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造神家的四项建设
第六课 新媒体新空间里关系的建立—滴灌牧养
关于家中训练的立约
在进入第六课之前,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把第五课家中训练关于立约的几个点再交通一下。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来帮助弟兄姊妹,解决一些实行上的问题:第一方面是为什么要立约;第二方面是怎么立约;第三方面是什么时间立约;第四方面是跟谁立约。
为什么要立约
第一方面:为什么要立约呢?因为已过很多的牧养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我们和新人没有一个约定,特别是没有带着新人一同过奉献的关。结果很多时候,或是我们自己忙,或是新人有什么借口,这个牧养就无疾而终了。不只产生不出复制来,甚至连最基本的牧养也难以继续下去。所以立约就是看见:我们的神是立约的神,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个在神约之下的生活;而我们对人的牧养也应该在一个立约的心志、心情之下。
所以第一,乃是带领新人有一个奉献,把要来三个月的时间奉献在主面前,过一个天天接触、周周见面、彼此互动、而有复制的一个操练的生活。这样,就把这个立约当作基督徒生活操练的一个奉献;第二,也等于把我们自己要来三个月的时间,好好在神面前绑定在一个新人身上,无论这个新人的反应如何,我们都要忠信、坚定持续地牧养他。
就像我们传福音一样,已过我们传福音给很多人,为什么不结果子呢?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太在意福音朋友的反应,一看他们不止不信,还和你辩论,脸上没有表情,就受到打岔、搅扰、影响,而不愿再花时间接触他们。殊不知很多时候,人嘴巴很硬,但心已经软了;如果再继续接触下去,建立一个长期的关系,假以时日就很容易得救了;但是,我们却半途而废了。所以立约,第一就是带领这个新人过奉献的关,把要来的三个月奉献给主,好好操练过一个健康喜乐的基督徒生活。第二就是要帮手─我们这些牧养人的服事者,也在神面前有一个约定,而不轻易、随便地就把一个新人给放弃了。
如何立约
第二方面:怎么立约呢?第一,如果一个人跟你没有一个基本的关系,他怎么愿意跟你签约呢?所以,立约乃是建立在有一个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最好要有一个基本的信任,至少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一个新人愿意和你立约,肯定他对你有了最基本的信任。比方他在生活中一有问题或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时候你请他跟你立约,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已过,新人一有搬迁,我们把他介绍给当地的召会,但因着他和当地弟兄姊妹还没有建立关系,所以留下来过召会生活的新人并不多。
第二,这也需要我们照着灵的带领,把握各样的机会,当机立断,抓住机会与人立约。譬如,有个刚得救的弟兄,我从来不认识他。因着他就要回国了,弟兄姊妹就约他吃饭;在用饭时,我和他交通谈话。我发现他很敞开,就抓住机会,当场邀他立约。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如果我当下没有把握机会邀他立约,他第二天就飞回国了,就很难再有机会了。所以立约的讲究是:一要建立一个信任的关系作为基础,二是要照着灵的带领,当场把握住机会。
何时立约
第三方面:什么时候立约呢?第一,我们发现在新人一受浸之后,当场立马就立约,这是最好的时候。因为在这时候,新人的心情是喜乐、舒畅、敞开的,是很乐意与你立约的。已过西谷七个召会一同操练四项建设,每次福音聚会之后,我们都预设一个贵宾室VIP房间,摆上好的甜点、水果;人一受完浸,马上就被带进贵宾室,当场就立约。第二,我们发现在探访新人时,特别是在吃饭时,有爱的关切与交通,里外都畅快,也很容易建立关系;这时候也是立约的一个好时机。去年在新加坡,我们有三百多个立约的交通训练,大部分都是在饭桌上立约的。
跟谁立约
