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二)
肯吃苦:受苦心志为兵器
 
苦难的目的
按照圣经,神并没有意思要祂的儿女受苦;然而,神在祂的行政中,却允许苦难临到祂的儿女。神的行政是宇宙的,要对付祂一切的造物,好得着一个清洁、纯净的宇宙(彼后三13),以彰显祂自己。为此,我们需要看见,我们所遭遇的一切事,无论是逼迫,或是别样的试炼和苦难(彼前一6五9),都是神行政宝贵对付的一部分。
彼前四1,彼得指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与罪断绝了。享乐激起我们肉体的情欲(2),苦难却使情欲冷却。基督救赎的目的是要拯救我们脱离所承受虚妄的生活(一18~19)。在这目的上,苦难回应基督的救赎,保守我们脱离犯罪的生活,脱离放荡的洪流(四3~4)。这样的苦难多半来自逼迫;经历这样的苦难,就是在肉身中受神审判、对付并管教(6)。因此,我们当用清明自守的心思武装自己,以忍受这样的苦难,使我们与罪断绝,不再从人的情欲,而只从神的旨意来过生活。
此外,神也借着外面环境中苦难的销毁,来更新我们。林后四16说,“我们外面的人虽然在毁坏,我们里面的人却日日在更新。”为着要更新我们,神安排了各种的环境临到我们。环境临到我们并非偶然,乃是为着一个积极的目的,就是要把神那新的素质、新的成分作到我们里面。
彼得前书乃是使徒彼得写给受逼迫的信徒,叫他们看见在他们的苦难中神行政的目的。为使他们能经过这些苦难,让神把全般、繁增的恩典,诸般的恩典,和真实地恩典都供应他们(五10一2四10)。这恩典足能使他们有分于基督的苦难,并为着基督的苦难(二21三14~17四12~16);也要在三一神里成全他们,坚固他们,加强他们,给他们立定根基,至终还要把他们带进祂永远的荣耀里(参《彼得前书生命读经》十六~十七、二七九、三七四页;《经历神生机的救恩等于在基督的生命中作王》十三页)。
生活应用:认识神要借着苦难的销毁,来更新我们,并把神那新的素质、新的成分作到我们里面。
 
天蛾出茧
天蛾茧的结构非常特异,一端是一条细管,另一端是一个球形的囊,很像实验室里的细颈瓶。当蛾出茧的时候,必须从球形囊那端爬过那条极细的管,然后才能脱身,飞翔空中。它的身体这样肥大,那条管这样细小,人人都会希奇,蛾怎样能够出来呢?它必定碰见许多难处,花费很多心机与力气。据生物学家说,它在作蛹之时,翅膀萎缩不发达;脱茧之时,必须经过一番挣扎,身体中的体质才能流到翅膀,两翅才能有力飞翔空中。
有一位弟兄,也养着一个这样的天蛾茧。一天,恰巧看见那只久囚的虫儿开始活动了。整个早晨,他忍耐着等在旁边察看。蛾在里面奋力挣扎,还是不能进前丝毫,似乎再也没有可能出来了。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薄了些,让它出来可以稍为容易一点。一会儿,蛾果真很容易的爬出来了。可是,身体却反常的臃肿,翅膀也反常的萎缩。他在旁边等候,想要看它徐徐伸展翅膀,显露细巧精致的彩纹。岂知大失所望,他的帮助反成了祸根。可怜的天蛾,非但不能伸展它带虹翅翼,飞翔空中,呈现它的美丽;竟很痛苦的爬行一会儿,不寿而终了。
许多时候,我们看见人们在忧愁、困苦、艰难中挣扎,觉得很是可怜;常常愿意把神的法则变更,给他们属人的帮助。然而,神使祂的长子在苦难中得荣耀;照样,也使祂的众儿女在患难中学习顺服,得以进入荣耀。有了这样荣耀的目的,祂才不顾他们的眼泪。罗八17说,“只要我们与祂一同受苦,好叫我们也与祂一同得荣耀。”(参造就故事中册,一二九~一三〇页)
只要我们与祂一同受苦,好叫我们也与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
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信,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二10
 
士每拿─受苦的召会
启示录二至三章是主写给亚西亚七个召会的书信。其中,第二封书信(二8~11)是写给在士每拿的召会。“士每拿”原文意没药,表征受苦。因此,在士每拿的召会,表征从第一世纪末至第四世纪初,受罗马帝国逼迫的召会。
在二8,主首先告诉这个受苦的召会,祂是“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这就是说,主所经历的苦难无论多重,都不能将祂了结,也不能损害祂。照样,召会不该被任何的苦难阻挠。她必须经过一切的苦难,达到终点,因为主是召会的生命和元首,无论逼迫的环境如何,祂仍是一样;没有一事能在祂以先,也没有一事能在祂以后,凡事都在祂管制的界限之内。再者,主受过死的苦,但祂又活了。祂曾进入死亡,但死亡不能拘禁祂(徒二24),因为祂是复活(约十一25)。受苦的召会需要认识主是这样的一位,才能忍受各样的苦难。无论逼迫多厉害,召会仍是存活的,因基督复活的生命在她里面,耐得住死亡。
启二9,主对士每拿召会说,“我知道你的患难。”对召会来说,患难是生命的试验。召会经历并享受基督复活生命的程度,只有借着患难才能被试验出来。此外,主许可召会遭患难,不仅要见证祂复活的生命如何胜过死亡,也要使召会能享受祂生命的丰富。因此,患难对召会是宝贵的。
在十节,主说他们要受患难十日。就表号说,这十日预指召会在罗马皇帝之下所受的十次大逼迫,期间是从第一世纪后半的该撒尼罗开始,到第四世纪初的康士坦丁大帝为止。无论魔鬼撒但借着罗马的该撒,煽动起多厉害地逼迫,尽其所能要摧毁、消除召会,他们总不能将她征服并了结。历史证明,这位死过又活之永活基督的召会,凭着不能毁坏的复活生命,得胜的抵抗了逼迫,并且昌盛的繁增。因着士每拿召会至死忠信胜过逼迫,他们要成为得胜者,得着生命的冠冕,并且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参《启示录生命读经》一五三~一五六、一五九~一六一页)。
生活应用:主许可召会遭患难,不仅要见证祂复活的生命如何胜过死亡,也要使召会享受祂生命的丰富。
 
