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题:马太福音五至七章极重要的方面

第八篇 先寻求神的国和祂的义

晨兴 - 纲目 | 对照 | 听抄 - 目录

读经:太五20,诗八九14,腓三9,林后三8~9,五21,提后四8上note

壹 父的国是今天诸天之国的实际,就是今天召会生活的实际,也是来世诸天之国的实现—太五3,十三43:note

一 “不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地上,……只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天上”—六19上、20上:

1 信徒对于钱财,基本的存心是不要贪爱—来十三5,提前六10,提后三2。note

2 我们如果把财宝积蓄在地上,就总是事奉了玛门,不是事奉神—太六19上、24。note

3 这是管治的原则:积蓄财宝在地上乃是违反神的经纶,也表示我们不相信祂的怜悯和照顾—32节下~33节。note

二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必在哪里”—21节:

1 我们的心必定是跟着财宝走的。

2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必定在哪里。

三 “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因为他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视那个。你们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24节:

1 要事奉神,我们的心就必须单一;我们不能同时事奉神又事奉玛门(钱财)—路十六13。note

2 玛门的不义与其性质有关(9、11);玛门是撒但所发明的,其性质在神面前是与神各方面都不合的,所以在神看是不义的。note

3 宇宙争执的中心乃是:人到底是拜神,或者是拜玛门—太四9~10,六24。note

4 脱离玛门乃是事奉神最起码、最基本的条件—21、24节,路十六13,来十三5。note

四 “不要为生命忧虑,……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急切寻求的,……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太六25上、32上、34上:

1 我们的人生就是挂虑的人生,是由忧虑所构成—32节上。note

2 在神圣的生命和神圣的性情里没有忧虑;神的生命是享受、安息、安慰和满足的生命—腓四6~7,彼前五7。note

3 我们尽人生的本分工作维生时,不该因着忧虑作什么,因为我们有不知忧虑的神圣生命—路十二25。note

4 国度子民绝不该活在明天,只该活在今天—太六34。note

5 关于我们的生活,我们有天父自己顾念我们;当祂顾念我们物质的需要,祂就将祂的元素分赐到我们里面,我们就借着父顾念我们物质的需要,经历神圣的分赐—32~33节,约十六27上,弗一3。note

贰 父的义乃是因遵行国度新律法而显出的义(太五20);这义就是国度子民所活出的基督:note

一 按照新约,义有四个主要方面:

1 义就是按着神公义且严格的要求,与人事物都是对的—太五20。note

2 义乃是那作为赐生命之灵活在我们里面之基督外面的彰显—林后三9、18,林前十五45下:note

a 那灵是神的素质,在我们里面生活、运行、行动;义是神的素质显于外,作为神的形像彰显祂—弗四24,西三10。note

b 神圣素质写到我们里面,必定会有一种特别的彰显;这彰显就是义—林后三3、9,太五20。note

3 义是神国的事—六33:note

a 神的宝座是以公义为根基建立的—诗八九14,九七2。note

b 义出自神,为着祂的行政,因此与神的掌权和管治有关—赛三二1。note

c 义首先带进神的形像,然后建立神的国—罗八4、29,十四17。note

4 义是在我们的所是上与神是对的—林前十五34,林后五21:note

a 在我们的所是上与神是对的,是指我们里面的人是透亮的,像水晶一样纯净,亦即里面的人是在神的心思和意愿里—启二一11、18下、21下,二二1。note

b 这样成为义的,就是在基督里成为神的义—林后五21。note

二 基督成为信徒的义有两面:

1 基督是信徒的义,使他们在悔改归向神并信入基督时,客观地在神面前得称义—罗三24~26,徒十三39,加三24下、27。note

2 基督是信徒的义,从他们活出来作神的显明;这位神就是在基督里赐给信徒的义,使他们主观地蒙神称义—罗四25,彼前二24上,雅二24,太五20,启十九8。note

3 这两面由路加十五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里上好的袍子和肥牛犊所预表:note

a 上好的袍子预表基督作神赐给信徒的义,在外面遮盖他们,作他们在神面前客观的义。

b 肥牛犊预表基督作神赐给信徒的义,作他们生命的供应,使他们在基督里将神活出来,作他们主观的义。

三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主,那公义的审判者,在那日要赏赐我的”—提后四8上:

1 冠冕象征荣耀,是在主的救恩之外,当作奖赏赐给奔跑赛程的得胜者—林前九25。note

2 这奖赏乃是本于公义并借着行为(太十六27,启二二12,林后五10),不像救恩是本于恩典并借着信(弗二5、8~9)。note

3 这样的奖赏要赏赐给信徒,不是照着主的恩典,乃是照着主的公义;因此是公义的冠冕—提后四8上。note

职事信息摘录:

关于国度子民的财物

不要积蓄财宝在地上,只要积蓄财宝在天上

在马太六章十九、二十节王颁布说,国度子民不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地上,只要积蓄财宝在天上。积蓄财宝在天上,乃是将财物分给贫穷的人(十九21),并顾到缺乏的圣徒(徒二45,四34~35,十一29,罗十五26),以及主的仆人(腓四16~17)。

财宝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马太六章二十一节说,“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必在哪里。”国度子民必须将他们的财宝送到天上,使他们的心也能在天上。他们去那里以前,他们的财宝和他们的心必须先到那里。

眼睛若单一,全身就明亮

二十二节说,“眼睛乃是身上的灯。所以你的眼睛若单一,全身就明亮。”我们的两眼一次只能注视一样东西,倘若想要同时看两样东西,眼光就会模糊。我们的眼睛若只注视一样东西,眼光就会单一,并且我们的全身就明亮。我们若将财宝积蓄在天上,又积蓄在地上,我们的眼光就会模糊。我们若要有单一的眼光,就必须将财宝积蓄在一处。

眼睛若邪恶,全身就黑暗

二十三节说,“但你的眼睛若不专,全身就黑暗。所以你里面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的大!”不专,直译,恶。同时看两样东西而不专视,会叫我们的眼睛变恶(参二十15,申十五9,箴二八22)。这样,我们的全身就黑暗。我们的心若专注于那积蓄在地上的财宝,我们里面的光就成为黑暗,并且那黑暗是大的。

不能事奉两个主

马太六章二十四节说,“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因为他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视那个。你们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这辞是亚兰文,指钱财、财富。这里的玛门与神对立,指明钱财或财富是神的对头,夺取神子民对神的事奉。

不要为生命忧虑

生命胜于食物,身体胜于衣服

二十五节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食物么?身体不胜于衣服么?”在本节中,主告诉我们不要为生命忧虑。这里的“生命”一辞,直译,魂;指魂生命,其中有对饮食和穿着的欲望和嗜好(赛二九8)。我们的生命胜于食物,身体胜于衣服。我们的生命和身体,不是因我们的忧虑,乃是因神而有的。神既然为我们创造了生命和身体,祂必定会顾念我们生命和身体的需要。国度子民不需要为此忧虑。

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披戴什么

马太六章三十一节说,“所以不要忧虑,说,我们要吃什么?喝什么?披戴什么?”这里我们来到十九至三十四节的重点。表面看来,在宪法的这一段,主说到国度子民的理财,事实上,祂论到忧虑的事。主是智慧的。祂摸过我们的脾气、情欲、天然的人、己和肉体之后,就继续摸我们的忧虑。在这些经节里,“忧虑”这辞用了七次(太六25、27、28、31、34)。主似乎也在摸我们的心,因为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也在哪里。然而,我们的心不只与财富有关,也与许多其他的事有关。