第四方面:跟谁立约?谁是我们立约的对象?第一,就是我们所接触的五类新人:福音朋友、刚得救的、久不聚会的、公会的寻求者、刚搬进社区的。第二,如果你所接触的新人,还在和你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暂时还达不到和你立约的地步,你可以找正常聚会、但对人还没有负担的弟兄姊妹,找他和你立约。因为你们常在聚会里见面,彼此熟识,可以和他立约,操练家中训练第二期“召会生活”,帮他过一个申言的生活;或是操练家中训练第三期“福音生活”,帮他找新人,建立一个福音生活。当然,我们自己也能够同时操练过一个申言的生活,过一个福音的生活。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六课,题目是“在新媒体、新空间里关系的建立—滴灌牧养”。
用基督浇灌人的浇灌者
已过夏季训练《以西结书结晶读经(二)》第十篇“生命的流带着生命的供应,出于并为着神宏伟的殿”,纲目第二大点说“我们享受基督作生命的流,赐生命的灵,乃是为使我们成为撒种者、栽种者、浇灌者、生育者、喂养者和建造者,有供应生命的职事,为着神奇妙的生机建造,就是神宏伟的殿”,第一中点说“新约够资格的执事乃是供应生命给人,为要帮助人在生命里长大”,第四中点说“生命的执事乃是用基督浇灌人的浇灌者”,
神圣的灌溉系统,用生命水供应别人
接着,第一小点说“一旦我们将基督栽种到别人里面,我们就需要用生命水浇灌他们”,第二小点说“我们可将神农场上的浇灌者比喻为有贮水槽的灌溉系统,用水供应农场;我们该是神圣的‘灌溉系统’,有活水贮存在我们里面,可以浇灌作神农场的召会”,第三小点说“我们需要对基督作生命水有真实地经历,并与祂有活的接触,如此我们就能作活水的管道,就是神圣的灌溉系统,能用生命水供应别人”。这些都是职事信息的话。
李弟兄说,我们可将神农场上的浇灌者,比喻为有贮水槽的灌溉系统,用水来供应农场;而我们该是神圣的“灌溉系统”,有活水贮存在我们里面,可以浇灌作神农场的召会。换言之,今天我们要牧养人,自己必须是一个神圣的“灌溉系统”,来浇灌、牧养我们周围的新人。
以色列的滴灌系统
讲到“灌溉系统”,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乃是一幅美好的图画。以色列原是非常缺乏水的地方,但今天,以色列竟然是欧洲的粮仓,也是欧洲鲜花的第二进口国。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滴灌技术。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不是一般传统的喷洒,而是把一根细长的管子铺到每一棵植物的根部,只要每天有几滴的滴灌,就足以应付这棵植物的水分需要。不只节约用水,而且能非常有效率地供水给植物。这样的滴灌技术,很适合应用在我们的牧养上。今天,新人的时间有限,他们的胃口尚未完全打开,如果我们塞给他们太多属灵的食物,他们就会消化不良,无法吸收;几次之后,胃口就会被破坏,甚至吐出来。但我们若借着滴灌的方式来喂养,每天少量地供应,经常一滴一滴地喂养新人,就不会有不好的情形发生。
神是第一位"滴灌"者
整本圣经给我们看见,第一位开始滴灌喂养的,乃是神。譬如圣经说,“诸天哪,要从上头滴落,愿云彩降下公义”(赛四五8);“你以你的恩惠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诗六五11);“使天空滴下甘露”(箴三20);“这水点从祂的云雾中滴下成雨;云霓将雨落下,沛然降与世人”(伯三六27~28)。这里的滴落、滴下,就是一种的滴灌。
神细细地分赐祂神圣的生命
李弟兄在《基督身体的构成与建造》第一篇说到,“撒种者借着撒出、分授、分赐,将神圣的生命分送到我们里面。神不只是撒出,更是分授神圣的生命,为要确定地进到你里面。并且祂不仅分授,更是一点一点、细细地分赐神圣的生命。从你得救的那一天起,基督就在那里每天一点一点地分赐。祂不能一次分赐得太多,不然你就‘胀裂了’。”
这不就是我们的经历吗?神不是像洪水一样,一下给我们很多,乃是照着我们每天的需要,在我们的路径上滴下脂油,在我们的生活中滴下神圣的甘露。同样的,我们去喂养人,也需要每天一点一点、细细地分赐生命、供应活水。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顾到新人的情形,没有以滴灌的方式去喂养新人,一次喂得太多,就把新人给“胀裂”了。
滴灌牧养——帮助人一口一口地吃、一口一口地喝
李弟兄在《扩建召会的三要素─生、养、教》第十八篇也说到,“我们出去访人传福音,带人信主,给人施浸之后,他就是一个初信者。这时,他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最需要的就是照顾,也就是成全。…虽然我们有时也顾到初信者,去拜访他们,勉励他们到会所聚会,但果效不彰。…神所要的,不是勉强人到会所聚会,乃是把聚会送到人家里。凡我们在聚会中所作的,都带他学着作,一点一点地学会祷告、喊诗、对说诗歌、读经、并为主说话,以发展他生机的功能。”
