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国度子民的性质
读经:太五1~12
读圣经的人都承认,圣经中有一个重大的思想,就是诸天的国。神在宇宙中最大的心愿,乃是要把祂诸天的国带到地上。等主来到地上,祂的工作更是要显明祂的王权,在地上设立祂的国度。所以,凡关心神旨意的人,都必须留意主对诸天之国的心意。
要认识诸天的国,不能不注意马太福音,因为那是专讲诸天之国的一卷书。主在马太福音里有三次最重要的教训,即分三条线论到诸天之国的事。一次在五至七章,论到诸天之国的实际。一次在十三章,论到诸天之国的外表。一次在二十四至二十五章,论到诸天之国的实现。在这系列信息中,我们要专特来看诸天之国的实际。
在说到正题之先,有几个相关的点需要留意。马太五至七章,说到诸天之国的实际,又叫山上的教训,是在山上讲的。十三章说到诸天之国的外表,又称海边的比喻,是在海边讲的。二十四至二十五章说到诸天之国的实现,又称作橄榄山的预言,是在橄榄山上讲的。主讲这三个教训的地点很有讲究。诸天之国的实际和诸天之国的实现,在山上讲,意思是只有上山又到主跟前的人,才能听见,才能有分。上山需要花力气,到主跟前就是亲近主;这指明只有今天出代价,又与主交通的人,才能认识诸天之国的实际,将来才能进入诸天之国的实现。诸天之国的外表是在海边讲;海指撒但所霸占、败坏的世界。这意思是,在世界里的人,只能听见诸天之国的外表,不能认识诸天之国的实际和实现。
我们若留心读马太福音,会发现主在那三次教训之前和中间,还有普通的教训。在山上的教训之前,主先在各会堂里施教(太四23),那个教训是平常的、普通的,对一般人的。山上的教训和会堂的教训是对比的,乃是特别讲给少数人听的。主在橄榄山说预言之前,是在圣殿里施教(太二一23),那个教训说到“有祸了”(太二三13),是与橄榄山的预言对比的。那些跟主到橄榄山上的人,听见主说,“好,良善又忠信的奴仆…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五21
海边的比喻也有一个对比。在海边的比喻之后,是屋子里的解释。在海边是讲诸天之国的外表,在屋子里是讲诸天之国的奥秘(十三1136)。这就是说,诸天之国的奥秘是隐藏的。在海边的人只能知道诸天之国的外表,若要知道诸天之国的奥秘,就必须从海边进到屋子里,隐藏的与主同在。这三个对比的教训,前面的都是低的,后面的都是高的,所以我们要常常注意教训之后的教训。
这三个教训的次序,也很有讲究;先是说到诸天之国的实际,再讲诸天之国的外表,而后讲诸天之国的实现。这启示我们,人若不活在诸天之国的实际里,就不能认识诸天之国的外表,也不会晓得诸天之国的实现。凡不活在马太五至七章里的人,就不能懂得十三章、以及二十四至二十五章。所以,诸天之国的实际是最要紧的;我们先要活在这个实际里,然后才能懂得海边的比喻,和橄榄山的预言。
首先,我们来看马太五至七章。主在这里所说的教训,全都是说到诸天之国的实际,也就是诸天之国的子民该有的生活与法则。主所说的诸天之国是怎样一回事,一个诸天之国的子民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该注意什么法则;主在此分七段说明。所以,这三章圣经的总题,就是诸天之国的实际,也就是国度子民的生活与法则。
 
国度子民的性质
主头一段教训,是说到诸天之国子民九种有福的光景。多数基督徒论到这段圣经都讲八福,事实上这里有九福。
主为什么在这个教训里,一开头就提起九福呢?你若深入研读,就要看见,主的意思不重在说有福,乃重在说到诸天之国里的人是怎样的人。谁是诸天之国里的人,这样的人该有怎样的性质;那就是这九福所描述的。凡有这九种性质的人,都是有福的,因为这些性质,证明他是一个活在诸天之国里的人。我们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些性质。
