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当我不见基督荣华
诗歌简介
牛顿一生最大的转变,即是由一个不要主的人,变成了一生不能间断与主交通的人,诚如本诗所言:当我不见基督荣华,时间何等无味可厌!牛顿为自己写了一座墓志铭、“约翰•牛顿,从前是一个犯罪作恶不信神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仆,但靠着救主基督丰盛的怜悯,得蒙赦免,指派传神的福音。”
赏析一
有人说人生无趣,有人以为人生无聊、虚空,有人则觉得人生充满劳苦愁烦;但对正陷于热恋中的男女而言,人生却是新鲜、多采多姿、并充满期盼的,因他们的眼目、全心、全人都专注于他们所爱者。只是人天然的情爱毕竟软弱有残缺、狭隘并有限,虽甜如蜜,却迟早要发酵、变色、失味,终究无法叫人得到真正的满足。然而,对我们这已经得着包罗万有的基督,这宇宙至宝的人而言(祂向着我们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不改变的!),人生究竟是如何呢?纽顿约翰在诗歌396首中说:“当我不见基督容华,时间何等无味、可厌!”“当我快乐在祂里面,阴霾也如晴空美丽。”“看见祂面我就甘甜,我就只求祂的欢喜,……监狱可成荣耀宫殿,如果基督和我同居。”隽永、饶富诗意的歌词流露出他对主的深深着迷与爱恋;他乃是耶稣疯狂的爱人,与主热恋的情人!他人生的意义、目标、中心和喜乐,不在于别的,只在于基督。表面看来,他是在人类平凡的历史中;实际上,他是在神与人的神圣罗曼史中!
纽顿约翰(John Newton,1725~1807)与友人顾柏(William Cowper)合编了一本圣诗集,其中他写了两百八十首。他所写诗歌的特色是简单、清楚、诚恳。除诗歌396首外,他最受欢迎的作品,还有百年来感动人心、脍炙人口的247首“惊人恩典”,以及66首“耶稣这名甜美芬芳”。约翰的父亲是西班牙人,从事航海事业;母亲是英国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深深渴望儿子能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能成为牧师,并常常为此向神祈求。约翰从小就跟着母亲熟记圣经经文及诗歌。然而他七岁时,母亲因病辞世。继母不信主,家中的敬虔空气不再。他十一岁就开始跟着父亲跑船,因而开始跟着水手过放浪形骸的生活。虽母亲的信仰常提醒他回转,然而他只知有罪,却没有为罪悔改,仍无法脱离犯罪的生活。后来经过许多苦难的环境,甚至他这白人竟沦为黑人的奴隶。他因而开始思想罪的代价,至终祈求神的怜悯:“主啊,你要我在这境遇中看见什么?我现在一无所有,求你施恩给我,救我脱离这种黑暗的日子。”他向神悔改认罪,并设法写信请他父亲营救他。一年多后(1747年),他终于巧遇父亲派来营救他的船。在从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强烈的暴风雨。他在怒涛中向神呼求,求神拯救,并愿意将自己奉献给主,永远作主的奴仆。他脑海中浮现出几处的经节,尤其彼后二20让他印象格外深刻:“倘若他们因认识主和救主耶稣基督,得以逃脱世上的污秽,却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1764年,约翰被圣公会按立为牧师,在一个很小的乡镇服事。母亲盼望他服事主的祷告,三十年后,在约翰几乎历尽人世沧桑后,才得着答应。他一直为神作工,到八十二岁才退休。虽然他的记忆力逐渐衰退,却清楚记得两件事:他是个大罪人,以及基督是他伟大的救主。离世前,他为自己写下墓志铭:“纽顿约翰,神职人员,曾浪荡不检、不信神,在非洲作过奴隶的仆人;借我们满有怜悯的救主耶稣基督,得蒙保守、医治和赦免,以及被委派去传扬他曾长期致力破坏的信仰。”(纽顿约翰生平部分整理自《唱诗人》第四卷第一期)认识基督为至宝经历基督作实际
由作者纽顿约翰对主情深的切慕可见,在他的经历中,基督不只是他的救主,也是他的爱人、良人,是他人生的意义、目标、中心、实际、与喜乐;任何让人觉得享受的东西,若无基督作实际,都失去味道。在基督以外,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到喜乐、满足:“当我不见基督容华,时间何等无味、可厌!甘甜的鸟、甘甜的花,对我就不再是甘甜;可爱太阳如失光线,田野枉欲表现欢喜;当我快乐在祂里面,阴霾也如晴空美丽。”(第一节)这是一个以全心、全魂、全心思、全力爱主之人的心情——没有什么比基督更宝贝。亚萨在诗七三说:“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而保罗也在腓三7~8说:“只是从前我以为对我是赢得的,这些,我因基督都已经看作亏损。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看作亏损,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因祂已经亏损万事,看作粪土,为要赢得基督。”根据李常受弟兄病重离世前的祷告所作的诗歌也如此说:“主啊!我爱你,我实在深爱你,无你活着枉然、失意。”(补充本327首)以撒华滋(Isaac Watts)则在诗歌441首说:“我神、我爱、我的永分,你永是我一切;你外,在天我有何人,在地有你无缺!……天上一切尽都空虚,地上更是如此!并无一物值得欢娱,能与我神相似。……其他事物,我也感领,但非我神、我主。……即使全地归我为业,……若无你作我的一切,我仍可怜至极!”若没有基督,人生所有的一切尽都是虚空!
