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二)
俯就人:谦卑体谅俯就人
 
神与人的神圣罗曼史
雅歌是圣经里一卷特别的书,记载一位伟大的君王所罗门,和一个平凡的乡村女子书拉密女之间的罗曼史。照着人的标准,君王与乡村女子彼此并不相配。但所罗门这位高贵的君王,却爱上一个乡村女子。然而,全地最高的君王所罗门,要追求一个平凡的乡村女子,必定很难。他若在君尊的荣耀里来探访她,她也许会惧怕。因此,王降卑自己,成为一个“乡村男子”,好往她的村庄去追求她,得着她的爱。然而,所罗门王并未停留在这样低微的情形里,最终他使这乡村女子成为他的王后,好与他相配,并将她带至与他同等的地位(水平)。
所罗门与书拉密女的故事,乃是预表神与人之间的神圣罗曼史。神爱上了人;即使人似乎与神不相配,神却爱上了人。神要与人成为婚配,神要追求人,并且要个人、情深的得着人,为此祂就成了低微、有人性的人。
整本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就是记载我们的好牧人基督,如何离弃尊荣,撇下宝座,来到地上,寻找卑微的人作祂的配偶。祂借着为我们死在十架上救赎我们,并分赐祂的生命给我们,来向我们显明祂的爱(彼前二24罗五5~8)。虽然神成了低微的人,但祂的心意不是要永远作个低微的人;祂要将祂的人性提高到祂神性的水平。这可由罗一3~4得到证明。三节说,按肉体说,祂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祂成为肉体,就像所罗门作“乡村男子”往乡村去,要得着妻子。然后在祂的复活里,祂按着圣别的灵,将祂的人性提高到祂的神性里(4)。借此祂人性的部分由神而生,被标出为神的儿子。同时,神在基督复活的时候,也重生祂所拣选的人(彼前一3),将祂的神性,放在祂所拣选的人里面,为要将人性提高到神性的标准,使人借着重生,在生命里长大,并借着生命而被变化,成为基督的新妇与祂相配(参《圣经提要》第二卷,二二七页;《雅歌生命读经》三~五页;《雅歌结晶读经》九五~九七页)。
因为神的爱已经借着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浇灌在我们心里。…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就在此将祂自己的爱向我们显明了。(罗五58
生活应用:珍赏神成为低微的人,为要追求人,并且要个人、情深的得着人。
 
今天救恩到了这家
黄姊妹出生在民风淳朴的台湾乡下,从小跟着父母到处求神拜佛,内心却感觉不到平安。她四岁那年,弟弟刚出生,父亲就发现肿瘤而开刀;四年后,父亲开始洗肾,一周有三天要到医院报到。黄姊妹和姐姐虽然年幼,却都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每天放学,她们都一同到幼稚园接弟弟回家。无论她去那里,都必须带着弟弟。每逢她看见父母的艰辛,就知道没有任性的权利,她必须懂事,必须听话,必须分担父母的辛劳。
国中时期,父亲病危而进出医院频繁,家中因此陷入黑暗时期。母亲一肩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跟着父亲来回奔波。黄姊妹也因此分担更多家事,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负责家中三餐,还得面对国中的繁忙课业,内心满了忧郁和愁苦。她一面担心父亲的状况,一面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照顾。她巴不得能从这深渊中蒙拯救。然而,她的渴望并没有实现,父亲在她国中未毕业时就病逝了,全家顿时失去支柱。
带着伤痛的心,黄姊妹考上五专,开始过着茫然、毫无目标的生活。她不知道人生的盼望何在,只好借由社团、打工,来填补内心的空缺与空虚。但这虚空感却越补越大。直到有一天,弟弟的老师到家中访问,邀请妈妈和姐姐参加福音聚会。不久,姐姐受浸得救了。因着姐姐信主,黄姊妹内心便兴起寻求神的渴慕。之后,黄姊妹也被邀请去参加福音聚会。当她进入会场,听见弹琴与唱诗的声音,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内心第一次有了平安地感觉。她深知这是主亲自来寻找她,使她找着真正的家。她也知道,她一切的重担,如今都可以卸下,因为主耶稣能为她担当一切的重担,背负她一切的软弱。当晚,她立即喜乐的受浸了。
信主后,黄姊妹住进了姊妹之家,在召会生活和弟兄姊妹中间,感受到从小盼望得到而得不着的家的温暖。虽然父母的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主的爱却远超一切。主不仅亲自临及她,更担就她一切的为难,安慰并医治她,使她获得了新生。
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路十九9
 
