的大爱,我就无法再抵挡了。”(参造就故事下册,四十页)
 
不传深奥的道理
名布道家葛理翰(Billy Graham),一次要在剑桥大学讲道,听众数千人都是教授和大学生;因此他事先准备了很久。到了讲道的那晚,他穿着博士袍,戴上帽子,站在讲台上不敢轻举妄动,引用很多哲学名词,指出很多科学证明。结果,那一晚竟无一人信主。第二晚,他不再利用预先准备的讲章,却用简单易明白的话来传讲。这次讲道起了作用,六百人悔改信主,其中多位是有学位的。所以,我们传神的福音,应当体恤并就近人的需要,不当用人的智慧和深奥的道理讲论。
大布道家慕迪传福音,总是用最令人容易明白的话语传讲。他说,“我将饼放在矮柜里,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拿到。”(参造就故事下册,十六~十七页)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动听的言语,乃是用那灵和能力的明证。(林前二4
 
主拯救失丧者,使病者得医治
路加十九章记载主耶稣拯救撒该的故事。一节说,“耶稣进了耶利哥。”耶利哥代表咒诅之地,也就是代表世界。耶稣不是原来就在耶利哥的,祂乃是从别处进来的;祂从天上来到地上,进了耶利哥这个受咒诅的地方。税吏长撒该想要看看耶稣是谁,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能看见,于是先跑到前头,爬上一棵桑树。耶稣经过那里,往上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须住在你家里。”撒该要看耶稣,结果反被耶稣看见。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结果,撒该得救了,并且大大改变了。从前他是一毛不拔的,是讹诈人的,现在他把他所有的一半周济穷人,并且他讹诈了谁,就还谁四倍。主特意住撒该家里,为要顾惜他,用祂的救恩喂养他。
当主呼召门徒时,祂特意在加利利海边行走,好遇见彼得、安得烈、雅各以及约翰,并呼召他们来跟随祂(太四18~22)。又如税吏马太替罗马人收税,为犹太人所定罪、藐视并厌恶。然而,主并不因此弃嫌他,反而特意走过马太所坐的税关,并呼召他来跟从主(路五27)。以后,他且被选立为十二使徒之一,这是主何等的怜悯(参可二14注2)。
在约翰四章,耶稣特意绕道去一座小城,为要顾惜一个干渴、不道德的妇人,并将自己作为涌流生命的活水赐给这妇人喝,使她得着生命的满足。在五章,耶稣在安息日就近一个病了三十八年、无法起来行走的人,问他说,“你想要痊愈吗?”(6。)又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这软弱的人听见主那点活人的话,立即痊愈,就拿起褥子走了(8~9)。然而,犹太人却逼迫耶稣,想要杀祂,因为主在安息日治病。在此我们看见,主知道人的需要,并亲自就近人。祂甚至不惜任何代价,为要顾到人生命的事(参倪柝声恢复职事过程中信息记录下册,五九九~六〇四页;《活力排》一〇五、一二四页;《约翰福音生命读经》一九二~一九五页)。
人子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
生活应用:珍赏主亲自就近软弱的人,甚至不惜任何代价,来顾到人生命的事。
 
最安全的地方
有位传道人在麻风院中传道。有人问他:“在麻风人中传道,岂不太危险吗?你不怕被传染吗?”传道人回答说,“若是神的旨意要你在麻风人中传道,麻风院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比任何地方都要安全。”主在地上曾嘱咐门徒:“要医治病弱的,复活死亡的,洁净患麻风的,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领受了,就要白白地施与。”(太十8)因为人子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参造就故事下册,十八~十九页)。
 
头次来的都给一角钱
慕迪四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替人洗衣,养活他们兄妹九个人。为了贴补家用,他的哥哥从小就出去替人作工,慕迪也去帮人放牛挤奶。慕迪刚到那个地方,哥哥就对他说,“这地方有一位先生,凡头一次到这地方来的小孩,他都给一角钱。”有一天,慕迪的哥哥领他在街上走,对他说道:“你看,那位先生来啦!”就把慕迪介绍给那位先生。他就拿出一角又新又亮的钱来,放在慕迪手中,说,“小朋友!主耶稣爱世上所有的人,也爱你。祂从天上来到世上,替你我死在十字架上。”慕迪后来说,“这是我认识主的起点。”
当初,那位先生借着一角钱来就近孩子,领他们认识主,竟为主得着慕迪这个为主大用的器皿。主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神的国正是这等人的。”(路十八16)(参造就故事下册,五二页。)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神的国正是这等人的。(路十八16
 
