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

<< D305 >>

赏析一

父爱分好儿女一生

儿女知父制作甄陶

一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为我分好;所有必须发生变更,我不害怕看到;我求你赐长久忠诚,存心讨你欢笑。

二 我求要得“有意”的爱,时常儆醒的慧,常以笑容欢迎事态,擦干不禁眼泪,心能与它自己合拍,好来同情、安慰。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安娜瓦宁(Anna LaetitiaWaring),1820年生于英国南威尔斯。她从小信主,生性和蔼可亲,乐意施予,常投入慈善工作,对协助被释放的囚犯重新回到社会很有负担。她非常好学,为研究旧约圣经,甚至主修希伯来文,特别钟爱以希伯来文研读诗篇。

瓦宁姊妹写这首诗时年仅二十多岁。也许是因身体不好,常觉有今天却不知是否还有明天,所以诗歌第一节就说:“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正值人生起步的年纪,应该怀抱梦想的她,已开始思索一生的事。原以为这是首勉励的诗歌,但一开头就是对神亲密的呼喊——“父”,说明了瓦宁是以何种角度来写这首诗,也一并带出了这诗的甜美。

虽是首在患难中所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有主无己的诗歌,但若知道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出自爱我们、认识我们的父所排定的,我们就能安心的走上往前的道路。因此不仅能将现在交托给父神,也能将一生交托给祂。既然如此,我们还害怕什么?不管身处哪个需作出抉择的十字路口,或对未来感到困惑时,即使“所有必须发生变更”,但祂都已为我们分好,所以“不害怕看到”;因为知道这是出自“父”,就能明白且满有把握。但要祈求的是在过程中能有“长久忠诚,存心讨你欢笑”的单纯。

当我们持续在某种的环境中,往前的方向不明或对神感到疑惑而无所适从时,最需要的就是回到祂的面前,回想起初祂对我们的爱。第二节:“我求要得‘有意’的爱,时常儆醒的慧,常以笑容欢迎事态,擦干不禁眼泪,心能与它自己合拍,好来同情、安慰。”我们常不明白神对我们的爱。我想,当瓦宁姊妹因身体不适而经常卧病在床时,应也曾疑惑过。但持续处于这样为难的情形中,她所求的并不是得着医治或任何环境的改变,而是求神有旨意的爱。即使明白祂在我们身上所作的是管制、是击打,也都不求父停手。赛六四8:“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土,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她深知所有的制作、甄陶都是父亲对儿女生命里的爱,这爱是永远长存且不变的。但我们何等需要在过程中儆醒,不被自己的感觉或来自撒但的言语所欺骗而误会了父的爱。在经过这些制作之后,我们就能成为可以被神使用的人;虽然在过程中常有不禁眼泪,心里却因知道是父的心意而觉甘甜。

学习祂忍耐走同路径

充满主舍己爱受限制

不管是走在主的道路上抑或在人生旅途中,不知有多少真真假假的事物曾使我们眼目迷离。真实的光景固然使我们雀跃且受安慰,但若遇虚假情形、十架对付,我们的反应又如何?第六节:“每条路上都有虚假,是你要我忍耐;每种境遇都有十架,是你引我倚赖;但心靠你若是卑下,无论哪里可爱。”我们身旁发生不真实的事,往往使我们觉得难受且产生许多疑惑,但这并非要我们彻底失望,而是要我们在其中学习耶稣的忍耐。有时我们在抵挡逼迫或消极事物上不能长久,因为我们缺少了耶稣的忍耐。主耶稣在地上时,忍受了从人而来的许多逼迫及人种种里外不一的虚谎光景,然而直到过了二十个世纪的今天,祂仍在忍受。对于这样的人,主并没有用任何超自然现象来“处罚”他们或为自己有任何表白,祂到如今仍不作任何反应;这就是耶稣的忍耐。我们都有分这样一位神的生命,赞美主!当我们与祂有交通,并住在祂里面,我们就有分于祂的忍耐,跟着祂同走一个路径。

瓦宁姊妹在这些事上有主观的经历。第六节中两次说到“是你”,这说出了她与主之间有很深的交通。有时唱到这里,我也会自问:“我若在这样的情形里,能否知道‘是你’?还是只见表面的人、事、物?”若只注意这些就不能常有喜乐,但我们的心若对主倚赖、信靠,就不论被放在哪一种情形里,都觉得周遭的人、事、物是可爱的。