主在这一段说到诸天之国子民的性质,是分里外两面来陈明。头六种有福是说到里面的光景,后三种有福是说到外面的光景;里面的是说到他们的心景,外面的是说到他们的生活。
 
 灵里贫穷
诸天之国子民的第一种性质,就是太五3所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这个灵里贫穷,是指人深处一种不满足的感觉。当一个人在他深处感觉不满足时,那就是他灵里贫穷的时候。
这种灵里贫穷的感觉,虽难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却又不是那样绝对的和环境有关系。比方,有的人很富有,是个亿万富翁,所有人生的享受应有尽有,但他里面总觉有所缺乏,有所不满足,这就是他灵里贫穷。有的人可能外面一文莫名,非常缺乏,但他里面却一点没有不满足的感觉,这就是他灵里不贫穷。
一个活在诸天之国,有分诸天之国实际的人,头一种必须有的心景,就是灵里贫穷。因为凡灵里贫穷,感觉不满足的人,定规不寻求今世的物质,乃寻求那位是灵的神。人缺少什么,在什么上觉得贫穷,定规会去追求什么。今天想作富翁的人很多,那是因为大多数人感觉缺少钱,感觉在钱财上贫穷。人追求学问、升官、娱乐,都是这样。人缺少什么,在什么上觉得贫穷,就追求什么。
照样,当一个人灵里觉得贫穷时,意思是他不以今世的物质为满足,他需要那位是灵的神作他的满足。他看见只有那位是灵的神,能应付他灵里的需要,叫他深处得着满足。因此,他渴慕神,寻求神。
主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五3)凡这样灵里觉得贫穷而寻求神的人,都是有福的,诸天的国是他们的。所有物质的享受,物质的世界,都是叫人放纵肉体,放肆自己,而不受神约束。当人不以今世的物质为满足,愿意丢弃看得见的事物,而寻求神的时候,结果定规服在神的权下,接受诸天之国的管治。所以,诸天的国是他们的。这是活在诸天之国里的人,第一种内在的心景。
 
 哀恸
诸天之国子民的第二种性质是哀恸。四节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人一灵里贫穷,渴慕寻求神,里面定规蒙光照,看到自己是何等的邪恶、败坏、背叛、抵挡神,因此里头自然感到伤痛。
再者,因为他遇着神,得着神,自然会觉得许多基督徒是何等不要神,不让神掌权,不给神地位,这也叫他伤痛。扩大一点范围说,这样灵里贫穷寻求神的人,看到四围的光景,整个世代,所有世人,都是那样不要神,抵挡神,反叛神,他里面定规极其伤痛。
从整个山上的教训来看,这里的哀恸绝不是因灾难或疾病而有的,乃是因为看见人不要神、不服神的光景而有的。所以这样的哀恸,虽然让人感到不悦,事实上却是最甜美的。今天世人落在罪恶、病困、患难之中,也常有哀恸,但那个哀恸是丑陋、卑下、没有价值的。只有为神而有的哀恸,才是美丽、贵重、荣耀的,并有永远的价值。对这样的人,主应许说,“必得安慰。”
这里的安慰,包含主今天给我们里面得着祂而有的满足,更是指将来我们在国度和新天新地里,所得着的一切欣慰。将来得胜者进入国度,他们一切的享受和境遇,都给他们一种感觉,叫他们脱去今世的伤痛,得到满足的安慰。到了永世的新耶路撒冷,他们所得的分,对他们更有安慰的功用。因为那时他们要完满看见神如何作了人的一切,人如何完全服在神的权下。所以我们伤痛的心,会因着今天得着神,服神的权柄,而受到安慰;也会因为一同追求之人要神,受神管治,而受到安慰;但我们所得更大、更丰满的安慰,乃是在将来的国度和永世里。
一个活在诸天之国实际里的人,的确常有这种哀恸。这种哀恸不是因着自己受灾难,乃是因不够得着神。这种哀恸的对象,是神自己和神的权柄,而哀恸的原因,是因着失去神和神的权柄。这种哀恸是高尚的、神圣的,必定蒙到神的安慰。
