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事上富足,甘心分授,乐意与人同享。(提前六18 )
什么是贫
贫就是安贫、选贫、乐贫;为着爱主、爱召会而拣选贫穷;在缺乏之时仍能安贫,并显出乐捐的厚恩。世人都喜爱富足,但是作基督徒就要安贫,甚至选贫,并且乐贫。贫有它的用处,也有它的乐处。但这不是说懒惰不作工,把自己弄贫了。若是这种的贫,就不值钱,没有用。乃是说你能富足,又有机会富足,但为主的缘故,肯不富足。或者是有了钱财,而为主的缘故,喜乐的用尽它,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基督的生命就是拣选贫穷。主离开宝座,降生马槽,居住拿撒勒,备尝人世一切贫苦味道。所以基督徒的贫穷,乃是自愿的贫穷。有人贫穷是因着环境,因着祖传,或是因着特别的遭遇。但是基督徒的贫穷乃是因着遇见了救恩,而自愿贫穷,如同撒该一样,当他接受了救主,立即把家业的一半给了穷人(路十九8 )。
为什么基督徒需要自愿贫穷?在马太十九章,主要求那位少年财主,要他变卖一切周济穷人,并且来跟从祂(21 );其目的还不是为着穷人,主乃是要他变穷,好脱离玛门的势力。因为主说,“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可十24 。)基督徒必须脱离玛门,才能专一的事奉主。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必在哪里(太六19 )。当信徒真的脱离玛门的势力,才能真正爱主、爱弟兄姊妹、爱罪人。
今天世界的人,东西只怕拿得不够;然而基督徒乃是学习放下心中所喜欢的东西,因着爱主,甘愿为主舍得,把所有的东西给出去。这就像瓶口的软木塞必须先打开,瓶中的宝贝才能释放出来;照样,基督徒越把物质的东西握得紧,越宝爱自己,福音就越受限制,主的生命就越出不去。要福音有冲击力,就必须把“软木塞”拔去。基督徒不该积蓄玛门以致富,只该在信上富足,并且叫许多人得以富足(雅二5 ,林后六10 )(参《性格》七页;倪柝声恢复职事过程中信息记录下册,五六一~五六二页;主恢复中成熟的带领上册,六三、八八~八九、一四八~一四九、一九〇页)。
生活应用:为着爱主、爱召会而拣选贫穷;在缺乏之时仍能安贫,并显出乐捐的厚恩。
变卖一切所有的来跟随主
剑桥七杰之一的施达德查理(C. T. Studd,1860~1931),出生贵胄之家。他是剑桥板球队的队长,球技首屈一指,却在板球运动的成就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放下板球,决心前赴中国传扬主名。在他离开英国以前,施达德知道根据他父亲的遗嘱,他将要继承一笔财富。当他在主面前衡量如何处理这些钱财时,神的话临到他:“不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地上,…只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天上。”(太六19~20 )“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来跟从我。”(可十21 )
于是施达德把他财产的一部分赠给慕迪,慕迪用这笔钱建立了芝加哥慕迪圣经学院。他有一部分给了乔治慕勒,是为了他在英国布里斯托的孤儿院使用;另有一部分给了内地会,是为了他们差遣新的工人;还有一部分给了救世军,是为着在印度的工作以及伦敦的穷人。
施达德到中国三年以后,与一位爱尔兰的宣教士普丝丽结婚。在婚礼之前,他让普丝丽看看他还剩下多少财产。她说,“查理,主告诉那少年财主要作什么?”他回答说,“变卖一切所有的。”于是他们把一切都变卖掉,把所有的财物都分出去,好为着主的工作。施达德为基督撇弃了一切,而为神大用;神借着他,把基督的名带到从未听见福音的地方,产生了许多祝福。
宁肯宣教,不要大笔财产
剑桥七杰之一的章必成(Montagu Beauchamp,1860~1939),是家中的三子,父亲是男爵,他自幼就在基督教活动和敬虔的气氛中成长,但他缺乏属灵的实际。在慕迪布道会中真正信主后,他不只放下了世上的享受,更放弃了大笔财产。当他在中国宣教的时候,他的大哥想给章必成大笔财产,但条件是要他放弃中国,放弃宣教。章必成毅然拒绝了。他宁愿逐镇逐村,旅行布道。他对中国的热爱,甚至感动他的儿子,后来他的儿子长大了,也接续他宣教的工作。至终,他在中国宝宁行完他的一生(参二千年教会历史巡礼,一〇四页)。
你若想要完全,就要去变卖你的家业,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诸天之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太十九21 )