基督降卑自己以“就”人
圣经给我们看见,神的心愿乃是要进到人里面作生命,而与人成为一。这是在神里面的喜悦和意愿;这意愿在神里面是迫切、火热的。然而,神要使人明白祂的心,并完成神对人的渴望和意愿,就必须降卑自己,成为人,好来就近人。
腓二6~7说,基督“本有神的形状,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珍,紧持不放,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状,成为人的样式。”基督是神,本有神的彰显;然而为要成功救赎,完成神的定旨,祂就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珍,紧持不放。在成为肉体时,主耶稣将祂外面的彰显,由最高的形状─神的形状,变成最低的形状─奴仆的形状。
八节上半继续说,基督“既显为人的样子”。虽然基督是神,有神的形状,可是祂外面显于人的是人的样子。在基督成为肉体以前,祂只有神的形状;然而祂成为人以后,就需要过人的生活并工作,以建立人的样子,而向众人显为人的样子。正如四福音所描绘的,祂成为人,生活在一个贫寒卑微的木匠家里,经过三十三年半的为人生活。
八节下半接着说,基督既显为人的样子,“就降卑自己,顺从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首先,基督倒空自己,把祂神格的形状,神格外面的彰显摆在一边,成为人的样式。然后,祂降卑自己,顺从至死。这意思是说,当祂作人的时候,祂什么都不坚持,反而降卑自己,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死,乃是基督降卑的极点。对犹太人而言,这是咒诅(申二一22~23)。对外邦人而言,这是加在罪犯和奴隶身上的死刑(太二七16~1720~23)。然而为救赎我们,并达成神要与人成为一的定旨,主甘愿为我们忍受十架的苦难和羞辱(参《耶利米书生命读经》三〇六页;《腓立比书生命读经》一〇二~一〇五页;新约总论第三册,一七八页)。
祂本有神的形状,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珍,紧持不放,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状,成为人的样式。(腓二6~7
生活应用:珍赏基督七步的降卑,为要“就人”并救赎人,以达成神要与人成为一的定旨。
 
为丈夫烧茶煮点心
有位姊妹因为丈夫经常每晚都到凌晨才回家而感到苦恼。一次她为这事特别去找李常受弟兄,问他该怎么办。李弟兄问她:“你是不是一个得救、属主的人?”姊妹说是的。李弟兄又问:“你知不知道主耶稣住在你里面,并且活在你里面?”这位姊妹说她并不知道。于是李弟兄告诉她,主耶稣活在她里面,在她里面活动、作事。她丈夫深夜不归,她可以告诉主,将这事交托给主,让住在她里面的主来照管。
当下,这位姊妹问道:“李弟兄,这是不是要我祷告?”李弟兄向她指明,从前她是祷告天上的耶稣,现在她需要向里面的主商量、请教。因为现在活着的,不再是她,乃是基督在她里面活着。这位姊妹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然而她愿意试一试。
回家后,丈夫果真又夜出未归,她心里非常忧闷。就在她这般苦闷时,忽然有个念头,要与这位活在她里面的主耶稣商量商量。非常奇妙的,这一商量,仿佛有一位在她里面,像是对她说话,又像是给她感觉和意见,要她烧茶、煮点心,喜喜乐乐的等丈夫回家。不仅如此,那位活在她里面的耶稣给她感觉,若是听见丈夫的脚步声,要立刻就近他,上前开门欢迎,奉上茶水、点心,陪他一同吃喝。
这位姊妹立刻觉得作不到,因为过去他们一同在大学读书,是丈夫向她求婚,她是第一,丈夫是第二;现在要她低下头来,是何等为难。然而奇妙的是,她又想起主耶稣活在她里面,就赶紧再与主商量,问主该怎么办。结果,又是一样的话。姊妹流下眼泪,跪着告诉主:“主耶稣,你是我的救主,我愿意把地位让给你,不再是我,乃是你活在我里面。”祷告完后,姊妹竟然欢乐起来,去烧茶煮点心。她的丈夫直到深夜才回来,正踌躇不知如何进门时,姊妹已听见脚步声,就迎上前去开门,接过丈夫手中的公事包。丈夫以为自己在作梦时,姊妹又端出了茶点。因着姊妹在灵里学习俯就自己的丈夫,丈夫的心整个转过来,后来的情形就完全改观了(参《基督是福音的负担》一三八~一四一页)。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
 