复活的主与退后的门徒同行并同在
路二四13~35,记载复活的主向两个门徒显现。当时,这两个门徒全然失望,深深沮丧,所以没有留在耶路撒冷,反而离开耶路撒冷往以马忤斯去。当他们正谈论所遇见的事时,主耶稣亲自就近他们,与他们同行。
当时,他们不认识复活的主。主与他们同行,从摩西和众申言者起,凡经上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虽然他们听了,心里像火那样的发热,却还没有认出主耶稣。等到日头平西,将近以马忤斯的时候,门徒强留主一同住下。到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这时他们的眼睛开了,才认出主来。耶稣就从他们面前不见了。于是他们起身,回耶路撒冷,向十一个使徒和同他们在一起的人见证耶稣复活了。在此我们看见,虽然门徒因着软弱而走下坡路往以马忤斯去,主却低就他们,与他们同行,好把他们带回耶路撒冷。
在约翰二十一章,门徒退后去海边打鱼,主也低就他们,与他们一同到了海边。不论他们是否觉得主的同在,主始终与他们同在。主就近门徒,不仅是顾到他们的需要,也借此训练他们知道,如果没有主的引导,即使在适合打鱼的夜晚,到有鱼的海上,也打不着什么;然而若有主的引导,甚至在没有鱼的岸上,主也能给他们鱼。他们必须顾到主的使命,并为着生活信靠主。他们若在主的旨意中,且在祂的旨意下,甚至在不可能的地方,主也会为他们预备生活上所必需的。
在二十至二十一章,我们看见主在复活里,不仅同门徒相聚,也同他们行动生活。不论门徒是否觉得主的同在,祂始终与他们在一起;然而,因着门徒的软弱,主有时候就低就他们,显明祂的同在,以加强他们对祂的信心(参《路加福音生命读经》五四〇~五四四页;十二篮第一辑,四页;《创世记生命读经》四三五~四三六页;《约翰福音生命读经》六五二、六五四、六四五、六四七页)。
他们彼此说,在路上祂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解开圣经的时候,我们心里岂不是火热的吗?(路二四32
生活应用:在我们软弱时,主仍低就我们,与我们同行,并与我们同在
 
你的寡妇可以信靠我
霍尔顿白翠(Betsy Holton,1804~1895)的丈夫去世后,留下九个孤儿,其中一个就是慕迪。邻居们劝她送几个孩子给别人。但是送给谁呢?送那一个去呢?想起这些问题,作母亲的白翠就心痛。一晚,当孩子们熟睡之后,白翠大哭一场。当她拭干了眼泪,打开那本丈夫送给她的圣经时,很奇妙的,她的目光正落在一节宝贵的经节上:“你撇下孤儿,我必使他们存活;你的寡妇可以信靠我。”(耶四九11)白翠从这经节得到莫大的安慰,立即在经节旁边,写下简单地几句祷告:“哦,神!我知道这些孩子是你所赐的。如果我尽母亲之职,我知道你一定会作他们的父亲。”白翠确实尽了她作母亲的职责,她死后墓碑上刻着可十四8:“她作了她所能的。”主在白翠失去丈夫,深处感到无助时,就近了她,使她从圣经上的话,得到安慰与鼓励。主更与她同行,作她的真丈夫,使她有力量尽心抚育孩子,直到路终(参福音故事中册,六六页)。
 
圣经不怕偷
从前有一位妇人,从店铺偷了一本圣经。她想要拿去变卖,却卖不到多少钱,因为圣经是最便宜的书。她索性带回家读,不料越读越觉得扎心。读了几章之后,她的良心非常受责备,于是把它包好,暗暗地退回原处。她在里面附了一张纸条:“很抱歉,我偷了这本圣经。请饶恕我,为我祷告。”这位妇人退还圣经以后,自己去买了一本来读。后来,她悔改信主,再也不偷东西了。她时常向人作见证说,“我曾经作过偷圣经的贼,却因着读圣经,竟然得救了!”主借着祂的话,亲自临及这位有罪的妇人,将祂的话向她开启,使她的良心有感觉,至终看见并信入主(参福音故事中册,六六~六七页)。
你撇下孤儿,我必使他们存活;你的寡妇可以信靠我。(耶四九11
 