神…拣选了世上贫穷的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雅二5 )
神拣选贫穷的人使其在信上富足
路六20 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这节的“贫穷”有两个含意。第一是指在物质的事物上贫穷,第二是指在属灵的事物上贫穷。因此,这里的贫穷一辞指明在属地、物质的事物上贫穷,也在属天、属灵的事物上贫穷。那些在属地、物质的事物上丰富的人,往往不容易在属天、属灵的事物上贫穷。一个蒙神拣选并呼召的人,若在属地、物质的事物上富足,也许就很难在属灵的事物上贫穷。甚至可能需要神取去这人物质的财富,好叫他在属灵的事物上贫穷。
所以,神有时会以贫穷或富足,叫我们的信心被试验(彼前一7 )。因此,雅各告诉我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贫穷的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雅二5 )唯有在世上真贫穷的人,才会在信心上富足,因为唯独他们才有经过试验的可能,才会在试验中显出他们信心的富足。
启示录三章说到在老底嘉的召会,本来就是富足的,后来又寻求资财,而加增了她的富足,以致她能说,“一样都不缺。”这表示她的财物是何其多!然而,她在主眼中,却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17 )。他们虽然富足,却没有将他们所有的来为主用。属世的货财和发达,叫他们属灵的眼睛昏花了。他们为自己花费一切,但他们并没有将衣服给穷人穿。他们自私的用度,表明他们属灵的赤身。他们并没有善行。所以主才说,“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18 )意即他们若肯把他们的财物与主交换,他们就要失去假的玛门,得着真的。他们天然所有的,不过都是用自义的污秽衣服所造出来的钞票,是不能经火的。经火的金子唯独主有。他们若肯将在人前的富足舍去,他们就要在神前富足(路十二33 )。如果他们中间有人肯舍去一切,那么他的信心在试验中就要显为富足(参《路加福音生命读经》一三八页;默想启示录下册,二三六~二三七、二四六~二五二页)。
生活应用:舍去物质的财富,好在属灵的事物上贫穷,并在信上富足。
对穷人表同情
盖恩夫人的父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她的母亲是一位有好品德的妇人,也是一位最肯施舍的人;她不但肯将多余的给人,就是家里不能省的东西,也肯给人。凡求她的,没有一次不给的;有时候,甚至将最后的一分钱,也给了人。虽然她有一个大的家庭需要供给,但是她的信心永不失败。这对盖恩夫人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一六八〇年的冬季,是那些年间最长又最冷的一季。因着年成没有丰收,就成了盖恩夫人施舍的机会。从她家里分送出去的面包,每周有九十六打,不仅如此,私下送给那些贫苦人的,比这个数目还多得多。盖恩夫人的婆婆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因着盖恩夫人太会施舍的缘故,恐怕家要被拆毁了。因此丈夫就吩咐她,凡她一切所用的,都得记在账上。他的意思是要知道究竟盖恩夫人施舍出去的有多少。她服从了丈夫,施舍却仍然照常,一点都不减少,同时所费的却不多。她从账上发现,主真是祝福了她的家,她的家并不因此受损失。这叫她十分惊讶,是神在这件事上显出神迹。她说,“世上有多少的耗费,如果能用得合式的话,就有多少的穷人能得着温饱呢!并且施舍的,也不至于短少,因神会更多的赏赐。”
盖恩夫人对穷人非常表同情,极愿意供给他们一切的需用。每次看见别人的缺乏,总是责备自己太享受,而将一切所有的拿出来帮助他们。就是桌上最好的东西,都分给他们。即使她身上一文钱都没有,有困苦人向她求讨,她甚至将她袖子上的钮扣摘下来给他。还有一次,连她手上的结婚戒指也给了穷人。她为自己一点都不留下,她说,“哦,我的爱主,我所有的,都是你的,我不过是一个管家,我应当将一切的东西,照着你的旨意施舍。”盖恩夫人自从结婚之后,主赐她所行的施舍,是当时少有人能作得到的。盖恩夫人说,“我不爱别的,只爱耶稣基督的贫穷。…能为主舍去一切,是何等的甘美!因爱贫穷,就得着极大的平安。”(参《馨香的没药》十三~十四、六五、一〇一~一〇二、一〇六~一〇七、一一八、一二六页)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十一25 )
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着回去。(路一53 )
圣灵充满倒空的器皿