用性命作见证
士每拿召会的监督玻雷卡(Polycarp)被捉拿时,已经八十六岁,所以人不忍心处死他,特别宽恕他,只要他说一声:“我不认识拿撒勒人耶稣,”就可以得到释放。但他回答说,“我不能否认祂。我已经服事祂八十六年,在这八十六年中,祂从来没有亏待我,我怎能爱惜这身体而否认祂呢?”人们把他抬到火里去烧。当他下半身已经烧枯了的时候,他还能说话,他说,“感谢神!我今天有机会能够被人烧在这里,用我的性命来作见证。”他真是一个为神癫狂而甘受苦难的人。
另有一位姊妹,逼迫她的人对她说,只要她向亚底米偶像鞠躬,就可释放她。但她说,“你们问我要拣选基督呢,还是拣选亚底米?我告诉你们,第一次我拣选了基督,现在你们要我再拣选,我还是拣选基督。”结果她被杀了。另有两个姊妹在那里说,“许多神的儿女都已经被拖去殉道了,我们为什么还留下呢?”后来,她们也被拖去关在监里。她们看见许多人都被丢给野兽吃了,那些人并没有后悔。这两个姊妹又说,“许多人用血作见证,为什么我们只能用口作见证呢?”这两个姊妹中,有一个已经出嫁,另一个也已经订婚了,她们的父母、丈夫、未婚夫都来苦劝她们,甚至把已出嫁那姊妹亲生的孩子抱来,求她们否认主。但是她们说,“你们想拿什么来和基督比较呢?”结果她们也被拉去,丢给狮子吃。临刑前,她们一面走,一面唱诗,直到被狮子撕得粉碎(参《爱神》九六~九七页;《教会的正统》二一~二二页)。
 
至死忠信
一九〇〇年发生庚子拳乱,许多西教士和信徒被杀害。据说最厉害地逼迫方法,就是摆路祭。他们在十字街口,摆设祭拜鬼神偶像的桌子,凡经过的人都得跪拜;不跪拜者,当场拖到路边砍头。当时华北几省大都受害,其中以山西省最为厉害。当时许多假信徒,或是软弱的,都倒了下去;然而,许多真信徒至死忠信,为主站住,作了美好的见证(参召会的历程,二〇六~二〇七页)。
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除,叫祂复活了,因为祂不能被死拘禁。(徒二24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四二5~6
 
约伯在受苦中认识神
旧约约伯记记载一个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人约伯,遭受撒但的痛恨和逼迫,并他如何从受苦中认识神的经过。约伯是个富有的人,住在乌斯地,以东的一座城。他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并有许多家产和仆婢。他在东方人中为至大。约伯是个正直人,也是个敬虔的父亲,常常清早起来,按着儿女的数目献燔祭;因为约伯说,“说不定我儿子犯罪,心中咒诅了神。”(一5
约伯的正直和敬虔,引起撒但的攻击,两次到神面前控告约伯。神也两次许可撒但,叫约伯在家产、儿女、和身体上都受苦(一1~二10)。后来,约伯的三个朋友来和他说话。他们告诉约伯,他必是在某件事上错了,否则神不会这样惩罚他。约伯与他们争辩说,他什么都没有错。在整卷约伯记里,这三位朋友一位一位的,一再对约伯说话。然而,约伯不被他们折服。至终神进来说话,问约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好让他领悟自己是愚昧的,什么都不知道,并且该停止说话。神对约伯所说的话,开启了约伯的眼睛。至终约伯对神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四二5~6)约伯听过神,却从未看见神;他经过苦难之后,就看见了神。因着神的显现和说话,约伯认识神,也认识自己,这时他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神也使约伯从苦境转回,并且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10)。
从约伯的事例我们看见,神为要证实祂儿女们的忠诚,有时许可撒但攻击他们,只是加以限制(一12二6)。所以,一个跟随主走十架窄路的信徒遭遇了歧视、患难和逼迫,本不是希奇的事。撒但的目的是要约伯遭受患难而弃绝神。然而,神的目的是要约伯经过试炼和苦难以后更认识神。倘若一个爱主的人在受苦,他的苦难基本上不是对或错的问题。神所关切的是,有更多神的成分加到我们里面的人里(参《诗篇生命读经》三一~三二、四二二页;《圣经提要》第二卷,一七九~一八〇页)。
生活应用:神的目的是要约伯经过试炼和苦难以后更认识神。神所关切的是,有更多神的成分加到我们里面的人里。
 
钢针与乐声
有一个孩子在客厅里,玩弄他父亲刚买回来的一个留声机,想要听听会发出什么音乐。唱片旋转了无数回,可是一直没有发出声音来。“爸爸!”孩子大声的叫唤:“为什么留声机不会响呢?”爸爸跑来一看,说,“孩子!还没有加上钢针,怎么会响?”他的爸爸一面把钢针插上,一面说,“你听,美妙的音乐不是发出来了吗?”亲爱的,神有时容让苦楚刺伤我们的心,岂是无故的吗?(参造就故事中册,一三九页。)
 