彼得和约翰就近瘸者,使他得医治
主的门徒,尤其是彼得,因着主被捉拿、钉死,就软弱而退后了。为了坚固门徒,主在复活后,多次就近门徒,向他们显现。门徒因此被主恢复,并且主那就近人的生命,也进入他们里面,使他们也成为就近人的人。当主升天以后,门徒接续主在地上的职事,就近各样软弱的人,使福音临及人。
有一天下午,彼得和约翰上殿里去祷告。有一个从母腹里就是瘸腿的人,天天被人抬到圣殿,放在那名叫美门的殿门口,要求进殿的人周济。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彼得同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从他们得着什么。彼得却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在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里,叫你起来行走!”于是彼得抓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神。众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神;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了希奇惊骇(徒三1~10)。
彼得和约翰使瘸者得医治的事例,说出他们身上有就近人的性格。就着外面来说,彼得没有金银,无法满足瘸者的需求。但彼得没有因此拒绝瘸者的请求,因为他知道,他有耶稣基督的名,就是耶稣基督的人位。虽然彼得缺少金银,却富有基督,他把基督的名给了那瘸腿的人。这名胜过所有外面的金银,金银不过使那瘸者能以暂时糊口,但他仍需一辈子靠别人的周济过日子。然而,彼得奉耶稣基督的名,叫那人起来行走,那人的腿便得了医治,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由此可见,我们就近人,不该仅止于顾到人外面的需要,更要把我们里面基督的生命和主的名给人(参《使徒行传生命读经》一一二页)。
彼得却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在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里,叫你起来行走!(徒三6
生活应用:就近人,不该仅止于顾到人外面的需要,更要把我们里面基督的生命和主的名给人。
 
这就是我的事
一天,慕迪在回家的路上,见有一人倚在路灯杆旁。他走上前去,按手在那人肩上说,“你是基督徒吗?”那人立刻发怒,紧握拳头,气得几乎要打慕迪。慕迪说,“假使我得罪你,我很抱歉。但我只是想问你这个问题。”那人咆哮的说,“你管你自己的事吧!”慕迪回答说,“这就是我的事啊。”三个月之后,一个寒冷的早晨,天才刚亮不久,有人来敲慕迪的门。慕迪问:“是谁啊?有什么事吗?”对方回答说,“我要作个基督徒。”慕迪开门一看,原来就是之前靠着路灯杆,咒骂他的那个人。那人说,“自从那一夜之后,我的心一直不平安。我经常想起你所说的话。昨晚一整夜,我不能入睡,只想来见你。请你为我祷告。”那人即刻接受了基督作他的救主。那天,若是慕迪畏惧他的凶恶,不敢就近他,向他传福音,他就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参造就故事下册,四一页)。
 
一次过一次还是去请
从前,在美国有一个人,抽烟、喝酒、赌钱、骂人,无所不为。他有个小女儿,名叫艾美,只有七岁,每个主日都去聚会。有一次,她听到安得烈带领彼得去见主耶稣的故事,很受感动,于是定意要把父亲带到主面前。她常劝父亲,要信主耶稣。起先,她的父亲一概不听,置之不理。但她并不灰心,每逢主日吃完早餐,她必定到父亲跟前,请父亲同去聚会。虽然一次过一次父亲都没有答应,但她一次过一次仍旧去到父亲跟前,邀请父亲参加。
有一个主日,父亲对她说,“你每个主日都请我和你同去聚会,我从来没有答应过,今天我要和你同去。”女儿听见这话,喜出望外,赶紧替父亲拿衣裳和帽子。就在那天,她的父亲听到主耶稣为罪人受死在十字架上,深受感动,便祷告接受了救主,心里充满了喜乐。从那时起,艾美在家里常教父亲识字;慢慢的,她的父亲也能读圣经了。后来,艾美的父亲在美国成了一个有能力的传道人(参福音故事下册,一九一~一九二页)。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将他们浸入父、子、圣灵的名里。(太二八19
 