我是常离开主的面却不以为意,也常刻意躲避祂的面,在祂之外有自己的追求和“享受”(属魂的、属肉体的);有时,甚至在属灵操练或为主作工的时候,有主的面或没有主的面,对我竟是无所谓。然而约翰是一个活在主面前,一直享受主的人,所以他能说:“当我不见基督容华,时间何等无味、可厌!”今天我们还存活在地上,还有“时间”;但“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对约翰而言,何时失去了主的面光,不见基督容华,时间就是无味、可厌的,因为基督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和实际;我们若不享受神,不活在与祂生机的联结里,我们的日子就是被蝗虫吞吃,邪恶可怜的!神造天是为着地,造地是为着人,而造人是为着神。神所造的大自然本为供人欣赏、享受,叫人身心得着调剂,然而这一切都预表包罗万有的基督。基督是真太阳,光照我们;色彩缤纷的花朵悦人眼目,味道芬芳馨香,而基督是真正美丽和馨香的那一位;轻盈灵活的鸟儿,展翅飞腾,叫声清脆悦耳,而基督是真正超越、属天,令人愉悦的那一位。约翰似乎是说,“基督是宇宙一切正面事物的实际,若失去了祂的同在,即使面对甘甜的鸟、甘甜的花,对我就不再是甘甜;本来散发光和热的可爱太阳如失光线,本来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田野,也是枉欲表现欢喜,因为无法叫不见基督容华的我感到快乐!真正能让我快乐的不是外面的这些,而是甘甜、可爱的基督。哦,当我快乐在祂里面,即使外面没有什么事物令人愉悦,但就连阴霾,在我看来也如晴空美丽。”基督是一切甘甜事物之源;唯有祂才是我们真正的喜乐源头。不管外面环境如何——晴空或阴霾,只要我们与祂关系正常,就都能在祂里面喜乐!珍赏主名如膏香聆听祂声如乐音
作者约翰在第二节抒发祂对主的珍赏及赞美,珍赏祂名、祂声、祂的同在;他是深深地陶醉在对主的享受中。歌一3:“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所以众童女都爱你。”香膏预表包罗万有、复合、赐生命的灵作基督人位的实化。主那迷人的名(等于祂的人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祂已为我们经过成为肉体、为人生活、钉死、复活、升天的种种过程,并已将祂自己浇灌下来。祂已为我们完全倾倒出来,使我们得以享受祂所是、所作、所完成、所达到的一切!香膏一倒出,馨香之气就四溢。哦,一呼求祂的名,一享受祂的自己,我们就觉得何等馨香、舒爽!