启示录二十一章告诉我们,当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时,神要“与人同住,…要从他们眼中擦去一切的眼泪”(启二一3~4)。我们要在那时候,得着完全的安慰,脱去一切的哀恸。
 
 温柔
一个灵里贫穷、饥渴要神、心里觉得哀恸的人,必然是温柔的。人若灵里自满,没有哀恸的感觉,定规不能温柔。有两样东西,是和温柔相对的,就是暴躁和反抗。主在太五5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这里所说的温柔,不重在不暴躁,乃重在不抗拒。比方,人打你,你可能暴躁而带着抗拒,也可能不暴躁而抗拒。仅仅不暴躁,不包括不抗拒,但不抗拒却包括不暴躁。主在山上的教训,是要我们不抗拒。人打你右脸,连另一面也转给他。有人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给他。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五39~41)。
主应许说,“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从人堕落以后,人都要争夺,才能得到地土。谁有力量,能抢能夺,谁就能得着地土。一个活在诸天掌权之下,不争夺、不抗拒的人,今天不只不能得着地土,恐怕连他所有的也要被人剥夺。然而主却说,这样的人要承受地土。所以这个承受,定规是指将来国度里的赏赐说的。
希伯来二章给我们看见,在神的命定中,将来的世界并没有交给天使管辖,乃是由人承受的(参来二5~7)。到了国度的时候,那得着地土的,不是会争、会抢的人,乃是温柔不抗拒的人。那时候的“得着”,不在于争,乃在于“承受”。
太五5所说的“地土”,是指今天的世界和其中一切物质的享受。今天人为什么不追求诸天之国呢?因为人被今天的地土吸住了,霸占了。人若灵里贫穷要神,并且心里因为不够得着神,不够服神的权柄而哀恸,自然就将今世的地土看作粪土。所以他能真正与世无争,在世人面前作个不争、不抗拒的人。他的不争完全是由于他不要今天的世界;因此,主在这里的应许给我们看见,要在将来承受世界,就得在今天丢弃世界。换句话说,要得着国度的人,就得丢弃世界。
 
 饥渴慕义
前面所说灵里贫穷、哀恸和温柔,乃是说到诸天之国里的人三种普通的心景,是一般性的说法,这三种可列为一组。从第四种心景起,是有所专指的,分别指诸天之国子民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神的情形。
这三种有所专指的心景,第一是饥渴慕义。太五6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这是说到一个活在诸天之国实际里的人,是如何持己,如何对待自己。这对己的持守,乃是绝对严格的公义,如饥如渴的羡慕公义,不愿意有一件对不起人,或亏欠人的事。
所有今天活在世上的人,若不是这样追求诸天的掌权,大体说,都是天天不义,亏欠别人的。举个比方,两个人买卖一点货品,买的人就想价格越低越好,卖的人就想卖得越贵越好。两个人都想占彼此的便宜,所以撒谎、假冒,什么手腕都耍得出来;这就是只要利而不要义。大家都饥渴慕利,就把公义全丢了。
可惜,许多基督徒也是这种光景。在哥林多召会中,弟兄与弟兄告状(林前六6),就是因为大家只顾到利,不顾到义。两个弟兄作邻居住在一起,或是彼此作同事,都是在想怎样能让自己最上算。这都是叫人觉得痛心的情形。
然而,一个让诸天掌权的人,不是这样。他是宁愿别人亏欠他,不愿有一点亏负别人。他饥渴慕义的心情,热切到一个地步,真是如饥似渴。别人以为自己得一点便宜就满足了,但他觉得什么时候不义,里面就如同饥了、渴了一样。这个饥渴的感觉,逼他羡慕追求义,如同灵里贫穷的感觉,逼他追求神一样。
我们要看见,灵里的贫穷是以神自己为对象,而心中的饥渴是以神的义为目的。灵里贫穷是要追求神,心里饥渴是要羡慕义。神是我们里面的满足,义是我们外面的生活。灵里贫穷是叫我们得着神,心里饥渴是叫我们得着义。