腓利向埃提阿伯太监传福音
徒八章,给我们看见腓利就近人传福音的榜样。五节说,“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向他们传扬基督。”借此,福音从纯血统的犹太人开展到混血的撒玛利亚人中。之后,有主的使者吩咐腓利:“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腓利就起身去了。有一个埃提阿伯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去敬拜,现在回来,在车上坐着,念申言者以赛亚的书。那灵对腓利说,你上前去,贴近那车走。腓利就跑上前去,听见太监正在念以赛亚五十三章,关于基督是救赎罪人之羔羊的经文,便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他说,“没有人指引我,怎能明白?”于是,太监恳求腓利上车,与他同坐。太监问腓利:“申言者说这话是指着谁?”腓利就从这经上起,向他传耶稣为福音。二人正沿路走的时候,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浸有什么妨碍?”腓利对他说,“你若是全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于是吩咐车停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浸。而后,主的灵把腓利提去,太监也不再看见他,就欢欢喜喜走他的路(徒八26~39)。
在此,我们看见主的使者吩咐腓利离开撒玛利亚,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去,腓利立刻顺从去了。之后,腓利照着那灵的引导,就近、接触这位寻求神,饥渴要神的太监,向他传福音。借此,这位古实的后裔,听到完全的福音,就得救了。这是主将祂的福音,开展到道地的外邦人中所采取的第一步。在腓利传福音的事上,我们看见他一切的活动都是在圣灵的指引、带领和引导之下去就近人。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腓利,看见他走遍了所有的城邑,传扬福音,直到该撒利亚(40)(参《使徒行传生命读经》二一六~二二一页)。
那灵对腓利说,你上前去,贴近那车走。腓利就跑上前去。…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向他传耶稣为福音。(徒八29~3035
生活应用:珍赏腓利照着那灵的引导,就近、接触寻求神的人,使福音得以开展到外邦人中。
 
救了一个首相
十九世纪,在英国内地一个小村庄里,有一穷寡妇,她有五个儿女。一天夜里,她最小的儿子忽然患病,生命垂危。她只好在黑夜中摸索,到十五哩外一座小城去请医生来拯救。途中偏又遇着暴风大雨。那医生看见这穷寡妇,心里犹预不决:冒着大风雨,老远去医治一个小孩,值不值得?然而,他经不起那母亲的苦求,就动了慈心,觉得该尽医生的天职,便冒着风雨前去。结果,那孩子的病得了医治;长大后,成为英国近代第一等政治家,就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1863~1945)。他在第一次欧战中领导英国得到胜利,和法国总理克理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同为“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决定人。
后来那医生见证说,“我万想不到,那天晚上救了一个穷孩子,是救了一个首相的性命。”(参造就故事下册,二二~二三页)
 
领人归主
倪柝声弟兄在大学里,经常向同学作见证,劝人信靠主耶稣。他天天为记在簿中的同学祷告。一次,倪弟兄邀请一位魏同学参加福音聚会,却被推辞了。当时,魏同学一心追求要成为闻名的运动家,根本无心要主。然而,倪弟兄并不灰心,一面,在背后为他迫切祷告;一面,仍然不断地去就近他。一天,倪弟兄来到魏同学的房间,个别向他传福音,劝他接受主耶稣作救主。当时,魏同学与倪弟兄辩驳宗教问题,但倪弟兄不辩驳,只问他几个问题:“你曾犯罪吗?你知道你的罪得赦免吗?你知道你得救吗?”当下,圣灵在魏同学心里作工,使他觉得扎心。倪弟兄继续告诉他,神如何爱他,将独生子赐给他,只要他真心相信主,就不至灭亡,反得永远的生命。至终,魏同学表示愿意相信主。于是,倪弟兄带他一同跪下祷告,向主悔改认罪。祷告完后,魏同学心中充满了喜乐与平安。从此,他的生活有了大改变,也结出果子与悔改的心相称(参《今时代神圣启示的先见一倪柝声》四九页;《倪柝声弟兄三次公开的见证》三页)。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享这福音。(林前九23
 
保罗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
在林前九章,保罗见证他为着福音的缘故,向着什么人,就作什么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之下的人,我就作律法之下的人(虽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之下),为要得律法之下的人;向律法之外的人,我就作律法之外的人(对神,我不是在律法之外,反而对基督,我是在律法之内),为要得律法之外的人。”(20~21)这里似乎保罗不是犹太人。事实上,他是犹太人,但他不再过犹太人的生活。反之,他过基督徒的生活。然而,他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照样,向律法之下的人,他就作律法之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之下的人。
在二十节保罗插进括弧里的话,说,“虽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之下,”以指明他不在律法之下。在二十一节,保罗再次用括弧里的话指出,对神,他不是在律法之外,反而对基督,他是在律法之内。这指明保罗是以基督为生命,凭基督活着。那活在他里面作生命的基督,也就是生命的律(罗八2),管治、规律他,使他对基督是正当地、合法的、正直的、适当的。因此,保罗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乃是在一个更高、更好的律法之内,服于这生命的律法。
林前九22保罗宣告:“向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众人,我成了众人所是的;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这意指保罗为众人的缘故,调整自己以适应一切的事,也就是适应不同饮食的方式和实行(23)。他愿意以别人所遵循的方式生活。向众人,他成了众人所是的,为要救些人。保罗俯就各种不同的人,为的是能传福音给各种不同的人,并得着他们。当保罗在监狱中,传福音给逃离主人而触法被囚的奴隶欧尼西母,使他成为主里的弟兄,即是最佳的例证(门9~10)(参《哥林多前书生命读经》四八三~四八五页)。
向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众人,我成了众人所是的;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
生活应用:学习保罗的榜样,为众人的缘故,调整自己以适应一切的事,俯就各种不同的人,为要传福音给他们。
 