诸天之国的宪法是由父的生命和性情组成的。这几章虽然没有真正用“生命”和“性情”这些辞,但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看见,没有父的神圣生命和性情,这几章就是白写了。没有父的生命和性情,就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诸天之国的要求。每种宪法都是基于某种生命。假定你要为狗制定宪法,毫无疑问,这样的宪法要基于狗的生命。这宪法若规定,每天早晨狗必须飞到空中守晨更,这就不合理,因为狗不能飞,它们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但宪法若告诉狗用吠叫守晨更,那就没有问题。同样的,主耶稣在山上所颁赐的宪法是给神的众子,这乃是基于父的生命和性情。在五章有两节指明这事实。九节说,“制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四十八节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许多基督徒不领会这段话,因为他们还没有看见这段话是基于神圣的生命和神圣的性情。甚至许多不信的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引用这几章的经节,认为这几章是对全人类说的话。不,狗的生命怎样不能飞,照样人的生命也不能满足诸天之国宪法的要求。这是基于神圣生命和神圣性情而有的宪法。

在神圣的生命和神圣的性情里没有忧虑。忧虑不属于神圣的生命,乃属于人的生命,正如吠叫属于狗的生命,不属于鸟的生命。我们人的生命是忧虑的生命,而神的生命是享受、安息、安慰和满足的生命。对神而言,忧虑是陌生的辞,在祂没有忧虑这样的事。你想神忧虑过么?神受过忧虑的苦么?虽然神有许多愿望,祂却没有忧虑。反之,我们人的生命是由忧虑组成,由忧虑构成的。从人拿去忧虑,结果就是死亡。死人没有忧虑。蜡像馆里的人像,或天主堂前的雕像,都没有忧虑,但只要你是活人,你就免不了忧虑。

我们若想想主在新约里说话的风格,就会看见祂和使徒所说的迥然不同。使徒们,尤其是保罗,写了很多卷属灵的书信。虽然保罗说到许多神圣、属灵、属天的事情,然而,他的风格是属人的。彼得和约翰的著作也是一样。不论新约的作者说了多少属灵、神圣的事情,他们的风格还是属人的。但在新约里,主说话的风格是独特的,完全不可能描述。你若读马太五、六、七、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以及约翰十四至十七章,你会看见主说话的风格是特别的。它不是属人或平常的;乃是深奥的,却很简短、简单、中肯。这是带着神圣风格的神圣说话。我年轻时,读过一位法国大哲学家的著作,他说四福音若是虚构的,那么写四福音的人就有资格当基督了。我同意这句话。

在马太六章,表面看来,主论到财物的事。然而实际上,祂在摸忧虑的事,就是我们为人生活的基本问题。正如我们所看见的,在六章一至十八节,表面看来,祂论到国度子民的义行,但事实上,祂在摸己和肉体。我不是从书本上认识这事,乃是从召会生活的经历中认识的。借着我的经历,我知道炫耀义行必是出于己并出于肉体。我们若留在十字架上,绝不会这样炫耀。同样的原则,十九至三十四节似乎是摸我们的钱财、财富;事实上,主在这里的心意是要摸忧虑,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问题的根源。全世界都被忧虑纠缠。忧虑是使世界活动的齿轮,它刺激全人类的文化。我们的生活若没有忧虑,就没有人会作什么,反而人人都会闲懒。因此,主摸我们的忧虑,就摸着为人生活的齿轮。