不仅祂名发出最美香味,祂声也成为最甜音乐。不论是在我们的属灵追求(祷告、读经、晨兴、聚会、交通……)或日常生活中,主向我们所说的话,或是滋养供应,或是安慰鼓励,或是引导规正,或是光照洁净,总是摸着我们的深处,触动我们的心弦。我们需要常常呼求祂的名,享受那灵的丰富;也需要像马利亚一样,常常安静在祂脚前,听祂的声音,得着祂活的说话,和祂亲密的交通。“每一信徒与基督的关系必须是个人且情深的。我们相信基督,接受祂这神圣生命以后,就需要以个人、情深的方式爱基督,使我们追求祂,并享受祂作我们的满足。”(歌一2恢复本注1)
每一次当我们有忧愁、重担时,我们都可以“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受怜悯,得恩典,作应时的帮助。”(来四16)因为离了祂,我们就什么也不能作(约十五5)。主的同在是我们面对各种事、任何事的秘诀;祂的同在展我愁眉,使我里面尽都欢悦。祂的同在不是外面的,而是里面的,是灵里的事;祂的灵与我们的灵联结调和。“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里面,凡事都能作。”(腓四13)愁眉变欢悦,并非因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因主内里的同在;祂在我里面,我在祂里面,一同经过每一件事。我们如果是凭自己面对各种事,只靠自己的打算、能力、办法、拣选,则人生恐怕有很多事情都会叫我们感到恐惧、沉重、有压力。如果我们不是享受基督,因常与祂亲近而受祂吸引的人,那我们很容易离弃祂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许多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在基督以外有许多的追求和目标,而其结果就是干渴、愁苦、虚空。我们真实的需要不是别的,乃是基督!我们是否常呼求祂的名,常听见祂的声音,常有祂的同在呢?作者常享受主亲密的同在,所以他能如此见证:“祂若如此不断亲密,我就无何可怕、可求,无人快乐与我可比,我的春日常年长有。”在使徒行传中,我们看见保罗为着神的国遭受许多患难,但他却是“无何可怕、可求”,因为在面对这些境遇时,他总是转向主,一再回到灵里与主亲近。所以无论在何处,他都是主复活的见证人——被打且下在监里仍祷告唱诗赞美神、面对反对逼迫者仍放胆宣扬、在船难有丧命之虞时仍安慰众人并作见证……他总是喜乐地活基督、显大基督!环境虽比别人为难,但他的喜乐却比别人更洋溢,主对他也更亲密。愿主得着我们越过越享受并珍赏祂的名、祂的说话、祂的同在,一直受祂的吸引,宝贝祂自己过于一切,渴慕并在乎祂的同在!
活神面前心甘甜享主同在灵满足
真正宝贵的不是主所赐的外面祝福和恩惠,而是祂可爱、甘甜的自己。“看见祂面我就甘甜,我就只求祂的欢喜,不论时地有何改变,不能改变我的心意。”(第三节)祂的面、祂的同在叫我们的心觉甘甜,叫我们的灵有享受、得满足和安息。借与祂亲密的交通,以没有帕子遮蔽的脸观看祂,祂宝贵的生命成分就注入我们,使我们能出代价,舍弃祂以外的追求与享受,只求祂的欢喜。然而,离开神的面、失去祂同在的光景却是流荡可怜,甚至可怕的。在创世记四章,该隐因神看中他弟弟亚伯及其供物,却看不中他和他的供物,就大大发怒,最后竟杀了亚伯。他没有向神谦卑认罪,反对神说:“你今日赶逐我离开这地面,以致我不得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创四14)“该隐不悔改,走他自己的路。他自己的路就是离开神的面。他虽敬拜过神,最终却离开了神的面。一个人在地上没有神的同在是何等可怕。地不是为着反对神的人造的,乃是为着为神而活的人造的。你若不在神的面前,深处会感觉,你是个流荡者。但如果你是在神的面前,到处都是天,到处都令你喜悦。我们真实的住处乃是在神面前。神乃是人的一切。神是人的保护、维持、供应、喜乐、娱乐和防卫。人失去了神,就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保护、保障、维持、供应和娱乐。”人因此发明了无神文化——城为着生存,牧养牲畜为着谋生,音乐为着娱乐,以及武器为着防卫。这些顶替了神,霸占了人。