我们喂养、成全一个新人,不要勉强他到会所来聚会,而是要把聚会送到他家里;我们乃是在他家里,一点一点地教他如何祷告、如何读经、如何唱诗、如何为主说话。就如李弟兄在第二篇说,“我们不能再注重大聚会,吃大筵席,而要注重家中聚会,天天吃家常便饭。…这好比一口一口地把饭、菜吃进来,一口一口地喝汤;这样,所有的养分就都进来了。”滴灌牧养,就是借着神的话,帮助人一口一口地吃、一口一口地喝。
与神、与人建立爱的关系
《十二篮(第八辑)》“神人正常的关系”说到,“全部圣经给我们看见,神和人所要发生的关系,乃是一个爱的关系。…基督徒在正常的经历里,爱是唯一的感觉,爱是所有的感觉。…这一件事在宇宙中是件最大的事。”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乃是一个垂直的关系;我们与弟兄姊妹─肢体之间的关系,乃是一个水平的关系。整个召会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关系的生活;特别是滴灌牧养,乃是重在建立、发展、拔高这样一个神圣属灵的关系。
李弟兄在《神命定之路的操练与实行》第十八篇举了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几位圣徒去探访一位弟兄,与他有家聚会;他每次只让他们呆三十分钟,而且老看着钟,对于他们交通到调和的灵,并不感兴趣。他们把这种情形交通出来,弟兄们就觉得,他们彼此不太熟识,他们需要与他建立起更友善的关系。次周,他们带了一些点心去探访这位弟兄,谈到他的职业、家庭,并与他同吃点心。借着圣徒们的关切,这位弟兄不仅忘了时间,并且向他们敞开,交通了将近四十五分钟。这给我们看见,我们要牧养人,就需要与人建立一个关系。滴灌牧养,就是借着一些顾惜、一些祝福,而能够和新人逐步建立一个生机、爱、信任的关系。
改观念、改作法
李弟兄在《扩建召会的生养教三要素─生、养、教》第十四篇说到,“主的恩典对我们实在丰厚,然而我们的守旧,却把主拖延了下来。…保守我们的长处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作法上守旧,却是既可怕又严重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论年长或年轻的,都得改一改;第一改观念,第二改作法。我们都得重新来学。”我们都得改观念、改作法、重新学过。
运用现代科技叩门、接触人、牧养人
李弟兄在《主恢复的前景与生机事奉的建立》第二篇说到,“今天的世界,因着交通工具的发明,和电话、电报、电视、无线电、新闻、及种种传播媒体的发达,已经进入了世界村的时代。…全世界无论哪里发生事情,很快就会传遍各地。我们虽位在东方,但全世界发生的事,无人可以隐藏、遮蔽,都会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得知讯息是很便利的。”这就是说,因着科技的发达,今天我们牧养人也应该是便利的。
李弟兄在《排聚会的实行》第五篇说到,“接触人传福音有一条有效并节省时间的路,就是使用电话。市场推销业广泛的使用这个方法。有些圣徒已经开始打电话给人,与人约定时间传福音给他们。这是接触人改进的方法。有些人可能不愿意约定时间,但由于所打的电话,他们可能来主日早晨的聚会,…我们不该信靠新人会来接触我们,反而必须操练用各种方法去接触他们。”这是一九八三年讲的信息,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都很习惯用电话来接触人、祷告、追求、牧养人。
就如李弟兄在《主恢复中的五个重点》第五章说,“我们可以借着探访、电话、和信件接触人。接触人的方法有许多。原则上每次接触就是‘叩门’。我们在主里面接触人的时候,就是在叩他们的心门。我们不该以为叩门的实行只包括亲身去叩门。访人是叩门,打电话是叩门,写信是叩门,寄小册子给人也是叩门。任何达到人,用基督摸着他们的事,都是一种叩门。”如果李弟兄今天还在的话,他绝对会鼓励我们用新科技、新媒体,在新空间里牧养新人。
手机、网络乃是现代人的新媒体、新空间
去年我们到一个地方服事。那里的年轻人都非常忙碌,加班多,压力大,不只没有时间聚会,连约他们见面吃饭都不容易。后来我们发现,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四个小时;手机变成接触年轻人的一个新的空间。这印证一件事:今天我们都要学习如何使用新科技、新媒体,在新的空间里来牧养新人,与他们建立一种爱的关系。