青年人听见这话,也许会说,“阿利路亚!因着主耶稣摸着了忧虑,就是为人生活的齿轮,我们就不需要努力读书或工作了。我们若饿了,只要吃点剩菜剩饭就行了。”这观念是错误的。在六章二十六节,主耶稣说,“你们看天空的飞鸟,它们既不种,也不收,又不收积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主耶稣若在这里,我会问祂:“主,你把我们比喻为飞鸟。飞鸟既不种,也不收;它们只在空中飞,什么也不作。主,这是不是说我们不该作什么?飞鸟靠人的劳苦维生。主耶稣,你的意思是我们该占别人的便宜么?我们该忘掉工作,只作空中的飞鸟,享受生活,享受别人的劳苦么?”我也会问主说,“主,你也把我们比喻为百合花。百合花不作什么,却披戴得比所罗门更荣耀(28~30)。你是说我们不该作什么,只该享受空气、阳光、土壤和水么?”这是许多引用主耶稣这些话的青年人所持有的观念。他们说,“让我们作空中的飞鸟和谷中的百合花吧!”这就是领会主这一段话的难处。我再说,主若在这里,我会问祂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只该像鸟一样飞翔在空中,享受别人的劳苦么?他们种植谷物,我们只要来享受,这合法么?这公平么?似乎所有的飞鸟都是贼。我只有一个小院子,但飞鸟来利用我在院子里所种的。你说我们该作同样的事么?”我问这些问题,因为我晓得青年人的心理。他们求学多年之后,也许对读书厌倦了。当他们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再从大学到研究所,课程就变得更为艰难。许多青年人不愿这么辛苦的读书,宁愿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如果青年人诚实,他们会承认自己有这样的观念。

现在让我们来看主在马太十九至三十四节的用意。主是要青年人完成学业,还是要他们中途退学,像空中的飞鸟一样?忧虑是不对的,因为忧虑不属于神圣的生命。神的生命没有忧虑。然而主并不是说,我们不该尽自己的本分。当主把以色列人带进美地时,他们都必须在那地工作,那是他们的本分。美地是否出产丰富的收成,在于好些事:天气、阳光、适量的雨水、合式的温度。这些事没有一件在以色列人的支配之下,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那地劳苦。他们不仅为自己劳苦,也为飞鸟劳苦。他们若不耕作,飞鸟就很难存活。尽自己的本分是对的,也是必需的,但忧虑就不对了。同样的,今天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本分,但不要为我们的生活忧虑。你舍不得给人是因着你的忧虑。因着忧虑,你就喜爱物质的东西。你若没有忧虑,就不会在意物质的东西。反之,你会让别人得着那些东西。使我们困扰的乃是忧虑。

在神的经纶里,我们都必须工作。我们和以色列人不同,因为我们不能按字面在美地工作。今天的青年人必须读书,接受好的教育。读书就等于耕地,大学毕业就等于有了收成。青年人,读书是你们的本分,你们必须读书。古时,以色列人必须劳苦,他们耕地、撒种、浇灌并收割,这是他们的本分。但他们有没有收成却在于神。他们的责任就是无忧无虑地工作。他们若是忧虑,就得罪了神,他们不需要忧虑。他们只须作神所要他们作的。例如,按照申命记,神要求他们分出十分之一为着祂,另外十分之一为着利未人,还有十分之一为着不同的用途。他们不可把所有的出产都留给自己享受。他们不必忧虑。他们若没有忧虑,就能慷慨,乐意给人,并且把他们物质的东西摆在主手中。

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光中读马太六章十九至三十四节。在神的主宰之下,以色列人必须在那地劳苦。在神的主宰之下,今天的青年人必须读书,完成学业。我们若要有正当的召会生活,我们的青年人都必须大学毕业。不完成学业,就像撒种没有收成一样。今天谋生的要求和几百年前迥然不同。今天青年人必须像耕地、撒种、浇灌农作物一样的勤奋读书,从高中和大学毕业。但他们不可因着忧虑这样作。我们必须区别忧虑和本分。你的本分是完成你的耕作,就是从高中和大学毕业,否则就很难生活。要在这地上为神而活,你必须完成你的教育。但你在读书并完成教育时,必须与世人不同。世人因着忧虑而读书;你不该因着忧虑而读书,乃要尽自己的本分。你若没有看见这点,这段话对你就不过是律法。