买豆饼得着人的灵魂
一八〇〇年代中期,当一些西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的烟台时,村中族老都不准任何人把房子租给“洋鬼子”。因此,有些传教士不得不住在桥下和地道里。以外,也不准任何人卖吃的东西给他们。这样看来,他们似乎没有活路了,但主有路。有一位住在地道里的传教士,观察到有一个卖豆饼的小贩,每天清晨都会经过。某个早晨,当小贩没有看好他的担子时,那传教士就拿了一块豆饼,并在原处放了比那块豆饼多好几倍的钱。当那小贩回来,他发现有块豆饼不见了,却有钱在那里。每天清晨都发生同样的事,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这个小贩好奇的在暗处等着,要看是谁买他的豆饼。传教士因此和小贩开始有了接触,至终这个小贩得救了(参《为着召会的建造正常结果子和牧养的路》二七页)。
 
向印地安人传福音
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1703~1758)的祖先从英格兰移民到美国东部,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美东新英格兰地区属灵复兴运动的重要人物。因着对印地安人有负担,他举家迁往麻州的斯托克布里奇(Stockbridge),向那里的印地安人传福音。那是一个落后的地方。爱德华滋在一个密不通风的小房间里,透过翻译向印度安人传道。起初,爱德华滋的信息都由一位名为约翰的印地安人翻译,但他觉得和印地安人之间,不仅有语言上的隔阂,还有文化上的差距。于是,爱德华滋调整自己的讲章,来切合印地安人的程度。渐渐的,这些印地安人接受福音,并且有了生命的改变。爱德华滋的妻子起先很难适应这落后地区的生活,她很希奇为何神将一位学问高深的学者,埋没在简陋的印地安人村落,但她相信神的带领必有祂的美意。后来,许多印地安人从爱德华滋的家庭,看见基督徒生活的和谐与美德,因而相信福音,转向真神。
凡事叫众人喜悦,不寻求自己的益处,只寻求多人的益处,叫他们可以得救。(林前十33
 
在爱里彼此担就,俯就卑微的人
在“就”的操练上,我们需要操练在爱里担就人,俯就卑微的人。弗四2~3说,“凡事卑微、温柔、恒忍,在爱里彼此担就,以和平的联索,竭力保守那灵的一。”卑微是留在低微的地位上,温柔是不为自己争什么。我们对待自己该有这两种美德。恒忍是忍受错待,我们对待别人该有这种美德。借着这些美德,我们能彼此担就(不是彼此宽忍),也就是说,我们不弃绝那些麻烦的人,乃在爱里担就他们。这乃是生命的彰显。
此外,在罗马十二章保罗说,“不要思念高傲的事,倒要俯就卑微的人。”(16)俯就卑微的人,在原文或译作,俯就卑微的事;保罗这样说,就把一切的人和事包括在内。我们该尽力俯就卑微的。
林后十1,保罗是借着基督的温柔与和蔼劝哥林多人。在此,温柔也有不侵犯人,不与人相争,情愿让步的意思。和蔼是谦让宜人,情愿让别人侵犯;含示赦免、低就、容让、在任何情形下能适应别人。这二者乃是基督凭着神圣的生命,在祂的人性里所活出的美德。因着保罗活基督,基督的美德就成了他的美德。我们也应当回到灵里,接受基督作我们的人位,就自然的活出基督作我们的温柔与和蔼;这样,我们就不与人争,反而愿意赦免、低就、并适应人的情形。
在帖前五章,保罗进一步说到如何俯就、担就人:“要…抚慰灰心的人,扶持软弱的人…。”(14)灰心的,直译,小魂的;即心思、意志和情感的度量,狭窄且脆弱的。小魂的人忍受苦难的度量非常有限;在圣徒中有些人生来就是这样小魂,他们需要得着抚慰。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软弱的圣徒,他们也许在灵、魂、体方面软弱,或是在信心上软弱;也有些人是在祷告上软弱。对于这些软弱的人,我们都要尽力扶持他们(参《以弗所书生命读经》三七二~三七三、八四三~八四四页;《罗马书生命读经》三七二页;《哥林多后书生命读经》五一七~五一八页;《在神圣三一里并同神圣三一活着》一三五页;《帖撒罗尼迦前书生命读经》一九〇~一九一页)。
凡事卑微、温柔、恒忍,在爱里彼此担就,以和平的联索,竭力保守那灵的一。(弗四2~3
生活应用:操练在爱里担就人,俯就卑微的人,扶持软弱的人。
 