以往常常觉得,好像信主后,越认识主,在一些事上就越被限制,好像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机会。但第八节一开头就说明了神为我们所命定的都是出于祂的爱:“你爱所定我的选择,不是我的捆绳”。神爱人,但在人里面却满了堕落的元素。我们或许不认识自己真实的光景,但神知道这样的难处,就为我们命定了一些无法选择的苦难。但苦难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受苦,而是要使我们这堕落的人受到限制,这限制是种保护。我们都渴望自由、无拘无束,但有时太多的自由却挪去了神在祂爱里所加给我们的限制,使我们自己被暴露在危险之中。那到底何谓自由?第八节接着说:“我在暗中受你领帅,已识你的见证:一生充满舍己的爱,就是自由一生。”主耶稣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说明。祂在地上时一直是活在神的限制里,至终到十架上也无自己的拣选,顺从父所为祂定好的一切;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祂便为我们死了。这同时也显明了祂对我们舍己的爱。

最后,我想分享瓦宁姊妹所写的两行诗:“世界上有谁像我受那么多的苦,而得着那么多的安慰。”我们作见证时通常会强调这两行诗前句的“苦”,如在经历上的“苦”、在过程中的“苦”等,但对我们的姊妹而言,重点却是后句的“安慰”。有前面这么多的苦又如何呢?因有神亲自作了我的安慰,这比什么都令人喜乐。(完) 卢佳莉 2013.04.14

赏析二

坚信寻求行祂旨意

忠诚存心讨主欢笑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安娜韦琳姊妹(Anna Laetitia Waring),1820年生于英国南威尔斯的尼斯城。她个性和蔼可亲,并慷慨好施,对监狱的事工格外有负担。她一生好学,为了读懂原文的旧约圣经,年轻时就学会了希伯来文。她每天勤读旧约,尤其喜欢以希伯来文研读诗篇原文,也许因此便自然孕育出诗感来。韦琳姊妹在十岁时就表现出她在诗文方面的才华,陆续在杂志上发表诗作。到了1850年,她三十岁时便出版了她第一本的诗文集《诗歌和默想》(Hymns and Meditations)。初版时只有十九首诗作,到了1863年,她四十三岁时,印行到第十版,内容增加到了三九首。并且1858年,她出版了另一本诗歌集(Additional Hymns)。

这首诗歌乃是韦琳姊妹向着父神的祷告。因为身体不好,她地上的帐棚一直摇摇欲坠,度得过今天却不知还有没有明天。所以她在这首诗歌第一节开头便说:“父啊,我知道我的一生,你都已经替我分好了……”第八节是最好的一节,最后的两句更是经典绝句:“一生充满舍己的爱,就是自由一生。”

第一节:“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所有必须发生变更,我不害怕看到;我求你赐长久忠诚,存心讨你欢笑。”作者在一开头就说,“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从“我知道”可见作者里面有一种的笃定——父神早已经分好了她的一生。她并非说,父已经替我分好“现在”的事,或只是未来一年、五年、十年后的事,而是“一生”。父是起头、源头、计划者,祂计划、安排作者的一生,也安排我们——祂的每一个儿女——的一生。因为我们的一生都在父的手里,祂已经替我们分好了,所以我们不必挣扎、努力,凭自己做任何的安排与决定,也不需要担心、忧愁前面的道路当如何行。我们只需要寻求祂的旨意,并且信靠祂,这就使我们足以在祂里面安然。

因着作者知道父神已分好了她的一生,所以她有一种坚定的信心:在这一生中,她不害怕看到所有必须会发生的变更。不是只不害怕看到一点点或某些变更,而是所有变更,都不害怕看到。因为她知道,所有变更都是在父的手里;不是偶然的,乃都是“必须”的。罗八上:“还有,我们晓得万有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所有的变更”,不仅是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转弯口,更是在我们的工作、家庭、学校、生活中的一切变更,可能是大的事,也可能是小的事;但所有这些会使我们受到影响的事,都在父的手里。

虽然不害怕看到,但是否能“欢然”接受呢?因此,作者求父赐“长久忠诚”,因为没有把握在每一次遇到变更时,都还能向着主有忠诚的态度,存心讨主的欢笑。我们的心也需要被主来炼净。到底我们的心向着主是如何呢?我摸着作者是求主赐她一颗忠诚的心、一颗只想讨主欢笑的心。在面对一生中所有变更时,她只要这一个——要讨主的欢笑。