不要以为一个人灵里贫穷追求神就可以了。如果你真是灵里贫穷追求神,你就必定到一个地步,会心里饥渴追求义。虽然神是人的满足,但你若光追求神而不追求义,你里面仍旧不会得到满足。你必须里面有神,外面有义,那时,你才能真正得到满足。所以主说,“饥渴慕义的人…必得饱足。”(太五6
我曾碰到不少圣徒,很有心追求主,也热心事奉神。但人和他们稍有一点接触,就看见他们在生活里有许多不义,居然没感觉,也不对付;这就是偏了,是不该的。所以,主一面要我们追求神,一面要我们严格对待自己。在诸天之国的实际里,公义是一个最重要的性质。没有一个不义的人,能有分于诸天之国的实际。只有一个要神,而又追求公义的人,才能有分于诸天之国,才能得到真实地满足。
 
 怜悯人
第二种有所专指的心景,乃是怜悯人。七节说,“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饥渴慕义,是专指对待自己;怜悯人,是专指对待别人。一般人一旦学习用公义约束自己,就难免用同样严格、甚至更加苛刻的尺度要求别人。主却给我们看见,一个活在诸天之国里的人,尽管对待自己是绝对的公义,对待别人却是满了怜悯。
怜悯是比恩典更低就人的。许多时候,人的光景低到一个地步,连接受恩典都不配,那就需要怜悯来低就他。比方,你白白送一笔钱给朋友,这是恩典。但你若把这笔钱送给一个乞丐,就不单是恩典,还有怜悯。因为你所给他的恩典,完全是他不配得的。
一个让诸天掌权的人,不仅恩待那些像样、配得恩典的人,并且也怜悯那些不像样、不配得恩典的人。他对待别人是一味地宽待,绝对没有要求,没有条件。公义是绝对有要求,完全严格,而怜悯正好相反。
这样待人的结果,就是蒙神的怜悯。这正符合七章所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原则(太七12)。神如何待我们,正是根据我们如何待人。我们因着怜悯别人,就能在神面前蒙怜悯。
 
 清心
第三种有所专指的心景,是清心。五8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看见神。”这种心景专指对神说的,因为结果是必看见神。在诸天掌权之下的人,对己是公义,对人是怜悯,对神是清心,所以这三个是一组,都是有所专指的。
什么是清心呢?就是人的心纯洁、单一,除神之外别无爱慕、追求和盼望。他的心乃是专心向着神,而不像平常人所说的三心二意。他的心只注意一位,就是神自己;只向着一个目标,就是神自己。因为他的心只有神这一个目标,是纯洁、单一的,也是专一的,所以是清心。
因为他是这样单纯的向着神,专一的要神,所以他所得着的福分就是看见神。在圣经里,看见就是进入,也就是得着。无论什么属灵的事物或经历,一看见就进入了,也就是得着了。所以这里的看见神,就是进入神里面,得着神自己。
一个活在诸天之国里的人,虽然在第一个心景里就渴慕神,却是到第六个心景里才看见神,得着神。到这时候,实在是告一个段落,因为他所渴慕追求的最终目标已经达到了。
然而,主在后面还说了三种有福的情景。这是因为一个在诸天之国里的人,不光有里头心景的故事,还有外面生活的故事。里头的光景,是如何追求要得着神;外面的光景,是如何在神的管治下行事为人。所以,主说过前面六种心景之后,再说三种外面的光景。
 
 制造和平
诸天之国子民第七种有福的光景,是使人和平。九节说,“制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因为国度子民有前面六种的心景,所以他们与人相处时,从不给人挑起一个难处;所谓挑拨离间的情形,在国度子民身上是没有的。国度子民是制造和平,使人和平的人。