不以为已尽所能
有一艘大船上的医生,一次在航程中看见一个小孩由船面上掉到海里。他不知道落海的是谁,他呼叫水手下水去救那个孩子。至终,有一水手把那孩子救了上来。水手们脱去孩子的外衣,为他施行人工呼吸,并按摩孩子的心脏,他们用尽所知道的方法,孩子仍无动静。最后,有一人说道:“我们已经尽了我们所能的。”那位医生听见这话,心想应该过去看看能否作些什么。岂知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这时,他再也不像那些水手们,以为已经尽所能的了。他立即脱下外衣,曲下身子,以口吹儿子的鼻孔,对着他的口呼吸,将他翻来复去;这个方法不灵,再试别的方法;一面祷告,一面运用各种方法;如此过了许久,方才看见儿子胸部略微颤动,显出活气来。拯救人的灵魂也该像这位医生救自己的儿子那样低就并迫切;除非把他得着,就不以为已经尽所能的了(参造就故事下册,十九页)。
 
一个传一个
阿拉伯人在沙漠中旅行,如果水用完了,就会有渴死的危险。他们寻找水泉的方法,乃是先放一只骆驼出去,任它自由行走;因为骆驼有一种本能,知道水源,等它走远了,人就骑上骆驼,跟在它的后面。等到第一个人走远了,第二个人又是远远地跟着。这样一个跟一个,如一长线连贯着,直到找着水泉。然后,一个招呼一个,一个传一个,直到大家都知道这个好消息,都到水泉旁喝个饱。假若有一个人找到水泉,却不去招呼后面的人,任他哀号干渴而死,这人是何等可恶!良心何在呢?有一天,神要问他说,“你兄弟在哪里?”所以,我们都要学习顾到并俯就人的需要(参造就故事下册,三四~三五页)。
弟兄们,我们劝你们,要…抚慰灰心的人,扶持软弱的人,又要对众人恒忍。(帖前五14
 
随时接触人,将人背负到主前
我们如果要在主手里有用,就必须对人感兴趣,喜欢研究人。特别是遇见新来的人,总是主动上前就近他们,接触他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就高兴,和他们谈一谈话里头就觉得痛快。我们必须有这种喜爱接触人的性格,不然我们的事奉会有很大的亏损。
每一次聚集,我们都该提早到会去等人,渴望见到他们并和他们说话。即使和人接触五分钟也好。若是我们在每次聚会前后,都这样接触两个人,那么一周五次聚会,至少可以接触十个人。也许圣徒们一散会都走光了,我们却可以从聚会的地方陪一个人走到马路口,这样就可以和他谈几句,问他:“弟兄,你作什么事?你在主面前如何?”有时,就是这几句简单地话,会给人莫大的帮助。我们总要学习随时接触人,随时给人恩典。
再者,我们也需要前去探访人,这是为圣灵圣别人作预备。圣灵是圣别人的灵(彼前一2),祂圣别人的第一步是寻找失丧的罪人(路十五8~10)。然而,为了让圣灵去寻找人,我们就需要去探访他们。如果我们不去探访人,圣灵就无法寻找他们。如果我们周而复始的探访人,俯就人,寻找的灵迟早会光照人的心,使他们被主摸着。
在召会中,以及我们周围的朋友和邻舍中,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将他们担在肩上,怀抱在胸间,并且前去探访、接触他们,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我们必须爱他们,将他们当作担子来背负,直到他们被主得着(参《性格》六八~七十页;《活力排的训练与实行》一五一、一五三页;《为着召会的建造正常结果子和牧养的路》十六页)。
我所亲爱所切慕的弟兄们,我的喜乐和冠冕。(腓四1
生活应用:从主领受负担,前去探访、接触人,直到他们被主得着。
 