与我同住,夕阳西沉迅速
从前,牛津大学有一位著名的教授,他要在一次极重要的聚会中对许多人讲道。在这聚会的前夕,他在书房草拟讲稿时,他的妻子忽然来告诉他,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发高烧了。他只好去看一下,即刻又回来拟稿;这样来回几次,他的心思乱极了,一点没有灵感,心中极其不安。最后一次,他去看女儿时,女儿已胜不过疾病而病逝了。这位教授痛心至极,仍然回到书房,却不知如何着手拟稿。
正在此时,他里面忽然明亮起来,看见自己情形的危险。他虽然常对人讲道,自己却没有得救,正和女儿一样,在灭亡的边缘徘徊。此时,从窗外传来柔和的诗歌声“与我同住,夕阳西沉迅速”(诗歌二八八首),唱到第二节“人生短日,转瞬就已入暮”,他已泪如雨下,哭泣着投入救主的怀抱,而得着真实地安慰。
第二天,他没有准备草稿就去赴会。在台上,他对着许多会众,谦卑的承认自己虽然讲道,仍没有得救,却在昨晚听见诗歌声而向主敞开,承认自己的罪,因而得救的经过。当下,有许多人因他的见证而归向基督。原来,牛津大学中有好几个学生是虔诚的基督徒,经常为这位教授祷告。那天,他们听见教授的爱女去世,立即去探望,看见教授独坐在窗前痛苦的情形,他们就聚在窗下,同唱这首诗歌。神借着那首诗歌,安慰了教授破碎的心,虽然他遭受丧女之痛,却得着了基督。
我的心因愁苦而融化;求你照你的话使我坚立。(诗一一九28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贫困、逼迫、困苦为可喜悦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有能力了。(林后十二10
 
保罗作神的同工及其受苦的榜样
徒保罗在林后六4~10,用了十八项资格,三组事物和七种人,来说明他成为神的同工、新约的执事,所具备的资格、证明和记号。其中第一项资格就是能够忍受苦难。他忍受各样的压力、压迫、逼迫和试炼,经历患难、贫困与困苦。在一8,保罗说到他和同工们在亚西亚所遭遇的患难,使他们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经过了许多灾难和困境,结果保罗处在贫困之中(六4)。贫困,原文意重压人的窘迫和急需;指由灾难和困境所产生的苦难。在四节,保罗也说到困苦,这是内里的受苦,就是对于外面患难的反应。在五节,保罗接着说到他被鞭打、监禁、扰乱、劳苦、不睡、不食等,这些乃是在肉身上所受的苦。保罗曾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十一24)。他也曾多次被监禁(23)。但他从不丧胆,他仍是只在意神和祂的荣耀。甚至为着主而多次儆醒不睡,劳碌不食(27)。这指明保罗的生活是患难、灾难、困境、贫困、和困苦的生活;这使他有资格成为新约的执事。今天我们要作神忠信的同工,也必须学习受苦,接受作神同工一切的记号和证明。
保罗对歌罗西的圣徒说,他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召会,在他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24)。为着产生并建造召会,需要使徒和信徒补满基督的患难;在这事上,保罗是我们的榜样。保罗又对加拉太众召会的圣徒说,他为他们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们里面(加四19)。在此,保罗把自己比作生孩子的母亲。他初次传福音给加拉太人时,曾这样劳苦的重生他们。因着他们偏离他所传的福音,他就再受生产之苦(注2)。在腓三10,保罗所追求认识并经历的,不仅是基督自己的宝贵,也是祂复活的生命大能,并在祂受苦上的有分。这样的受苦,主要是为着产生并建造基督的身体(注3)(参《哥林多后书生命读经》三九九、四〇八~四一三页;《一个在灵里之人的自传》五五~五六页;《歌罗西书生命读经》一一九页)。
生活应用:效法保罗作神忠信的同工,有分于基督的苦难,为着产生并建造基督的身体。
 
磨光强似锈光
赖特(Henry Francis Lyte,1793~1847)生于爱尔兰,幼年丧父,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半工半读完成学业,然而为了跟随主,他毅然舍弃了世福,在穷苦的信徒中事奉。
一八一七年,有一位同工病危,他前去探望,他们同读保罗书信。这时圣灵大大的作工,开启了赖特属灵的眼睛,改变了他整个生命。从此,他特别关怀帮助贫苦的儿童,生活虽然清苦,但心中却充满属天的喜乐。
赖特曾经在多处作工,一八二三年起,他自愿选择在一个穷乡僻壤的渔村里事奉主。潮湿的海洋气候,再加上繁重的工作,逐渐使他失去健康。而渔人的粗犷与无知,也不能体会他在主里面的劳苦。他的女友更在此时离他而去,召会中又起了纷争,在那些暴风怒吼、密云笼罩的日子里,他却摸着主的大爱,因而更新了自己的奉献,写下诗歌三百四十八首:“我今撇下一切事物,背起十架跟耶稣;甘受藐视、厌弃、贫苦,一心跟主走窄路。”(第一节)由于这首诗歌是从痛苦的经历中千锤百炼出来的,所以最能安慰受苦的人,坚固软弱的人。
赖特认定自己应当拣选主的道路,一切藐视、厌弃、贫苦都不能减少他跟从主走窄路的心志。朋友见他抱病作工,劝他不要过于劳累,但他回答说,“磨光了,强似锈光了。”当然,这样孱弱的身子使他自己也知道地上的职事就要停止,作客的旅程即将抵达终点,但他没有因此裹足不前,反而在他所剩不多的日子里,竭力奔那摆在前面的赛程。诗歌三百四十八首结束时所描写的,正说明了这位基督忠心斗士的盼望:“向前!由恩进入荣耀,信当藤牌,求当翼;永世日子就要破晓,主必领我直到底。地上职事就要停止,作客旅程就要完,盼望就要变成事实,信变眼见,求变赞。”(第五节)
我们劳苦并竭力奋斗,正是为此,因我们乃是寄望于活的神,祂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四10
我这…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并同享那将要显出之荣耀的。(彼前五1
 