今天的世代,可说是完全没有和平。人与人之间,到处都是勾心斗角、相咬相吞。无论在那一个团体、那一个家庭里,都是满了不和平。不仅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人自己里面,也是不和平的。看看人的心里面,有多少自怨、自叹、自恨、自卑、不平、不满、不安、不妥!不只如此,还有许多理欲之争,良心的谴责。一面心里想为善,另一面生活却不由己的沉湎于罪恶。这一切都叫人自己里面没有和平。
至于人与神之间,更是没有和平。人在神面前是出了事的,是与神相抗的。人因着恶行,心思里与神为敌(西一21),神的震怒停留在人身上(约三36下),所以人与神之间没有和平。
然而,神的儿子主耶稣来到地上,把和平带到人中间。祂叫人与人和平,更叫人与神和平,祂是一位制造和平者。所以一个活在诸天之国里的人,也当这样在人中间制造和平。不只他能与一切的人和平相处,并且他能叫一切与他接触的人得着和平。这样一个制造和平的人,所得的福分就是称为神的儿子,因为他所行的和神的儿子一样。
召会中所以有那么多纷争、不和,就是因为召会中缺少使人和平的人。许多圣徒说话,是在散播不和平的种子;这都证明他们没有让诸天掌权。我们若不能与人和平,就不能与神和平;我们能与人和平,才能与神和平。所以,主既是叫人与人和平,也叫人与神和平,我们必须是这样,才得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
制造和平是我们对人,为义受逼迫是人对我们。一个活在诸天之国里的人,反而往往受到难为,受到逼迫,这实在是一件奇特的事。按我们平常的想法,人总是因作恶受到惩罚,岂有因行义而受到逼迫的?然而,事实的确如此。我们若绝对持守公义,不肯有分一切的邪恶、败坏,世人就会因着义的缘故逼迫我们,因为他们受不了我们义的见证。这在基督徒的经历中是常见的。
主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太五10)这样因着行义而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他们若真肯为着诸天之国的缘故,甘心忍受一切的损失、苦痛,就得以承受诸天之国一切的福分。
 
 为主受逼迫
十一节说,“人若因我的缘故,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这里所说的乃是为主受逼迫,这比为义受逼迫更高。人在任何场合中都承认主的名,见证那位拿撒勒人耶稣是诸天之国的王,并传诸天之国的福音,要人悔改,接受天的掌权;这可能需要忍受人的辱骂、毁谤和逼迫。然而,主应许这样的人说,“应当喜乐欢腾,因为你们在诸天之上的赏赐是大的。”(12)
 
国度子民的生活乃在于得着神而活出神
主论到诸天之国子民的九种性质,乃是从里面说到外面。每一个真实、诚实的人,他的为人生活,都不仅是外面的活动,乃是在于他里面的性质和性格。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生活,这是定规的。
一个人里面的最深处,是他的灵,其次是他的心。人里面最深、最重要、最代表他那个人的两部分,就是灵和心。所以,主在山上的教训,头一个就提到灵的问题,到第六个心景,又明显的提到心的问题。可见一个在诸天之国里的人,最先要解决的,就是灵和心的问题。
要知道,灵是能力的问题。在人里面,最高尚的能力,是在于他的灵,因为灵是叫人能接触神的。这是最高尚的能力。一个人有眼睛能看,有耳朵能听,有鼻子能闻,有口能吃喝,有手能触摸,这些觉官都是人的一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是低的。唯有灵的能力是高的,因为灵所叫我们接触、摸着、得到的,乃是那位是灵的神。