推磨开福音的门
一八〇〇年代中期,美国长老会的差会来到中国山东烟台。村长下令无论任何人若看到洋人走近,就要敲锣示警。因这缘故,美国传教士郭显德初来中国时,无人接待他,不租房子给他住,也不卖东西给他吃,走在街上,人一见他就齐喊洋鬼子来了,大人纷纷把孩子带回家,家家户户关大门,等他走过去,才会把大门打开。一天,郭教士藏在一户人家的大门框内。那家主人开点门缝,想要看看郭教士走了没有,郭教士立刻把手杖插进门内,一面商量哀求,一面又把一只脚伸进大门去;再商量再哀求,便把身子挤进去了。
根据中国古时的传统,每家都有一个磨谷物的地方。人们大多用骡子来推磨,如果没有骡子,他们就会使用人力。当郭教士进入那家的院子里,全家的人都出来要赶他走;但郭教士一见有人在推磨,就跑去帮忙。他这么作使整个气氛改变了,全家的人对郭教士无可奈何,便纷纷转身去作其他的事,留下郭教士独自一人在那里推磨。推了一个小时,郭教士挥汗如雨,那户人家的母亲不忍心,就叫儿子拿杯水给他喝。几个钟头之后,那家人过意不去,劝郭教士休息,他就借此传福音给他们。因着郭教士服苦低就的服事,摸着那户人家的心,至终开了福音的门(参《为着召会的建造正常结果子和牧养的路》二四~二五页;造就故事下册一八五~一八六页)。
在旷野里,你们也曾看见耶和华你们的神,在你们所行的路上背负你们,如同人背负儿子一般,直到你们来到这地方。(申一31
 
人不来就我,我何不就人呢?
有一基督徒商人,每逢主日就停止营业,上午聚会,下午外出去分送福音单张,数年不间断。某个主日午后,天下大雨,他觉得有些疲惫,不想出去分送单张。正在犹预之时,他的十一岁孩子进前来,问父亲为何还没有去分送单张。父亲回答说,下大雨,身体又疲累,不想外出。孩子听了,郑重其事的请求父亲,让他替父亲去分送单张。父亲见孩子态度热忱并恳切,不好拒绝,就给他十余张福音单张,嘱咐他路上要小心,发送完毕就回家。于是,小孩非常高兴的走出家门。
然而,那天下大雨,路上行人稀少。小孩直到天色将晚,手中还有一张单张尚未送出。突然,他转念说,“人不来就我,我何不就人呢?”于是,走近一个矮屋门口,叩起门来。虽然屋里有响声,却迟迟未见人出来。小孩继续叩了许久,才见一位愁容满面的老妇人出来开门,小孩立即将单张递了过去。老妇人见那孩子可爱又有礼貌,就含笑收下。小孩说声再会后,便回家去了。
第二个主日晚上,这位父亲带着孩子前往聚会。唱诗、祷告之后,一位老妇人站起来,见证主的怜悯和恩典。她说,“上周主日傍晚,天下大雨,我因深感夫死儿亡,贫困交加,想自杀了事。正准备上吊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叩门。心想反正我要死了,不必理会。然而,叩门之声再三响起,我没有办法,只好去开门。不料,却是一位小朋友,笑容满面的送我一张福音单张。看了之后,才知道神没有忘记我,没有丢弃我;我不禁流泪,跪下认罪,求救于神。感谢救主,借着那孩子送的单张拯救了我。”
小孩听了,高兴的对他父亲说,“就是她!”父亲才恍然大悟,是神借他儿子送出的福音单张,寻回了一只迷羊(参福音故事下册,一八八~一八九页)。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其中的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直到找着吗?(路十五4
 
个别向人谈福音
有一著名传福音者,某次应邀,前往某处传讲福音。当他坐在讲台上时,牧师对他说,“台下那人,我已向他传了十二年福音,但是仍未得救。”传福音的人问说,“你是否都是站在台上对他传讲?”答说,“是的。”讲道完毕,传福音者立即跑到台下,前去就近那人,和他个别谈了一些福音。第二天,那人又来听道,会后就跪在讲台前认罪悔改,接受救主。由此可见,去就近人,个别向人谈福音,是何等重要(参福音故事下册,一八九页)。
 
低就人的法拉第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年轻时,每天从上午八点进入实验室,直到下午六点才休息。结婚后,为了顾及妻子的感受,他调整作息,到了中午十二点就上楼休息吃午餐。虽然他的实验工作很忙,但他经常在饭后,与小侄女玩玻璃珠。当他走在路上时,也经常有小孩在路上等他,要和他玩玻璃珠。除此之外,他也喜欢朗诵书籍给家人听。每晚,法拉第必带家人祷告完后才就寝。
一次,法拉第在一个大戏院里演讲。在座聆听的有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皇家贵胄、学者和学生等等。法拉第演讲完毕,随即退到后台。听众站起来给他热烈鼓掌,却不见法拉第再出来谢幕。众人担心,法拉第是不是在后台摔跤,或是心脏病发作。人进后台一看,才发现他演讲完,即刻搭乘马车,到一个生病的老妇人家,读圣经给她听。法拉第认为,陪伴一位即将弥留的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远比接受大人物的恭维更为重要。
你们要顾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顾念遭苦害的人,因为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来十三3
 