心与神旨意合拍

灵与主调和为一

第二节:“我求要得‘有意’的爱,时常儆醒的慧,常以笑容欢迎事态,擦干不禁眼泪,心能与它自己合拍,好来同情、安慰。”在跟随主的路上,会有不禁的眼泪,所以作者希望能得到有意的爱,时常儆醒的智慧。我很受感动,作者说她愿常以“笑容”“欢迎”每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对于神的旨意,我们常常都是糊涂、不清楚的,因此面对事情的反应也常常是愚昧、鲁钝、没有感觉的,或者无法儆醒回到灵里,心存怨怼。但愿我们也都愿意欢欢喜喜地来接受一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我们的态度则根据我们的心,因此作者更盼望她的心能与神的旨意合拍,来受父神的同情和安慰。

第三节:“我不要有不安意志,急忙到东到西,要求要作几件大事,或要明白秘密;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虽然知道父已替我分好一生,但仍有很多事情得面对、完成。然而我们很容易是在自己里面忙碌,因此失去了神的同在。或者,当不知道要做什么时,就会想找事情来做,心无法安静下来,甚至想要做几件大事,抑或想要明白什么。在这样的情形里,心中都好挣扎翻腾,没有平安。因此作者向主恳求,她不要有不安的意志,急忙到东到西,想要赶快完成什么事或要做几件大事,或要明白什么秘密;只要像孩子般接受神所有的对待。作者盼望她能回转像小孩一样——单纯、简单不复杂。小孩还没有能力可以处理大事,所以他只要接受父亲的安排。其实小孩不会想很多,他只要听从父母的话;父母教导什么,他就做什么。同样的,面对一生所有遭遇,我们也需要一直活在父面前,等候祂,寻求祂,不必自己妄动。无论在决定某件事当如何行或在转弯口面临拣选时,我们都只需要“接受”——接受父在我们身上的旨意。

第四节:“无论我在世界何地,是有何种景况,我与人心有个交契,我要保守发旺,我要为爱出我微力,为着事奉我王。”因此,无论到世界的哪一个地方,遇到什么样的景况,作者与她的心已有个交契,她只渴慕、盼望一件事,就是使自己能一直灵里火热发旺,心里充满对主的爱,好来爱主、事奉主。作者有一个心志,无论在哪里,她都要事奉神。而这事奉并非落在外面的工作中,因其动机乃是爱,她要在爱里为她所爱的王摆上她的一他连得。

第五节:“我求你赐每日恩泽,使我能常受教;心能从里与外调和,当我与你契交;满意只占微小旁侧,若你能得荣耀。”在这事奉的路上,作者知道她不能凭靠自己天然的能力。她对主是满了敬畏的,所以她求父赐下每日的恩泽,借着父在灵中的教导,使她知道该如何来事奉神、服事弟兄姊妹。“心能从里与外调和,当我与你契交”,意思是,在这事奉的过程中,常常与主有甜美的交通,在灵里与主调和成为一灵,而在祷告中摸着神的心意来事奉。何等宝贝,事奉主就是“与主契交”,乃是照着主、凭着主、借着主并同着主来事奉。“满意只占微小旁侧,若你能得荣耀”,我摸着作者在这里的意思是,只要主能得荣耀,她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地位,不在乎工作做得好不好,也不在乎人看不看重。意即她不要自己的感觉,只愿意主得荣耀。我们的事奉,不是寻求我们的荣耀,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是叫神得荣耀。