彼得是基督受苦的见证人
彼前五1,彼得说到自己是“基督受苦的见证人”。在原文里,见证人与殉道者同字。这指明彼得背负见证作见证人,甚至冒著作殉道者、牺牲性命的危险。彼得和早期的使徒都是基督的见证人(徒一8),他们不仅是亲眼看见的见证人,见证他们所见过基督的苦难(五32十39),也是殉道者,借着为主殉道,表白他们的见证(二二20林后一8~9四10~11十一23林前十五31)。这是他们有分于基督的苦难(彼前四13),有分于祂苦难的交通(腓三10)。
在五旬节那天,彼得作了刚强的见证,见证基督的受苦。他放胆告诉犹太人,他们将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然而,在五旬节以前,彼得并不放胆。反之,他很胆怯。主耶稣被出卖那天的晚上,彼得否认他是一个跟从耶稣的人,他甚至在主面前否认了主。事实上,那不是彼得,石头;那是西门,泥块。但在五旬节那天,彼得有胆量责备犹太人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此后,彼得开始受逼迫。他被捉拿并下在监里。他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主耶稣作见证人。
毫无疑问,彼得记得主在升天以前的嘱咐:“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人。”(徒一8)彼得首先成为这样的见证人。他是领头的见证人,殉道者,是愿意牺牲性命以见证基督受苦的人。至终,彼得自己殉道了。他牺牲性命,作为他为着基督之见证的一部分。这应验主在约二一18对彼得所说,关于“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19)的话。彼得写彼得后书时,知道自己殉道的时候近了,便说,“知道我脱去这帐幕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一14)因着彼得是基督受苦的见证人,所以他也确信自己是同享主荣耀的人(彼前五1罗八17)(参《彼得前书生命读经》三四五~三四六页)。
生活应用:以彼得为榜样,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见证主受死的苦难,并且复活了。
 
把我倒钉十字架罢
当初,罗马帝国的该撒不仅要人认他是一个元首,还要人把他当作神敬拜。然而,基督徒遵照主的话是不拜偶像的,罗马皇帝却把他自己当作神;凡不拜罗马皇帝的,都有性命危险。因着基督徒不拜该撒的像,罗马帝国杀死了许多基督徒。在罗马帝国统治期间,对基督徒的逼迫,至少有十八次之多,其中最厉害的有十次。罗马帝国刻意要将所有基督徒赶尽杀绝;彼得和约翰都先后死在罗马帝国之下。彼得是被罗马帝国钉了十字架,当他被钉的时候,他说,“我不配这样钉十字架而死,把我倒钉十字架吧。”至于约翰,据说是先被判下油锅,后改判为充军到拔摩海岛。这样的迫害持续了将近三百年之久。所以,召会历史可说是一部基督徒的血泪史。
当时,在罗马有竞技场,逼迫者把野兽放在那里,然后对基督徒说,“你如果不信耶稣,就放了你,不然就把你扔下去喂野兽。”许多基督徒宁可被扔下去,提早见主,也不愿否认主。玻雷卡弟兄的见证,最令人为之动容。他八十六岁被罗马人捉去,罗马官长对他说,“你老人家何苦这样,你只要说一句‘我不是基督徒’就可以了。”他说,“你劝一个基督徒从善改到恶,这是绝对作不到的。”他们问他说,“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我叫作基督徒。”一个官长说,“老人家,你怎么说都可以,就是不要说你是基督徒。”他说,“我是基督徒,就是基督徒。”那官长说,“我替你可惜。”他说,“主耶稣从来没有亏负我一次,我怎能不信祂,不认祂。”
在罗马城里,差不多有五万基督徒殉道;基督徒被杀的越多,信的就越多。吉邦(Edward Gibbon,1737~1794)在“罗马帝国兴衰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一书里说到,有位罗马的军长传话给该撒说,罗马的基督徒如果都给狮子吃了,罗马帝国的人口就要灭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不是用口作见证,乃是用血作见证。只要有人为主殉道死了,立刻又多出几个基督徒来。他们一点不怕死,虽受极力的逼迫,仍是刚强的为主作见证(参《在乎灵不在乎仪文》六三~六四、九八页;《爱神》九七页)。
倒要照着你们有分于基督苦难的多少而欢乐,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喜乐欢腾。(彼前四13
基督既在肉身受过苦,你们也当用同样的心思武装自己。(彼前四1
 