李弟兄在同一章又说,“新人需要许多帮助。在刚开始,我们一周至少需要三次去陪他,好维持他、留住他、扶持他、喂养他、加强他、并使他舒畅。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护他、保守他、并拯救他脱离许多打岔,因为魔鬼是非常忙碌的。”李弟兄说一周至少需要三次,现在我们作家中训练、滴灌牧养,乃是天天用电话、微信来接触新人,就更能使新人得着保护、保守、扶持、喂养、加强、舒畅了。
就如李弟兄在《各种年龄者都为主的见证》第四章说,“我再说,牧养的需要太大了。不要盼望教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属灵大汉。反之,正常的教会生活是一个大家庭,其中有祖父母、幼嫩的、软弱的、甚至生病的。当所有的圣徒都得着了照顾,我们就有了美丽的教会生活。请忘掉作长老、作带头的,来顾到教会实际的需要吧!我希望多有人有心照顾那些灰心的、不参加聚会的人;至少打电话给他们,告诉他们你看不到他们,希望不久能见到他们。连这种牧养都会帮助他们保守在教会生活里。”
下面我们要来看,如何在各方面使用滴灌的方式,就是用新媒体在一个新空间里,建立一个活力的关系。
滴灌福音
第一,滴灌福音─在福音上操练使用滴灌牧养:针对福音朋友,每天用新媒体(微信、WhatsApp、Line或其它),发给福音朋友一则福音性质的简短见证、祝福性质的简短祷告等,目的是与福音朋友建立人性上的相联关系。以前,人听完福音之后,若是不愿意呼求主名,或是根本不接受,我们就没辙了;但现在,不管他的情形、反应如何,我们都可以用微信滴灌,来与他保持联系,在人性上建立关系。
滴灌福音的见证:有一次弟兄姊妹到公园传福音,碰到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当场就拒绝了福音。有位姊妹当下就实行滴灌福音,向他们伸出祝福的手,彼此互换了微信号。在这之后的一年里,这位姊妹就经常发给他们简短的福音见证、福音诗歌、祝福的祷告,有时还邀他们到家里吃饭。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这个家似乎没有什么反应。直到有一天,男主人的手不小心被机器压住了,压得血肉模糊,马上这个家就变得乌云密布;女主人不光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住院的丈夫,简直天就要塌了。
医院的社工见女主人在哭泣,就问她:有没有朋友、亲戚可以来帮你,关心、安慰你?女主人就在微信上寻找了一下,发现我们的姊妹已过一年一直给她发微信,一直在关心她;医院的社工就鼓励她,赶紧给这位姊妹打电话。这位姊妹接了电话,马上找弟兄姊妹配搭,到医院来陪她,帮她照顾孩子,给她带饭菜。结果过不久,全家得救了。后来这位姊妹见证说,“一条微信,拯救全家。”
另一个见证:有位弟兄用滴灌方式传福音给出租车司机。这位出租车司机已经呼喊主名,但他一周六天上班很辛苦,休息时间都在睡觉,根本不可能来聚会。这位弟兄就向他伸出祝福的手,拿到他的微信号、WhatsApp,每天给他发一个祝福的祷告、经节、福音见证等。过了几个月,他开始给弟兄发一些很短的回应;譬如,谢谢你,阿们。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跟弟兄一起呼喊主名。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给弟兄发了一个短信:他有一大帮开出租车的同事,请弟兄去给他们传福音。结果,福音的门就开了。
用滴灌的方式来传福音,实在是一条非常好的路。我们鼓励弟兄姊妹找到几位福音朋友,一两位或两三位都可以,每天或一周几次给他们发一些福音见证、祝福短祷,邀请他们吃饭,和他们建立一个爱的关系;即便他们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回应,我们还是要在信心的灵里操练一直给他们发滴灌的福音材料。
滴灌祷告
第二,滴灌祷告─针对福音朋友、新蒙恩的圣徒、久未谋面的圣徒、公会中的寻求者,以及社区里新迁入的圣徒,照着他们实际的需要,每周至少发送一次祝福性、简短代祷的录音;并至少两周一次和弟兄姊妹配搭去探访他们。这种滴灌的祷告,也是借着新媒体在新空间里,与新人建立起一个关系。
滴灌顾惜