在王下四章说到,有一个寡妇哀求申言者以利沙说,“现在有债主来,要取我两个儿子作他的奴仆。…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没有什么。”(1~2 )以利沙吩咐她说,“你去…向你众邻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你要将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倒满了的放在一边。”(3~4 )于是妇人的儿子把器皿拿来,她就倒油;器皿都满了,她对儿子说,“再给我拿器皿来。”儿子说,“再没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5~6 )。这段故事给我们看见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在神面前的“空”,是经历主丰富必需的条件,是蒙神赐福的条件,也是圣灵作工的必要条件。
这个寡妇的难处是什么呢?是器皿太少。油在圣经里代表圣灵。她要去借空器皿,意即就是要有空的地位来为着圣灵。“不要少借”,意思就是越多越好,不只要有一个空,应该有许多的空。有了这个空还得有那个空,空得越多就满得越多。油所以止住,是因为再没有器皿了;不是油先止住,乃是空器皿先没有了。不是油倒不出来了,乃是空器皿拿不出来了。要知道,神就是在等着我们空。你如果有一个无限的空,圣灵就要给你一个无限的充满。我们能不能蒙圣灵赐福,就是看我们有没有空的器皿,就是看我们有没有为着圣灵留下余地,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地位给圣灵作工。
所以我们要求主把我们挖得更深,求主给我们造出更多的地位,叫圣灵能充满我们。因为圣灵的充满与否,在于我们空了没有。圣灵所等候的就是空的地位,所以我们不必追求充满,乃要倒空自己,因为充满完全是圣灵负责的,空却是我们要负责的。我们如果真能空,我们就必定能够得到充满。只有自以为富足的人,神才叫他空着回去(参《倪柝声文集㈡⒘一般的信息㈠》一七一、一八〇~一八二页)。
生活应用:求主把我们挖得更深,给我们造出更多的地位,叫圣灵能充满我们。
高高的头发拉下来
从前,有一班西国圣徒追求圣灵的充满。有位姊妹相当爱主,也来追求圣灵充满;她祷告、等候,一再祷告,一再等候。当她在那里祷告、等候时,她觉得她里面的地位都给了基督,好像主要她怎样作都可以,只有她的头发她不让主摸。当时在西方,女人的头发都是作成高高的,好像楼台殿阁一样,那是最时髦的。这位姊妹什么都可以让主摸,就是这个“楼台殿阁”的头不肯让主摸。她在那里祷告、等候时,心里实在有感觉;她对主说,“主啊,你摸我的钱财,我愿意奉献;你要我对付罪,我也愿意对付;但我这个头发实在无关紧要,你且容我吧。”
又到了一次聚会,这位姊妹也来了,跪在那里大哭:“主啊,你为什么不答应我,不给我圣灵充满?主啊,我是何等迫切,我祷告,我等候,你要我作什么,我都作了,为什么你不给我圣灵的充满?”主在里面就问她说,“我要你作什么,你都作了吗?你的头发呢?”她无话可说。就在那一天,她跪在那里,把她高高的头发拉下来了;她得着了圣灵的充满。当她愿意给圣灵有完全的地位,圣灵立刻充满她(参《基督徒生命成熟的路》一〇八~一〇九页)。
贫穷却喜乐洋溢
有一位姊妹清楚得救之后,便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主。她外面虽然穷苦,灵里却满了喜乐。一天她坐在车上想到主,就一直喜乐,甚至喜乐得坐不住。同车许多人,看她这样贫穷,却是那样快乐,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车上卖票的人看她这样快乐,就讽刺她说,“我看你这个样子,就像一个财主死了,叫你去承受产业一样。”这位姊妹听了,一点不生气的说,“是的!我的主为我死了,祂将天上一切的产业都赐给我了。”这位姊妹是个认识主,而且站在奉献地位上的人,她的喜乐乃是神的救恩显在她身上的明证,她将神的救恩带到各处(参《神的需要与神的目标》十六页)。
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你必用你的面容使我充满快乐。(徒二28 )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 )
主为我们成为贫穷
路加二章记载主耶稣的降生,7 告诉我们,主降生时是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房里没有为着他们的地方。“用布包起来”指明没有床垫,没有被盖,更没有衣服穿,是非常寒微的情形。“放在马槽里”指明祂虽然降生为人,却连人的地位都没有,被放在牲畜的地方。主耶稣原是宇宙之主,伟大的神,却来成为一个婴孩。祂由崇高变为低下,从伟大转成渺小,并且从富足变为贫穷。