操练有受苦的心志
彼前四1说,受苦的心志乃是兵器。所有事奉神的人,都需要有受苦的心志。但这不是说,我们特意去找苦吃,也并非苦待自己。主所宝贵的,是我们有受苦的心志,而不是受苦。
受苦的心志,意思就是我们在神面前是预备好受苦,存心愿意受苦,并拣选走这条受苦的路。主安排我们不受苦的时候,那是主的事;但我们总是预备好受苦。所以,当试炼临到我们时,我们就觉得本该这样,一点也不希奇。因此,问题不在于外面的遭遇,乃在于我们里面的心志。主不一定安排我们天天都受苦,但是所有事奉神的人,不能有一天缺少受苦的心志。受苦不一定是天天的,但是受苦的心志非天天有不可。
我们也许以为物质生活差的人,比物质生活好的人,受苦的心志会大些。然而,只有真实将自己奉献给主的人,才有受苦的心志,因为受苦的心志是没有限量,没有底的。主使我们实际受的苦也许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主面前预备受苦的存心应当是无限的。不要以为存心受苦不过是多少受一点就算了;不,存心受苦是要到无限的地步,甚至于死也可以(启十二11)。一切自爱的人都不能事奉神,一切受苦的人也不一定能事奉神,只有那有受苦心志的人,有一个无限的心志,有一个“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的心志的人,才能够事奉神。我们今天在神面前,要再一次把自己献上;不是献给受苦,乃是预备好什么都摆上。主也许没有意思要我们舍命,但我们要有一个心志就是至死忠心。
我们在神面前那个受苦的心志应当是绝对的。我们总得预备好什么都不管,不只外面的难处不顾虑,连身体的难处也拼得上。我们要对主说,“主啊,我愿意把所有的都摆上。从今以后,不管遭受任何的苦难,都不能拦阻我事奉你。死也罢,活也罢,苦也罢,乐也罢,我总是这样拣选!”(参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二十四册,一六五页;《主工人的性格》三三、三六~三七、四六、四八页。)
生活应用:只有真实将自己奉献给主的人,才有受苦的心志,因为受苦的心志是没有限量,没有底的。
 
生馒头与钢丝床
李常受弟兄是北方人,从小吃面食长大,很少吃米饭。一九三四年秋,他应邀到温州平阳去作工,那里是有黄金也买不到真正的馒头。正好那时李弟兄患了严重的胃溃疡,消化不良;这种病又特别怕秋天的气候。他一到那里,圣徒们天天给他吃米饭。然而奇妙的是,南方人煮的米饭都是干干硬硬的,不像北方人煮得黏黏的。他还没吃,看到就害怕,心想吃下去怎么能消化。当时,他每天必须讲道两三次,还有事奉交通。结果吃了这种生米饭,胃消化不了,体力就有点构不上。
当地的圣徒们看见,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内县找人来作馒头给李弟兄吃。那时,李弟兄吃馒头已有三十年的经验;当他看到馒头表面白溜光亮,就知道里面没有熟,也没有发好。但他不敢讲,也不好讲,圣徒们摆上来,他就吃。圣徒们说,这是当地唯一会作馒头的人作的,是最好的馒头。那一次,当李弟兄吃生馒头的时候,他实在吃不下;但一想到主的话说,“人若接待你们,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路十8)他就向主祷告:“主,你说摆上什么就吃什么;他们摆生的,我就吃生的吧。”结果在主的保守下,李弟兄的胃病没有因此变得严重,不过,整个人确是变瘦了。一个月后,正好倪柝声弟兄在杭州开特会;李弟兄在温州平阳的工作结束后,便赶赴那个特会。第二天,李弟兄一进到会场,正值倪弟兄在台上讲道。倪弟兄一见到李弟兄就说,“哎呀,常受弟兄真是骨瘦如柴!”后来,在下一堂信息里,倪弟兄就提到同工们出去为主作工,要学习吃苦。
倪柝声弟兄是南方人,一九二一年就出来为主作工,那时约二十岁左右。有一次,他被请到江北安徽的徐州作工。江北人睡觉不用床,都是用炕。他们为了接待倪弟兄,特别借了一张床,铺的是一条条的钢丝;也没有被褥,就是一条被单。他们告诉倪弟兄:“这是为你特别借来的床。”就这样,倪弟兄睡在从来没睡过的钢丝床上。凡是事奉神的人都要学习一件事,就是操练忍受苦难。出去为主作工,就得学习把自己交给环境;不能要求环境都顺着我们,为我们效力(参《神的经纶与神圣三一输送的奥秘》一三五~一三七页)。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富余;或饱足、或饥饿、或富余、或缺乏,在各事上,并在一切事上,我都学得秘诀。(腓四12
现在我因着为你们所受的苦难喜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召会,在我一面,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24
 
有分于基督的苦难
西一24,保罗说他所受的苦难,乃是为着基督的身体,就是为召会,要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基督的患难有两类:一类是为成功救赎,这已经由基督自己完成了;另一类是为产生并建造召会,这需要使徒和信徒将其补满。虽然我们不能有分于基督救赎的苦难,但我们若向主忠信,就必须有分于祂产生并建造祂身体的苦难。基督为着祂身体的苦难仍在持续;我们这些跟从祂的人,也必须为着祂的身体,有分于祂的苦难。
这个世代是在那恶者手下,因为我们相信基督,爱基督,活基督,背负基督的见证,世界就起来反对我们。在神眼中,这类的苦难被看作是基督的苦难。基督过的生活是受苦的生活。现今我们是祂的同伙(来三15),也过同样的生活;在受苦的生活中,与祂合作;在受苦的路上,一路跟随祂。这就是说,基督所受的苦,我们也受。我们这样为基督受苦,神就将我们的苦难算作基督的苦难。
然而,我们不该因着身为基督徒就必须受苦而感到气馁。这些苦难都是积极且珍贵的。保罗甚至在腓三10说到同基督受苦的交通。今天我们是基督徒,是跟随基督的人,就该是经历基督苦难的人。我们不仅要有分于基督的丰富,也要有分于基督的苦难。我们若接受这样的观点,每一次为基督受苦的时候,我们都会得着激励。我们也许会面临火炼的试验,但这些都是基督的苦难,是我们有特权可以有分的。
彼前四13彼得说,我们有分于基督的苦难时,应当欢乐,使我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喜乐欢腾。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在里面喜乐,还要喜乐得发声欢呼,并且喜乐跳跃。在主荣耀显现的时候,我们要欢腾;我们要兴奋到极点,发狂欢乐。今天,我们就能够在苦难中喜乐,然而在主显现的时候,我们要喜乐欢腾(参《歌罗西书生命读经》一一八~一一九页;《腓立比书生命读经》五四八页;新约总论第六册,三六九~三七〇页)。
生活应用:基督为着祂身体的苦难仍在持续;我们这些跟从祂的人,也必须为着祂的身体,有分于祂的苦难。
 