第三,滴灌顾惜─除了为新人祷告之外,还可以通过滴灌的方式,就是借着微信、WhatsApp、line经常性地嘘寒问暖,关心新人的健康、家庭、儿女、工作等,给他们适当、及时的顾惜,让他们感觉始终有人对他们满了负担,一直在关心他们,一直顾及他们,而不求回报。我们在滴灌牧养时,千万不要向新人提及“来聚会”这件事,否则新人就会觉得,我们这样关心他,原来是有目的的。换言之,无论是滴灌福音、滴灌祷告、滴灌顾惜,主要的用意是与新人保持联系、建立一个关系,而不是要拉新人来聚会。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谨记的点。
滴灌家中训练
第四,滴灌家中训练─在与新人立约操练家中训练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新媒体在新空间里,每天以语音聊天方式或录音留言方式,和新人共同追求家中训练的课程;并于每周见面一次时,复习及操练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即便新人愿意与你见面追求,或愿意在电话里与你一起追求,最好也要教他学会如何用新媒体在新空间里来追求,免得有一天无法见面、不能通电话时,就中断了追求;因为用新媒体在新空间里追求,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一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差的影响。
滴灌家中训练的实行建议
我们与新人立约之后,要如何开始操练家中训练呢?用新媒体在新空间里操练,其步骤建议如下:
一、祷告:请新人以语音方式,发给帮手一个开头的祷告。若是新人尚不知如何祷告,帮手可以教导新人呼求主名,并且告诉新人:“呼求主名是最好的开头祷告”。当帮手收到新人发过来的语音祷告之后,就应当立刻以简短、祝福的祷告,回复给新人。
我作个见证,三年前有个新人是工商界的大忙人,常常是飞来飞去的,所以我和他立约之后,就说,好不好每天用两分钟的时间,操练家中训练?就是在微信里用语音的方式发给我一个祷告,我再马上回复给你?这种用语音的方式,又是在方便的时候发,任何人再忙,每天只花两分钟时间,还是作得到的;这样就把新人心里的为难、拦阻都去掉了。并且要告诉新人:最好的祷告就是呼求主名;呼求主名半分钟、十五秒钟、十秒钟,都是非常好的祷告。
二、祷读:祷告之后,请新人以语音方式,就着家中训练的课程内容,祷读一至二节经文发给帮手。帮手收到新人祷读的语音之后,就可以加灵、加话、加祷告,立刻返发给新人,借以示范并教导新人如何用灵祷读神的话,如何把神的话化为祷告和赞美。这样,新人就慢慢学会如何祷读主的话。
三、诵读:祷读之后,请新人诵读一至二段当天追求的材料,以语音方式发给帮手;读完之后,若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问。帮手收到新人诵读、提问的语音之后,就应当一边听,一边向主祷告:“主啊,给我一个适当的经历或见证,好帮助新人消化、经历他所读过的这一段话!”因为这一个步骤,不重在头脑上的理解,乃重在属灵上的应用,所以需要从主寻得一个属灵的经历或见证,叫新人得着具体的帮助。帮手向新人分享经历或见证之后,可以请新人总结这一段话的要点,或交通如何把这一段话的真理应用在生活中。
四、祷告结束:请新人将当天所读的、所摸着的点,化作一个祷告,以结束当天的追求,并以语音方式发给帮手。帮手应当尽力帮助新人,把刚刚读过的内容化成自己的祷告;最后帮手也作一个结束的祷告,回复给新人。
新人借着操练这四个步骤,就渐渐养成了祷告、祷读、读主话的习惯,养成了个人亲近主、晨兴的习惯。可以说,是神主宰地把这些新媒体、新空间给了我们,目的就是叫我们学习借着滴灌牧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在福音、祷告、顾惜、家中训练上,叫我们能够持续地与新人接触,彼此建立一个长期、互信的关系,直到新人能够成为我们的复制,能够在召会生活中开始尽生机的功用。
就如李弟兄在《当前的角声与当前的需要》第四篇说,“作长老和同工的,若是像母亲那样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对圣徒们显出爱的、自动的服事,口对口地喂养他们,面对面地教导他们,结果他们被成全出来之后,也就和你们一样,个个都会作同工和长老所作的事。…所以,你们一定要学会照顾人,接触人,看望人,牧养人,甚至面对面地教导人。这样的果效是大的,并且是常存的。表面上,我们没有大聚会的场面摆给人看,实际上,却有成千成万的人被牧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