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当我疲困罪恶境

<< D737 >>

职事信息摘录

诗歌七百三十七首是一首福音诗歌,第一节说,“当我疲困罪恶境,祂以柔爱来寻,怀我、肩我满温情,带我归祂羊群;千万天使因此欢腾,甚至歌声满天响应。”这一节后半的“欢腾”和“歌声”,是因着罪人得救而产生的。这是根据路十五10所说,“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这首诗写得很好。得着神的救恩,就罪人而论,满了温情;就天使而论,满了欢腾。我们唱这首诗歌时,一定要体会天使的心情。(召会分项事奉的建立,第十二篇)

即使只有一个罪人得救,只有一个被掳的得释放,所有的天使也要欢喜。(路十五10,7。)诗歌七百三十七首第一节说,

当我疲困罪恶境,祂以柔爱来寻,

怀我、肩我满温情,带我归祂羊群;

千万天使因此欢腾,甚至歌声满天响应。

这节诗歌告诉我们,当一个罪人得救时,天使的歌声满天响应。每一次一个罪人得救,天上的天使都要欢腾。(以赛亚书生命读经,第四十五篇)

诗歌简介

作者:戈登(A.J.Gordon)

这首诗歌以路加福音的撒玛利亚人为背景,许多人是因此诗得救的,它不仅传福音可以用,擘饼时也是记念主的一首好诗。

麦雅各有一次在船上的音乐会中,因为没有钢琴,被请以提琴演奏,因他是传道人,对世俗音乐一窍不适,心里很着急,只有切切地祷告神;当主持人提一首歌请他奏时,他连听都未听过。主持人便问他能唱歌吗?于是他便唱出这首诗歌,忽然圣灵便借这首诗歌作了奇妙的事,会场满了哭声,甚至无法收场;他便从八点半向他们传福音,一直到半夜,许多人悔改信了主。

李常受弟兄八十多岁时,仍亲自带领“全时间训练”并鼓励后代青年使用此诗传福音,足见此诗感人特深。

赏析一

这是首向着人唱、见证主恩的诗歌,根据路加十五章牧人寻羊以及十章好撒玛利亚人这两个比喻所写,原作者是W. Spencer Walton,中文译词优美押韵,许多人因此诗得救。它不仅在传福音时常被选唱,也可以转为向主唱,在擘饼时记念主。麦雅各在《见与闻》一书中提到,有一次他被邀请在船上的音乐会中以小提琴为人伴奏。他就恳切的求神使他能在这样的场合中荣耀神。他不熟悉世俗音乐,当主持人要先唱一首歌时,他连这首歌都没听过,无法替主持人伴奏,心里更加迫切祷告。后来主持人请他唱歌,他就唱了这首诗歌。唱第一节时,人就受到吸引;唱第二节时,多人眼眶充满泪水。当唱到第三节,就有哭泣的声音。在圣灵奇妙的工作下,后来这场音乐会变成福音聚会,麦雅各从晚上八点半一直传讲到半夜,多人因此信主。

太九:“祂看见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困苦流离、如同没有牧人的羊,这正是我们得救前没有神,或得救后远离神的可怜光景。感谢主,当祂看见群众在这样的情形里,祂不是责备、定罪,而是“动了慈心”!在路加十五章,当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祂时,法利赛人和经学家却纷纷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主因此就对他们说了牧人寻羊的比喻:“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其中的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直到找着么?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自己肩上,回到家里。”(4~5)主是好牧人,不只为羊舍命,还亲自来寻找我们这些迷羊,以祂的恩与爱将我们带回羊群受祂牧养,使我们不再困苦流离。在第一节中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用词,柔细地摸着人深处的感觉,如:“疲困”罪恶境,以“柔爱”来寻,“怀”我,“肩”我等等。罪恶“境”这词生动地描述出,罪恶还不只是一个偶发的事件,更是一个境地、范围,人在其中受辖制、被霸占,叫人疲惫困倦,即使挣扎、苦斗亦无法逃脱(甚至有时我们落到这般窘困无奈的光景中还不自知)。然而主知道我们这样的光景,祂对我们动了慈心;祂不是以公义来刑罚我们,而是以“柔爱”来寻。祂是极其细致、温柔的来顾到我们。失迷在野地里的羊是何等的惊惶不安!它不知恶兽正埋伏何处,不知何处有可安歇的草地、可满足的溪水,亦不知前面的道路如何……疲困的它甚至已无力而瘫软倒地了。失迷的羊是没有力量再前行,所以当牧人以柔细的爱来寻找到它时,不是驱赶它往前走,也不是牵着、拉着它,而是把它放在怀里抱着它,把它扛在肩上背着它走,充满了顾惜,使它得着温暖。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怀”我、“肩”我满温情,带我归祂羊群”。牧人找着羊之后,就将它带回羊群,因为牧人乃是牧养整个羊群。