经历主担就人的生命
陈姊妹有一位好母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俯就、顾惜她。陈姊妹年幼时,全家因父亲的工作赴日本居住。每到下雪天,她就不想去主日聚会。为此,她的母亲讲了一则一群被丢到冰湖的殉道者,得着天上冠冕的故事给她听。讲完后,母亲问她是否愿意去聚会,陈姊妹回答说,“如果妈妈背我,我就去。”母亲毫不犹预的答应,一路背着她去聚会,这令她深受感动。
在求学阶段,每当她遇到挫折,母亲总是陪她一同祷告,经历主。特别是高中和大学联考前,陈姊妹因着紧张读不下书,她母亲就陪她一同祷告,她才平静下来,得以继续读书,顺利考上好学校。一次,陈姊妹作错了事,母亲为了教导她明白其严重性,预备了一根小木棒,要打她的手心;同时,在厨房烧热水,准备打完手心后为她热敷。那天,母女俩一边祷告,一边哭成一团。陈姊妹当时年纪虽小,却被母亲的爱所感动。
读大学时,在一次大专特会中,陈姊妹听见圣徒赴海外开展的见证和交通,看见全地有许多清心寻求真理的人,等着接受国度的福音,只是可差派的工人却少。从那天起,她将自己奉献给主,愿意有分主在全地的行动。
毕业后,陈姊妹参加全时间训练,借着时代职事的说话,她看见主在这个时代所要得着的,乃是产生一个新人,以祂自己为生命和人位,作祂的配偶。陈姊妹因此更加渴慕就近不同种族的人,好经历一个新人的实际,为着预备基督的新妇。
于是,陈姊妹报名赴海外开展的行动,并同几位圣徒被差遣至印度。因着幅员辽阔,印度各州的气候、饮食、文化和语言都不尽相同。他们每去到不同城市,就发觉人们讲说不同的语言,写不同的文字,饮食习惯也不同。当他们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时,就得去适应他们的文化。尽管外面有许多的不同,陈姊妹总是非常珍惜与印度圣徒的相调和交通。
在新德里开展的期间,他们经常去看望圣徒或寻求者。然而,那里圣徒的经济水平较低,圣徒的住所大部分位于偏僻阴暗的小巷内,如果去看望他们,得一路经过脏乱的市集,再转进阴暗、潮湿的巷弄中,路面凹凸不平,还要不时闪躲走在路上的牛,以及地上的牛粪,附近居住的人又很复杂,令人害怕。然而,一想到亲爱的圣徒需要喂养,就顾不得自己的感觉,前去顾惜他们。
印度的排水系统比较差,往往一场大雨过后,路面立即积水成河,出入都很不方便。一次,陈姊妹去北德里陪在学圣徒追求书报。一路,她在车上看着外面倾盆大雨,车身逐渐陷在水中,不禁担心能否平安抵达。借着祷告,她将忧虑卸给主,便放胆往前。结果,她平安到达目的地,并与圣徒有非常甜美的交通。
陈姊妹在印度开展即将届满两年时,主为她预备了一位印度的包弟兄,成立一个服事主的家,她也就成了包姊妹。刚开始,包弟兄夫妇与弟弟和堂弟住在一起,四个人共用他们夫妇房里的卫浴设备,所以弟弟经常进出他们的房间。这对一向具有隐私权的包姊妹而言,真是不习惯。包姊妹向弟兄抱怨,然而包弟兄说印度的家庭都是大家住在一起,不分彼此,家门也都是敞开的,随时都会有客人或亲友来访。在过程中,包姊妹只好更多转向主,慢慢的,主使她适应这个环境,并珍赏弟兄家人身上的基督。
一次,他们夫妇俩返乡探望包弟兄的家人,竟受邀参加当地一个团体的主日聚会。包弟兄夫妇便应邀前去。虽然他们是第一次去,那团体的领头人却请他们上台分享。他们便照着主的带领,交通自己的见证,并陈明基督是生命,祂来为要把生命带给人。没想到,竟产生热烈的回响,那位领头人进而邀请他们,在当晚及隔周主日聚会中分享。日后,包弟兄与弟兄们继续回访这个团体,在那里办了多次特会及训练,至终在那里的召会就被主兴起。现在,那里的召会生活非常甜美,也有许多圣徒前去相调。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将他们浸入父、子、圣灵的名里,凡我所吩咐你们的,无论是什么,都教训他们遵守;看哪,我天天与你们同在,直到这世代的终结。(太二八19~20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