主作大祭司,俯就同情体恤我们
基督在升天里,仍然在人性里作我们的大祭司,顾惜我们。希伯来四章说,我们并非有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祭司,祂乃是在各方面受过试诱,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15)。因着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诱,与我们一样,祂就很容易低就我们,同情、体恤我们的软弱。换句话说,祂在人性里作大祭司,同情我们的软弱,借着一直顾惜我们,来照顾我们。
基督这位大祭司所经历的苦难,比我们所经历的更难千万倍,因此我们可以信赖、祈求祂。我们若有什么难处,祂与我们一同感觉。祂要恩待扶助我们,使我们得平安。多少时候,我们觉得别人不看重我们的事,也没有人与我们表同情,来安慰扶助我们。那时,我们必定觉得担子是重的,心情是苦的。然而,我们有一位与我们表同情的大祭司,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祂施恩的宝座前,祂要实际的背负我们的重担。
再者,基督在天上作大祭司,也为我们代求。七25说,“那借着祂来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为他们代求。”基督既是长远活着,永不改变的,祂在程度上、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能拯救我们到底。基督作我们的大祭司,为我们代求,承担我们的案件。祂为我们显在神前,为我们祷告,使我们蒙拯救,并完全被带进神永远的定旨。我们只要简单地安息、信靠并享受祂的代求。我们有一位永久、不变、永远的代求者,祂知道我们何等容易跌倒,而且一跌就留在落下去的光景中。但祂的代求迟早要胜过、征服、并拯救我们。借着祂的代求,至终我们每个人都会完全被征服,完全蒙拯救。神设立基督作大祭司来看顾我们,现今祂正在借着祂的代求来拯救我们,并要拯救我们到底(参《活力排》一三三页;十二篮第二辑,五五~五六页;《希伯来书生命读经》四五六~四五七页)。
因我们并非有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祭司,祂乃是在各方面受过试诱,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来四15
生活应用:基督作为在人性里的大祭司,同情、体恤我们的软弱,并为我们代求。
 
折脚小孩折翼小鸟
有一小孩坐在路旁,手中有一折翼小鸟。一位仁慈的老妇人经过,就问那孩子可否将那只可怜的小鸟交给她带回去医治、看护,等到它完全复原后,再放它走,让它享受自由。小孩思想片刻,回答说,“对不起,我想还是自己看顾它好了。”接着又说,“因我懂得它的难处。”老妇人不大明白小孩的意思,等他站了起来,她才明白;原来小孩也是折脚,脚上尚有石膏固定着。因他自己折脚,所以懂得小鸟折翼的难处。自己经历难处的人,才能体恤、低就、并帮助有同样难处的人(参造就故事下册,八五~八六页)。
 
哥哥的爱
有一个败坏的少年人,忤逆并反抗父亲,就逃家与一群强盗结伙。他的父亲很愿意饶恕他,只是找了好久,都没有人肯冒险送信给他。后来,这位少年的哥哥主动对父亲说,他要亲自去;因为他极其爱弟弟。父亲就把自己对于坏儿子的爱托付他,并且让他带许多东西给弟弟,以证明父亲的爱心和善意。
哥哥带着父亲的使命,路上却落在强盗手里,他们抢去他的财物,并且把他打成重伤。他告诉强盗:“我不在意这些东西,只求你们领我去见你们的首领。”他们就领他去;他的弟弟从他的声音认出他,见他受伤,心里难过起来。哥哥对弟弟说,“我是带着父亲的使命来的,父亲还是爱你,他的爱从来没有改变,你若是现在回去,他一定赦免你。这是我来的目的。现在,我的事办完了。”说完这话,他的性命就为他的弟弟牺牲了。他的弟弟因此悔改,回到父亲那里,永远记念并哀悼这位为他舍命的哥哥(参福音故事中册,九十~九一页)。
因为祂既然在所受的苦上被试诱,就能帮助被试诱的人。(来二18
 