款待捉杀他的兵丁
罗马皇帝尼罗性情非常凶暴,他用尽各种苛刑,如火烧、刀锯、喂狮等方式,极力残害基督徒。许多信徒因而隐居。有一年一位老信徒,隐居穷乡僻壤,开一牧场,饲养许多牛羊家畜。他有一个习惯,凡路过的,无论何人总请他们歇息一下,给他们一杯牛奶,一块饼干;日子久了,闻名各处。尼罗王听见,就说那人必是一位基督徒,不然怎有这样爱心,于是派了四个兵丁,去杀那位老人。四个兵丁当晚经过那地,恰巧住在老人家中,老人尽情款待他们。他们并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他们所要捉杀的基督徒,就把来意告诉老人,问他说,“你知道这位老人住在什么地方吗?”老人回答说,“这位老人我认识,明天我带你们去找他。”老人为兵丁铺好床铺,就到后院,挖了一坑,跪下祷告。天亮的时候,老人唤醒四位兵丁说,“你们所要寻索的人就是我。”兵丁面面相觑,不忍下手,他们觉得老人非常慈爱,很受感动,于是约老人一同逃跑,大家都作基督徒。然而老人回答说,“尼罗势力遍布全国,我们无处可逃,如果被他捉住,我们五个人势必一同丧命。你们若是真实爱主,请即刻把我杀死,把我的头交给尼罗王,身体埋在院内坑里。我已老迈,在地之日不多,死不足惜;你们年纪还轻,正是为主大用的时候,要出去传扬基督。”四位兵丁不得已,便流泪祷告,了结差事。之后,他们辞去职务,甘愿忍受各种苦难,为主作了忠心的传道人(参造就故事下册,一二七~一二八页)。
 
提摩太劝民被击
提摩太在保罗殉道后,重返以弗所,在那里殷勤服事召会,直到第一世纪末。某次,居民举行庙会,各戴面具,手中持杖,肩抬偶像,环街游行。提摩太劝他们回头,离弃虚妄,敬拜真神。百姓不听,反用棍杖乱击,以致重伤,两日之后,他在主里安睡了(参造就故事下册,一二五页)。
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
忍受试炼的人有福了,因为他既受试验得了称许,就必得着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雅一12
 
宁死战场,不死病床
正当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刘弟兄在国防医学院求学。“独生”又“养尊处优”的他得了重病,面对环境的艰苦与死亡的威胁,他的脾气显得特别暴躁。一次,他受邀参加基督徒的聚会,一位同是医生的年长弟兄带他祷告。回家后,在圣灵的催促下,刘弟兄跪下祷告、认罪,整整长达两小时。之后,他痛哭流涕的向妻子认罪。妻子被他这个举动吓到,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后来得知是主耶稣救了刘弟兄,夫妻二人就一同受浸,此后成为一生忠心事奉主的同伴。
实习的那一年,刘弟兄被派到徐州。那里的圣徒不多,只有几位每周二次,在一个弟兄家里聚会。刘弟兄的实习生活虽然忙碌,但总是下班后立刻赶去参加聚会。刘师母则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走路去聚会。由于路途遥远,孩子幼小,往往下午三、四点就得出门。孩子走得慢,有时还要抱着走,但她一点也不以为苦。刘师母总是尽力作弟兄的帮助者,有时生活非常艰困,几乎要断粮,然而她对主的信心不稍减,总是经历主神迹式的供应。短短一年内,他们夫妻俩与圣徒们配搭,一共得了一百二十个新人,在当地作主金灯台的见证。
一九四八年,刘弟兄医学院毕业,全家迁居上海。那时,正值上海召会大复兴,天天有聚会,弟兄姊妹个个都火热爱主。刘师母每次去聚会,总是抱着一个,牵着一个,走很远的路。然而,刘师母得救后就彻底并甘心乐意将自己和全家奉献给主,即使环境艰难,她却能由衷赞美主说,“这个环境是要叫我们成熟!”
一九四九年,他们举家迁到台湾。刘弟兄一面事奉,一面作军医,生活虽然忙碌,但他说,“作医生的确是忙,可是仍有忙里偷闲的‘时候’,还要过召会生活。”刘弟兄向着主非常绝对,为着服事,他不太能顾到家务,每每下了班,就直接往会所去。刘师母从不以为苦,只是单纯的爱主。一九七〇年,刘弟兄退伍,准备全时间服事主。当时,他们的三个孩子年纪尚小,都还需要照顾;为此,刘师母曾迫切的在主面前流泪祷告。主告诉她:“刘弟兄的身体是为着主的。”并且主说,“十字架的道路要牺牲。”刘师母就以主的旨意为甘甜,不再作难。
刘弟兄全时间之后,被派到台中服事,隔年刘师母带着孩子也来到台中,他们在那里服事了七年。当时,他们租了一个没有开张的戏院作会所,把放映室布置一下,就成了他们的住处。刘弟兄在刘师母的照顾下,非常有动力。在艰苦的环境中,刘师母总是全心全力与丈夫配合,过召会生活。这样身体力行的身教和活生生的榜样,激励了许多年轻的弟兄姊妹,成全了很多大学生。
刘弟兄将近六十岁的时候,刘师母随同刘弟兄到菲律宾开展福音工作。在那里近三十年的岁月,经历了许多苦难,也留下了美好的见证。刘师母与丈夫同有一个心志,就是要作得胜者。后来,刘弟兄罹患摄护腺癌。刘师母里头一点也没有埋怨主,她豪迈的说,“刘弟兄是事奉主的人,主要叫他活着,就活着;主要叫他走,就走吧!”至终,主借医生的手医治了弟兄。
数十年的岁月中,刘师母陪伴刘弟兄经过许多的艰难与困苦。刘弟兄的壮志,就是“宁死战场,不死病床”。之后,刘师母生病,有弟兄姊妹前去看望她,她第一句话就说,“我是战士,我还要打仗。”她笃信:“我们心里相信神是活神,或生、或死都在祂手里,就不害怕了。”他们夫妇二人,在一生跟随主,服事召会的事上,的确有分于基督的苦难,成为所有跟随主者美好的榜样。
 