该隐离开了神的面,我们却要成为一班寻求神的面,活在主面前的人!活在无神文化里的人,人生只为追求魂与肉体的满足,所得只有虚空与痛苦;放任己意而行,自以为是自由的,其实却深受罪的奴役和捆绑。然而,看见主面、享受祂恩的人却不再作罪奴,灵里有真正的甘甜与满足;心甘情愿作主爱的俘虏,愿意舍弃魂生命,不顾自己魂的享受而只求祂的欢喜。不是世界不可爱,而是祂的面更甘甜,使世界失去味道。“只要感觉祂的爱恋,宫殿也成可笑玩具,监狱可成荣耀宫殿,如果基督和我同居。”每一天我们都有许多的感觉,然而这些感觉是出自我们的灵或我们的魂?我们要“保守自己在神的爱中”(犹21)。万有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9)。不论顺境或逆境,所有环境都是主所预备,为着把祂自己作到我们里面,将我们模成神儿子的形像(30);我们是否在其中感到祂的爱恋?一往情深的主在我们的一生之中不断地追求我们,即使在我们灰心失望、软弱退后时,祂仍在追求——亲自显现或借弟兄姊妹来寻找恢复我们。祂的同在,坚固、加强、成全我们,使我们愿意为祂出代价。就如摩西“宁可选择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有罪的短暂享受;他算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望断以及于那赏赐。”(来十一25~26)世界所给的一切好处不过是可笑玩具,因主的同在比一切更宝贵;能成为基督耶稣的囚犯,真是荣耀无比!李常受弟兄曾见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着为召会工作,我被侵华的日军关在狱中。那次监禁真叫我受苦。但是主在那里,我是在祂面前。我在那段期间,所享受到主的同在是前所未有的。那监狱对我就是天,我是与主一同住在诸天之上。
跟随祂羊群脚踨踪信靠主亲自同在
在尝过主同在的甘美并与祂亲密的交通后,主似乎隐匿不见了,因此作者在第四节向主发出疑问,急切地寻找主:“我主,若我真是属你,你若是我诗歌、太阳,请问为何我仍忧悒?为何严冬这样久长?或将黑云赶离我天,恢复你的欢乐同在;或接我到你的面前,无冬昏昧,无云靉靆。”我们与主之间当有清明的天。失去主同在时,我们不该无所谓,应当寻求什么是我们与主之间的阻隔并除去,以恢复与主的畅通交通。使我们不见主面的遮蔽黑云有时是顶替主的偶像、世界、罪恶;有时是我们与主之间的争执,我们的不肯顺服、坚持保留;是我们的己,想要拯救魂生命而不愿有所舍弃、破碎;是我们的肉体、天然、个性……我们需向主敞开,让祂光照,受祂对付,除去一切遮蔽。
雅歌表征信徒个人与主之间爱的故事。在佳偶数次寻找良人的历程中,她的生命逐渐长大成熟。“我心所爱的啊,求你告诉我,你在何处牧放羊群?”(歌一7)主回答她:“你若不知道,只管出去跟随羊群的脚踪……”(8)召会是在主这大牧人的牧养下,因此跟随召会,就会被引到主的同在里。“在对基督进展经历中的头一个阶段,基督的佳偶追求基督,在内室的交通中得着帮助,并进入召会生活,在那里经历变化,且进入基督的安息与享受,作她完全的满足。”但后来她的良人竟“站在我们墙壁后,从窗户往里观看”(二9)。因为“这些成就使她落在一种光景里,过分注意自己在基督面前的属灵情形,太关心自己是否留在所达到的完全中。这使她落到内顾自己之中,她的内顾自己成了隔离的墙,使她离开基督的同在。”(歌二9恢复本注1)她虽爱主,却只关心自己的满足,并不关心主的旨意、主的意愿、和主的目标,因此她失去了主的同在。所以这位蹿山越岭的复活基督来呼召她从自己的光景中出来,经历祂的十字架,而蒙拯救脱离己并被变化。主欲训练并管教这位寻求者忘记自己,忘记她的个性和她的意志,而以主自己作她的人位。许多圣徒摸着主的爱时很兴奋,似乎在天上,但一段时间后,快乐却没有了。这是因为我们可能是照着我们的方式,为着自己的目标和意愿来爱主,却不是照着祂的方式、意愿和目标来爱祂。我们只要享受安息和满足,我们也确实满足了,然而主却似乎离开了。单单爱祂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降服,符合主的个性、意志、意愿和目标。否则,我们会与主有不断的争执。
另一面,我们对于主的同在,应不凭感觉乃凭信心。寻求者“向主敞开并寻找主,但竟寻不见主。她已往与主的交通,一向是根据她对主同在的感觉。如今主教导她不要只凭她的感觉来与主交往。不管她感觉主的同在与否,主永远在那里。她因找不着主,就请求别人帮助她找。当她开始告诉别人,她的良人是如何全然可爱时,她开始看见,主从未离开她,主就在祂的园子里。无论她是否感觉到主与她同在,主总是与她同在。当我们失去主同在的感觉时,最好的挽回之路是跟别人谈论主。当我们与别人谈到主时,我们立刻感觉主与我们同在。”愿我们都能成为耶稣疯狂的爱人,爱祂并追求祂,模成祂的死,与祂之间不再有己、感觉等的间隔,被祂的人位夺取,完全与祂是一!(三考《雅歌中所描绘的生命与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