赛五三2 说,“祂…像根出于干地。祂无佳形威仪叫我们观看祂,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这是指祂出于贫寒之家。干地就是贫寒之家,没有丰富的供应和营养。主耶稣出生后,祂的父母带着祂上耶路撒冷,按律法献上祭物。他们没有羊羔可献,只能献上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路二22~24 )。这是最穷苦的以色列人所献的祭物。利未记十二章说得很清楚,为着新生婴孩的献祭,最好是献一只羊羔;若是献祭的人力量不够,就献两只斑鸠或雏鸽。约瑟和马利亚所献上的,指明他们的贫穷。主乃是生在贫寒之家。
主耶稣长在拿撒勒,出于贫寒之家,是一位道地的穷人。在创造诸天与地时,主乃是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三三9 );然而,祂在地上却作了一个穷苦的木匠(可六3 )。因此,赛五三3 说,“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主耶稣在三十岁之后出来尽职,然而祂的生活却是居无定所,没有枕头的地方。路九58 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祂居无定所,甚至连狐狸和飞鸟都不如。
至终,主耶稣在十架上为我们撇下一切。在马太十三章,主告诉门徒,祂为买国度这宝贝和召会这珠子,就变卖一切所有的。主耶稣本来是富足的,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 )。这是何等的福音!(参《祭司职分与神的建造》三三二~三三五页;《奉献带进新的复兴》一六四页。)
生活应用:珍赏主耶稣本来是富足的,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烧了米堆救了生命
一百多年前,日本某一近海渔村,四百个村民正在晚饭之后愉快的闲谈。忽然,地面起了一阵微微的震动。地震在日本原是司空见惯,大家都不大注意。只是这次海水变成黑色,逆着风向正往岸上涌来。距离海岸不远地方,有一片高的平原。一个年老的富翁,从家中窗户往外观望这般潮水,看得非常清楚。凭他的经验,知道不久一定会有海啸发生。四百个村民尚若无其事,时间紧迫已来不及通知他们逃跑,于是老者对仆人说,“拿火把来,快点!”一面大声喊叫,一面拿着火把,一鼓作气跑到屋后不远的田里,放了一把火,把已经收割完毕的米堆烧着了,火光熊熊,惊动了四百个正在海边热闹的村民,不约而同跑离海岸来帮助救火。那知火是老者自己放的。他们说,“他疯了!”老人指着大海说,“看哪!”这时一股黑色巨潮,排山倒海向岸猛扫过来。不一会儿,全村皆被淹没;一瞬之间,海啸把整个村子吞没净尽。村民皆目瞪口呆,老人说,“这就是我放火烧米的缘故。”那时整堆的米已经烧得净光,老人的家产也完全付之一炬;可是,他却救了四百人的性命(参福音故事中册,一七三~一七四页)。
全是母亲的功劳
有一大学毕业生,请求母亲参加他的毕业典礼。母亲推诿说,“好儿子!我没有好衣服穿,穿了破衣服去,会丢你的脸。”儿子说,“妈妈!孩子得有今日,全是母亲的功劳,尽管去吧!”在儿子百般相劝下,母亲才勉强同意。当天,礼堂中挤满了人,个个衣装鲜洁。在礼堂的大门口,穿着礼服,头戴方帽的一个毕业生迎接着他的母亲。人人看见他手搀着一位乡下贫穷的老太太进来,又坐在礼堂头一排的座位上,无不惊奇。原来他是全校第一名,代表毕业生致辞。在他的演说中,述说母亲如何辛苦节俭,供给他的需要,鼓励他求学,内容诚挚感人。及至校长颁发文凭奖品的时候,那位毕业生又走下台去,扶着母亲上台,把文凭和奖品恭敬的放在母亲手中说,“母亲!这一切全是你的功劳。”全堂的来宾、高官显要、男女同学,看见这事,无不大受感动,鼓掌欢呼,几乎流下泪来(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五八页)。
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 )
你们收割地的庄稼时,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收割时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利二三22 )
丰富的波阿斯顾念贫穷的路得
在旧约里说到,以色列人若将田角和收割时遗落的庄稼,留给穷人、寄居的、孤儿和寡妇,耶和华就要祝福他们(利二三22 ,申二四19 )。换句话说,神祝福以色列人的条件,就是要留些东西给穷人;百姓不可割尽田角。在路得记中记载,波阿斯因着服从了这条例,而蒙神祝福。