在祂同在的隐密处
高蕾(Ellen Lakshmi Goreh,1853~1937)出生于一个印度牧师的家庭。母亲因信主的缘故,历经艰苦和逼迫,在高蕾出生三个月后离世。父亲无法照顾婴孩高蕾,便请一对务农的夫妇收养她。五年后,这对夫妇被匪徒劫杀,于是高蕾又被一对丧儿不久的英国宣教士收养。宣教士回英国渡假时带她一同前往,当他们要返回印度时,觉得应该把她留在英国,受较好的教育,于是养母请自己的姐姐收养高蕾。
高蕾长大后,热心召会工作,却把自己的同胞几乎遗忘了,但神却奇妙的提醒她,要回去为自己的同胞工作,传福音给他们。于是她装备自己,回到印度从事医疗、育幼、和传道等事工。她写了一首诗歌:“在祂同在的秘密处”(诗歌四一五首),见证她一生虽然经历困苦,神却使她的道路宽广。
神啊,我呼求的时候,求你应允我;我在窘困中,求你使我宽广。(诗四1
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也要在善行上,将他们的魂交与那信实的创造主。(彼前四19
 
瓦器里有宝贝
柏弟兄出生在中国一个农村。祖母和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即将他奉献给主;以后,每主日都带他去聚会。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藐视信耶稣的人,因此柏弟兄自幼即饱受同学欺负。柏弟兄长大结婚后,为了过召会生活,便带着两个女儿搬到岳母家。柏弟兄的岳母从年轻就守寡,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却总是将最好的给弟兄姊妹,扶助软弱的,安慰受创的;她每天过着不住祷告、亲近神的生活。这样的榜样,深深影响了柏弟兄夫妇和孩子们。
一九六〇年,因中国政府向苏联还债,百姓缺乏口粮。尽管如此,柏弟兄家里从早到晚仍是满了前来聚会的人;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位,众人喜乐的享受主。而柏弟兄的妻子总是不吝惜煮大锅饭,供应所有的人。这段期间,柏弟兄刚出生的儿子,因为缺乏足够的奶水,不到半岁就死了。一九七二年,柏弟兄十九岁的大女儿,因感染肺结核而离世。两次的打击,都使柏弟兄夫妇悲痛不已。
文化大革命期间,柏弟兄因着读主的话,被批判的次数不下几百次。一九八三年,许多基督徒被抓,柏弟兄也再度被捕入狱。在九年坐监的日子里,不能读经、不能唱诗,柏弟兄里面仍然深深享受这位不受时空限制的主;主的同在,对柏弟兄显得活而真实。同坐监的人都很希奇,柏弟兄经常遭受无理的讥诮与折磨,却总是面色和蔼,少有苦闷,于是心生羡慕。柏弟兄便趁机将福音传给他们。
柏弟兄的妻子在丈夫坐监后,只能靠着在农田的劳动,养活六个儿女;夜晚又担心有坏人闯进家里,只能不住地祷告。一到晚上,她在孩子的床边一个个陪他们祷告。儿子在学校里,常受同学的批判和羞辱,放学后还得被迫劳动;在劳动时被别的小孩毒打,事后还需母亲陪孩子去道歉才了事。虽然如此,柏弟兄一家还是为那些逼迫他们的人祷告。果然,先前打过他们的人,后来都一家一家的得救了。他们所在不到两百人的村子,就有三处地方聚会,从早到晚有读经、祷告,真是喜乐!
虽然柏弟兄两次坐监,但一点不觉得是为主受苦,反而觉得荣耀。在那些备受煎熬、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柏弟兄见证,主是又真又活的,从未离开过他,反而天天在他里面加他力量,使他能忍受痛苦、讥诮与折磨(参福音见证第四册,一〇二~一一三页)。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
傅安妮(Annie Johnson Flint,1866~1932)生于美国纽泽西州,她的一生非常坎坷。三岁丧母,遭寄养家庭苛待,经邻居告发后,被傅氏夫妇领养。安妮在八岁时信主,九岁时开始写诗,少女时曾作曲并演奏钢琴。在她读完高中和一年师范学校之后,她的养母突然中风,为此安妮就辍学了。她在学校里教了三年书,之后竟罹患严重的关节炎。
二十岁时,她的养父母双亡。不久,她因关节炎发作而不能教书,陷于贫病交迫、无人照顾的困境。以后四十年,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肢体变形,手指关节毁损,艰辛的握笔在打字机上打下诗句。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力劝她凭信心求神医治。经专心的读经祷告后,她的结论是“神可以医治,但祂对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旨意,而神要以她的软弱来荣耀祂,并确信神的恩典是够她用的”。因此她顺服神的主宰。
因着她而蒙恩的人常常说,“当你看见安妮的脸时,绝对不会想到她是一个那样受痛苦的人。”任何时候她的脸都照耀着基督温暖的阳光。安妮开始靠着主极大的能力和忍耐,作了一个简单地工具套在头上,用头来学习写字。因着她送出去的福音单张和福音书信而蒙恩的人难以数计。末了,她的情形更恶化,连腿也不能动了,有很长的年日,她一直躺在床上。许多弟兄姊妹受感动去看望安妮,盼望能给她一点孤单中的帮助和安慰,但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深深被安妮所感动。他们见证说,“我们不是去帮助一个在极大痛苦中的人,而是从她得着了帮助而回来。”
其实,在她一生的路途中,何曾有天色常蓝,花香常漫?何曾有平坦的大路任意驱驰?那是因为她里面属灵生命的丰富,和她与主交通的亲密,使她在苦难中,仍安息在世人从未尝过的甜美之中。
我在祂面前倾吐我的苦情,在祂面前诉说我的患难。(诗一四二2
主虽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赛三十20
 