牧人带羊归回后,就“召齐朋友、邻舍,对他们说,和我一同欢喜吧,因为我失去的那只羊已经找着了。”接着主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6~7)这节歌词的后半就是根据上述经节所写:“千万天使因此欢腾,甚至歌声满天响应。”饶富诗意的刻划出天上父神与天使为着归回罪人的欢乐场景!

第二节根据路加十章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刻划出伤重待毙的我与前来救治的主之间那幅甜美图画。“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中间,他们剥去他的衣服,把他打个半死,就撇下他走了。”(路十30)“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表征从平安根基的城堕落到咒诅的城。祭司、利未人先后经过,看见这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就从对面过去了。他们既无心也无力救他,视而不见。“但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看见,就动了慈心,上前把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客店里照料他。”(33~34)撒玛利亚人预表主,客店表征召会,要继续照料这个被打伤的人。牧养我们一生的神是我们永远的保护,我们一离开祂,就走下坡路,仿佛没有牧人的羊,不知会遇到什么凶恶,因这世界乃是属于那恶者,充满各种掳掠、毁坏人的陷阱。“伤重待毙祂见我,便以油酒敷裹。”作者似乎是说,主看见了我远离神时,伤重待毙、悲惨垂死的光景,就动了慈心,亲自就近我,以油和酒(表征圣灵和神的生命)倒在我的伤处并敷裹;祂温情的医治和拯救的照顾,完全应付了我的急需。当所有的一切遭劫,半死的我被撇在一边孤苦无倚,无人闻问之际,主却“柔声细语许我说:‘你要永远属我!’”不只身体受伤,心也受了伤的我听见祂的安慰与应许,怎能不赞美:“从无声音如此甜美,伤痛之心顿觉欣慰!”

这位主怎能如此有把握地向我说“你要永远属我”?乃是因祂已为我裂开身体,流出宝血,付了重价,买我归祂!第三节描绘主为我付赎价的图画,最后两句则是身为罪人的我对主如此恩与爱的感赞:“钉痕枪伤祂示我,血也水也流出,头戴荆冕利刺戳,羞辱加上痛楚:我真不知我有何长,使祂为我这样受戕。”主的手脚有钉痕,肋旁有枪伤,头上戴着戏弄祂的人用荆棘做的冠冕,其上的利刺刺穿了祂的头。祂为我们所经过的羞辱和痛楚是客观的事实,但我们曾否被主这舍命的大爱所激励、困迫,却在于我们对此是否有主观的看见和摸着。作者说“钉痕枪伤祂示我”,他是主观地感受到主为他流血流水,并受尽羞辱和痛楚,因此深感不配的我受到怜悯和高抬。倪柝声弟兄得救时也如此蒙主爱的呼召:“1920年四月二九日晚上,我独自在房间里,有坐卧不安之感,问题是要信主还是不信。起先我想不信主耶稣,不作基督徒;但不信又不平安,里面起了挣扎。后来我跪下祷告。起初没有话祷告,但过了些时,我看见有许多的罪摆在面前,并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一面看见自己是罪人,一面也看见救主;一面看见罪的污秽,一面也看见主的宝血能将我洗净,使我洁白如雪;一面看见主的双手钉在十字架上,一面也看见主伸出双手来欢迎我,并对我说,“我在这里等候接受你。”这样的爱折服了我,我无法抗拒,就决定接受主作我的救主。以前看见别人信主耶稣,我就讥笑他们,但那一夜我不能笑。我流泪认罪,求主赦免。认罪之后,罪担就脱落了,人觉得轻松,心中充满喜乐平安。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罪人,第一次经历喜乐与平安。以前或者也有喜乐与平安,但得救后的喜乐与平安才是真正的。那夜我一人在房间里,我似乎看见了光,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那里。我对主说,“主啊,你实在恩待了我。””(《倪柝声弟兄三次公开的见证》12~13页)