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就近主
主既是体恤人的大祭司,我们所需要作的,就是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就近祂(来四16)。施恩的宝座,是指天上神的宝座(启四2)。神在宝座上掌权管理宇宙,因此这宝座是神行政的宝座。然而对我们信徒,这宝座却成了施恩的宝座,由至圣所里见证柜上,洒了基督宝血的平息座(施恩座)所表征。神就是在这里,与祂的百姓相会(出二五21~22)。
不过,当我们还活在地上时,怎能来到天上神和羔羊(基督)的宝座前?秘诀在于来四12所说我们的灵。那在天上坐在宝座上的基督(罗八34),现今也在我们里面(10),就是在我们的灵里(提后四22),这灵就是神居所的所在(弗二22)。伯特利是神的家,神的居所,也是天的门;在那里基督是梯子,把地联于天,并把天带到地(创二八12~17约一51)。我们的灵今天既是神居所的所在,这灵就是天的门,在这里基督是梯子,把我们在地上的人联于天,并把天带给我们。因此,每当我们转到灵里,就能借着基督作天梯,进入天的门,摸着天上施恩的宝座(来四16注1)。
许多时候,我们简直无法忍受我们的环境,并且不能面对将要遭遇的事。然而,有一个地方叫作施恩的宝座。我们可以向主祷告:“主,我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在你的施恩宝座前,我得着恩典作我应时的帮助。主,我每分钟都需要你的恩典。不仅每年、每周、每天、每小时,我需要你的恩典,更是每分钟都需要你的恩典。没有你的恩典,我简直什么也不能承当。”
我们不需要作什么,只需要简单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敞开并接受怜悯和恩典,作应时的帮助。每一天,从这恩典而来的帮助,都是应时、新鲜的,正合我们当时的光景和需要(参《希伯来书生命读经》三五九~三六三页;《创世记生命读经》四六一~四六二页)。
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受怜悯,得恩典,作应时的帮助。(来四16
生活应用:借着运用灵,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受怜悯,得恩典,作应时的帮助。
 
我抱东西你抱我
一天,慕尔郝(Henry Moorhouse,1840~1880)弟兄回家,手里拿着一包礼物,想要送给他的妻子。他的小女儿是瘸腿的,对父亲说,“让我把这礼物,拿去送给妈妈。”慕尔郝说,“我亲爱的女儿,这对你太重了。”女儿回答说,“请你让我试一试。”于是,父亲把那包礼物给她。她既接着那包礼物,就对父亲说,“亲爱的爸爸,我抱东西,你抱我。”正如这个小女孩所认知的,我们也能经历,全备供应的神在我们里面,与我们是一,使我们能承担我们本身的力量所来不及的事物(参造就故事下册,八三页)。
 
特意绕道到理丁
一次,本仁约翰(John Bunyan,1628~1688)应邀至伦敦讲道,他的妻子见他身体衰弱,劝他不要骑马,而要他搭马车至伦敦。但本仁约翰说,他必须绕道到理丁(Reading)去,因为那里有位少年人得罪了父亲,被父亲逐出家门,并且不让那孩子承受应得的产业。他决定前去劝这位商人父亲,使他们父子重新和好。那位少年人本是个浪子,花尽了父亲给他的一切资财。但本仁约翰认为,如今浪子既愿意悔改,有了忧伤痛悔的灵,神必不轻看。果真,当本仁约翰到了那里,陪伴父子两人一同祷告,靠着主的宝血,父亲在爱里赦免了孩子,并且恢复了父子的关系。
之后,本仁约翰离开理丁前往伦敦,途中遇上了狂风暴雨。他越过泥泞,淌过积水,他的马却因连日来在风雨泥泞中奔驰,而不支倒地。本仁约翰只好把坐骑留在伦敦郊外,自己步行进城,全身湿透的走到好友史杜威(John Strudwick)的住宅。那晚,他整夜发高烧,半睡半醒。史杜威见他身体孱弱,劝他取消原定的讲道,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他第二天的行程。为了恢复浪子与父亲的关系,本仁约翰不顾自己的安危,特意绕道到理丁;正是他身上这“就”的性格,使他能为主所用。
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就在此将祂自己的爱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
 