当波阿斯看到路得来到田里拾取麦穗(二5~6 ),就吩咐仆人不可触犯她,她若渴了,要允许她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8~9 )。波阿斯对路得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出生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一切事人全都告诉我了。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报答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祂的酬报。”(11~12 )波阿斯不但安慰路得,亲切地与路得说话,也对她显示慷慨。到了吃饭的时候,不仅叫她来吃饼,还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并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禾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给她拾取,不可斥责她。”(13~16 )
根据利未记二十五章的条例说,“你的弟兄若渐渐穷乏,卖了几分地业,他至近的亲属就要作代赎的人,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25 )申命记二十五章也说到,兄弟中一个死了,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他丈夫的兄弟当娶她为妻,为死去的兄弟生子立后(5~9 )。波阿斯乃是路得已死丈夫的第二个至近亲属。他对路得不仅慷慨的给与,并且愿意赎回路得已死之丈夫对产业失去的权利,娶路得为妻,为她的丈夫生子立名(得四9~10 )。因此,他蒙神赐福,从路得生了一个儿子,成为基督家谱中重要的先祖,带进大卫的王室(21 )。波阿斯因着相信并取用主的话,实行主的话,顾念体恤了贫穷的路得,而蒙神祝福(参《路得记生命读经》十四~十七页;《真理课程三级》卷二,一八八、一九三页;《基督家谱的拾遗》十七页)。
生活应用:我们当像波阿斯相信并取用主的话,实行主的话,顾念贫穷软弱的人,而蒙神祝福。
割衣暖丐
一个冬天,马丁和他的同僚冒着风雪,骑马入城。进城之后,看见一群人围聚一处,马丁下马去看究竟。只见一个老乞丐,几乎全身赤裸,索索发抖,伸手乞食。当下,马丁就把身上一件外套脱了下来,拔剑将外套一断为二,轻轻把那半件外套披在老乞丐肩上,然后上马而去。当夜他作了一个梦,梦中看见半件外套,同时听见一个声音,叫他认清楚,问他以前有无见过那件外套。起初他还以为那披半件外套的是那个老乞丐,可是定睛一看,不见什么老乞丐踪影,却见主耶稣和颜出现在他眼前,且用清朗声音对众人说,“马丁虽然是一个新蒙恩的信徒,却解衣衣我。”(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九三页)
石油大王的账簿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1839~1937),有一次向一班主日学的青年出示其第一本账簿。那本账簿是从一八五五年开始,详列那一年他的收入和支出概况。那时他还微贱,后来才成为巨富。在三个月中,他收入了五十块钱,除了付房租、洗衣等费用之外,还积蓄了一点。账上记着每周为传道捐一角,为某人捐五角,为本城布道捐一角二分,送给主日学的教员三角五分,周济召会中的穷信徒一角。虽然是小数目,但比起他的收入来却不算少。他有了这个奉献和关心别人的起头,所以当他成为巨富时,他就能盈千累万的施给需要的人。今日世界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即是他一手捐钱创办。 促进人类公共卫生及医疗设备,他在一九一三年成立洛克斐勒基金会;又于一九二一年捐献巨款,在中国北京创办一流水准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栽培许多优秀医生。洛克斐勒于高龄九十七岁时才安然离世,其墓碑上写着:“我在地上所投资的都会过去,但在天上所投资的将存到永远。”(参造就故事上册,一八二页)
怜悯穷人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十九17 )
有人终日贪得无餍,但义人施舍而不吝惜。(箴二一26 )
不跟随世界的灵积攒钱财
保罗在提前六章说,“只要有养生与遮身之物,就当以此为足。”(8 )然而今天人不但有衣有食,并且是多得太多;人不只有衣有食,还有许多金银存在银行里。所以雅各才会叹说,那些富足的人,衣服是多到被虫蛀掉,金银是多到生锈(雅五2~3 )。今天世人都在拼命积攒东西,有人光衣服就堆积得穿不完,以致多到没有用。不仅如此,金银也积得太多,多到一个地步都坏了、锈了。雅各也指出,人的衣服被虫蛀、金银长锈,就是对他的审判,是人受审判的根据(3 )。将来在神的审判台前,神要指着衣服的洞和金银的锈给人看,问说,“为什么你用不了那么多,却积得那么多?”