因着主是好牧人为我舍命流血,并亲自寻找我、带我归回,今天我才能在羊群中接受祂的牧养,不再饥渴流离:“爱何大,寻回我!血何宝,赎回我!恩何丰,带回我归羊群!奇妙恩,带回我归羊群!”(副歌)主的救恩是完全的救恩,不仅有法理的救赎,还有生机的拯救;不只把我们从没有神的外邦地救回到羊群中,更使我们得享神生命之恩,有分神圣生命的交通。

在路加十章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后,紧接着是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待祂到家里。她有一个妹妹,名叫马利亚,在主脚前坐着听祂的话。马大伺候的事多,各方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妹妹留下我独自一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她同我作她分内该作的事。主回答她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美好的分,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十38下~42)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表明救主的慈心和爱,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揭示主的心意和爱好。领略救主的慈心和爱,使我们能从祂得着救恩。而我们得救后就该事奉主。为着事奉祂,我们需要爱祂,像马利亚一样坐在主脚前,听祂的话,以认识主的心意和爱好。(三《路加福音生命读经》二六篇)此诗第三节见证主舍命救赎的大爱,4则描绘出个人与主交通的图画:“我今安坐祂面前,瞻仰祂的荣颜,心觉希奇灵感赞,追忆祂的恩眷;似乎永世所有时间,用来赞祂尚嫌太短。”作者似乎是说,我从前是流浪在外的迷羊,曾伤重待毙、被撇在路旁,如今竟因主寻回的大爱、赎回的宝血、丰厚的恩典,得以享受与主面对面的亲密交通——安坐在祂面前,瞻仰祂的荣颜。得以“安坐”在主面前,一面是基于主为我们所成功的救赎:“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19)、“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四16),一面也在于我们认罪、取用这血而有无亏的良心,并操练我们的灵,全心转向祂,从一切的思虑烦扰中出来,以没有帕子遮蔽的脸(林后三18)来瞻仰祂的荣颜。如此我们就能接受祂神圣生命成分的注入,渐渐被祂变化。主所给所作实在太多,叫人心觉希奇灵感赞,对这些述说不尽的恩眷,作者形容:“似乎永世所有时间,用来赞祂尚嫌太短。”

四节始于现今与主的交通,结束于永世的赞美;五节诉说我们的盼望——盼望主再来,被提到祂身边,永远与祂同在:“当今时日在逝逊,一切皆能安心;唯独切盼那早晨——无上光明时辰:那时召我到祂身边,与祂同在,作祂圣伴。”作者似乎是说:用尽永世所有时间也赞美不完神的恩眷,相对地,今天在地上的年日何等短暂,转瞬即逝;不论遭遇什么,即使外面的人虽然在毁坏,对我这有永远重大的荣耀的人而言都不算什么,都能安心。虽然肉身还在地上,但我的心却在天上,我的灵也连于天。作者似乎不被地上的一切所摸着,有一种超越与豪迈,因他所在乎所盼望的只有主的再来——隐密的再来;在这世代的漫漫黑夜中他唯独切盼那早晨——无上光明时辰,届时祂要来提接得胜者,呼召祂心所爱的到祂身边,与祂同在,作祂圣伴。这是作者的企盼,也当成为我们的企盼;得胜者乃是活在主再来的光中,活在与主亲密的联结里!从第一到第五节,我们不仅享受主的救恩,还当留在与主的交通中,且一直切盼主来。(完)宁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