每种境遇都有十架

内心向主满满爱意

第六节:“每条路上都有虚假,是你要我忍耐;每种境遇都有十架,是你引我倚赖;但心靠你若是卑下,无论那里可爱。”不论选择那一条路,作者有很深的领悟——每条路上都有虚假。我们时常会被虚假的事物所欺骗,但作者说,主就是用这些虚假的事物,叫我们学习忍耐。其实跟随主的人只有一条路——十字架的道路。虽然其中每一种境遇都有十架,但主乃是借此引领我们来倚赖祂。赞美主,在这十架窄路中,我们当倚赖主,我们要在其中经历与祂同死并一同复活!这样的过程对我们可能是种煎熬,我宝贝作者说,“但心靠你若是卑下,无论那里可爱”,意思是,“如果我在你里面是卑微的,我就不盼望被高举,不盼望能有成就,不盼望达到亨通,不盼望得着人的赏赐,也不盼望有某一种的显明。”可见我们要走这条十架窄路,不仅要倚赖主,更得没有自己。和受恩教士离世前留了一本圣经给倪柝声弟兄,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为己我无所求,为主我求一切。”主使用我们,我们感谢主;主不使用我们,我们也感谢主。能尽职,感谢主;不能尽职,也感谢主。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无论所处的境遇如何,甚至叫我们没有把握,失去信心,很难再往前,“但心靠你若是卑下”,我们就能说,“无论那里可爱”。

第七节:“如果在我幸福之中,有何尚未求祈,我是渴慕我的内衷,向你能满爱意;宁愿不多为你作工,完全使你欢喜。”我们处于幸福之中,很容易就忘记神。我宝贝作者的心在幸福中仍是向着主的。她说,若还有什么事还没有祈求的,那就是我渴慕我的内心,向着主能有满满的爱意。不论是在为难还是舒服的环境中,作者都是要主、爱主、倚赖主的。宁愿不在外面为主作工,只要完全使主欢喜。

第八节:“你爱所定我的选择,不是我的捆绳;我在暗中受你领帅,已识你的见证:一生充满舍己的爱,就是自由一生。”父在祂的爱里已替我们分好我们的一生,祂所安排的就是我们当选择的;这对我们并不是捆绑,乃是爱的经纶。在这一路的经历中,作者乃是在暗中受主的领帅。“暗中”,说出她与主有很多私下、亲密的交通,她是在交通中受主的领帅。而主耶稣自己就是我们舍己的榜样。祂在世上过一种受父限制的生活,却在灵里有真正的自由,不受其他任何人事物所捆绑限制。一个一生对神充满舍己的爱的人,就是一个对己无所求的人,也就是一个拥有自由一生的人。

我摸着作者是一个向主绝对的人。她对主的经历是逐渐往上升,越到后面越拔高。第一节她的祷告是高的,但从二、三节看出她还是有软弱的地方,但她正面地向父发出比较是在自己这一面的求告。而到了第四节,她在调整好自己后,她的祷告就是盼望与人心有交契,并要事奉王。第五节是她在事奉路上的态度。第六、七节则说到在这条十架窄路上,以及她在幸福之中的经历与看见。第八节是结语,作者愿像主一样,一生充满舍己的爱,成为一个自由一生的人。阿利路亚!愿我们也都有这样对主的经历,最后成为一个真正自由一生的人。(三:http://www.churchinmarlboro.org/hymns/father20I20know.htm)(完) 严婉绮 2015.02.15

赏析三

经历属灵季节转换

祈求与祂心意合拍

一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所有必须发生变更,我不害怕看到;我求你赐长久忠诚,存心讨你欢笑。

二 我求要得“有意”的爱,时常儆醒的慧,常以笑容欢迎事态,擦干不禁眼泪,心能与它自己合拍,好来同情、安慰。

三 我不要有不安意志,急忙到东到西,要求要作几件大事,或要明白秘密;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

此诗以“父”这称谓作为起始,将我带进与祂生命的关系里;不是“主”、不是“神”,乃是“父”。定夺我一生的乃是我的父,因此我能没有不平、没有抗拒。

生命的成长乃由生命的神所定规——何时植物该萌芽、生枝,都已分好。若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变更,便无生命的成长。“分好”与“变更”乃两相配合,已分好之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带进生命的成熟。春夏秋冬,意即我们一生所遭遇之环境;外面遭遇之变更,为使里面属灵季节有所转换。虽然我们的天性乃易趋向安逸,害怕看到变更,但拒绝变更就是拒绝季节的转换,如此就无法有生命的成长。许多基督徒也许经历环境的变更,但因未在其中遇见主,内里便无季节之转换,何等可惜!然而,生命要活在价值里,就必须成长。在创世记第一章中,第一天的光来了,就有了生命的萌发;但光又走了。我们唯独进入第四天的光源(即主自己),才能经历创世记第八章所说的“稼穑、寒暑、冬夏、昼夜”之变更,并因而带进生命真实的成长。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看见,就不再害怕看到所有变更;但求主赐长久忠诚,存心讨主欢笑。