大卫的先祖波阿斯,就是尽本分而没有忧虑的例子。波阿斯是个富农,他的出产丰盛。然而,这人出产多不是因着忧虑,乃是因着尽本分。时候到了,主吩咐他给出一些,他就那样作了。波阿斯的确宝贝天上的事物。借着胜过忧虑,他积蓄财宝在天上。

几年之后,我们许多青年人都将获得学位。我信在主主宰的祝福之下,许多财富会进来。那时你需要记得,你进学校读书不是因着忧虑,乃是要尽本分。因此,你带进的财富不该为着你的忧虑使用,而该为着你的本分使用。你的本分就是给,就是积蓄财宝在天上。不要想当百万富翁,不要竭力想有一百万元的积蓄。反而要学习给,积蓄财宝在天上。要把你的财宝从地上转到天上。这样,你就不是地上的百万富翁,乃是天上的百万富翁。你的本分就是获得学位,然后去赚钱。但不要想成为百万富翁,却要照着天父的生命和性情,作个乐意施舍的人。这乃是这段话的意义。

我在本篇信息中的负担,就是要挖出这基本的点。我们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我们尽自己的本分时,不该因着忧虑作什么,因为我们有不知忧虑的神圣生命,并且我们有全能、包罗万有的天父,祂在各方面都眷顾我们。今天的世界满了忧虑,但国度子民不该为任何事忧虑。我们不能因忧虑使我们的身量多加一肘(27)。关于道德,我们里面有父的生命和性情,使我们能满足最高道德的要求。关于我们的生活,有天父自己眷顾我们。然而,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尽本分。虽然我们必须尽本分,但我们不该忧虑。就像以色列人一样,他们足够维持生活,就把一部分给出去为着各种的用途;我们也该有收成,并且乐意把一些给出去为着各种的用途。最终,我们所给的都会积蓄在天上的银行里,我们的财富都会在那里。

这也与我们每天在生命里长大有关。懒散和忧虑都会耽延我们在生命里长大。没有一个闲懒、不尽本分的人,会在生命里长大。凡在生命里长大的人,都是殷勤、奋发的。当然,这种殷勤和奋发会得到报酬,一些物质的财富会临到你。这些财富都不可为着你的忧虑使用,而必须为着给出去。忧虑必须除去,不要让忧虑霸占你日常的生活。因为你里面父的生命不懂得忧虑,你就不该有忧虑。你所得的任何盈余都不该为着忧虑,却要用来增加天上银行的积蓄。你若这样作,我保证你会在生命里长大。只有殷勤却不为着忧虑使用其盈余的人,才能在生命里长大。你需要勤奋读书,得着好成绩,并且获得最高的学位。然而,那些临到你的财富不该为着你的忧虑使用。我们劳苦,尽我们的本分,但我们没有忧虑。这是在父的生命里长大的正确之路。

天父知道这一切需要

在三十二节主说,“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急切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知道你们需要这一切。”国度子民有天父神圣的生命,作他们遵行国度新律法的力量。他们也有天父顾念他们物质的需要,使他们不需要为此忧虑。天父是他们力量和供应的源头。因此,他们无需软弱,也无需缺乏。

先寻求父的国和祂的义

三十三节说,“但你们要先寻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一切就都要加给你们了。”父的国是今天诸天之国的实际(就是今天召会生活的实际),也是来世诸天之国的实现;父的义乃是因遵行国度新律法而有的义(就是国度子民所活出的基督),如五章二十节所说的。因着国度子民先寻求他们天父的国和祂的义,不仅祂的国和祂的义要赐给他们,连他们一切的需用也都要加给他们。

不要为明天忧虑

最后,马太六章三十四节说,“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国度子民绝不该活在明天,只该活在今天。“难处”,或译作,邪恶;在此指烦扰、苦难。这指明国度的王已清楚指示国度子民,他们为着国度在地上所过的,将是烦扰、苦难的日子,而非安逸、舒适的日子(马太福音生命读经,三〇三至三一四页)。