人把东西积得越多,就越出毛病,也越不自由,并且罪就越多。因此,雅各说,今天重积攒财物而贪享受的人,乃是养肥了自己的心,他们空前的宴乐、纵欲,乃是养肥自己。等到有一天养肥了,神就要来审判,神要来宰杀,那就是他们当灭亡的日子(5 )。
我们要看见,在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时代,像这个时代有这么多的财主,有这么多的东西、这么好的享受。人不仅享受物质的东西,并且放纵情欲的事也特别多;这乃是这时代的特点。所以基督徒该蒙拯救,脱离玛门的霸占。
使徒在雅各书里,没有承认基督徒可以是财主,可以是富足的。其中说,在召会中贫穷的人在信上富足(二5 ),并说到钱财富足的人,要为那将要临到的审判,悲惨哭泣(五1 )。这世界潮流的趋向,是人都在那里发财、积攒世物。但雅各却叫基督徒要“恒忍”,直到主来临(7 ),意思就是不要改变你贫穷的情形,不要跟随世界的灵。世界的灵是人人在注意财富,但我们基督徒不想改变我们贫穷的情形。因为我们看见,在主来的日子,一切的问题都要解决(参《奉献带进新的复兴》一八七~一九一页)。
生活应用:世界的灵是人人在注意财富,但我们基督徒不想改变我们贫穷的情形,因为主来时,一切问题都要解决。
亚历山大的三个遗愿
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途中病倒了。此刻,占领的土地,强大的军队,锋利的宝剑和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明白死神很快会降临,他已无法回到家园。他对将士们说,“我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有三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亚历山大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亚历山大裹了裹毛毡,休息片刻说,“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为什么。
亚历山大最喜爱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作,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作吗?”亚历山大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学到的三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治疗人们的任何疾病;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一生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说完他闭上眼睛,与世长辞。
不愿作偷窃的人
法兰西斯行路遇见一个穷人,就对他的弟兄们说,“请把我的大衣送给这个穷人吧!这是他的;因为他比我们还贫穷。”弟兄们觉得法兰西斯有需要,就不愿给这穷人。法兰西斯说,“我不愿作一个偷窃的人,这个人比我更有需要,我若不给他,我就是一个偷窃的人。”(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九三页)
然而敬虔又知足,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界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养生与遮身之物,就当以此为足。(提前六6~8 )
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为自己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远的帐幕里去。(路十六9 )
为着神的定旨,精明使用钱财
在提前六章,保罗强调信徒不该受钱财的辖制。因此,我们不该受钱财的捆绑,却要废掉钱财的奴役。我们不是为着钱财,钱财乃是为着我们。我们必须摆脱物质的产业,运用钱财来完成神的定旨。人当然需要钱才能生活,但我们绝不可以受钱财的奴役。钱财不该成为我们的主人,却当受我们的管理,并且该为着神的定旨而支用。如果我们不能管理钱财,也不为着神的定旨而支用,我们就会受钱财的奴役。结果,我们就不能进神的国。
为此,我们需要抓住机会,精明的使用我们的钱财,叫别人得利益。在路十六9 ,主说,“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为自己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远的帐幕里去。”这指明那些因我们正确使用钱财而得利益的人,会欢迎我们进到永远的帐幕里去。这将是在要来的国度时代。主耶稣回来,我们被接到祂国度的时候,我们当中有些人会受到许多人的欢迎。这些欢迎的人,就是今世因着我们精明的使用钱财而得利益的人。