贝地被拐走了
有个富翁住在一座大而华美的洋房里,他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女儿。一天,富翁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全家大小都十分欢喜,给这孩子起名叫贝地。三岁时,贝地一人从楼房跑了出来,看顾他的女仆正巧不在那里。因着家境富裕,贝地穿着美丽衣服,颈项挂有金链。一位路过的妇人看见贝地的衣服装饰,心想:“若是把小孩拐来,变卖他的衣服装饰,为数必定很可观。”妇人就拿出糖果来引诱他。贝地也不怕人,立即走过去拿。妇人不立即给他糖,慢慢引他过了几条街道,才将糖果给了贝地。她用一条围巾把贝地裹好,赶忙走出那城,到了一处穷人住的地方。这时,贝地喊着要回到母亲那里,妇人恼怒的用话威吓贝地,贝地十分害怕,不敢吭气。妇人就将贝地的衣服装饰一一脱了下来。
不久,家人发现贝地失踪,到处寻找起来,家里仆人全体出动。贝地的母亲因爱贝地过于一切,亲自出去,非寻回他不可。她走过许多的街道,最终到了那女子的住处附近。这位高贵的夫人从来没有到过这么污秽的地方,若非丢了儿子,她是绝不肯到那里的,但是此时她顾不得自己,一心要寻回失去的孩子。
她正在街上走的时候,忽然听见小孩的哭声,她直觉是贝地的声音。她一面倾听,一面走近那屋。这时,诱拐贝地的妇人正要离开屋子,一手拿着一个包裹,一手牵着穿着肮脏衣服的贝地。贝地此时如同乞丐的儿子一样。母亲一见到贝地,再也顾不得他浑身污秽,立即上前从妇人手中夺过他来,连连和他亲嘴。贝地用小手抱着母亲的颈项,十分安稳的靠在她怀里。母亲快步直走回到家里,把贝地交给父亲。此时,他们是何等快乐,因为贝地失而复得。看顾的女仆急忙拿水来为孩子洗濯,又拿美丽衣服给他穿上。不久,他就紧紧挨在母亲怀里,酣甜的入睡了。为了寻找心爱的儿子,贝地的母亲遍寻街道,甚至亲自到极其肮脏污秽之地也在所不惜(参福音故事中册,八八~九〇页)。
 
照我本相来就主
伊利奥女士(Charlotte Elliott,1789~1871)自幼体弱多病,三十二岁时已成瘫痪,终年躺卧病床。病后第二年,马兰(Dr. Cesar Malan)弟兄在伊女士家中作客,饭后大家围坐,谈到信主得救的问题。伊利奥女士曾渴望要主,却因自己罪孽太重,缺点太多,而不能坦然亲近神,心中非常苦闷。当晚,她问马兰:“我该怎么作才能成为基督徒?”马兰回答:“伊利奥,割断那绳索吧!若想解开它,就太费时间了。你不需要自我改良,只要照你本相,来到主面前,主一定会接纳你。”从此,“照我本相”这句话深刻的印在伊利奥的脑海中,也帮助她照着本相到主面前。不久,她就得救了。
伊利奥的哥哥是个传道人,为兴建一所学校,他举行一场义卖会,来筹募基金。全家人都为此忙碌万分,只有伊利奥因卧病在床,帮不上忙。义卖会当天,她独自留在家中,心中满是苦闷。瞬间,数年前与马兰弟兄的谈话萦绕在她耳边,她回忆起这几年的属灵经历,觉得主的慈爱、能力和应许已胜过了一切。从前,她曾如何照着本相到主面前,从主得安慰。现今,她照样能凭着相信基督作基石,坦然无惧的到主面前。于是,她根据这灵感,用简单生动的言语,写下“照我本相”这首诗歌(诗歌七二四首)。这首诗歌阐述了救恩的途径,虽是“无善足称、反复不定、疑信参半、贫、瞎、可怜”的罪人,但是救主却“流血、受惩、赐生命、赦愆尤”,并且“应许必定成就”。这些真确切实的景像在短短一首诗歌里,表露无遗。这首诗歌至终在一分基督徒杂志上刊出,并且风行一时。伊利奥因此得到一笔款项,为建校基金尽上一分心力。
许多人因这首诗歌,深受感动而悔改信主。慕迪曾见证:“此诗对最多人成就了最好的事,比任何诗给人的帮助都大。”伊利奥去世后,亲友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一千多封信,都是因唱此诗而得救之人写给她的谢函。她的哥哥也说,“我多年服事圣徒的果效,还远不及妹妹的一首诗歌‘照我本相’来得大。”
我们并非将自己改变得比从前好,才有资格就近主,乃是“照我本相”来到主面前。我们再不用疑虑,只需对主说,“救主耶稣,我来!我来!”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绝不把他丢在外面。(约六37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