农民女诗人
吕爱德(Ida L. Reed,1865~1951)出生在美国西维吉尼亚州一个穷僻山区。她的童年极其坎坷,父亲因肺病早逝,幼小的她一面要照顾长年卧病在床的母亲,一面要耕耘荒瘠的农田;若不是神的眷顾,真不知她如何能完成她的课业。在她十五岁那年,该山区盛行感染流行性白喉,当时染病者真是生不如死。那些生还者都成半盲,且因复原缓慢,饱受痛苦,病后几乎成了半残废的人。吕爱德也是病后生还者之一,在病痛中她全靠阅读“基督教先锋报”(Christian Herald),得着属天生命的供应。那些信息、诗章和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她。其中有一篇连载故事─“在加利哥的公主”,内容生动,使她迫不及待要续读下期文章,其中有一期的内容提到,有人问公主:“你怎么能在苦难和试炼中,仍有快乐的笑容?”公主回答说,“因为我属于国王。”这句话给了她灵感,在病榻上她写了“我属于王”(I Belong to the King)这首诗歌。及至她二十三岁,不时有杂志向她索取诗稿,她因而逐渐成为一个有声望的福音诗歌作家,被人称为“农民女诗人”。
 
无价之宝的一击
从前,在非洲矿场中发现了一颗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金刚石。人就把它献给英皇,作他冠冕上的饰物。英皇把它送到阿姆斯特丹,交给一个世上最著名的宝石匠,请他琢磨。他拿起这颗无价之宝,经过好几周的考虑计划,把它的性质、硬度、和里面的裂纹,详细加以研究,然后刻了一道深痕,拿起铁锤,把它狠命一击。一块世上仅有的宝石,顿时一裂为二。难道那一击是击错了吗?不。这是宝石匠技术最高的表演。那一击使那块宝石成了世上最玲珑、最炫耀的两颗金刚钻;那一击实在是它的拯救。我们乃是神的无价之宝,祂为了显明各等宝贝,达到祂荣耀的目的,也常给与我们狠命的一击。林后四17说,“因为我们这短暂轻微的苦楚,要极尽超越地为我们成就永远重大的荣耀。”(参造就故事中册,一三六~一三七页)
 
为什么人类有那么多的烦恼
有两只麻雀在树梢上对话,它们所谈的是人类中间极为普遍的忧愁与烦恼。一只麻雀很困惑的问另一只说,“为什么人类有那么多的烦恼?”另一只回答说,“我想,这是因为他们不像我们有一位天父看顾我们。我们什么事都不必烦恼,因为我们的天父看顾我们。”不错,基督徒的确有一位天父在看顾。然而,有时祂差派艰难、苦难给我们,目的是要使我们达到显大基督的定命。我们能够一无烦恼,不是因为神应许我们没有苦难的生活,乃是因为我们知道,所有临到我们的环境都是神所派定的,每一种景况都是为着叫我们得益处,叫我们的生命更成熟(参《腓立比书生命读经》六三七~六三八页)。
 
荣耀远不及后面受伤的士兵
欧战结束时,在英国伦敦有一个盛大的举动,参观的人在伦敦有史以来没有那么多。这是因欧战告终,士兵返国作凯旋的游行,受到国内人士热烈的欢迎。当士兵经过之地,有鼓掌,有称赞。在一般人心目中,以为若不是他们这样忠勇,就不能拯救英国。这些士兵一步一步向前走,鼓掌、称赞的声浪不绝于耳。到了一个时候,鼓掌、称赞的声浪格外大了,多人流泪,连贵族都起立致敬,甚至英皇也拿下冠冕致敬,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紧接在后,一车一车的士兵,不是这个断一腕,就是那个伤一足;不是这里缺一肢,就是那里伤一体!他们是在争战时受了创伤的。当这样的伤兵经过时,真是享受了极隆重的尊敬与赞美。前面的那些兵士是过去了,但是他们所得的荣耀,远不及后面那些受伤的士兵。
我们许多仅仅得救的,到将来,国度是进得去;但是不能丰丰富富进入神的国。如果在世曾受过苦,为着主的缘故有所舍的,他们在那天,要像那些受伤的士兵凯旋时所享受的,鼓掌的声音大,赞美的声音大,荣耀也大。每一个为主受过苦,为主有所损失的人,那一天,就有冠冕加在他头上(参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十七册,五九~六十页)。
因为我们这短暂轻微的苦楚,要极尽超越地为我们成就永远重大的荣耀。(林后四17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