至于心,乃是重在情感的问题,因为人的心是情感的机关。人一切真实地爱好、趋向,都在于他的心。虽然灵能叫人摸着神,得着神,但如果心不爱神,不趋向神,灵也不能和神有接触。反过来说,人的心虽然爱神,趋向神,如果灵里不贫穷,不起作用,人也不能接触神,得着神。所以,灵和心这两部分,对一个活在诸天之国实际里的人,有非常大的关系。能叫我们接触神的,乃是我们的灵,而能叫我们的灵接触神的,乃是我们的心;灵和心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主说到诸天之国子民里面的光景,乃是先从灵说到心。
关于诸天之国子民里面的光景,共有六项,第一项是灵里贫穷(五3),第六项是清心(-五8),或说心里清洁。主在此给我们看见,只有灵和心都正常的人,才能与神发生正常的关系。因着灵里贫穷,人就渴慕神。因着心里清洁,人就看见神。看见就是得着,所以到了第六项,这人里面就得着神了。因着他里面得着了神,他身上就能活出一种诸天之国子民的生活,是高尚、超凡、在众人之上的。到这时,他里面得着了神自己,充满了神自己,外面就有一种像神儿子的生活。
诸天之国实际的生活,绝不是人凭着自己的努力活出来的,乃是因着人先有灵里的贫穷,和心里的清洁,而得着了神,充满了神,然后才把神活出来而有的。因此,在后面三项的生活里,第一项说到那活出这样生活的人,乃是神的儿子(9)。谁能称为神的儿子?就是那些把父神的生命活出来的人;因为只有儿子能把父亲的生命活出来。
诸天之国实际的生活,不是说出人的能,乃是说出神的能。这种生活,在人是绝对不能的,但在神却能(参十九26,可十27)。这乃是以马内利(太一21~23)在人里面活出来了。唯有如此活出父神的生命,才能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五48)。换句话说,这种诸天之国的生活,就是神调在人里面的故事。人若接受神的管治,服神的权柄,活在诸天之国掌权的实际里,神的生命就能自由的调在人里面,而从人身上活出一种超凡的生活;这就是诸天之国子民的生活。
我们在此就看见,一般基督徒所说的“八福”,并没有摸着主这段话所指属灵的实际。主在山上这一段的教训,主要的含意就是从灵说到心,给我们看见,人的灵向着神该贫穷、渴慕,而心向着神该清洁、追求。灵和心都这样以神为对象,结果人里面就得着神,让神从他身上活出一种超凡的生活。这人就是诸天之国的子民,这种生活就是诸天之国子民的生活。
 
国度子民生活的两面
关于这段教训里所说诸天之国子民的生活是分两面:一面是对人,一面是接受人的对待。对人的一面,是以和平为中心。如果一个人对人能制造和平,不论与什么人相处,总是和平不出事,那就证明他相当活在诸天之国里了。请记得,和平乃是一个最高的要求。
平常人以为,若是能以爱待人,就相当高了。实在说,爱的要求没有和平的要求高。因为以爱待人不一定就能叫人和平,而能以和平待人的,里头定规有爱。在召会中,就是因为人单有爱心,血气、肉体却没有受破碎,也没有让诸天掌权,所以许多时候,越爱越有纷争,越爱越有意见。圣徒中间有不和谐的事,有吵架告到负责弟兄那里的,或见面不说话的,原先都可能是最要好、最相爱的。只是过不多久,彼此间就因着一些事不愉快,起了不同的意见,甚至吵架;所以,仅仅爱是不够的。
主实在是最有智慧的一位。祂在山上的教训里,不讲爱,却讲和平,因为与人和平的要求比爱更高。爱不一定需要血气、肉体受对付,但和平却绝对需要人的血气、肉体受对付,绝对要求人服天的权柄,受天的约束。
不要以为主对诸天之国子民的生活,说得太简单。主好像只提和平这件事,但这等于提了千万件。主在这里不一件一件的题,是因为只提这一件中心首要的就够了。这一件能作到,其他的就都能作到。能作到谦卑、有爱心还不够,必须作到与人和平才没有问题。
能制造和平的人,就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9),因为神的儿子主耶稣来到地上所显出来的工作,乃是以和平为中心。即使是祂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成就和平(弗二15西一20)。所以,诸天之国子民的生活,对于人要有和平;这就要求我们的己、肉体、血气都要受对付,我们全人都要受到天的管治和约束。