有时我们向主的祈求,并无真实的意义,然而第二节所说““有意”的爱”,乃指照着神意的爱。在神那一面,求神给我出于祂心意的爱。在我这一面,求神使我在安逸中有儆醒的慧,才能在面临变更时,仍能以笑容欢迎事态(即“变更”),并擦干不禁眼泪,求神使我的心能与“它”自己合拍。“它”乃指有意的爱。与主合拍也许容易,但与主的心意合拍就不容易了。就着我们的天然实在是有很多的不愿,但仍求神使我的心能与祂的心意合拍,好来同情、安慰。

第二节的“有所要”与第三节的“有所拒绝”,乃为相互呼应。我们仰望主的带领,寻求祂的心意,却常凭着自己的方式,结果只能不安,甚至迷惘,急忙努力,却是徒劳。尤其当青年人面临婚姻及工作时,因对目前及未来有所防备,故而常感不安并多方探听询问。对当前的事,容易认为主在我们身上有不同的灵感和显出,而欲作几件大事彰显自己。对将来的事,则急切欲明白秘密。这说出我们尚未经历里面属灵季节的转换。不需责怪环境或抱怨主,其关键全在于我的“有所要”或“有所拒绝”。我的“要”与“不要”若是正确,就必经历祂的生命在我里面的正常成长。所以求主使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

受教心与主契交

舍己爱自由一生

四 无论我在世界何地,是有何种景况,我与人心有个交契,我要保守发旺,我要为爱出我微力,为着事奉我王。

五 我求你赐每日恩泽,使我能常受教;心能从里与外调和,当我与你契交;满意只占微小旁侧,若你能得荣耀。

六 每条路上都有虚假,是你要我忍耐;每种境遇都有十架,是你引我倚赖;但心靠你若是卑下,无论那里可爱。

七 如果在我幸福之中,有何尚未求祈,我是渴慕我的内衷,向你能满爱意;宁愿不多为你作工,完全使你欢喜。

八 你爱所定我的选择,不是我的捆绳;我在暗中受你领帅,已识你的见证:一生充满舍己的爱,就是自由一生。

第四节与第五节亦有巧妙配合之处,第四节的“世界何地”和“何种景况”与第五节的““每日”恩泽”,同样是提及时间与空间。求主赐每日恩泽,使我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因着我所看见的异象而坚持,使对我的事奉和奉献不解的家人、同事,至终能因我所活出的而了解我的心境,不再为难我的服事或作不当之邀约,使我与人心有真实的交契。但我仍要保守发旺,不因人事更迭而冷淡。特别在职场生涯中,更需经历主才是我真正的王,地上的老板不过是替天上的主发薪资给我。故无论处于何种景况,我要持续为爱出我微力,为着事奉我王。

第四节的“与人心交契”与第五节的“与主契交”相呼应。求主使我有受教的心,能从里到外与主调和,毫无勉强受压,而与主契交;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彰显基督,而与人心有交契。并愿在事奉主时,不以满意为夸耀,只为使主得着荣耀。

第六节的“逆境”对应第七节的“顺境”。在每条路上虚假的逆境中,是主要我忍耐;在各种境遇里常有十字架的对付,凭己不可能胜过,甚而因此软弱,我的主却引领我倚赖祂,而非倚靠稍纵即逝之地上事业。愿我的心在逆境中靠主降卑,如此则“无论那里可爱”。在顺境之中,我们常会忘记主。例如,姊妹在恋爱的幸福中,必想追求更幸福的下一步——结婚,但有时反而不幸福。此时,我当回到我的内衷,再恢复以起初的爱来爱祂。宁愿不多为主作工,只求得主欢喜。

最后一节说到“选择”与“捆绳”、“舍己”与“自由”。父母因着爱而为儿女所定之选择,常是儿女的捆绳;但神在爱中为我所定之选择,却非我的捆绳。这位神乃是自隐的神,虽常不为祂自己表白,却从未失手、也从未失误过。故此我在“暗中”受这位自隐的神领帅,只要回到深处,就必认识祂美好的定旨。在一生的每个历程中,不再动静得咎,而愿放下自己;如此充满舍己的爱,就是自由的一生!(完) 爱诗人整理 201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