因此,靠父母生活的人,自己要学习定规,你在主前,一个月实在需要用多少钱。你把零用钱算好,必须吃多少、用多少算清楚,从年轻时就定规自己最高限度只能用多少。在任何消费之前先计算好:我应该用多少。你在作学生的日子,学习把各项费用计算好,然后就能把多出来的全部奉献。这就好像你与主立的约。父母若给你更多,你就再拿出去给召会,为着传福音用或给穷人。我们乃是全世界最阔的人,因为我们什么都能给人;但我们也是全世界最省的人,没有需要的就不花费。今天我们总是为主、为福音的缘故,尽量把钱省起来。所以保罗对哥林多人说,用世物的要像不浪费使用(林前七31 )。我们都要学习,用钱要有限制,东西够用就行;多的就要为着神的权益给出去(参《马可福音生命读经》三二〇页;《路加福音生命读经》三六一页;《奉献带进新的复兴》一四二、一四四~一四五页)。
生活应用:学习用钱要有限制,东西够用就行;多的就要为着神的权益给出去。
卫斯理用钱的榜样
一个严寒的冬天,一个小女孩进到卫斯理约翰(John Wesley,1703~1791)的房子里。这女孩只穿一件单薄的衣服,脸上冻得发青,身体发抖,几乎就要倒毙的样子。卫斯理急忙伸手入口袋中,却身无分文,无法在财物上帮助这位小女孩,心中非常愁苦,他因此暗暗许了一个心愿:“自己的一块饼和一件衣服,也当为贫穷人而牺牲。”以后他在林肯学院执教时,第一年的进款共计三十镑,除了自己留作生活费之外,尚余二镑,就施舍给穷人。第二年,他年入六十镑,但他仍旧只用二十八镑,把那余留的作为施舍之用。第三年,他收入九十镑,施舍了六十二镑。第四年,他有了一百二十镑的进款,但是除了必需用度二十八镑之外,他还是全部帮助了穷人。
卫斯理约翰是主所大用的仆人,生前一班爱主的人送他个人的钱不少,总数不下六十五万余美元。卫斯理将这些款项全数用在神的事工上。他于一七九一年被主接去,时年八十八岁,所遗财产仅一银茶壶与两枚银匙。这些遗物至今仍在伦敦市区礼拜堂后的博物院里。卫斯理按照圣经的教导,将钱财奉献,用在神的事工上,他为自己积存了美好的根基作宝藏(提前六9 )(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九二、一八四页)。
寻求积财在天上
当年阅读慕勒孤儿院常年报告的人,可以不时发现有一位匿名捐款的人,数十年来不断奉献,记录上只称他为“一个主耶稣的仆人,因着基督之爱的激励,寻求积蓄财宝在天上”。如把这些奉献加起来,迄一八九八年三月一日止,竟达八万一千四百九十镑十八先令八便士。这位捐款人就是慕勒自己,他将人送给他或者遗赠给他个人的款,献上为主所用(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七八~一七九页)。
置买的,要像无所拥有;使用世物的,要像不浪费使用。(林前七30~31 )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箴二二9 )
热爱贫病的衣凡
在德国东南边陲,接近波兰国境,高耸着一座城堡,在城堡的一端,有辽阔的产地,另一端接着富裕的上西利西煤矿。一八六六年,衣凡(Eva of Fridenshort,1866~1930)姊妹,出生在这一个富贵之家。衣凡是家里九个孩子中最小的,她天性抑郁害羞,十分胆怯。然而,母亲圣洁的生活,和忠心的祷告,在她里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母亲骤然离世之后,她开始寻求神。
一年的夏天,衣凡在读经祷告,与神交通时。神抓住了她,让她看见上西利西百姓的困苦,以及许多孩童伸张无助的手,正等着被领到那位前来寻找拯救失丧者的主面前。她问主说,“谁能帮助呢?何来有势有力尊贵的人,罄其所能解救百姓的需要,帮助穷人,栽培孩童呢?”于是主借着以赛亚书向她说话:“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向饥饿的人发怜悯,使困苦人的愿望得满足。”(五八7 ,10 )并且主问到:“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六8 。)她就刻不容缓,从她心中发出答复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从此之后,她不再与世界妥协,并清理所有的旧习惯和个人的享受,向那些贫苦失迷的人伸出援助的手,并决意放弃舒适的生活。这种志愿,她一生奉行不懈。
一八八八年二月,衣凡的父亲答应衣凡,在城堡下层靠近平场辟出两间房,作为孩童缝纫班和看护病人之用,并称之为“衣凡之家”。衣凡很快就了解村里的情况,领会病人的需要,也看见不少贫乏的孩子在饭食上的需要。于是她用自己的零用款买面粉、盐和面包,并且亲自烹饪。她把热羹和面包分给二、三十个单衣寒冷的孩子吃,并且带着剩余的羹汤,及一些家庭药物,挨家探望村民。由于村里既无医生,又无护士,因此村民对她所能给的小小服务,表示非常的感激。这使她感慨万分,与他们同乐共愁;她学习喜欢贫穷,并深受那种朴素、单纯感动。
衣凡姊妹凭信心开办的“衣凡之家”,之后发展为著名的“飞登晓”(Friedenshort),专收容无助孩童,并救济贫苦的人。衣凡虽生在富贵之家,承受大笔遗产,但她看见贫苦人的需要,渴望被神所用,解人的忧困。因为主本来富足,却为人成了贫穷;她也愿意弃绝自己,投在主的脚前(参衣凡小传,一~五、九、十三~十五、十八~十九页)。
盲女奉献灯油费
瑞士有一盲女,有一天,她拿了二十七元法郎交给一位牧师,作为向外布道的费用。牧师说,“你目盲,家庭环境又很不好,奉献这么多,未免太多了吧!”盲女说,“我晚上作工不需要点灯,我就将这节省下来的油费奉献给主用,为了感谢主的帮助,使我天天能够赚钱生活。”主喜欢我们不顾一切的爱祂,奉献给祂;因为在祂看来,我们爱祂,永远不会太多;我们奉献给祂,永远不会太过(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七五页)。