关于接受人的对待一面,是以受逼迫、毁谤为中心。人对待我们,最终最恶的不过是逼迫和毁谤(太五10~11)。若是我们能接受人的逼迫,忍受人的毁谤,还有什么人的对待,是我们受不了的呢?并且人的逼迫,不是因为我们有错,而是因为我们追求公义。人的毁谤,不是因为我们作了什么恶事,乃是因为我们传扬福音,见证主的名。这一切的逼迫和毁谤,我们都忍受得了;意思是人无论怎样对待我们,好也罢,坏也罢,了解也罢,误会也罢,没有什么是我们受不了的。我们已经准备好,能接受人任何的对待。
到了这地步,这个诸天之国的子民,在生活上不仅无可指摘,并且几乎是毫无瑕疵。他对人是以和平为首要、为中心,他接受人的对待是因他追求公义,见证主的名,而受人的逼迫,忍受人的毁谤。在此没有一点自己可保留的余地,也没有一点肉体和血气存在的可能,他整个人都在诸天的掌权之下,活在诸天之国的实际里。
 
国度子民的性质就是充满神而服天的管治
故此,我们能清楚看见,诸天之国实际的生活,一点不是人工修行出来的,乃是神从里面活出来的。灵是专为着神的,所以灵里贫穷必是追求神。另一面心又清洁要神,因此就看见神,得着神,充满神。结果诸天之国子民所活出的,就是他灵所渴慕、心所追求的神。这时,神如何作了他的内容,也如何作了他的外表。内容是他里面的心景,外表是他外面的生活。在他里面没有自己的地位,只有神的充满;在他外面也没有血气、肉体的彰显,只有神的活出。所以,他必称为神的儿子,因为他的生活就如神的儿子主耶稣一样。
再者,这种生活完全是根据人让天掌权而有的。因为论到第一心景说,“诸天的国是他们的;”(3)论到生活的一面也说,“诸天的国是他们的。”诸天之国子民所以能为义忍受逼迫,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10)。这意思是,他们是在天的管治之下。当人逼迫他们时,他们不是因为没有血气、肉体,所以不抗拒,乃是因为天在他们身上管治,在他们身上掌权,叫他们没有办法抗拒。他们被天管治到一个地步,当人逼迫他们时,就是心里不平、不服,里头都会受责备,觉得这是推翻神的权柄,背叛神的定命。因这缘故,他们才能作一个温柔接受逼迫,而不抗拒的人。
我们要注意这两件事,一是充满神而活出神,一是接受天的管治,顺服天的掌权。这就是一个活在诸天之国实际里的人所有的光景,也是诸天之国子民所该有的性质。充满神是为着服天的管治,而服天的管治是为着活出神。这两者是同时必需,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属灵的人,才是神在今时代所要得着的人!
主说,凡这样充满神而受天管治的人,都是“有福”的。主在这一段教训里,九次说“有福了”。这里的“有福”,原文含快乐意;因此,也可翻作“福乐”。世人都求福乐,都愿意作个福乐的人,但地上的事物都算不得真福乐。主所看为福乐的人,就是一个充满神、让天掌权而活出神的人。这样的人,才有真正的福乐。
有些人听见诸天之国的信息,就害怕,说,“这谁作得来呢?活在这种光景里不是太苦了么?”然而主说,这样的人“有福了”,这样的人是快乐的。是人的想法对,还是主的话对呢?巴不得我们都转一个观念,看见要活在诸天之国的实际里,不需要我们自己作什么。主在新约一开头,摆出山上的教训,启示我们诸天之国的实际,其用意不是要我们凭自己作。祂完全是要给我们看见,祂来作耶稣,是以马内利(太一21~23),要把我们救到一个怎样荣耀的地步。诸天之国的实际,就是主所要把我们救到的目标。祂来给我们生命,祂来掌权,乃是要把我们救到这个地步。那就是一个蒙恩的人真正福乐的光景!
原刊于一九五九年五月“话语职事”第九十五期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