大厦衰颓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是富人冬季避寒的胜地。那里有一所大厦,是富豪狄林约翰建造的,精美壮丽,无与伦比,建筑费高达一千六百万美元。这一所雄伟的建筑现在日渐衰颓了。高楼已被风雨侵蚀,精巧飞檐快要脱落。前门钉上木板,大有人去楼空之感。听说,狄林曾将此座大厦捐给迈阿密市政府。市政府以美金一元八角五分的一张游览券售与游客入内参观。后来巿政府仍把大厦退还原主,因为每年的修理与开支过巨,巿政府负担不起。有人估计,狄林这笔建筑费若是用作布道工作,可以派遣宣教士一千人到国外布道十六年;若派遣十人,可工作一千年之久;这一千六百万美元就会产生永存不朽的价值,不至像现在剩下一座快要毁坏,无人接受的房子了。富足的信徒,你的钱财愿意让它锈坏呢?还是愿意让它增添你仁义的果子?(参造就故事上册,一八五页。)
有人施散,却更增添;有人吝惜过度,反致穷乏。(箴十一24 )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恩待穷乏的,乃是尊敬主。(箴十四31 )
与“贫穷”缔结盟约的方济
方济(Francis Xavier,1182~1226)生在义大利中部村镇,一个富商阶级的家庭里。他早年贪爱世界,生活浮华。因着在一次战役中惨遭囚禁,再加上获释后长期卧病在床,福音的苗芽便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成长、茁壮。
当方济幡然悔改之后,他去了一趟罗马,参观彼得的墓地,这是当时基督徒的一种虔敬表现。在那里,他又一次体会到富有与贫穷的天壤之别:“要将财富献与富有的神职人员?抑或与群聚乞讨的人同分?”当他祈祷完走出来时,毅然的走进一群穷人中,将自己的衣裳与他们互换,并和他们一同沿街乞讨,分享他们所得的食物,他体会到完全的释放与喜乐。方济不只关怀穷人,对人见人怕的麻风患者,也克服了恐惧感,不只将钱财分给他们,更到麻风隔离区照顾他们。于是他与过去的生活渐行渐远。
一次,方济受了感动,将他自战争中习得的修建城墙的技艺,转来修复教堂,也变卖了自己的马和衣物,把得来的款项,奉献给教会。然而,这样的举动,大大激怒了他的父亲,被他的父亲捉回去,捆锁在地牢中。方济告诉父亲,为了对基督的爱,他愿放弃及忍受一切,而这位父亲却想如何切断他一切物资来源,甚至将他驱逐出境,期望因此可使他回头。然而,愤怒的父亲,悲伤又满有爱怜的母亲,却唤不回铁了心的方济。
因为方济心中已定意,放弃作个富有的商人,及荣华享乐的生活,而与“贫穷”缔结盟约。他与“贫穷”的赤忱之恋,并不表示只是爱那些贫苦之人罢了,因为他无法见到他们受苦,自己却在享受;他们缺乏,自己却物资丰裕;他愿意抛下一切,变成贫病者之一,正如耶稣成为肉体一样。他不只将金钱分给贫穷的人,甚至将自己穿的衣物、享受的美食都与他们共享。
一二〇九年,方济在亚西西(Assisi)成立了方济会。方济会的基本法则是舍己、变卖家产、周济穷人、效法主的门徒宣扬福音(太十7~9 )。方济所受教育不多,仅略通拉丁文;他最显著的见证是努力传扬福音,不怕苦,不积财。他认为爱邻舍,作善工,比研究学问更要紧。这位貌不惊人、身材瘦小的青年,为中古西欧社会开启了一扇“天窗”,让一股馨香清新之气,流入了这个贫富差距的时代(参二千年教会历史巡礼,二九页)。
我给你,你给我
在一个青年聚会里,有位青年作见证,说出他基督徒生活中一个大转变的经历。从那大转变起,他才真正体会神的每一个应许,都是千真万确的。他说,“有一段时间,我知道自己的灵程没有丝毫进展。正要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天,我独自跪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喊着:‘啊!加利利的主,客西马尼的主,各各他的主,我愿意将自己并一切所有的都奉献给你,求你照你的应许,将你和你所有的都赐给我。’”他的祷告肯定,所得的回音也肯定。将自己完全让给主的人,才配向主讨重价;讨重价的人,才能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他!正如诗八一10 所说的:“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参造就故事上册,一六九页)
尽以奉主仍觉可羞
美国有一寡妇,信了耶稣。她有三个儿子,也都信了耶稣。她把三个儿子全都奉献给主,后来主感动大儿子前往非洲传道。不久,就被非洲黑人杀死吃掉了。她知道后,就跪在神的面前,祷告赞美主,她的儿子配为主殉道。接着主又差她第二个儿子前往非洲传道,也照样死了。再差第三个,皆是如此死了。一天,她的亲友问她说,“你将你的三个儿子都献给主,去作救人的工作,现在他们都已死了,你懊悔不懊悔?”她回答说,“我很懊悔,因为我没有第四个儿子,可以奉献给主。”她祷告说,“主啊,即使全世界都献上,我仍是觉得可羞。”(参造就故事上册,一七三页)
当你争战的日子,你的民要以奉献为彩饰,甘心献上自己。(诗一一〇3 )
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马太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